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大时代1900-第28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官商,他做的许多事儿都是于国有益的,不对立,李大成就不会难为这样的人。

    有了山东的地主大户们做表率,建造医府的银子不会缺,千万两,恐怕也不是什么难事儿,大清的地主大户们太多,名垂青史的诱惑又太大,能拿出十万八万捐建别院的地主大户,大清天下没有一万也有八千。

    再过一段时间,等七善楼、五德楼有了大致的框架,李大成还会在医府的捐建上再加一把火,医府的规模越大越好,中式园林对于环境的损伤也不大,整个微山岛**平方公里,千万两银子也仅能在一些环境较好的地段建造一些楼阁别院,真正建满整个微山岛,再有一两千万也花的完。

    医府的捐建对李大成来说不是什么大事儿,全凭自愿,他更在意的是自己在三人眼中的形象,不加晦饰将自己真正的一面拿出来让三人看明白才是正理。

    李大成想跟张弼士、孟洛川合作,现在掩饰的过多,以后容易让合作破裂,所以说话的时候,李大成也不避讳什么,怎么想的就怎么说,能不能接受,就全看他们三个的了。

    不管是儒商、官商还是南洋大商,都脱不了一个商字的,慈不掌兵义不掌财,这是至理,所谓的诚信也只是在一定范围之内的,真正有大利摆在面前,管他是儒商、官商还是南洋大商,一样会眼红心黑的,这是人性使然。

    说完放肆的话之后,李大成也在察言观色,与他想的不同,反应最大的不是孟洛川,而是盛宣怀这个官商,想想也是,盛宣怀的财富是依偎在大清身上的,李大成的话语之中颇多大不敬的言论,由不得盛宣怀不变色。

    “呵呵……李先生的杀气不小啊!”

    李大成打断了盛宣怀的报效捐输,张弼士也打断了盛宣怀的客气话,李大成开口就是灭人满门,这点张弼士是不喜欢的,对于李大成,他没有太多的敬畏,这样的人在他看来还是敬而远之为妙。

    “呵呵……张先生怕是不知道我的来历,孟四爷也是,盛大人,想必我的来历你是清楚的,咱们之间就不玩虚的了,你与张先生、孟四爷说说我的身份来历。

    以后,说不得我们之间还要有合作的,彼此熟悉一下彼此的根底,对谁也没有坏处的。”

    留下这句话,李大成就走出了小圈子,在药王庙附近举目四望,微山岛是个不错的地方,想必有了医府,这里的环境也能长久的保持下去,等运河工程全部完工,山东全境的河道修整之后,水灾频发的微山周围也会成为山东的鱼米之乡。

    李大成走出了小圈子,盛宣怀的脸上却有了难色,这位李二神将的根底,盛宣怀也不知道该透露多少,少了恐怕两人不会心有警惕,多了,只怕李二神将那边怪罪啊!

    有些时候知道的太多,并不是什么好事儿,这个道理盛宣怀也是知道的,但有些事儿他又不得不去打听,今儿个他算是切身体会到这种进退两难的感觉了。

    “弼士老哥、继笙老弟,你们怎么看前段时间的津沽大战?”

    摘下头上的官帽,盛宣怀用称呼告诉两人,现在的谈话不是官场的盛宣怀,而是民间的盛宣怀在跟两人谈天说地。

    “御敌守土振我国威,振威军之名不差!”

