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唐朝工科生-第22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茂盛,而且人口稀少,物产丰厚。在高句丽控制辽东的情况下。张德想要获得大量的廉价木料,可以从库页岛大量开采。

    而主要的成本。则是运输。因为开采的话,直接可以拿扶余人的命去填。岛内物产可以直接解决食物问题,并且还不用担心唐朝内部的攻讦,可以说是一举多得。

    再一个,船队最终要进行远洋,靠碰运气贴着海岸线航行,是没有意义的。类似库页岛这种情况的发现,对船队的自我修正和提高,不仅仅是技术上,更多是心理上的扩张。

    “东风不错嘛。”张德赞叹了一声。“东风”在耽罗国休整,有过两次东航,一次是走新罗以东的海岸线,还有一次,是走日本本州岛的北部海岸线。后面一次,有苏我氏的成员带路,东行约六百里,直到日本的疆域边陲。

    根据简报来看,日本现在连本州岛也没有统一。本州岛的东北地区,还是无主之地。

    “御寒衣物要抓紧了。”

    到今年年底,张德打算三支船队优先装备棉纺制品和精毛纺。按照今年的进度,张德大概估计鲸类捕杀也要提上议程。到时候北线船队的活动范围,应该是从东海出发,绵延到白令海峡以南。

    鲸油作为过渡产品。持续二三十年的消耗没有问题。而且贞观年的渤海黄海东海,小须鲸长吻鲸很多。一头四米长的小须鲸,直接收益就在十二贯以上。这还没有计算鲸油作为蜡烛润滑剂等产品的利润。至于制革,在这个时代,更是利润超高。

    可以说,仅仅是以照明燃料作为流通上品,捕鲸业也能够在贞观年生存。而张德的三支船队,另外一支“民兵”船队的尖底船,加装八牛弩的同时,也改装了船体后舱,设有数套滑轮组,能够轻松将数吨重的鲸鱼拖拽。

    炼钢回火也会大量用到鲸油,对张德来说,这才是最主要的。

    对于一条不务正业的工科狗来说,这个时代的原物料予取予求,简直是爽到了极点。

    房玄龄作为采访使,奏章是三天五天一发,而且还有一旬的密奏,以及一定数量的“飞骑”拿去用。

    在老张给了他一本《洺州葡萄种植考》之后,另外一本《河北白叠布可产状》,也被尚书左仆射笑纳。

    至于之后宰相大人怎么跟太宗皇帝奏疏,那是他的事情,但只要尚书左仆射和其他的宰相们沟通好,那么侍中王珪就会提出议案,中书令温彦博就会审核通过,最后,就是房谋杜断的shoime。

    其余没有够到宰辅这个级别的,只能看看,想要喝汤,也得看自己抱的大腿够不够粗。

    张德需要组织上的支持,也就是行政命令。而中枢的董事长以及各部门总监,则是需要稳定的长线收益。

    酒类制品是大宗货物,而棉纺制品也是大宗货物,只此两样收益,就算薄利多销,一年数以十万贯计算还是没有问题的。

    然而张德从老疯狗李思摩那里知道的一些消息,知道西突厥现在混战不堪,等到陇右道休整结束,应该能够一口气打通阳关以西的南线丝绸之路。唐军只要介入西域范围,按照契苾何力此时的状态,为王前驱做一条忠犬,应该是他的唯一选择。

    而张德又从长安西城的那些胡商中推算,此刻的天竺,确切点说是北印度地区,人口大约应该也有两千多万。

    棉纺织品只要能够有十分之一的市场,就足够养活整个河北道河南道河东道的棉花种植区,假如那个时侯,真有这么大的种植区域的话。

    不过这一切在推广之前,都是妄想。从无到有,才是真正的难。要找一个像易州这样,官场烂如粪坑,市场乱如坟场,经济凋敝民户逃亡的地方,实在是太难了。而更加不容易的是,一州主官是个人渣,且又首鼠两端喜欢投机,同时又有大量的把柄和黑材料在自己手中,这简直是昊天上帝的赏赐……

