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大时代1900-第16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朝廷没钱,打什么?怎么打?话是不错,可事儿做不了,说得再好也是白搭!

    “所以要购舰?可购舰以后,钱从何来?”

    李二神将白话了这么多,目的就一个,购舰!购舰,容易!养护,麻烦!而且还是好大的一个麻烦!

    巨舰有了,维护不维护另说,你总不能买回来搁着吧?巨舰要动,就要有水兵,一艘巨舰,怎么不得千八百人,这是船上的,船下呢?万八千人也不够!

    不谈巨舰的花销,单单这万八千人,一年不得百多万两银子?巨舰买回来,还不能放在一处,两处放着人员也得分两处筹划,一舰一百万,两舰两百万。

    即便是将这些打杂的,划归整个舰队,巨舰的开销呢?这么贵的巨舰,人的花销一百万,船的花销怎么也得一百万,自己维护,军港要扩建,船坞要新造,军港、船坞有了,接茬还得上炮台,海防巨炮,一门至少十几万,一座大炮台五六十门巨炮,即便建个小炮台,也得十几二十门,这些都是钱呐!

    不要这些?那巨舰可就真的成了摆设,这样的巨舰,哪个又会害怕呢?想要东洋、沙俄跟着你一块糟蹋银子,没有这些怎么成?

    购舰的费用,可以从和约里出,建军港、船坞的钱也能从和约里出,人员以及养护费用呢?这个洋鬼子可不能给你管,让朝廷出?朝廷哪来的钱?(。)

第一百六十四章 十年造舰计划(中)() 
军事支出,永远是个无底洞,不说战舰,就说步枪,现在一支步枪的价格大概在三十到六十银元,按最低价算,装备一万人马就是三十万,三十万振威军需要多少银子来装备?

    足足九百万两银子!

    三十万条枪,一条一百发子弹,一箱一千发装的步枪子弹,二三十银元,又是百多万,一旦打仗,一条步枪怎么不得准备千多发子弹?这是多少?千多万两银子呐!

    后续的装备、军饷、粮草,更是个无底洞,李鸿章一个钱字,还真是问住了李大成,陆军如此,海军更甚!

    万吨级的战列舰,火力是恐怖,可花销更恐怖,主副炮寿命有限,怎么不得多准备几根炮管?一门巨炮十几万,外购一根炮管怕也差不多的价钱,不能自己造,只能认宰不是?一艘战列舰,怎么不得六门主炮,十几门副炮,仅仅多预备一根炮管,就是百多万的花销。

    大清财税一年七八千万,听上去是不少,可自太平天国始,中央与地方财税分离,清廷能支配的财税十不足一,最大的两项收入海关税、常关税,海关税已经成了诸洋鬼子的囊中之物,此次议和,常关税恐怕也要失去一部分自主权,一分钱可以难倒英雄汉,一分钱也能难倒一个国家。

    “既有南北洋之分,战舰不妨让地方来养!”

    李鸿章的这个问题,李大成也解决不了,这一战之后,朝廷是没法指望的,只能寄希望于地方了,两艘战舰耗资虽说不少,但放到几省之地来养,几百万银子并不算多。

    “地方?

    小老弟,你在与老李说笑吗?”

    听了李大成的主意,李鸿章歪嘴一笑。若真能这样就好了,让地方养战舰,还不知要出多少麻烦呢!

    “国事如此,还要推脱吗?

    该加税就加税。该课捐就课捐,四万万人还养不起两艘战舰?”

    看着老李脸上嘲讽的笑意,李大成的眉毛也立了起来,这国家再不奋起抗争,就真的没机会了。

    “还真就养不起!

    两艘船?小老弟。你小瞧官场喽……

    钱这一关,我老李先给你揭过去,和谈之中提到了不许大清进口武器以及制造武器的器料,这一关如何过得?”

    撇去了官场一节,李鸿章提出了最为关键的问题,诸列强的态度,经此一战之后,洋务也怕是干不下去喽……

    “这一关简单,和谈嘛!总要有来有去,津沽一战是筹码。未来的东三省未必不是筹码!”

    李鸿章提到武器禁运,李大成也就想起了自己在大沽缴获的那把德造盒子炮,盒子炮这种神器,也是武器禁运造就的。

    津沽一战挡住了洋鬼子的进军步伐,但是挡不住他们的野心,如今真正能挡住洋鬼子的野心的是鼠疫,现在想来,津沽一带能爆发鼠疫,也算是天佑了。

    “哦……藉药材为要挟?”

    李大成提到了东三省,李鸿章自然而然的也就想起了津沽鼠疫。这么想来,此事还真有几分成算的。

    “唉……老李,知道为什么你干不成洋务吗?”

    听到要挟这俩字,李大成的眉头又是一皱。话虽说是如此,但说出来也就落了下乘,政治是什么?利益交换而已,要挟这词儿,用的有些词不达意。

    三十年纵横官场,老李可能玩过不少的利益交换。但在李大成看来,老李玩利益的手段,还是差了不少。

    “嗯?这话老李倒想听一听。”

    李大成一下将话题转移到了洋务之上,李鸿章略微一愣,这样的变换,对他来说速度太快了一些,但想及一败涂地的洋务,他的兴趣也是不小。

    “你老李没玩明白利益这两个字!

    利益是谁的?在你老李看来怕是太后跟那些官商们的吧?

    错喽……利益是百姓的,没有全天下四万万五千万百姓的支持,你啥事儿也干不成!

    想想,你的洋务,究竟让多少百姓富了?强了?”

    大清百姓的样子,李大成看了太多,京城百姓、津门百姓,有几个能穿一身新衣裳?

