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唐朝工科生-第52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朝廷不偏不倚,一副秉公办事的模样,后面隐藏起来的李董,则是全力以赴要弄死博陵崔氏这只肥羊,而那把快刀,还是博陵崔氏出品的崔慎崔季修。

    为此,崔慎连亲爹亲儿子都送到了张德这里求保全,可想而知其中的决心。

    然而李董正如杜如晦、魏徵诸等名臣判断的那样,“天可汗”“圣人可汗”都不足以让李董满意,“千古一帝”的意思只有,古往今来上天下地,唯我独尊!

    恢复汉时故土,对此时的李董来说,不过是一道圣旨的事情,但如何把汉时故土传递下去,或是那些老部下老哥们儿的后人不会做大不会尾大不掉,就是另外一份考量。

    “操之,汝言不拘男女,皆可承继,是指所有子女?”

    “不错,孙师兄已经拿到公文,很快就会告知乔师望及西州伊州,以阳关为界,行非常之法。”

    说到这里,张德嘿嘿一笑,“博陵崔氏是季修兄这把刀,你可知西域新土之法,谁去保驾护航?”

    “谁?”

    “魏玄成的儿子,改制后的左右监门卫,会新设一军,交由大理寺统辖。最多年底,便会派去敦煌。”

    “魏玄成儿子?!”

    小白师兄怎么想都想不出来,魏玄成哪个儿子能担当此等大任。

    与此同时,在扬州城,一把鼻涕一把泪的魏叔瑜紧紧地抱住了亲爹的大腿:“大人,大人,父亲大人救我啊,一定要救我啊!我不要去左监门卫,我不要去西域,我不要学崔季修,我要是去了,一定会死的,一定会死的啊”

第八十三章 凉州好() 
凉州,扎紧头冠的李大亮骑着马到了一处关隘,不远处,一队过界的青海兵见到李大亮旗帜,连忙过来行礼。

    不过他们行礼时,身旁被捆扎严实的党项商人,却依然看管的紧密。

    “下走青海茶马寨旅帅孙继业,见过使君。”

    “这些党项商人,是怎么回事?”

    李大亮用鞭子指了指那些被摁在地上的党项人。

    “下走在他们货物中,发现了花椒树苗。”

    “嗯?”

    听到花椒树苗,李大亮眉头一挑:“党项人竟敢走私花椒种?”

    “已经撬开了嘴,是突厥人想要求购,然后在波斯新得之地种植。”

    “留两个活口,其余都杀了。”

    “使君不要留下做矿奴么?”

    “不必了,这些商人,没甚气力,拿去矿山,多半还会蛊惑矿工。”

    “是。”

    孙继业听罢,手一抬:“除了开口的,就地斩首!”

    “是!”

    跟着李大亮的凉州兵还没反应过来,就见青海兵已经将这些党项商人杀了干净,只留下两个活口,都是在那里瑟瑟发抖,呜咽流泪。

    “花椒种呢?”

    “已经禀报上峰,不过种苗可以交给使君。”

    “老夫会留一封书信,言明此间事情脉络,你不需担心功劳。”

    “多谢使君!”

    李大亮返程途中,有做官小声道:“李公,这些青海兵,怎地还查走私?”

    “那孙继业是茶马寨的人,凡丝路周围茶马寨,皆有稽查走私之责。原本只是防着蕃地,东女国几次想要从大唐赎买兵器,好并吞吐蕃故地。勃律国和象雄已经深入吐蕃祖庭,兵强马壮,也难怪蕃地东北诸部,要想方设法壮大。”

    说到这里,李大亮想起了勃律国发家的跟脚,居然是因为一个玩嘴皮子的道士,不由得感慨道,“也不知道这李淳风到底是做个甚么事情,不过如今蕃地走私兵器,利润是相当高的。”

    “总归不会是军器监的货色,倒也无妨。”

    “谁知道啊。”

    李大亮感慨一声,“若是精明算计的,偏来说自家二郎的兵甲坏了个干净,上报给兵部,还能天天来查不成?”

