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唐朝工科生-第36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当诛。”

    像是生闷气一样,又突然把音调降了下来,“那些可都是运的蜀锦,蜀锦……那是皇后的,也是他麴文泰能抢的?侯君集干得好,薛万钧干得好。”

    这番话说出来,像极了报复后的解气,无比的痛快。

    “陛下,伊州刺史,检校西州刺史谢叔方有奏书。”

    “拿来给朕。”

    吱吱吱吱吱……

    滑轮组正在将一根粗大的原木提到三丈高,侍卫们紧张地护卫在皇帝身前,深怕那滑轮组突然崩塌。

    然而作为大帝国的大老板,李董什么风浪没见过?没当回事一样,一边走一边看着奏书,感慨了一声:“这个宣纸,真是好东西啊。大业年间,帛书无比金贵。在太原时,李靖的兵书还都是木椟。微言大义微言大义,先贤要是有宣纸,哪需要微言大义。”

    “……”

    大老板的思维跳跃的飞快,小的们跟不上,也不知道怎么就转进到宣纸上的。

    不过内宦们本能地跟着拍马屁:“陛下乃千古圣君,宣纸出于贞观,乃大兴之兆。”

    李董斜眼看了看家奴们,这样的马屁,太低级太俗气太刻意,没意思啊。

    “张德还在汉阳?”

    “‘万骑’回报,张工部近日就要返京。”

    “这个宣纸,就是张德所制。”

    “……”

    侍卫们此刻的心情是崩溃的,要不是没办法,实在是不想吃这碗饭。老板的思维太跳跃,太飞扬。而且……谁不知道老板的女儿嫁不出去是为啥?

    没人敢答话,也不能怪这些手下,毕竟这些手下级别太低。级别高的像房玄龄,他就只会说“糟糠之妻不可弃”,人徐小芳多好的湖州姑娘,他张操之要是敢抛弃了转身公主,那就是下三滥是负心汉是渣男。

    李董有时也想问问房玄龄:你家里到底谁说了算?

    至于大舅哥长孙无忌,李董也旁敲侧击过,说作为四大天王之首,你好歹也给朕使使劲,让张德上路点。

    而老阴货作为一个下岗待业国家干部,本来就心生怨气,这种时候一般就冲妹夫大声咆哮:我有什么办法!我也很无奈啊——

    至于杜如晦,李董曾经以为他是个好人,然而一旦涉及到张德的交配权问题,杜天王就低声吟唱:“我躲在车底,手握着香精……”

    长子跟安利号的关系很复杂,难道他杜如晦会随便跟人乱说?

    所以,李董一直很纠结,尤其是,张德十九岁了,马上二十岁。就梁丰县男在城西的宅子,时不时就冒出来一两只适龄或者即将适龄的美少女,他能不糟心吗?尤其是,他手下的鹰犬们告诉他,武士彟的俩闺女,居然还在张德府上住了很久。

    听到这个消息的时候,李董的心情用一句话来形容,那就是:操操操操操操操……

    “唉……”

    虽然手中看的是谢叔方的奏书,然而心情很复杂的李董,怅然一叹,心酸的让内侍们都有点想哭了。

    不过,谢叔方的奏书,还是在下一次的大朝会上掀起了些微的波澜。

    “谢叔方的奏书,你们怎么看?”

    关于杀麴文泰全家这件事情,是长孙无忌通过戴胄提议的。戴胄在宰辅会议上提了一下,因挂着东宫老师的头衔,侍中王珪一个身家清白的人,咬咬牙,就起草了那篇如何杀高昌国王全家的诏书。

    中书令温彦博从来没想过王珪会起草这样的血腥玩意儿,于是狂喷王珪丧心病狂之余,更是直接找老板谈判,说你要是这样干,往后西域到底怎么统治?靠屠刀吗?而且下刀子的是侯君集,难道你指望这个豳州老流氓能约束自己的**?老板你这是在玩火知道不?

