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唐朝工科生-第107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甚至哪怕再忍几年,让太后老娘继续垂帘,自己在外也可以用东海道诸夷不服来糊弄过去。

    而太后老娘想要废立储君,在这个时侯,就基本没戏。

    东海道再矬,现在也有牛进达、王万岁、杜构、单道真……还有辽州集团和徐州集团,新老贵族地方世族豪强都在其中,作为一地不管是名义还是实际上的老大,李承乾天然有优势。

    更何况,帝国的储君外出,这是前所未有的投资好时机。

    “二郎当真铁石心肠,承乾已经三十有五,平素也就在水池中扑腾两下,让他漂洋过海,不怕到了‘扶桑地’就水土不服当场去世?”

    “……”

    张公谨一脸无语,“这话你在家中说说就算了,怎地还这般大声嚷嚷?”

    “怎地?他还能拍出羽林卫杀了我们夫妻?”

    李蔻一脸的不爽,“还有张德!比二郎还要歹毒!”

    “……”

    张叔叔寻思着是不是产后忧郁症来了,所以也没跟老婆争辩,反而道,“这竖子确实歹毒了些,好歹大哥也是儿子,虎毒尚且不食子……”

    “你不能学他!”

    “这是自然!”

    张叔叔就差对天发誓,当场斩钉截铁地说道。

    “不过小娘嫁妆,你须现在积攒起来,承乾东渡一事,想来也是先去朝鲜,再走鲸海。有甚利市,且盯着些。”

    “……”

    “怎地?”

    “不是说不能学操之么?”

    “别人坏的你不学,好的你也不学?张公谨,你是不是趁我怀孕生产,在外面养了人?”

    “没有!”

    张叔叔一个激灵,连忙对老婆说道,“恁多年下来,老夫在外有没有养人,别人不知道……你还不知道吗?”

    说着,张叔叔上前摸着老婆的手,轻轻地拍道:“我张公谨只爱你一个。”

    “嗯。”李蔻满意点点头,“你身上煞气重,出去吧。莫要惊着小娘。”

    “……”

    驯夫如驯狗么?

    张公谨脸皮抖了抖,小心翼翼地走出了房门,到了外间,天气也有了些凉意。到了外间,多年的亲随过来问道:“郎君,翼国公邀着吃酒,可要前去?”

    “你去跟叔宝说,就说……这样,倘若家里有人问起,你就说我去叔宝那里吃酒了。到叔宝那里,你知道怎么说吧?”

    “郎君放心,省得。”

    “嗯。”

    张叔叔叹了口气,一想到外面养得几个美娇娘,顿时心痒难耐,家里有只母老虎,还是外间母猪儿香啊。这肉腿大屁股,当真是……把持不住,把持不住。

    坐了马车七拐八拐,又是换车又是穿堂过户,又是坐船过漕渠,这才到了金屋藏娇的地界,洗了个鸳鸯浴,很是爽了一番之后,张公谨这才美美地睡了个饱。

    等到第二天一早,整个洛阳都在热闹,掩人耳目行走的张公谨都不用竖起耳朵听,就听到“东海道黜置大使大行台尚书令”等等关键词。

    “好快。”

    张公谨神色凛然,隔了一夜就开始造势,当真是快。

    不过和张公谨一样,朝中大佬都是松了口气,太子虽然颠簸了一些,这大位却是稳了。

    接下来的路数,不外是皇帝死了之后,太后垂帘听政。储君可能会回来继位,也可能留在洛阳等到继位,甚至还可能拖到垂帘听政的太后“还政”之后再继位。但这年头,继位不继位已经不是重点。

    涉及到成千上万人官帽子钱袋子的事情,终于可以缓一缓。

    皇帝爱死死,不死也没什么了。

    “嗯?”

