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唐朝工科生-第54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张沔蹲在一旁,好奇地看着自己老爹在那里做运动。

    “老子做俯卧撑!看什么看!”

    身形健硕的张德气喘如牛汗流如雨,再不做俯卧撑,他也要快完了。

    和长乐公主不一样,瀚海公主可是常年骑马,还保养的极好,现在腰间的鞭子一解,抽一丈外的树叶,说抽哪一片就是哪一片。

    人家是练过的……

    然而老张虽然每天也锻炼,可这几年的主要工作,都是伏于案头的行政事业。比如教学,比如施政,比如规划……身体不大可能和一直打磨的江湖高手相仿。

    哪怕老张的摔跤技能还存在,拔出横刀也能和瘪三砍个有来有去。

    然而和阿史德银楚一番榻上较量,只一个晚上,便两腿酸胀双膝发软,从来都是天光亮就起床的人,居然一口气睡到大中午。

    一个阿史德银楚尚且如此,更何况还要应付的,绝非只有一匹突厥母马。

    这种情况,不做俯卧撑,简直是自寻死路!

第二十二章 何来体面() 
和别处不同,因为张德的缘故,武汉地区多了“年货”这么一个概念。在武汉录事司登记造册的上等工坊,多是要给工人派发“年货”。

    汉阳钢铁厂的福利最好,能得一个月的煤球加二斤海货,其中包括梭子蟹和鳗鲡干。武汉造船厂福利次之,但也有半个月的煤球拿,还能弄一石多的菘菜家去。

    除了这些,肉反而不那么金贵。实际上在贞观十四年的时候,本地的永兴猪、汊川猪,虽然还不如沧州猪,但出肉率也能达到六成。一百五十斤的猪,也能混个八十来斤望九十斤的肉。

    猪瘟年年有,但因为山区、河流隔离的缘故,总体而言,还是能够保证有产出。

    加上捕鱼设备的加强,除了鲸肉之类,长江和江汉平原湖泊中的捕捞效率,较之以往,已经不是一个层级的。

    只说鳗鲡,已经形成了相当成熟的养殖模式。鳗鲡的种苗哪怕千年之后,也是需要近海沿江捕捞,才能进行养殖。

    但肉质肥美营养丰富的鳗鲡,基本能够替代一部分市民阶层的肉食来源。

    然而这一切,目前为止,已经是现有技术水平的上限。因为这一切的基础,都是土地产出的富余,才有足够的粮食去以“饲料”的形式,出现在养殖业中。

    这个上限,在化肥、农药进一步提高农业产出之前,基本没什么希望可以打破,除非是某个大品种出现基因突变。

    不过对张德而言,目前的效率,对进一步夯实小霸王学习机的道路,是有重大意义的。

    “王六,过年啦,怎地还不收摊?”

    “急个甚么,到夜里再说!哥儿,吃个‘抄手’,暖暖肚子?”

    “甚么……算了,来个菘菜猪肉的,多放葱。”

    “好嘞!”

    棚子底下,灶头锅中沸水翻滚,那摆摊的汉子手脚麻利,一张皮子一撮馅儿,只见他手法娴熟快如闪电,只片刻,十几个馄饨就捏好抛入锅中。

    将锅盖盖好,他又迅速地从另外一只温汤老锅中盛了一碗汤,还抬头问道:“哥儿,要猪油不要?”

    “来一筷子!”

    “好嘞!”

    就见一个大大的陶罐,里面满满的一片白色油脂,其中还夹杂着一些猪油渣。只开了罐子,那食客就是眼睛一亮,嘿嘿一笑,擤着鼻子,整个人都高兴无比。

    水开了,汉子连忙加了一瓢水进去,这光景灶火都是旺的。锅盖没盖多久,这水又再一次沸腾起来,然后就见竹制的笊篱往里面一捞,一次就是六个,捞了三次,便是十八个馄饨,沉浮在了一碗鲜汤之中。

    “哥儿,葱自己加。要多少加多少,过年。”

    “好嘞!”

