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大时代1900-第27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让贝勒爷给山西上折子,参劾李鸿章办事不利,咱们来个恶人先告状!”

    这时候依旧是显示桂顺决心的时候,在官场显示决心,打就要打那个最大的,李鸿章承接了和谈的任务,也就又一次站在了权力的顶峰,现在他就是那个最大的。

    在民间以杀戮官员示警,在朝野以打压李鸿章示警,这样的决心态度,应当是足够了。

    “二爷,参劾李鸿章,这么做是不是有些不妥啊……”

    李鸿章虽说在甲午战后已经倒台了,但只要不死,他就没有真正的倒台,现在参劾李鸿章,肯定要与李鸿章的故旧敌对,这些人遍及大清官场的角角落落,有些人,你甚至不知道他是不是李鸿章一系的人马,这样做打击的范围太大,桂顺这边承受的压力也太大,这样做事儿,麻烦!

    “贝勒爷要接就得接之前李鸿章北洋的班儿,而不是什么猫三狗四的活计,接不接班另说另讲,但这个时候贝勒爷要拿出他的器量来,跟下面这些官员放对儿,平白降低了身份,咱们要打就打最大的那一个!

    不要管影响,从山东到京师乃至于南方,将这次的事儿闹大,跟在津沽时一样,戏曲、评书、杂耍都要用到了,你坐镇幕后做军师!”

    要玩就要玩大的,大清朝政的腐朽,已经到了无药可救的地步了,民间的怨愤之声也很多,借着这次医府的事儿,李大成要彻底把事情搞大,让清廷好好的被动一次,朝廷被动了,自然要找替罪羊,在这事儿里,桂顺扮演的是忠臣苦主,风浪再大也不会波及桂顺的,大清一半会儿还灭不了,只要大清不灭,风浪越大对桂顺越有利。

    “二爷,事情做的太大,难免要触怒太后的!”

    “老顾,你又错了!

    现在慌不择路的是筹建医府的官员们,贝勒爷尽多是个逼狗跳墙的人,风浪再大也不会波及贝勒爷的。

    消息为什么会传到京师,有人不想还钱,为什么会传到南方,北方没人给这些官员做主,所以啊!这事儿无论怎么算都算不到贝勒爷的头上。

    官场或许会有人清楚,幕后推手的是贝勒爷,但老婆子不会信,因为她也是旗人!”

    听到旗人两个字,顾其行明白了,亲疏有别啊!事发之初,老娘们对桂顺的看法已经定了,对大清官员的看法也已经定了,满清皇族跟朝野群臣斗法斗了二百年,岂能不清楚欺上瞒下的道道儿?这样的印象很难改变的,顾其行错就错在高估老娘们的政治智商了,她要真有政治智商,大清也不至于此了。

    “二爷高明,为什么不上中下三策共用呢?”

    “激我呢?老子是喜欢杀人,但老子杀人是有目的性的,有利益归属的,现在杀那些官员,于贝勒爷不利,于贝勒爷不利就是于我不利,我不傻!”

    “二爷,高明!”

    “你就来来回回这一句话了!

    记着,闹的越大越好,但是,对于贝勒爷的攻讦,要有限度,要能转化为勇武果决,这里面的度你一定要掌握好。”

    说完这些,李大成哼着京剧,就悠哉哉的走下了土坡,接茬就是看狗咬狗的时候了,可惜不能下注,不然肯定是个不错的赌盘。

    下了土坡,李大成也就投入到了筹划医府当中,首先就是学童,教他们习武现在还早了些,队列训练可以增强纪律性,这个振威军的大多数人都会,这段时间,就让这些学童学着站队吧……