    “总不能真拿军器监的甲具兵刃吧?若是巴蜀民间器物,到还能说得通。”

    “只要钱给的足,哪有甚么收买不到的,只是这光景,茶马寨查的严,又有缉私之责,便不会滋生这等事端罢了。可你要晓得,这茶马寨非是军府编制,万一没了进项,难保也不睁一眼闭一眼。”

    拍了拍马脖子,在凉州待了这么多年的李大亮有些感慨,“人亡政息,这等事情百几十年是变不了的。”

    不过李大亮心中也是知道的,这几年他在凉州的压力越来越小,实际上正是因为大唐的实力越来越强。当年他初到凉州,需要摆平的人实在是太多了。仅仅是獠人、羌人、党项人、蕃人、吐谷浑人、匈奴人杂七杂八,豪帅、头人等等首领,不但要一一应付,还要应对得当。

    稍有不慎,立刻就是“扯旗造反”,事情捅上去,总归又是他李大亮如何如何乱搞瞎搞。

    若非他刚直强硬,还真让那些凉州地界的杂碎玩个“按闹分配”成功。

    眼下凉州的轻松,是建立在鲜卑人彻底被打散,党项人和羌人的精锐被摧毁,然后前有青海军,后有关中占据全国两成以上的府兵,才让这相当复杂的地界,变得无比太平。

    甚至可以这么说,凉州正是陇右道尤为重要的基地,当然是指眼下。

    近几年新辟田亩平均亩产一石出头,但农户增加不算太高,均摊下来,勉强都能混个温饱。

    凉州地区稳妥,本身就是给陇右道的丝路提供了最安全的保障。

    不过即便如此,李大亮的功绩,还是一笔带过。这一点,大家都是心知肚明。

    随着迁都成功,李大亮也知道,自己离开凉州的日子,应该是数着过了。

    “凉州好啊。”

    远远望着凉州州城所在姑臧,李大亮回想起当年直面温彦博的勇气,又想到时下凉州及陇右的局面,不由得面带得色:“吾乃丈夫也!”

    李大亮的自豪也是有底气的,姑臧县城外,形成了相当奇特的布局。若非怕坏了城防,仅仅是东门南门两处的草料场和大车场,就要直接贴到城墙根。即便李大亮几近整饬,喧哗的集市,还是在五里开外自然而然地形成。

    为此,凉州效仿洛阳,在这里组建了“新市”。市镇的交易相当频繁,往往两边驼队马帮头领只是一个收拾,大量的“保利营造”箱子就会卸货,然后立刻从马背换到驼背上。

    而到了城西,绵延向西的官道两旁,竟是成了“双向道”也似,被常年避让军马官马的驼队马队骡队踩出了一条清晰可见的道路,并行官道,蜿蜒向西。

    这条道路的一头,是凉州治所的一处短亭。当年的短亭还在,只是它的一旁,盖了一座相当巨大的“铁杖庙”,香火极为旺盛,长明灯燃烧的,是从东方运来的鲸油。独特的气味,让胡商们极为迷恋。

    整个陇右最大的油料交易市场,就在这里。

    这里同样是“新市”,且在三年前,管辖治理的权力,已经从凉州让渡到了鸿胪寺和民部、礼部手中,为三方监管。

    后来三司又彻底把这点油水,让给了东宫榷场,不过别说左右春坊的人,连认识太子的人都没有见过一个。反倒是有几个阴阳人死太监,偶有做瓷器生意的,说是在长安的东关窑场见过

    但不管怎么说,凉州是陇右道最为繁华富庶之地,这是如何都改变不了的。若是以此为考绩,凭借这等州县治理的经验,李大亮不敢说直接为相,但捞个六部堂官做做,那是一点压力都没有。

    叮铃铃!