    食客连忙抽了两支竹子削的筷子,撒了一大把的葱,凑在大碗边上,先是嘬了一口滚烫的鲜汤,然后才探出筷子,搅合了一下,轻咬了一口馄饨,只觉得滋味非常,便是一刻也不听,将整个儿馄饨都扔到了嘴里。

    “嘶哈!嘶哈……嘶哈……嚯!”

    “哥儿慢些则个,莫要烫着了!”

    “好食啊!王六你这手艺!嘶哈……”

    烫归烫,吃还是要吃的,一边吃一边还摸了个粗粮大饼子,撕了一块又一块,就着鲜汤,简直是美味无比。

    而此时,这个“抄手”摊沿着道路看去,绵延逶迤十五六里,不拘是长亭短亭还是铁杖庙,满满当当的都是摊位铺面,往来的苍头更是密密麻麻。

    混合着那馄饨的香味,嘈杂声如浪如潮,卷的那叫卖货郎手中的纸制风车,都扑啦啦的转动起来。

    “除几个院子的,都家去吧。记得明天早些来,要是晚了,可拿不到开年的打赏。”

    “是,娘子。”

    听得崔珏的吩咐,府中除了没有去处的屋内人,或是一些新罗婢,一多半都回家过年去了。

    张德这里还不至于短了他们的工钱,当然想要揩油,也是不大可能的。小小的观察使府,“会计师”“审计师”都是有的,还不至于被几个庞大仆妇给黑了三五七八贯的。

    “今日都要忙起来,对了,让厨娘再拿一石腊肉去铁杖庙。”

    “是,娘子。”

    崔珏吩咐妥当,大院之中,临时支了顶棚架了条案,白梭梭的面粉,粉嘟嘟的肉馅,不管是荠菜、菘菜、生菜、豌豆尖,都是绿的干干净净,还有一盆又一盆的虾皮、贝柱、干鲍、笋干、墨鱼干……

    整个府中,往日里不管是做甚么的,如今要么是庖丁要么是厨子,最不济,也是个灶间帮工。

    “这模样,哪里还有甚么体面……”

    李葭小声地嘟囔着,一旁李月则是美滋滋地摇着手柄,厚厚的面皮,被两个辊子挤压之后,变成了薄薄的一层。

    然后这薄薄的一层,又通过了严丝合缝的开齿棍子,变成了细细的面条。

    “哈哈,真好玩。姑姑你看,做个冷淘,一会儿就着墨鱼排骨汤,正好先垫垫肚子。”

    “你这没心肺的小娘,跟阿奴熟了,便只知道这个么?”

    “又有甚么不好的?”

    李月倒是不介意,心中暗道:反正皇后亲生的都在这里包个娇耳、馄饨,我又怕个甚么?要死一起死……呸呸呸,大吉大利大吉大利,今年平安无事,明年无事平安,最好给姑父生个胖大小子,也好学崔娘子缩在家里写诗弄墨。

    和李葭不同,李月的雄心壮志还是很朴素的……

    而更加朴素的是阿史德银楚,作为一个已经在契丹人地盘上完成历史使命的瀚海公主,她现在可以出来瞎浪了。因为契丹人地盘,再也不可能回到过去游牧而居,追逐水草的日子。

    钢铁厂很忙的!伐木场很忙的!码头很忙的!

    突厥可敦之族阿史德的招牌,在贞观十五年,也差不多用到了极致。再想压榨点油水或者好处,朝廷也没有更多的办法。

    而接下来就是将高句丽的余孽彻底磨成契丹人的下场,这时候,阿史德氏的招牌没什么卵用。

    于是,银楚解脱了。

    然后,银楚就脱了。

    气喘吁吁的老张搂着挂在他身上的银楚,喘着粗气问道:“少待还要出去做娇耳,你莫要太累着了。”

    却见一脸红润的银楚冷笑一声,双腿盘在他的腰间,鼻尖磨蹭着他的锁骨脖颈,然后气吐如兰,在老张耳边轻声道:“莫要太累着了?你这负心汉……真是个不中用的,老娘独守毡房经年累月,你就这点本事?拿出你骑了黑风骝就头也不回的气势来啊!”

