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影视世界无限传送门-第26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羌形成了细封氏、费听氏、往利氏、拓跋氏等8个部落,其中拓跋氏最为强大。

    到了唐朝后期,藩镇坐大,党项羌作为藩镇的一支,却一直是唐朝听话的小弟。唐僖宗时,党项部首领拓跋思恭被朝廷封为夏州节度使,因平黄巢起义有功,一度收复长安,再次被赐姓李,封夏国公。从此拓跋思恭及其李姓后代以夏国公成为当地的藩镇势力。唐朝还赐封党项军队为定难军,统领夏、绥、银、宥、静五州,这是党项发迹的开始。

    打开地图,能很清楚的看到,西夏占据甘肃陕西内蒙一带,很是狭小。而周边四大强国环绕,北边是蒙古,东边先是辽国,后来是金国,西边是西辽,南边是吐蕃和宋,西夏就跟夹心饼干一样,被彻底包围。而西夏绝对是最弱小的,为什么这么说呢?西夏当时占据的土地本身就是荒凉的所在,而且三分之二的土地那都是沙漠地区,十分的贫瘠。主要的经济是农业,外贸基本被隔断。而且最为关键的是人口也是最少的,根据华夏人口史记录,西夏鼎盛时期人口在300万左右,最低谷的时候只有120万不到。而周边的辽国、金国、宋那都是几千万上亿的人口,就连北方的蒙古人口都比他多,而且蒙古人作战更为勇猛,可谓豺狼虎豹环伺。

    在弱肉强食的当时,为何小小的西夏不仅活的很好,而且还不断的大败辽国、金国、宋。而且还逼迫宋朝每年赔款给它岁币,简直是不可想象。西夏从立国到灭亡,先后有10位皇帝,国祚有近200年,比周边的大国都要高,可谓是奇迹中的奇迹啊。那么西夏靠什么呢?

    首先是左右逢迎,低调世故。

    这应该是西夏建国前期成功的一大法宝。西夏的立国是真正在夹缝中求生存,作为一个长时间名不见经传的小势力,党项人一直默默无闻。907年,契丹建国。也在这一年,唐朝崩溃,中原大地陷入藩镇割据的状态。党项的机会来了,但是俗话说“木秀于林,风必摧之”,所以还是低调一点好。于是对于走马灯式的政权,党项开始了走马灯式的逢迎。

    西夏早在夏州政权时期就奉唐朝、五代诸国与北宋为宗主国,以维持自身势力。后来北宋并吞夏州政权,李继迁举兵再起。此时他采取事奉辽朝、连辽抗宋的策略,多次击退宋军,并且扩张势力。并且于990年被辽朝辽圣宗册封为夏国王。

    金朝崛起后灭辽朝与北宋,西夏为了自保,放弃辽夏同盟,臣服于金朝。金朝包围西夏的东方与南方,掌握西夏的经济力,所以夏廷对金朝不敢轻举妄动,最多只有小规模的战事。蒙古崛起后,多次入侵西夏,破坏金夏同盟。夏襄宗与夏神宗改采取联蒙攻金的策略,多次与金朝发生战争,然而此为错误的方针。到夏献宗时才改连金抗蒙,但不久就在蒙夏战争中于公元1227年亡国。金史称西夏“立国二百余年,抗衡辽、金、宋三国,偭乡无常,视三国之势强弱以为异同焉。”

    然后是全民皆兵,乐于战死。

    西夏人口在300万左右,军队却有50余万。西夏的民兵,平时为民,战时为兵,即“凡年六十以下,十五以上,皆自备弓矢甲胄而行”,基本全国成年男子都是军人。这种全民皆兵的状态保证了西夏的独立自主。再加上长期在沙漠地区喝风,练就了党项人强健的体魄。纵使不能消灭大国,也休想让大国随随便便消化。

    史料记载,党项族“民俗勇悍,其民习于用兵,善忍饥渴,能受辛苦,乐斗死而耻病终。此中国(宋朝)之民所不能为也。”乐于战死,耻于病死。这是何等剽悍的民族!