    路过几个坊门,张公谨看到了几处告示牌前,似乎有了官吏在忙碌。略微眺望了一下,才知道这是东海道大行台在招募人手。

    “哈……”

    张公谨再度感慨一声,有点看笑话一样,“这真是……快啊。”

    “张弘慎!”

    笃笃笃笃笃笃……

    一辆豪华马车并行过来,张公谨吓了一跳,他现在的马车比较低调,居然还有人能认出来?

    略微掀开另外一侧车窗,便看到侯君集那张下贱臭脸正冲他傻乐:“果然是你!”

    “侯尚书有何指教?”

    “上车说话。”

    侯君集邀着张公谨,张叔叔心想也好,到时候回家,也有说道,就说跟侯君集讨论国家大事去了。

    上了侯君集马车之后,便听侯君集笑呵呵地说道:“弘慎,听说你跟太子素来亲善,不若帮忙做个中人?”

    “老夫甚么时候跟太子亲善了?!”

    张公谨一惊一乍地瞪圆了眼珠子,不过马上他又改口道,“老夫跟谁都是亲善的!”

    “……”

    一脸复杂的侯君集尴尬地笑了笑,便道,“是这样的,老夫有一女……”

    “你想怎地?老夫可是驸马!你别想占老夫便宜!”

    “……”

    差点抽刀砍死对面的张公谨,侯君集一脸铁青地盯着老帅哥,“老子是想让你帮忙做媒,给你这个数。”

    “你不早说!多少钱?想招谁为婿?”

第九十七章 谋生() 
“定方公。”

    “嗣业可是有事?”

    将手中的书卷放下,苏烈微微抬头,看着案桌前的萧嗣业。这两年苏定方上番洛阳,在左骁卫算是二把手,又因张公谨的关系,左骁卫实际上说了算的,就是苏定方。

    接下来几年兵部对他的安排,是扫荡草原诸部,监察各部抽丁事宜。

    不出意外的话,苏烈很有可能做一回安北都护府大都护。

    “大行台尚书令一事,定方公可听说了?”

    “嗯。”

    苏烈颔首道,“嗣业可是有甚想法?”

    “下走因萧氏故……”顿了顿,萧嗣业有些犹豫,“下走想去‘东瀛州’。”

    接下来几年的热点地区不多,就那么几个。“河中地”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想要累迁功劳,僧多粥少啊。

    大唐立国开始至今,每年都在用兵。最惨的时候,关中都在饿肚子了,还在用兵。可不用兵又不行,你不想打仗,别人要来打你啊。突厥、吐谷浑、铁勒、高句丽……哪一个是唐朝自己想要跟他们打的?

    要不是一个个想要过来咬一口,真要是太平无事,根本没有那么多战争。

    打着打着,就习惯了,那就把战争当做日常,于是果然就太平无事。

    “嗣业。”

    犹豫了一下,苏烈对萧嗣业道,“已经有了决断?”

    “身不由己啊。”

    作为南梁萧氏后裔……萧嗣业的确是身不由己。兰陵萧氏现在根本不可能在扬子江重新“崛起”,甚至有太大的动作都不行。

    不是因为怕了中央朝廷,而是怕了张德。

    别看李皇帝干掉崔氏干净利落,仿佛不费吹灰之力,可从旁递刀子的,就是张德。挨个放血之后,一个个还扔到了“西域”。

    可即便到了“西域”,也逃脱不了张德的影响力。

    程处弼、郭孝恪、李淳风、长孙冲……崔氏到了“西域”,连跑路的机会都没有,只能安安心心“耕读传家”,每年配额的那点土地如果没有翻修好,连种子都别想拿到手。

    为了活命,崔氏甚至开始跟西军的中下级军官“联姻”。

    “最好还是到了秋收之后,再去东渡。”

    苏烈想了想,又道,“兵部那里,老夫自会去说。择日再随老夫去拜访邹国公,今时安平长公主殿下亦在京城,老夫同梁丰县子有旧,嗣业准备好礼物,到时时机成熟,随同老夫拜访便是。”

    听了苏定方的话,萧嗣业顿时大喜,连忙抱拳躬身:“下走多谢定方公栽培!”