    驼铃响了,伴随着一声吆喝,跪着休息的骆驼们,纷纷支起了巨大的身体,然后一头跟着一头,迈开了步子,缓缓地向着西方而去。

    “凉州好啊!”

    每一个离开凉州的胡人,都如是感慨着。

第八十四章 消耗民力() 
吭!吭!吭哧……

    战马打着响鼻,马背上的骑士们正在监督着不远处的工地。粟特人的商队则是远远地让马队圈了个营地,临时的栅栏竖立起来,除波斯舞娘之外,还有新到的白奴近乎全裸就这样妖娆地展示着自己的身体。

    饶是军纪森严,碛南军的大兵也是一阵口干舌燥。刚刚拿下据瑟德,一场巷战比正面搏杀还要让人疲惫,小心再小心,小心再小心,可即便如此,治安站被阴死的豪勇之辈也不是一个两个。

    程处弼还没有让士卒得到精神和肉体上的释放,紧绷的那根弦,始终紧绷着。

    “司马,敦煌来了新的公文。”

    “念。”

    近卫立刻将公文读了出来,左右将士听到敦煌发来的新令,都是有些诧异。然后纷纷看着程处弼,却什么都看不出来,程处弼一如既往的冷酷。

    “武汉可有消息过来?”

    程处弼又问。

    “华润号会运一批粮食过来,除罐头之外,还有一批冰糖。”

    “鲸油、木料呢?”

    “要夏末才能到,先行过来的多是器械,还有煤饼、煤球。”

    “疏勒本地不是说有煤吗?”

    “精于此道者太少,华润号还要从河套调人过来。司马也是知道的,眼下到处都要此等英才。只是梳理煤场一事,非县令之才不能为之。”

    这些程处弼十年前就知道了,不过只是有些心急,想要尽快地把疏勒消化。哪怕明知道消化疏勒,非二十年以上功力消磨,绝无可能做到。

    战争没有让他感觉倦怠和恐惧,正因为英勇作战,他回想起往事时,才时时觉得自己愚钝,时时觉得兄长所思甚为博大。

    “勃达岭筑城修寨之后,我军再攻姑墨国旧地。”

    “司马,那郭公那里……”

    “郭孝恪是来攒功劳的,某打下哪里没他领导谋划之功?”

    “总是要知会一声吧?更何况,西州军也想拿下天山南麓,抢在我军前面。”

    “莫要理会,西州那边某自有办法。”

    西州伊州都是侯君集留下的老部下,而侯君集想要带着老部下老伙计一起捞,未来十几二十年,都得仰仗程处弼,怎么可能这光景跟程处弼别眉头。

    再者,不管是焉耆还是龟兹,要么被吃要么正在被吃,被谁吃虽然要紧,但为了吃丢了吃饭的家伙,这不是笨蛋是什么?

    “如此说来,那倒是没甚要紧的地方。只消在整备月余,图伦碛重归中国,指日可待。”

    “朝廷时下鼓励西域工商,又有中国寒士前来行险,想必也是要经营西域。依尔等所见,朝廷会如何处置这些新土之民?”

    程处弼如是问道。

    “闻李凉州治凉州时,用鲜卑、党项、羌人垒砌梯田,修路开山,消耗其民力。再以新垦之田及牧场收买,乃有‘党项义从’崩解,而无后方响应之局面。”

    “还是屯田?”

    “总归是要屯田的,我军在敦煌、且末、蒲桃城,皆要军垦数万亩。若以朝廷明令之法,民间屯田有利可图啊。司马也是知道的,眼下京城……长安,米价贱如泥。可这米价在敦煌,却不便宜,到且末城,又是另外一个价钱。”

    “那是因为商户要换‘盐业产本’,不一样。”

    “只要有利可图,商人无甚区别。西域减免限返税赋,只以糜子计算,一亩地算一石,免税之后,也抵得上关中亩产两石。再者,西域地广人稀,广种薄收,又有八牛犁、曲辕犁,再是亏欠,日子也比陇右要好十倍。只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