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唐朝工科生-第112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五十年后……如果这个天下,没有皇帝,天下这黎民百姓,会如何呢?”

    不知道是对温七娘说的,还是对自己的发问,总之,此言一出,温七娘杏眼圆瞪,一脸的不可思议。

    “这……没有皇帝?”

    固然先贤早就论证过无有君王的“大同”,但千几百年下来,“君父”的高低伦常概念,早就深入人心。

    有这样的礼制,天下的统治,才会容易一些。国有君则太平,家有长则和睦……很简单的道理。

    但现在张沧却说,五十年之后,这天下会不会没有皇帝?

    刹那之间,温七娘立刻明白,这不是自己情郎的想法,而是那个素未谋面公公的疯狂念头。

    更让温柔心惊胆颤的是,张德这个公公,不是只能想的那种人,还是能够去做的朝野巨头。

    论及实力底蕴,在温氏的评估中,哪怕是现在的房玄龄,也远不如张德。

    “不错,没有皇帝!”

    张沧用力地点点头,“可能吗?”

    然后他有些迷茫地看着温柔:“会发生吗?”

    手指绞在一起的温七娘犹豫了一会儿,神情肃然道:“或许可能。”

    “为何?”

    “京中武汉子最喜欢挂在嘴边的,便是‘进步’二字。所谓‘日新月异’‘与时俱进’,便是武汉子口中最常听见的言语。‘地上魔都’,本就是无君无父之境域,倘若有一天,天下处处为‘魔都’,这岂非水到渠成?”

    “不错。”

    张沧没有反驳,温柔的话,说的也很对。

    “再者,历朝历代,从未有贞观朝这般,短短二十余年,就从乱世进入盛世。两汉前隋,大乱之后,也不过是大治罢了。纵使光武帝一时之威,也不过得了‘中兴’二字。”

    作为温氏女郎,温七娘并非只有小小的算计和心思,哪怕是心机婊,也是要读书才能做大做强的。

    只听温柔接着道,“贞观朝,放在历朝历代来看,都是盛世。百工兴盛,冠绝历朝;路桥之远,无所能及。便是唐朝疆域,也是旷古未有之庞大。那些个南市选人,便是赋诗吹捧,也多言‘巨唐’,盖因大不足以称述。”

    这些说出来的东西,都表象,但历朝历代想要做到这些表象,最少要一代或者两代皇帝的积累。

    如此积累,还需要不折腾不动荡不出现天灾**。

    贞观朝的功绩,扔给前人去做,根本不可能达成。仅仅是修桥铺路这一项,就能够让汉朝最巅峰时刻直接财政破产。

    而贞观朝,尤其是贞观二十五年的当下,不但路桥总里程数十倍数百倍于历朝历代,还修建了千几百年以来最多最大的港口码头。

    甚至连奢侈品、亭台楼阁的花样,也是冠绝历朝。

    二十五年的成就,直接甩开汉朝数百年的威严,这很不可思议,自然而然地,会有有识之士去深入了解,去探究原因。

    这个原因,从一开始“天命在汉”来解释,再后来,又用“天命在汉”来终结。

    “那么……五十年之后,这天下,是谁家天下?”

    张沧有些犹豫地问道。

    “‘天命在汉’。”

    温柔反过来握着张沧的手,轻轻地拍了拍,微笑说道。 富品中文

    

第六十一章 天下之大() 
天气转凉之后,除了御寒物资越来越贵之外,京中权贵圈最热闹的谈资之一,除了张德入京,太子东行之外,还有东北海发现了大量的海洋哺乳动物聚集区。

    消息已经是迟了三年,因为三年前,杜构所在的小集团,早就知道了那一片海豹、海象的聚集区。每年供应给朝鲜道的油脂、肉干、骨粉、皮革,数量都是相当的惊人。

    一头成年海象重达四千斤,能够提供数百斤的肉,数百斤的油脂,还有相当不错的皮子。

    按照武汉现行的皮革等级,只有海獭能够跟海象的皮相提并论,并且海獭皮的产量,远不如海象。

    油脂作为帝国重要的物资组成部分,涵盖到了帝国大中城市的方方面面,甚至是女性的化妆品、护肤品、保养品,也大量使用了海洋哺乳动物的油脂。

    只是因为消息闭塞,大量中国权贵豪门,都以为这些名贵物品,是产自朝鲜道。

    直到今年暴露了东北海的存在,终于有野生的冒险家,在穿越鲸海之外,意外踏入了使鹿部的外海,然后接触到了东北海。

    这里,是整个“东海”的北部,一连串的岛屿,像珍珠一样形成了一个圆弧,将整个东北海包裹在其中。

    风高浪急之余,入秋之后,就不断地会出现暴风雪,然后朝着东南方向疯狂卷动。

    整个东北海,又被称作“白海”。

    探险队在看到北极光之后,就找到了在中原极为名贵的白熊,还有大量体型硕大的海象。

    最重要的是,他们发现,这里的海象,和朝鲜道出品的海象品种,还不是同一个品种。

    也就是说,朝鲜道出品的海象种群,应该另有他处。

    这种惊人的大发现,让探险队满载而归的同时,又让消息惊爆了整个都市圈。

    “这岂不是说,杜东海三年之前,就掌控了一座金山?”