    “唉……你是名将种子,但……天时不在啊。”

    略微感慨,忽地苏烈自己也是尴尬地笑了笑,“老夫还说你,便是老夫自己……嗨,罢了。”

    “定方公,今年可要做寿?”

    萧嗣业解决了自己的事情,整个人都轻松了起来,便问苏烈。

    今年苏烈五十九岁,六十岁大寿是要提前准备的。原本这样的事情,苏烈应该返回河北老家热闹热闹,只是现在上番洛阳,也就没有那个条件。

    就算是做寿,也是军中袍泽一起在京城庆贺一下。

    “原本是想回乡,眼下却是无甚机缘。”

    皇帝说不定什么时候就嗝屁,关键时期根本不可能让他随随便便就离开岗位。

    “那就在京城中热闹热闹,‘女儿国’摆宴好了。”

    “去个搓背的地方热闹个甚么。”

    苏烈笑着说道。

    “如今‘女儿国’是个勋贵去处,有类长安‘五庄观’,旁地去了,也没甚意思。”

    “那便约个辰光,叫上弟兄们。”

    “好,那下走这几日,就去联络。”

    话音刚落,却听屋外有人喊道:“郎君,外间有武汉来的访客,说是江汉观察使府的。”

    “噢?快快有请。”

    苏烈言罢,对萧嗣业道,“少待再走,也好认识认识武汉人。”

    “好。”

    其实萧嗣业没少跟武汉人打交道,襄州那边每年都有武汉官僚过来狂喷萧氏姻亲之家。

    主要还是因为每年长江汛期,豪门都是只管自己的地盘,然后下游公安县,就成了泄洪的地方。每年都有公安县的百姓实在是受不了了,拖家带口跑去武汉讨生活。

    搞得现在公安县每年想要凑个一军队伍来抗洪,都征不了足额的壮丁。

    武汉人找上门骂娘,萧氏五服九族,根本半个屁都不敢放。

    因为武汉人有理有据,也不跟你将什么礼仪道德,士大夫的礼仪关他们屁事,武汉人只管人命,人命关天!

    这十几二十年下来,武汉治下百姓最有名的特色,都是“善斗”,哪怕出门在外闯荡,这是全国为数不多敢于跟官吏争一争“道理”的苍头黔首。尽管这种人哪怕在武汉也是少数,可万里挑一,也有一两百个“狠角色”。

    久而久之,多有外乡人特意寻武汉人去打官司,却又不是帮忙做讼棍,而是颇有点“上古之风”,很是朴素的“锄强扶弱”。

    而武汉官方也大多会给这些出门闯荡的“狠角色”背书,官面上的事情,谁也别想用“官威”来吓退百姓。官对官平衡之后,剩下的,就是道理碰撞道理,谁有道理谁嗓门大,多少让不少临近武汉地区的州县很是恼火,却又无可奈何。

    毕竟,不能靠“官威”来治理“刁民”,是很难通过律令来拉偏架的,谁叫武汉还有孙伏伽这个奇葩呢?

    各地官吏,想要考绩想要升迁,各项指标要有明显进步,离开武汉就是死路一条。只说“劝课农桑”,如果多出来的粮食不能外销,那种地种来干什么?朝廷现在是皇粮积累太多,已经多到可以在局部地区当饲料的地步。

    敦煌宫甚至暂停了一部分了商屯,盐业换产本虽然没有停,但粮食需求是大大降低,敦煌宫的在“河中地”,已经有了一块产量还不错的小麦种植区,已经反过来从“河中地”调拨粮食进入“昆仑海”。

    这种事情,放在以前根本不可想象。

    而其中承担了重要角色的,还是武汉,以及和武汉息息相关的各种组织团体。

    萧嗣业这么多年闯荡,对武汉人的印象,也只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