    结果李董面无表情地看了温彦博一眼,就说了:房玄龄觉得也可以搞,而且杜如晦说了,公司财政给力,账面流动资金丰厚,这时候不搞收购吞并,有点说不过去啊。趁我们还能干,先干死那帮小公司,以后子孙就省点力,专心搞基建,岂不美哉?

    温彦博还想反驳,李董又说了:小温这个人朕很看好的,只要功劳够了,朕不会吝惜爵位。

    这特么还有什么说的!

    于是中书令在王珪的草案上盖了章,交给房玄龄去执行,房玄龄于是就给侯君集发了个快递,接着就有了侯君集问谢叔方“我们出去砍人用啥理由”的场面。

    而谢叔方给的理由是:这帮人祖先跟我们是一起的,结果现在给隔壁伏低做小,这让我们很没面子,难道不应该砍死吗?

    豳州老流氓一听说的太特么对了,砍!

    砍完了高昌,罐头兵们一边拿着水壶喝水,一边望着焉耆的方向,然后问西州特别行政区首席行政长官谢叔方:那边又该用什么理由去砍呢?那边的老大好像贞观六年的时候,去长安朝贡过的。

    谢叔方眼珠子一转,派了个快递到长安,上书说:“焉耆王龙突骑支,嫁女为阿史那处纳为妻。阿史那处纳之兄,乃西突厥将军阿史那屈利。六年龙突骑支乞开莫贺延碛商道,得中国便利,今又私通突厥,乃小人尔。”

    于是大朝会上的大佬重臣们眼睛一亮,心说这特么也能想到,谢叔方人才啊。简直是他祖先谢玄灵魂附体,太牛逼了。

    日天操地组合之一的程咬金一看皇帝的表情,顿时心里有数,赶紧跳出来大叫一声:老板,我看焉耆这个地方非常好,有山有水有湖泊,可以搞养殖产业,我个人建议是养沧州猪,出肉率高不说,一窝能生十几个!

    大家一看拍马屁怎么能少了自己?连忙跟着程操地一起跟着拍,一看李董眉飞色舞,作为公司中高层管理人员,还能不知道龙心大悦?

    很快,长安人民群众得到一个消息:皇帝说了,焉耆国王不愿意养猪,他活该被打。

第二十五章 鸡同鸭讲() 


    “郦子注《水经》,所言‘敦薨浦’,即是焉耆‘近海’,乃是天山大湖,颇有蒲、苇、渔之利。”

    西征大军行营,跪坐在左侧的文士挺直上身,正在跟侯君集讲解着焉耆的优劣。此人不是别人,乃是张德的老铁,有自灭满门倾向的反社会分子崔慎崔季修。

    “郦子是谁?”

    一脸懵逼的侯君集虽然不是文盲,但要让他知道这些奇奇怪怪的偏门知识,实在是有点强人所难。

    于是崔慎内心鄙夷,面色如常道:“北魏郦道元,有书《水经注》传世。”

    说是说传世,然而《水经注》除了极少数衣冠巨室之外,只有朝廷的最高学府才能阅览。民间基本不可能有这样的书传播,内廷外朝也没有人会愿意把这等书籍流传于世。

    和商人一样,工匠的地位逐渐走低,这个锅要甩到春秋战国时候去。

    没办法,谁叫那时候出了“收买人心”、“奇货可居”这样的成语呢?商贾地位被一巴掌扇到地上,还是因为华夏文明太早熟,早早地发现了这里面的坑。当然后来又被这个坑反坑,这纯粹是生产力的问题。

    而工匠也没有讨到便宜,“墨守成规”这个成语放出来之后,连始皇帝都知道:朕的手办,不能让别人知道藏在哪里,你们都给朕去死……

    文明太早熟,就会很早发现金融的力量,技术的力量。而生产力的低下,又使得早熟文明的统治者们为了金钱美女一大堆,毫不犹豫地寻找着续命的办法。

    这个办法后来叫“重农抑商”,至于“独尊儒术”的后遗症,这锅真不是董仲舒能背的。

    精英阶层们知道力量是一回事,但不代表他们会把力量放任出来。

    作为衣冠巨室的高门一员,崔慎已经放弃了治疗,他和张德一样耐得住寂寞。张德为了小霸王学习机,可以做一条脱了缰的野狗。崔慎为了自灭满门,可以毫不犹豫地背叛自己的阶级。