    之前听说有许多御医名医来了微山,他们这些人应该是在哪处呆着呢!好好的一场杏林盛会,被几粒官场的老鼠屎给搅了,这些人也确实不能让他们善终。

    安置好了学童的伙食跟训练,李大成就找到了费绳甫,这位江苏杏林名门的掌舵人,这个时候也该出些力气了。

    “让费先生笑话了,想我李二神将,征战津沽时何等的干脆果决,没曾想,被一群官场小人误了大事,朝廷谋划的医府,明天我就全盘推掉,一切就照着我给费先生说的来。”

    站在马车旁,看着一脸严肃的费绳甫,李大成一个劲儿的在道歉,医府筹建小半年,一无所获,在费绳甫面前,李大成也确实没脸。

    “二爷不必如此说话,这朝廷是怎么了,医府如此大事,竟如此轻忽,令人痛心呐!

    二爷行事有法度,但还是要顾及朝廷的,毕竟……”

    跟在李大成身边的人,才知道他做事有多么的无法无天,江苏费氏行医起家,而且也一直恪守医者本分,民间的疾苦,费绳甫是知道的,虽说明知这位李二爷对朝廷居心不良,但有些时候想到李二爷做的事情,费绳甫也觉得很是畅快,这也是他愿意一直跟在李大成身边的原因。

    “费先生不怪罪就好!我看费先生望向了东北方,那处我也看了,至少有地数千亩,这样吧!我让人在两月之内,以费先生看的方向为准,先让人起一座临时医府,荒地有多大,医府就有多大,一应建筑,俱用青砖条石,参照孔府、孔庙、孟府、孟庙的样子来,我这边绝不轻忽!”

    身边有个中医名家,有多大好处呢?别的李大成不知道,他只知道两件事,第一他的命是京师的中医名家们救回来的,第二,他能从高强度的训练之中坚持下来,体力耐力节节攀升,这是费绳甫的功劳。

    就冲这两条,建造一座医学院,这钱李大成也该出的。

    “二爷不必如此,医府参照孔府、孟府,恐怕会逾制吧?”

    “这些事儿费先生不必担忧,若不是财力不足,参照紫禁城的样子也不是不成的!”

    “二爷慎言,就依着二爷吧!”

    见李二爷越说越离谱,费绳甫果断的止住了他的话头,这位李二爷,费绳甫也不太好评价,说他是好人,可他双手染了无数人的血,说他是坏人,可无数人又因他而活,这位爷在费绳甫眼中的样子,是个枭雄。

    “好!就按费先生的意思来,临时医府参照孔孟两府两庙的格局,我这就安排人去曲阜、邹县求取图纸。”

    “唉……”

    在费绳甫的喟叹之中,李大成安排人马去曲阜邹县求取图纸,李大成说话都是有其目的性的,设计建造医府耗时良久,最好的办法莫过于按图索骥。

    大清的许多建筑,传承有序的并不多,即便是紫禁城原本的设计图纸也没了,但孔府、孟府不同,历朝历代没有几个会把刀枪指向这两处所在,而且,这两处所在,几乎历朝历代都要修整扩建,现成的图纸肯定是有的,有了图纸,李大成这边只要组合一下,今天出了整体规划,明天就可以施工了。

    至于所缺的建材,更好办!李大成将医府选在微山这个地方,除了风景之外,还有就是微山的地理位置,通江苏连河南,扼守运河咽喉,这也是个兵家必争之地,控制了微山一带,就是控制了整条大运河,堵上这里,大运河就不通喽!

    同样的道理,这里水运很发达,而且联通长江,运输物料,这个时候还是以船舶为大宗的,速度也最快,相信有半个月的时间,李大成筹划的临时医府就可以开工建设了。

    李大成这边兴致勃勃的谋划着医府,山东跟京师的官员们可就不好受了,第二天,兖州府的州县就开始大肆传播奸贝勒桂顺,一天杀了一百人的特大消息了,一时间,桂顺桂贝勒的名声,臭遍了兖州府的大街小巷,这还不算完,一般的青砖建筑,十几个人两三天就能建造一间,只要壮丁够了,两个月草草建成临时医府,也不难,只是一些大型建筑,需要的时间长一些而已。

