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大时代1900-第26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王爷,您得帮忙说和说和啊!一日时间,下官们难以为贝勒爷筹措到足够的银两,一日打滚两日蹦高,咱们委实拿不出来啊!”

    推诿扯皮没用,众人便将目光放在了小醇王身上,现在能压住桂贝勒的也就小醇王了,这是他们的救命稻草,不然按照桂顺的说法,许多人都要拿出数以百万计的利息的。

    桂顺这说法是他自己想的,众官求到小醇王面前,桂顺这里就有些不上不下了,见桂顺犯难,眼光扫向自己,人群之后的李大成竖起三根指头挠了挠头,给了这些人三天的时间,狗急跳墙,三天之内,小半人是可以筹措到足够的银子的,这样也算是分化了百余官员组成的联盟。

    有的还了有的没还,还了的自然不想看着没还的逍遥自在,这乱子嘛!也就来了!

    “贝勒爷,下面的官员也有难处的,你看能否宽限他们一两日的时间?”

    小醇王生性敦厚,许多官员,尤其是许多京师来的官员们都清楚,这一求之后果然应验,只可惜小醇王也不怎么待见这些挪用桂哥银子的人,开口也仅是宽限了他们一两天的时间。

    “兔崽子们!老子本打算逼死你们的,但今个儿醇王爷在,老子就放你们一马,既然醇王爷说了一两日的时间,那就按着醇王爷说的,给你们三天的时间,三天之后,即便是太后老佛爷说和,老子也饶不了你们这些耽误医府大事儿的人,老子宁肯死,也会拉着一门一起走黄泉路的!

    医府是什么?医府是救苦救难泽被苍生之事,一下就被你们耽误了半年,想咱们大清这医府,早半年出一批名医,多少人可以受益呐?

    因小情不顾大节,其实老子今天召集你们,就没想让你们这些大清蠹虫废物活着的,老子本打算将你们这些人全数弄死的!

    但老佛爷回銮在即,醇王爷宅心仁厚,本贝勒就不造那杀孽了,三天,三天之后不付账的,就按本贝勒说的利息来,以后谁说也不好使!”

    给了小醇王一个面子之后,桂顺又扯起了闲篇,这就是李大成跟顾其行谋划的了,老娘们靠什么识人?两个字,听说!

    谁的话好使,李鸿章、张之洞等等?不是,对于这些封疆大吏、当朝一品,老娘们是存着提防的,小醇王阅历浅薄宅心仁厚,他的话最可信,他跟老娘们还是实在亲戚,这事儿若是经由小醇王之口传入老娘们的耳中,那桂顺在老娘们的眼中,又要拔高一筹了,扰乱老娘们的视听,其实很简单,也就三个字儿‘身边人’而已!

    有了三天的时间,大部分人松了一口大气,现在地方的财政自主,山东还是有相当数量的现银的,现银运不来,开个官票应该也可以拖延一段时间。

    有的时候,逼得太急反而会适得其反,稍微松一松,对手自个儿就会大乱的,桂顺逼债的事儿办完了,下面就该各部的官员们,互相推诿扯皮了,但无论怎么算,这次最大的赢家还是桂顺。

    为了筹建医府,电报局那边专门修了一条线路,这可能也是筹建医府之中,为数不多的实务吧?有了电报,更有利于桂顺催债了。

    山东巡抚衙门涉及其中,肯定是跑不了袁世凯的,这段时间他的花销很大,北洋新军的军费,扩军的费用,去京师打点关系,筹备老娘们回銮,这么多用钱的事儿挤在一起上门,只有山东这么一个财源地的老袁,肯定是要焦头烂额的。