    干柴遇上烈火,两人狼狈为奸,自是相辅相成颇有斩获。

    登莱沧州海州那都是小儿科,洛阳东都埋下的钉子也不算什么,河东河北的布局算不上高深莫测,但是这些事迹,却能够让西征大总管兵部书侯君集虎躯一震。

    而当崔慎跟侯君集说附近有金银铜铁煤矿的时候,豳州大混混整个人都是满脑子的“三农民开局攀科技”,“双敲野兵营爆兵”,“拖家带口一波流”……

    所以,作为一个流氓,侯君集高度尊重知识分子,尤其是姿势繁复的知识分子。

    “季修老弟,某听华润号伊吾堂大主事曾言,焉耆芦苇亦有万金之利?”

    “……”

    哈?季修老弟?

    崔慎整个人都是崩溃的,他知道侯君集素来不要脸脸皮厚,可是万万没想到,在自己跟张德称兄道弟世人皆知的光景,侯君集居然跟他称兄道弟。那堂堂兵部书跟工部员外郎一个档次?

    此人诚乃俊才!

    反社会分子心中如此评价着侯君集。

    “焉耆芦苇质地上乘,吾西来时,操之嘱托吾多多留意。”

    崔慎话留了半截,拿起案几上的茶杯,吹了吹茶末,然后饮了一口,不紧不慢,慢条斯理,让侯君集急的心痒难耐。

    片刻,崔慎才接着道:“焉耆芦苇除编制之利外,亦可造纸。”

    “嗯?”

    豳州大混混整个人一愣。

    “造纸。”

    “嗯?!”

    崔慎低眉扫了一眼侯君集,“长安宣纸自凉州抵此地,只怕价钱翻几番都不成问题。西征战事扫尾在即,若是能对焉耆用兵,拖延一年半载,朝廷必不会让总管此时回京。一年半载,足够焉耆纸有所产出。”

    “老弟,你有所不知啊,西域多是佛国,杂胡愚蠢无知,识文断字者寥寥无几,此等畜类,要纸何用?难不成更衣拭秽?”

    噗——

    “咳咳、咳咳咳咳咳……”

    终年打雁,反被大雁啄瞎了眼。崔慎压根没料到侯君集能牛逼到这个地步,整个人都被老流氓带沟里去了。

    在侯君集眼里,西域人要纸张干什么?弄过来不就是擦屁股吗?这里多是混血儿,语言大熔炉,诞生又消亡的文字不知道多少,战争持续了几百年上千年,要不是突然东方冒出来个汉朝,西域根本不知道原来还有“上贡保平安”的方法。

    混乱的地区自然没有什么文明的传承,而是依附在强势文明之下苟延残喘。譬如高昌,四代高昌各有不同,但只要一着不慎,就是灭亡。

    “老弟?”

    入娘的……

    反社会分子内心骂了一句,缓了口气,才看着侯君集正色道,“总管,操之旧时在长安时,同法师玄奘有赠饴之情。七年有北天竺土邦曰高达国,其王子驾船东来,结交操之于东海。高达王子言其国西北,有大德高僧名曰摩诃耶那提婆奴,乃是自大唐而来的有道高僧。”

    侯君集眨眨眼,没明白。

    摩诃耶那提婆奴,是玄奘的外文名,伴随着突厥、铁勒接连灭亡,连锁反应之下,西域佛国都传说着唐朝的牛逼唐朝的月亮何等的圆。以至于往来天竺诸邦和西域诸国的商人,都给还没经略西域的唐朝,加了个牛逼不解释bff。

    这种情况下,又伴随着小批量的宣纸通过高达国西传,使得僧侣们对“贝叶”有点瞧不上了。

    档次上的差距。

    僧侣们对纸张有着明显的需求,甚至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