    桂顺一手策划微山血案的事儿,第三天就传到了济南府,之后就开始在整个山东蔓延,不过区区几天的时间,消息好像长了翅膀一样,飞遍了山东,又飞到了京师、直隶、江苏、山西,然后就是遍及全国。

    无缘无由一天杀了一百多人,这样的案子,在大清也算是大案要案了,可没有理由桂顺为什么要杀人?嗜杀吗?这不应该的,事情之后肯定有内幕!(。)

第二百七十一章 推波助澜(下)() 
山东传出不利于桂顺的消息之后,前期慌乱的微山官员们也得到了喘息之机,正当这些筹建医府的官员们在微山湖畔弹冠相庆,准备迎接桂贝勒倒台、塌楼的时候,京师那边却慌了。

    官场之上欲扬先抑自污己身的例子也不鲜见,京师这帮人都是混迹于官场一辈子的老妖精了,你放个屁他都知道吃的是菜喝的是什么酒,李大成跟顾其行的阴毒招数,瞒不住官场上的老油子们。

    桂顺在山东大开杀戒,消息传开之后,许多京师官员,第一时间想到的就是大事不妙,桂顺在微山做的事儿,可不是杀一儆百这么简单,而是真正的对着筹建医府上下的官员挥动了屠刀。

    这把屠刀上面清清楚楚的写着两个字,株连!一旦事情闹大了,朝廷必然要有所反应,这反应不可能是在桂顺身上,桂顺是振威军的统帅,不提振威军对朝廷的作用,单是军令杀人主帅一言可决,即便桂顺杀错了,最大的罪责也不过是闭门思过而已,现在的朝廷需要振威军来震慑外洋。

    桂顺没事儿,就该微山那些官员倒血霉了,官场上的攀扯,一个小案子,有可能牵扯到数十年之前的大案子,案子不管大小都能毁人前程的,医府的事情涉及银钱流转、粮食挪用,这些在官场上总结成一个字,那就是贪!

    事情闹大了,朝廷要作何反应?只有肃贪这一条路可走,肃贪是百姓喜闻乐见的,也是朝廷维持其统治,最好的法子,这事儿朝廷这边也没什么不可接受的。

    山东一省肃贪,波及的范围不大,许多官员还是可以接受的,但筹建医府的这些官员,一大半都不是山东的官员,由山东牵扯到京师,也就是公堂上的几句话,一个手印而已。

    肃贪、攀扯,再肃贪再攀扯,京师的官员们不怕这些,官官相护也不是没道理的,他们怕的是身在山东的桂顺,一旦桂顺死死的咬住了微山的这些官员们不放,官官相护也就不好使了,到了那个时候,一系一系的人马都会被攀扯掉的。

    波及范围太大,朝廷不敢?这话说的简单了,大清最不缺的就是人,京师有多少等缺儿的候补跟翰林?下面又有多少想要挤进京城的疆臣?

    大清官场,中央制衡地方,地方也一样制衡中央的,别看地方上的年节孝敬日日不缺,可一旦到了可以落井下石的时候,地方的疆臣们就自成一系了,要对京师落井下石了,京师的官员垮台了,地方的官员才能进京师不是?桂顺这厮呆在山东,就能轻易的拨动地方与京师派系的争斗,地方与京师争斗起来,桂顺那杀千刀的自然可以置身事外了。

    各自忍让,偃旗息鼓,那也是不可能的,人家在地方一待几年甚至几十年,为的是什么,还不是出将入相吗?出将入相,在地方上是没机会的,不进京师哪来的出将入相呢?

    想明白了就得行动,可到了行动的时候,京师的官员们消息渠道上又遇到了麻烦。传递消息什么最快,无疑是电报,可电报不能用,电报总局掌握在盛宣怀的手里,用电报,京师这边前脚发了点报,盛宣怀那边后脚就能知道事情的始末,甚至于,消息到达山东不如到达上海道的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2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