    “……”

    一鼓作气势如虎,片刻之后,一个疲惫的悲催男声响起:“娘子,你……你放过我吧。”

第二十三章 一年() 
五谷皆熟为有年。

    过年,便是庆祝丰收庆祝有余,这个传承,是为数不多让老张感觉不到时空变换时间错乱的。不管是千百年后,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天南地北还是要过年,还是要庆祝一年的丰收。

    娇耳中塞了金币,有十六枚,给予了一点点寓意和嘱咐,也有极大的喜庆在其中。一枚金币,婢女做上一年,差不多才有这样的收获。

    张德不至于会计较十六枚金币,大锅煮了了之后,谁吃到就是谁吃到。

    “银楚姐姐,往后便可以不去辽东了吗?”

    正用叉子插着苹果块的银楚抬头一看是李月,想了想,“鸿胪寺和民部的人接手了,兴许要新设督府了吧。这几年鸭绿水上游的洞主、寨主,也不都是把位子传给了自己的儿子兄弟。那些个寻了唐朝做靠山的,自立为主的不在少数。这光景,也不需要我这突厥女人来招摇撞骗……”

    洛下音说的这般好,不仅是李月,萧氏姊妹都是愣了一下。又见这个突厥女郎条理清晰思路分明,更是心生羡慕,暗道果然是非常女子。

    “银娘来武汉……洛阳知道么?”

    李葭小声地问道,她正用银匙蘸了一些蜂蜜,吃着松松然的鸡蛋糕。

    这个问题很重要,几乎所有的女郎,都是抬头看着阿史德银楚。

    “唉……我知你们要问甚么。”

    银楚叹了口气,然后道,“洛阳岂能不知?是知道的……只是,眼下也没甚么好说的。阿郎非是寻常人物,此间事物……”

    她顿了顿,环视了一群惊艳绝伦的女郎,心中虽然不舒服,还是接着道:“只要不闹得沸沸扬扬天下皆知,洛阳那里,还是愿意故作不知的。”

    这样一说,萧妍便思量片刻道:“如此说来,便是皇帝知道我们,阿郎也知道皇帝知道我们,皇帝也知道阿郎知道皇帝知道我们?”

    “……”

    “……”

    “……”

    虽然很绕,但萧妍这句话是说对了的。

    “皇后自是还想思量如何让阿郎尚公主,只不过,眼下阿郎尚公主还是不尚公主,都非阿郎和公主二人的事情。”

    银楚陡然有些严肃,对一种面色有些疑惑的女郎解释道,“事到如今,便是阿郎答应要尚公主,房谋杜断长孙尉迟,都未必同意,甚至公然反对。你们常在武汉,阿郎有句话说得对,叫做‘灯下黑’。你们可知‘忠义社’、华润号……”

    想了想,银楚换了个说法:“倘使皇帝真有了阿郎的积累,连科举都省了。”

    一个突厥娘们儿,能有这般深刻的理解,可见她在辽东,也不是纯粹做个偶像,让契丹、奚人当牛羊去吃草。

    “也罢,不去说它,少待吃了娇耳,便是过年。”

    忽地,一人出声,仿佛是为了耳根清净一般,不再提这一茬。

    只不过这个事情,却在女郎们心中留了痕迹,她们对张德的认知,是相当狭隘的。为什么自己的父兄可以连颜面都不要,让她们以“贵女”的资格,在张德身旁连个身份都混不上,且还要捏着鼻子认账。

    她们无法理解,而银楚这个置身事外相当洒脱的,反而有着极为清晰的认识。

    如铁勒诸部分裂,夷男旋即而灭,表面上根本看不出来有张德的影响,那已经是很多年前的事情了。即便是现在,人们琅琅上口传唱,依然是独臂将军王祖贤,或是怀远郡王李思摩,最不济也会学苏烈将军来个“草原那么大,我想去看看”。

    有张德吗?没有。

    但作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