    这是孟洛川的回答,听了刚刚李大成的话之后,他这边已经将李二爷与李二神将画上了等号,这人也算是毁誉参半吧?只是许多东西,孟洛川也是听说的,所以对于津沽大战,他也只是依照官面的评价敷衍了几句,他要听的是盛宣怀接下来的话。

    “我这边也听英法的商人使节说过津沽大战,据说打的异常血腥,但如孟先生所言,此战也确实扬我国威,尤其是在甲午之后,这段时间,我与英法之人交流,明显觉出了不同,貌似他们对大清的态度在改变。”

    听了两人从各自角度的看法之后,盛宣怀低声一叹,伸手引着两人向远处走了走,有些话,今天只能在三人之间流传,绝不可传入第四人之耳的。

    “两位可知李二神将之名,这位一手缔造了振威军,在官方层面振威军的李二神将名声不显,但在民间与振威军中,这位李二神将的威名,比朝廷的圣旨要好使的多,民间还稍差一些,在振威军之中,从统制到勇丁,李二神将一道军令,他们就可以慷慨赴死。

    这位李二爷,就是一手缔造了振威军,指挥了津沽大战的李二神将,继笙老弟,孟四爷的称呼以后还是别要了,弼士老哥,在李二爷面前说话要谨慎呐!”

    听了盛宣怀的话,孟洛川脸上的诧异不多,张弼士这边就不同了,作为南洋商人,他是知道大清商家百姓在海外的身份地位,李二神将,他也是敬佩的,只是没想到还能见到这位李二神将。

    “杏荪,这李二神将不是传言被中堂大人给……”

    逼死的话张弼士没说,在他们这些人眼里,尤其是张弼士跟盛宣怀的眼里,无论是大清的官员还是太后老佛爷,也就那么回事儿了,发自内心的恭敬,那是不可能的。(。)

第二百八十三章 商界第一人(中)() 
“假死脱身古已有之,津沽一战的因果太大,李二神将不死,这和约难签呐!

    再者,李二神将不死,桂贝勒的身份也就不上不下了,李二神将假死脱身,一是平列国之怒,二是为桂贝勒上位清理前路。

    两位不要看李二爷的年岁轻,其权谋心机绝不弱于曾左李三位大人,李中堂曾隐晦的提过,他与李二爷有天壤之别,若让李二爷经营洋务三十年,甲午一战莫说是惜败了,日本人敢不敢都是两说,依着李二爷的杀性,只怕战端一启,以后便没有东洋了。

    这位李二爷的心思,我也知道一些,他想的怕是要把之前大清签署的所有条约都一遭推翻,其心胸之大,也令人惊叹呐!”

    振威军做的许多事情,盛宣怀是知道一些的,大清凡有电报铁路的地方,都可以算作是盛宣怀的势力范围,对于李大成的野心,盛宣怀可能看的比李鸿章都清楚。

    京师难民北迁,盛宣怀可以确定这就是李二神将豢养私军的手段,虽说当初在朝廷那边说的明白是迁移难民,但难民之中有多少振威军,如今的振威军之中又有多少难民,就没人说的清楚了,这些事儿,如今是不能深究的,只要桂顺在位一天,这些事儿就一天不能深究,否则徒惹杀身之祸而已。

    如今的振威军早已是尾大不掉了,若不是桂顺顶着振威军统帅的职司,若不是振威军之中有相当数量的京畿旗人,津沽战事一停朝廷就要解散振威军的。

    最后一句盛宣怀是以商场为出发点的,李大成要推翻所有条约之事,也是盛宣怀的一种推测,山东的大成公以粮食买卖为主,这次的医府事件,李二神将又力主在山东、直隶推广甜高粱,做过李鸿章军需官的盛宣怀对于这些东西也极为敏感,再加上东三省的那部分不清不楚的难民,只怕未来的大清,还是要有战争的。

    “杏荪,若是这样的话,我刚刚就太过失礼了,我这就去向李二爷致歉?”