    城里的百姓稍强一些,村镇上的百姓,在李大成眼中,穿得跟乞丐一样,衣食住行,衣排在了第一位,衣服都穿不上,就无论其他了。

    “这……”

    李大成的利益两字,一下就把李鸿章问的词穷了,有些事儿,对二李来说不问可知。

    “枉你老李游历欧洲啊!

    工业革命一词儿,你老李怕是听过吧?你就没问问这工业革命前后,欧洲百姓的收入变化?

    在英国有圈地一说,那是他们人少地少,咱们这泱泱华夏,四万万五千万百姓,多少人无田无屋无生路?

    只要拢起这些人,什么事儿又干不成呢?”

    许多人说,实业强国跨不过地主这一关,不解决土地问题,实业强国就是空想,但真是这么回事儿吗?大清四万万五千万百姓,有多少无田可耕?几千万怕是最少,这样的一个数量,足够工业所需了,土地与人口的矛盾,存在!人多地少而已!这不正是实业发展的基石吗?

    人有了事儿还是办不成,这毛病就出在了办事人的身上,归根结底还是人心的毛病。

    “哦……这与购舰有什么牵连吗?”

    李大成说的这些,李鸿章理解起来有难度,有人就能办好了洋务?这话他是不信的。

    “有!说了,自然就有!

    你的洋务败就败在了基础上!何为基础?何为洋务的基础?煤铁而已!

    说到煤铁,你老李可能要说,咱们有开滦、有汉阳、有萍乡,这些还远远的不够!

    咱们的煤铁,你们用来干什么了?有多少用于百姓日常了?十不足一怕是不足以形容吧?

    百姓不能因洋务而富,你的洋务焉有不败之理?”

    李大成说到煤铁,李鸿章也摸不到头绪,说到百姓不能因洋务而富,李鸿章一震,这或许就是洋务不成的关窍吧?

    “有道理。只是……”

    “只是,这购舰与这些有什么关系吗?你要问的是不是这个?”

    接过了李鸿章的话头,李大成一下就点出了他心中的疑惑之处。

    “不错!”

    李鸿章点头称是,听了这些。他好像也抓住一些东西了。

    “购舰,只是幌子而已!

    就南洋那不战而退的熊样儿,再给他们一百艘战舰,也打不过小日本!多大的家底儿,他们也能败光。这是实话,那些怂货,也就能打打老百姓了。

    购舰是幌子,那咱们购舰要干什么呢?造船!

    建铁厂、钢厂、造船厂!

    只要能购得英国战舰,在这些方面,英国人岂会不扶持咱们?

    有了船厂,咱们也不急着造军舰,先造民船!

    水兵哪里来?税赋哪里来?就在这里!

    购舰之外,还有有个造舰计划,十年造舰计划!

    购买两艘现役战舰。预定五到十艘新式战舰,这钱全部自赔款里出。

    购买了、预定了,也就拉上关系了,舰船咱们不急着要,但这船坞、船厂、修造厂、铁厂、钢厂,咱们着急呐!

    民船之利,你老李清楚吧?”

    听到这,李鸿章算是完全明白李二神将的意思了,无论是购舰还是之前说过的做纺织,李二神将的目的很简单。与洋商争利,但这可能吗?有那些个条约在,怕是不可能!

    轮船招商局与英商太古、怡和签有平价合同,这跟朝廷限制纱锭数量没什么两样。在这些方面,英商以及各洋商,怕是不会稍有退步的,李二神将的想法不错,可没法儿执行呐!

    “明白了!明白了!

    小老弟,许多事儿都不是如你所想。诸洋商怕是不许呐!”

    李二神将算是用心良苦了,但许多事儿,李鸿章都碰壁过,有太后在、有诸洋鬼子在,许多事儿不是想了就能办成的。

    “这个不许,那个不行,还有什么行的?难道就眼巴巴的看着举国沦丧吗?

    不去争不去抢,自然不许、不行!去抢了争了,或许也就行了!

    这事儿你老李做是不做?”

    听了李大成带着怒火的诘问,李鸿章想到了当年几大船行打价格战的事儿,当年怡和、太古、旗昌,三家联手挤兑轮船招商局,李鸿章用借官款、增漕粮、运官货的手段,反而挤垮了旗昌船行,逼得怡和、太古跟轮船招商局签了平价合同,这未必不是个法子,只是里面掣肘的东西颇多啊!

    “小老弟,在这大清,话好说事儿难做,你的法子不是不成,只是里面掣肘的东西颇多,老李只怕你走不下去呐!”

    听了李鸿章的劝解之言,李大成脸上露出的依旧是不屑,许多事儿按照法度条约来做,自然是做不成的,撇去了法度条约,许多事儿很好做,有些路子,李鸿章不能走,他却可以走,这就是官与民的区别。

    “津沽战前,你老李怕也不看好战局吧?

    结果怎么样?”

    一句话,李大成就挡住了李鸿章的一肚子话,津沽一战还摆在面前呢?有些事儿他老李做不成,面前的小李未必做不成。

    “嗯……此事容老夫再斟酌斟酌!”

    “老李,做不做汉奸,就在这一局了!

    你老李的功罪,恐怕不是由朝廷、太后来评议了,需要后世人的评议!

    津沽一战打的好是不好,你我心里有数,再演一场镇南关,只怕你老李家世代都要顶着汉奸的帽子喽……”

    老李肚子里的弯弯绕,李大成多少能琢磨一些,无非是大清、名声、利益而已,汉奸这俩字儿,对老李的杀伤力绝大,无论怎么权衡,老李怕也是过不了这一关的。

    今时不同往日,津沽一战就是李鸿章的底气,将来东三省事发之后,在谈判桌上,李鸿章的底气会更足,一旦在药材之事上,诸洋鬼子有求于大清,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2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