    西夏的男人都不愿意窝窝囊囊在家老死,病死,都愿意打仗战死,因此,战场上那是无比的骁勇善战。而且党项人的复仇意识很强烈,据旧唐书党项羌传党项人“尤重复仇,若仇人未和,必蓬头垢面,跣足蔬食,要斩仇人而后复常。”也就是说,你要惹了党项人,那么他会想方设法,不惜蓬头垢面、吃糠咽菜也一定要杀了你。所以,党项人能够立国200年,靠的就是不怕死,靠的就是这种狼性。

    然后是位置优越,独享天险。

    西夏能存在如此长的时间也不单单在于党项人很能打。西夏的国土地形有高山黄河作为险阻,戈壁沙漠作为隔绝。想进攻西夏的对手,难以解决要命的军队后勤问题。黄河百害,唯利一套,西夏占据黄河前套。青唐产甲,盐池产盐,牧场产马,完全保证了自给。西夏的国土,东西长而南北狭窄,对付宋帝国,辽帝国,金帝国可以集中兵力防范东方的进攻,把有限的兵力集中起来,利用地形的便利产生“局部优势”。

    正是有了以上这些原因,西夏才能在群敌环饲之下求得生存,明明只是一个非常小的国家,却让周围的大国家都拿他没有办法,尤其是这些大国之间还得相互防备,相互制衡,结果就让这么一个小国家一支生存了足足两百年的时间,不过,如今曹岩已经不用面对这些问题了。

    因为大辽大宋大金都已经被灭国,南宋虽然已经建立,但因为北宋时期军队损失惨重,所以南宋目前军队数量只能保证防守,想要探出头来主动进攻,或者影响大梁的战略,几乎是没什么可能的。

    最快更新,无弹窗阅读请。

308。攻夏() 
南宋没有能力阻止大梁,所以西夏现在面临的情况就比较严峻了。

    当然了,曹岩也没有大意,这个西夏,确实不是一个可以完全无视的对手。

    别看这个国家小,这个国家可也并不弱。

    要知道,很多人只要提起宋朝,都要在“宋”的前面加上一个“弱”字,因为宋朝的军事力量和自身的国力发展完全不成比例。也有人说宋朝的战绩比之前很多朝代都要强,“弱”完全是冤枉了老赵家的人。然而不管说法如何,宋朝作为一个中原王朝并未完成大一统这是真的。北面的辽国实力固然强劲,西北的西夏能力也是不俗。提起西夏,就不得不让人纳闷,一个西北小国竟然在对宋初期的战役中全胜,甚至一度扬言要“攻破长安”。西夏开国之主李元昊,究竟对宋朝都费了什么心思呢?

    李元昊,西夏开国皇帝,党项族人,北魏鲜卑族拓跋氏之后。也就是说他本来是姓“拓跋”的,后来因为祖上有功,被唐朝赐姓为“李”,从此以后这支拓跋氏的贵族就叫“李某某”了。后来宋朝建立,为了稳固边陲,赵家对西北游牧民族大加赏赐,其中自然也包括“赐姓”。于是原本的李元昊也就成为了“赵元昊”。

    再后来,一个叫张元的和一个叫吴昊的宋朝人跑到西夏国都银川去饮酒,喝醉之后在酒店墙壁上题词,并且留下了自己的姓名,这下就犯了杀头的大罪!

    因为在古代,位高者名字是不能冒犯的,他姓名中的每一个字都只能自己写而不能别人写。比如张元、吴昊合起来正好与“李元昊”的名字重叠,所以在西夏境内这二人不能对外书写自己的名字。如果有人问:他俩爹妈给孩子起名的时候都不知道“李元昊”是哪位,现在可如何是好?其实也好办,古代有很多通假字,找一个替换掉就可以了。

    上边那两位作死的货自然就被西夏朝廷缉拿归案,直接押到李元昊那里。李元昊怒问:你俩怎敢犯我名讳?!