    “难怪东海宣政院这般红火……”

    对于京中中低层的贵族们而言,大贵族的富贵,大概就源自贸易之类。或许是丝绸之路,又或许东瀛州挖矿……总之就是大概如此吧。但要说个所以然来,却是一点头绪都没有。

    重重的迷雾,笼罩在他们头顶之上。

    蒙昧,就像是蒙昧的蛮荒之人一般。

    但是现在,却打开了全新的世界,报纸都在疯狂地转载着各种夺人眼球的消息。也不知道什么时候开始,这些个杂志小报,似乎都开了窍一样,除了广告,还知道不断地提高发行量需要更丰富的内容来支撑。

    而海外的“新奇”,是最丰富的最让人好奇也最有意思的内容。

    京城的人,第一次知道,天圆地方是错的,原来大地真的是如一颗鸡子。而为了证明这一点,武汉那里,已经有人出发,一路向东,准备环绕东海一周……只是环绕东海一周,就能证明大地如鸡子吗?

    有人怀疑着。

    最重要的是,许久的时间过去了,武汉的船只虽然有陆续回来的,却大多都是失败者。

    他们见到了东海尽头的景色,也看到了土著,但一无所获。

    而有的人,至今还没有回来。

    “当年我就奇怪,怎地有恁多海象象牙的?”

    “杜东海入贡的海象牙,有一对长五尺的巨牙,堪称稀世珍宝。听闻是一头八千斤重的海象王所有,杜东海命人驱熊围猎,这才扑杀!”

    “驱熊?”

    “白熊,武汉人命名为北极熊。长于流鬼国境内,北极光照耀之地,便是白熊生长之所。”

    “杜东海还有驱熊围猎的异能?”

    “这有甚么?既然能使鹿,就能使熊。”

    “这当真是匪夷所思……”

    “听说吴王府还养着食铁兽,谓之熊猫,亦是熊科猛兽。吴王亦能驱使熊猫,杜东海驱赶白熊……这也差不多吧。”

    “甚么差不多,颜色都不对!”

    “这白熊穿个黑色护手戴个墨镜,跟熊猫有甚区别?”

    “你……你说的好有道理……”

    关于东海宣政院的话事人到底有没有驱使北极熊的异能,京城茶馆里也算是讨论的很是热闹。

    说到底,三年前的消息,到今年才让人知道。三年啊,那么多的资源,就被一家给独吞了,这简直……简直是太让人羡慕嫉妒恨了!

    吃独食啊杜构!

    可转念一想,那时候杜如晦还没死呢。

    当时河南地区最重要的动物油脂来源,一是河南河北本地的畜牧业油脂,二是东海捕鲸业。

    鲸油,才是那时候的重头戏。

    但是随着皮革业越趋成熟,贵妇人并不介意身上有全套的海獭制品。至于家中地毯用的是海象皮制成,那更是显得豪奢富贵,底蕴十足。

    至于买不起整张海象皮的,简单,买一些边角料,送到武汉车个珠子戴手上也是可以的。

    再上档次一点,海象牙也可以车个珠子。

    总之,车珠子就对了。

    “操之,杜大郎那些个行当,没了你,应该不能成事吧。”

    “女儿国”中,一群老汉正趴着享受着按摩,老张则是坐着靠墙,几个技师正在给他揉捏肢体。

    闭着眼睛正爽着的张德眼睛也没有睁开:“当年王万岁跟着王太史厮混了一阵,主要还是王万岁和王太史的徒子徒孙在忙活,我就是牵线搭桥。”

    “有这好处,怎地不想着我们这些个长辈?”

    “你们都是半只脚进棺材的,要那么多钱作甚?!”

    “……”

    “……”

    “……”

    哄笑了一阵,前来消遣的秦琼问道:“最近老夫也看了报纸,照报纸上所言,入海东行两万里,亦有大陆。东海尽头,地理之貌,似乎是有类中国?”

    “差不多吧。”

    听到秦琼的声音,张德眼睛微张,“就是土著稀少,还要往南走一点。但也无甚意思,远不如南海。”

    “太远了啊。”

    “太远了。”

    几个老家伙稍微思量一下,就知道这个距离上,想要直接统治,无疑是做梦。

    但是,花个三五代人经营……倒是非常值得。

    三五代人的移民,差不多就能建设成一个小国,跟扶桑地相比肯定大大不如,但类似现在的流求,却是够了。

    要知道按照国朝标准,流求这么个海外领地,也算是“海外盛国”。

    账面上,也有十数万丁口,甭管组成结构是什么样的,但全岛能算作一个体系内的丁口,的的确确超过了十万。这不是“盛国”,什么是“盛国”?

    只不过很可惜,因为扩大了“天下”的范围,相对应的,传统的“开疆拓土”功劳含金量,当真是每况愈下。

    功劳的指标在不断转移,地方治理的权重比在不断增加,其中最重要的一个指标,就是人口。

    不是国朝一定要粗暴地选择某个指标,而是在大环境之下,总体只要还算稳定的话,选择一个最直观的指标,往往就能反应现实需要和长远期望。

    贞观朝的当下,不管赚多少钱,又或者说开辟多少土地,增加多少财政收入,其核心只有一个,有足够的劳动人口在支撑。

    这时候谈什么资金、政策,都是假的。

    所有的资源中,劳动力资源,就是第一位,而且是不可或缺的第一位。

    帝国的精英在统治中央到地方的时候,严厉打击蓄奴那是喊的震天响,那是因为要把世家大族手中的奴婢“解放”出来,否则这些人口窝在世家大族手中,有等于无,他们的存在,就是行动的尸体,还消耗了帝国土地产出来的粮食。

    但同时,帝国的精英又默许着奴隶贸易。无他,庄园需要开辟,港口需要建设,道路需要修通。如果全靠征发民夫、雇佣劳工,哪有那么多的劳力?

    像“广交会”建设广州和交州的河口地区,主要消耗的,并非是本地的治下百姓,而是奴工。

    “天竺奴海角奴”,成百上千地死,上万上万地往里面填。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