    李大成在胶州府买地,他极度的配合,就说明了他老袁有多缺钱,缺钱,老袁就不会放着医府这个有钱的地方不管不顾,或许筹建医府的钱,很大一部分就是被老袁给挪用了。

    李大成、桂顺这边悠哉哉的端着长枪短枪,在微山湖的芦苇荡里打鸟抓鱼,山东、直隶、京师,下一刻就不得安宁了。

    桂顺逼债,完全是不走寻常路,超出了官场的手段,在许多人看来,无论桂顺怎么做,都该从贪腐入手的,贪腐是大清官场的痼疾,谁也治不了的,一旦提及此事,桂顺就会得罪绝大多数的官场中人,到时候,振威军就是再厉害,也保不住官场失势的桂贝勒。

    桂顺不走寻常路,以医府资金的来龙去脉做突破口,超出了所有人的预计,医府的筹划细则之中,确实也有专款专用的条目,可在这样的条目之下,贪污挪用公款的多了去了,谁曾想,就因为钱是桂顺出的,被他抓住这么大的一个漏洞。

    桂顺要的利息,确实高的有些离谱了,但桂顺的话说的不错,想借就借就借不借拉到,你们先动了人家桂贝勒的银子,接下来这话语权就在桂贝勒手中了。

    袁世凯通过电报,以最快的速度跟山东的官员们交涉了一下,现银只能补足一多半,剩下的小半,怕是短时间之内没有来路了,银子花了就是花了,想找回来,没门儿啊!

    别说是小半了,就是一万两银子,四天的时间就变六十四万,筹建医府的小半银子,利滚利滚上四天,就是大几百万两,稍一拖延就是千万之数,这样的数目谁还得起?

    有人想要靠筹建医府搞事儿,反而被桂顺逼宫坐蜡,许多人都知道,事情的关键,就在桂贝勒身上,可桂顺身边明显有能人的,这个时候低头,非得被桂顺讹诈死不可。

    桂顺出京师入山东,目的可不会是和光同尘那么简单,以桂顺的一贯作风,只怕这次的事情要闹大了!(。)

第二百六十八章 自己人照杀(上)() 
桂顺在微山催债,乱的可不只是微山、兖州府跟山东、京师的官场也跟着乱了,上下其手,有下就有上,除了袁世凯挪用之外,各部衙门上上下下也在微山大吃了一顿,累年的欠账、年节的孝敬,他们这几个月也拿了个十足十。

    这几年因为赔款的缘故,大清朝廷的财政可谓是抓襟见肘的,不仅养廉银子时时短缺,有些清水衙门,就连钱粮俸禄也照样短缺的。

    筹建医府虽说六部官员都参与了,但清水衙门的人居多,**了多时,有了医府这么一大笔银子,这些人的吃相难看一些,也在想象之中了。

    钱撒出去了,哪那么容易收的回来,各部衙门哪个不是在拆东墙补西墙,若是朝廷清缴欠账,六部上下的官员们自然有法子应对,可桂顺这是在借着振威军武力催债呐!

    桂顺的利息也不是利滚利那么简单,这就是实实在在的讹诈,大清有这方面的律法,但这样的律法管得着宗室吗?有人若是拿着利息的事儿来找茬,得罪的人更多,天下官员小半都跟放印子钱的有关联,许多官员的家属,在各地也是靠放贷过活的,深究利息?以桂顺一贯的路子,只怕又要攀扯了,谁知道桂顺桂贝勒那边还有什么坏招儿?

    下头的官员急着找钱,上面的官员毫毛不拔,上面的大员们底下的这些官员吃罪不起,桂顺他们一样吃罪不起,做风箱里的老鼠两头受气,也不是不成,但看桂顺的架把,不还钱是肯定不成的,上面不出钱,桂顺死要钱,那问题也就来了,钱从哪出?

    从山东出?袁世凯可以给桂顺面子,可以给李鸿章、庆王、荣禄面子,京师的那些不掌真正大权的官员,想要从袁世凯这里刮油,门儿也没有的。

    袁世凯屁股后面还挂着北洋新军这个大包袱呢!他都不知道从哪搞钱,又岂能让京师那些人吃山东?山东可是他的财源之地、根本利益所在!军旅出身的袁世凯自然知道什么叫做寸土不让,即便袁世凯让了,可这山东又哪里有钱,来填这个窟窿呢?