    听到李大成的来历,张弼士的脸上也多了许多敬意,商人怕屠夫吗?这要看什么样的屠夫,屠杀商人的屠夫,他们自然害怕,但李二神将的事儿,张弼士也有所耳闻。

    不说传闻,就说筹建医府这事儿,张弼士也很难把李大成跟屠夫挂钩,张弼士此来微山,一是因为医府,第二是听说医府收拢了数万直鲁遗孤,他也想为这些直鲁遗孤尽一份力的。

    一个一心振奋国威,一力发展教育、收养遗孤的李二神将,在张弼士的眼里根本就不是屠夫,张弼士对于李大成也不是一无所知的,都是商场中人,而且张弼士在烟台、福建都是有买卖的,大清商场、官场上的一些东西,张弼士也是清楚的,这位李二爷,不会危及他的安全。

    听了盛宣怀的解释之后,张弼士也觉着自己刚刚的话有些刻薄了,再想想振威军在津沽的扬威一战,张弼士甚至觉得,自己有些过于刁难人家了,所以他才想着过去致歉。

    “弼士,你不必为此致歉的,想来你张弼士也不知道李二爷身家的,祛瘟堂引发南方药材大战,强收大清各地的防疫药材,之后贩卖到世界各国,你知道获益多少吗?

    现金银起码在两千万以上,各国外币至少也在千万以上,你张弼士号称有八千万两的身家,这位李二爷的手里,至少有现款五六千万的,货物**千万也不止的,因为银子的事儿跟这位致歉,小家子气喽……”

    盛宣怀对李大成手握现款五六千万的推测,也算差不多,孙家大院有现银近两千万,微山一带藏银也在大几百万上下,祛瘟堂那边也有千余万的存银,至于各国的外币,李大成不是不想兑换成现银,只是各国设在大清的银行都没有如此数量的现金银储备而已。

    如今李诚有那边还有各国的外币几千万的数目,这些钱李大成也是有用项的,兑不兑换对李大成而言也没什么所谓,不出一两年的时间这笔钱也会花光的。

    按说祛瘟堂的药材获益,至少要在三五亿往上的,只可惜大量的药材都用来换了高价的军械,胶州府那边的货物大部分也是药材换来的,这笔账在李大成这边也是笔糊涂账,要问他现在究竟有多少身家,李大成也说不清,但他知道一件事儿,他现在很缺钱。

    “竟有这么多?”

    以身家论,张弼士无疑是大清商场第一人,这样的说法,张弼士也是默许的,突然出现一个手中现款就跟他身家差不多的李二爷,张弼士这次是真的惊愕了,自己这个商界第一人的水分太大。

    惊愕之后,张弼士一笑也就释然了,他是以糖酒起家不假,但他也做药材买卖的,药材买卖有多大赚头,他是清楚的,半年前,祛瘟堂在大清南方的一场药材大战,打的可谓是经典之极,这祛瘟堂也是跟李二爷有联系的,他手里的资金有个几千万,也就顺理成章了。

    在鼠疫之中,他手下的商号也做过防疫药材的买卖,那价格,真是令人心中滴血啊!想到这里,张弼士的脸色又有变化,趁人之危而已,若有这样的机会,他也不是不成的。

    看到张弼士的脸色之后,再看了看孟洛川的脸色,盛宣怀觉得自己还是有必要说下去的,这两位对于李二爷的了解太浅薄了,真正了解了李二爷,才知道这位爷有多么的可怕,这两人也算是无知者无畏吧?

    “这也是李二爷经营有方,鼠疫未起之时,李二爷就有了先见之明,津沽大战必然引发大疫,朝廷尚在跟列国谈判的时候,李二爷就在谋划防疫药物了。

    若是按照中草药的配伍之法,祛瘟堂的获益,不过千万之数,但李二爷精擅西学,用了药物磨粉之法,在不影响药效的前提之下,足足将药材的价格提高了二十倍以上,作为商人我盛宣怀是自叹不如的。

    鲁北粮荒,想必继笙也是知道的,你知道李二爷是怎么平息鲁北粮荒的吗?不用高价购粮,只是提高了一倍的运费,营口旅大一带因为鼠疫积存的粮食,就被各国商船在一月之内,运抵了鲁北重镇胶州府。

    我替李二爷算了一笔账,他在旅大一带购置的那些粮食算上各种费用,也只是正常市价的六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2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