    但这一切还只是硬性条件,跨越这个界限的,还有中枢的支持。而万幸的是,这一次的河北道采访使是房玄龄,而房玄龄是尚书左仆射,四大天王之一,牌子比谁都硬,在大唐帝国有限责任公司的地位更是非同小可。

    宰相知道现实条件,又认可张德捞钱的能力,又愿意顺水推舟推一把,并且对前景展望有自己的判断……太不容易了。

    这一切都满足之后,一棵白棉花,就终于可以在河北道绽放。至于白棉花摘下来之后怎么处理,那只是工科狗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立夏时节,补种的桑苗已经抽了两茬,而定襄都督府司马苏烈,因公升任营州别驾。主要任务,就是震慑辽东扶余人。

    苏烈善用骑兵,麾下骑兵弓马娴熟,对箭矢消耗量极大。就在朝廷以工部名义在蓟州设一采买坊之后,营州别驾苏烈的二十万支飞凫箭订单,就到了蓟州工坊。

    作为一个大唐人,张德由衷地为国家的强盛而高兴,然后每一支箭给五文钱的回扣,十万贯回扣,听上去很多,但是营州军方大概能拿到一半就不错了。

    基本管理是六成到七成归中枢的大佬们享用,比如按照苏烈的编制,兵部是肯定要吃一块的,然后工部因为装备生产原因,也要吃一块。而居中传信的,是内府的那帮阴阳人死太监,所以内府也要吃一块。

    以为这些就没了?因此地处边陲,民族成分复杂,所以各族安抚大使,只要是两年之内做过的,都能分一点。

    七七八八扣一下,落到苏烈这个别驾手里的,能有三四千贯就很不错了。

    苏烈这种和老疯狗李思摩一起玩过大场面的,当然对三四千贯有些见惯不惯,然而营州比易州还穷,比沧州还乱,这三四千贯对他这种外来别驾可能不算什么,可对营州都督而言,这就不少了。

    像苏烈这种随时可以别驾转长史的关系户,营州都督因为受幽州都督富管辖,能上下其手的地方实在是太少了。

    因此当苏烈跑去张德那里,弄了十万贯回扣,营州上下从官不聊生,一下子跑步进入小康阶段,顿时喜出望外普天同庆。

    接着老张又告诉跟苏定方约定,年底可以出一批全新的御寒装备,要是能运作成功的话,营州军可以先搞一搞,回扣么……好说的。

    营州都督张俭有好几次私底下问苏烈,有没有兴许来做都督,他自己有点想回长安在兵部混个差事算了……(。)

    ps:  求月票。

第二十五章 一生平安() 
杜构到了登莱,准备去剿匪。海贼就像是新手村的小鸡,刷了一波又一波,直到杜构的经验值增加,出了新手村,这些小鸡才算完成了使命。当然杜构也不是来看看不说话的,三州木料仓的管理员屈突诠是认识的,大家又都是勋贵子弟,互相联络沟通,理所当然的事情嘛。

    然后张德就帮忙牵线搭桥,河南道的一些地方二世祖,就屁颠屁颠地跑去登州,全力以赴拍杜天王家大公子的马屁。

    傻子也知道杜公子剿匪完毕之后,立刻又是回到中枢划水熬资历啊。

    蓬莱县登州海城,东市有个楼,四层加了个顶,能看见黄海,也能看见龙山。要是天气好,还能看到大谢岛,着实是个不错的去处。

    县城东西贯通的大街上,车马极多,海东诸族还有山中夷人,都喜好蓬莱东市。莱山一带的土人,偶有猎取,便来海城同渔民交换特产,着实是个热闹去处。

    “大郎,怎么在河北连立夏都没过?便来河南?”