    山东这些年,黄河流经之地,年年大大水,一场大水就是几十个州县遭灾,不发水的地方,不是旱灾就是蝗灾,山东财政的主要收入还是土地上的赋税,连年遭灾,各州府哪有银子帮着京师的官员们堵窟窿?

    银子哪里出,只能谁吃了谁出,但京师那些人不想出,底下这些的官员拿不出,桂顺的话说的明白,官府私人一体还贷,山东官府拿不出,桂顺就会在这些官员身上下功夫,普通的官员对上桂顺桂贝勒,只有被破家害命的份儿了,更何况,此事他们无论是在情理还是法理上都站不住脚。

    这样一来,从京师六部属官到微山当地的官员,便与京师那些各部堂官、主官离心离德了。

    大乱临头各自飞,危难之时先求自保,当身处微山的这些官员之间相互攀扯,解决不了问题的时候,他们就开始攀扯京城的高官,以求保住自己的身家。

    对于京城的高官,下面的官员或许有所忌惮,但桂顺可不在乎他们,一帮子家奴而已,奴大欺主又怎样,京师那边还扎着振威军呢!

    微山这边攀扯出了一个京师高官,桂顺这边就发三分电报,一份给事主,这是讨债的电报;一份给刑部,这是备案留底的电报;一份给振威军,这个就是逼债的电报了,利息还是三日之后,一天一打滚两天一蹦高,管他是当朝一品还是王爷宗室,只要跟他桂贝勒的钱沾上边儿了,那就得还,不还就离着倒霉不远了。

    事情会怎么发展,谁也难以预测,但李大成知道,京师的那些官员们是不会轻易认栽的,现在攀扯出的几个,不是跟李鸿章有联系,就是跟庆王有联系,都算在官场有天大背景的,这些人是不会轻易服软的。

    不服软,桂顺这边就得硬打,打趴下最硬的那几个,事情的发展就有看头了,还是那句话,有些事儿越酿越香的。

    桂顺这边收拾完了微山的官员,在湖畔找了一处龙王庙暂住,带着小醇王继续在微山游玩,微山这边数得上号的官员忙着筹款,剩下的人则是被李大成带着去巡学童的营地了。

    李二爷的身份,李大成也没让人隐瞒,无论是王公贵族还是疆臣大员,身边都有那么几个人的,桂顺身边有个李二爷并不突兀。

    带着一群官员,在微山湖畔一处避风的角落看到一座座草屋构成的学童营时,李大成额头上青筋乍现,好嘛!现成的芦苇不用,用稻草建屋,这事儿真好!医府真有钱!

    因为这些孩童都是冬日里迁移到微山的,住所肯定不会有现成的,住草屋也没什么的,但山东几乎不怎么出产稻草,这些稻草不用问,肯定是从苏浙一带买来的。

    朝廷卖的东西,自然是好东西了,只怕这些稻草比之青砖、木料都要值钱吧?

    看着底下的稻草屋,李大成就站在坡地上不动了,他要等,他要看看学童们的伙食如何,若伙食也被打了折扣,那就必须用人命来泄愤了。

    “二爷,此处风大,咱们还是早些下去吧!”

    李二爷在山东的名声,现在也慢慢的起来了,时间越长,李二爷的名声也就越大,跟着李大成巡医府的官员,有京师各部的,也有山东本地的,上来说话的这位就是山东的一位官员。

    “不急!看看再说!”

    看着脚下成片的稻草屋,听着身后官员们的嘈杂,李大成眼若寒冰、心若铁石,杀人泄愤的心思怎么压都压不住,很快,午饭的时候到了,看着一所所稻草屋中,零零散散走出的学童,李大成的眼神更为凌厉了,看这些孩学童飘忽的步伐,显然吃的不好!

    “走!下去看一看。”

    一步步走下土坡,一步步走进营地,李大成的心也越来越冷,这营地建的,远看还有些模样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2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