    这二人可能真是喝醉了,不清楚砍头的疼痛,醉醺醺地说道:“你连自己姓什么都不在乎,何必在乎名呢!”至于张元、吴昊的结局如何,那就只能呵呵了。但一定要记住这两个人,他俩为西夏的建立贡献多多,也因为他俩,李元昊最终还是从赵姓变成了“嵬名氏”。

    李元昊在即位之后一直模仿中原王朝建章立制,另起炉灶的心思昭然若揭。为了称帝甚至不惜与大宋正面硬扛,竟然胜多负少。后人评价当时宋朝方面在前线指挥作战的延州知州范雍,简直比元昊的儿子还听话,战争完全顺着西夏那边的意图进行。宋军说中计就中计,说入坑就入坑,全军覆没开始变得见惯不怪,主将被生擒俘虏成为了家常便饭。

    然而李元昊终究不是成吉思汗,他之所以能够大杀四方就是因为知己知彼。

    西夏高层当时有个著名的智囊团,前文提到的张元、吴昊二人就是其中的骨干,剩下的还有张陟、张绛、杨廓、徐敏宗、张文显等人。

    这些人有个共同的特点就是:自恃胸中有文韬武略,可是却久试不第,抱着一腔愤懑跑到了西夏地界。在李元昊的重用下,可以说西夏早期的战绩多归功于他们的出谋划策。为了让这些人才能够安心服务于自己,西夏还派人秘密地将其家人接来,免除了他们的后顾之忧。同时更令人匪夷所思的是,李元昊还超级喜欢招募宋皇宫退役的宫女。很多宫女在宫中服务了一定年限之后就会被遣送出宫,李元昊趁机大肆收买。

    这些深知宫闱秘事的宫女们都有着一些盘根错节的关系,可以很轻松地探听到一些皇宫中的秘密。这些秘密经过整理之后便显露出宋朝高层的战略意图,毕竟皇帝在与大臣议事的时候也是需要有人端茶倒水的。同时那些基层间谍也是必不可少的。李元昊趁着与北宋通商的机会经常派遣一些间谍打扮成商旅模样,在宋朝境内大摇大摆地收集情报,大量收集中原山川地理以及宋军的重要情报。

    公元1041年,李元昊曾指挥军队在好水川击败了宋将任福。开战之初,李元昊指挥军队佯败,大批西夏兵士被宋军俘虏。这些俘虏之中就掺入了一些间谍。当宋兵审问这些俘虏时,间谍便说在好水川还有少量西夏军队,而且李元昊在那里的防守也并不坚固,被胜利冲昏了头脑的任福信以为真,率领起骑兵孤军深入。

    大军追到好水川已经是三天以后,日夜不停的长途奔袭导致人困马乏,粮草也出现了短缺,就在这时,李元昊指挥西夏大军四面掩杀过来,疲惫的宋军尚未来得及列好阵型,便被西夏铁骑冲得七零八落。几万大军全军覆没,主将战死,如果不是韩琦、范仲淹死命稳住战线,大宋极有可能防线就此崩溃。

    所以由此可以看出,西夏人在用计方面是相当的不错。

    除此之外,西夏人的军事实力也是不容小觑。

    西夏由于处于列强环视的河西走廊与河套地区,对外采取依附强者,攻击弱者、以战求和的外交策略。军事手段十分灵活,配合沙漠地形,采取有利则进,不利则退,诱敌设伏、断敌粮道的战术;并且有铁鹞子、步跋子与泼喜等特殊兵种辅助。

    西夏的军事制度基本上是在党项的部落兵制的基础上吸取宋制而发展起来的。

    枢密院是西夏最高的军事统御机构,下设诸司。军队由中央侍卫军、擒生军和地方军三部分组成。中央侍卫军包括“质子军”、皇帝卫队和京师卫戍部队。“质子军”人数约5000人,是由豪族子弟中选拔善于骑射者组成的一支卫戍部队,负责保卫皇帝安全,号称“御围内六班直”,分三番宿卫。另有皇帝亲信卫队3000人,是从境内各军中精选出来的强勇之士组成,皆为重甲骑兵,分为十队,每队三百人,随皇帝出入作战。

    京城地区还屯驻一支训练有素的卫戍部队,共2。5万人,装备优良,是中央侍卫军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2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