    杜构此时换了一身劲装,他身量偏瘦,不似房天王家的那些种,当真是一个比一个牲口。杜天王终究是要斯文些,毕竟杜天王想法多,身体又是最差的。

    “前头的事体,总计不能小弟一人忙碌。”给杜构倒了一杯葡萄酒,屈突诠在一旁用夹子夹着冰块,铜制的冰瓮放着猩红的葡萄酒,五六只银壶装着,就这么靠在冰上。然后入座的众人。都摆放了玻璃杯,晶莹剔透。半点气泡都没有。

    “那乌湖岛的海贼,也太不经打了一些。唉,吾还没有劈波斩浪之感,这便赢了。无趣的紧。”

    杜构感慨万千,他来这里划水,镀镀金什么的,也不是说不好。只是少年时代,哪个没点侠气?他却是跟着杜天王读书,然后伏首文案,弘文馆中倒是颇有一点能耐。在中书省也能帮忙,河东道做点文事,更是交口称赞。

    只这大唐,却是文武并举,光会喷人不算本事,还得会砍人啊。

    当朝宰相,哪个不是能砍人能喷人的?

    “兄长放心就是,这海贼多不胜数。登州一带,光有条沙船就敢出来江海沉浮的。没有一千条船,五百条船有的。”

    说是船,其实就是小舢板,多是在文登啊牟平啊打渔的渔民。只是打渔的时候。看到有点机会能抢一把,那渔民就变暴民,打渔变成打劫……

    “那乌湖岛的匪类。实在是不经打了一些。”

    杜构还在那里感慨。

    老张呵呵一笑:“兄长莫要急切,登莱之间。除了本地小毛贼,还有百济过来的商队。这些百济船队。若是无事,便是行商的好人。若是四下无人,这便是三五条船一拥而上,抢了那些落单的可怜人。便是‘东风’船队,也是碰上过一两回的。”

    听到张德这么一说,杜构眼睛一亮,就差在披风上写下“正义”两个大字,然后去抓那些想要做海贼王的男人……

    “杜兄,若要出击,操之有的是消息耳目,何必急于一时?我等富贵多在长安,如今漂泊在外,还能聚首,何等的缘分,且饮酒,饮酒啊!”

    屈突诠连忙给杜构倒了酒,杜构连连道:“二郎客气,客气了。”

    满上后,杜构才笑呵呵道:“操之倒是能找地方,这楼真是不错。”

    “楼主是个雅士,江西来的豪客,江南道人面甚广。登莱之间的沙船,倒是有三五十条是他的。”

    张德笑了笑,“兄长要在登州落些好处,寻他就是。”

    “咦?还有这等好人?却不知道南人在北地,也能有这般物业。”

    “南陈的宗室,不过出了五服,却是不必计较这个。这楼名曰观海楼,城内只这一处,能隔着城墙,便看到海景的。”

    说着,张德低声笑道,“观海楼楼主名董,出手豪阔,行事风流,善画美人青牛,兄长若是结识一番,定是欢喜的。”

    “哎呀,不曾想登州还有这等人物。”

    杜构倒是感兴趣了,环顾着四周,啧啧称赞,“这楼虽高,却不逾制,又是海城港口,更是别具一格。这个陈董,真是有些门道。”

    见杜构神色意动,登莱本地的二世祖们纷纷借着敬酒的当口,笑呵呵道:“能得杜公子这般夸赞,陈季狐不亏了。”

    “陈季狐?”

    “观海楼楼主姓陈名董字季狐,别号听涛散人。因为常在龙山以东闲居,龙山人多称其为陈听涛。他少时便在登州,我等和他相熟早的,亦是叫他海狐子。”

    “海狐子?哈哈,这楼主定是个机灵之辈。”

    杜构高兴地揶揄了两句,然后更是感慨道,“这等地方,当真是妙不可言。若是吾能有这等别宅,酷暑之时便来避暑,着实令人愉悦。”

    “杜兄若是看中了这楼,不消多说,某自去分说。不拘是金银财货,或是别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