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唐朝工科生-第88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就是个瓜皮,有甚意思。”

    言罢,正在棚子里盯着工人干活的老板眉头一挑,“大兄如今攀上了张江汉的高枝,也算是松了口气。今年的瓜丁,先给武汉运过去。”

    “老板放心,这都是早就办妥了的事体。”

    “嗯,不错。”

    微微点头,这老板悠哉悠哉地在躺椅上抖着拖鞋,“武汉来的那些个小郎,你给人家送点西瓜过去。还有汉阳拘留所的苏大使,你给送条黄鱼……算了,送个白玉瓜去。”

    “二郎,送白玉瓜?!”

    连老板也不喊了,竟是一惊一乍,“那物事,不是说要送给程将军的么?”

    “你懂个甚么,这位拘留所的苏大使,乃是苏定方本族兄弟,旧年在大理寺,是给孙公看门的。如今汉阳掌刑院才几个人?他便成了掌刑院麾下拘留所的大使,要说没有张公赏识……你信么?”

    “有道理……二郎言之有理。”

    “倘使他要女子,送几个胡姬过去,要少气味的。”

    “这个省得,二郎放心就是。”

    “前几年的胡姬,也就是波斯贵女还能入眼,寻常胡姬,那当真是丑出了特点。如此狰狞丑物,居然有人硬得起来,还下得去鸟……啧啧,佩服。”

    正说着,吴二郎又道,“这几年喂养得好了,胡女这才像了人。饱暖思,先贤讲话从来都是有道理的。饱暖了,才能好好收拾一番姿容。皮肤嫩一点,毛发顺一点,入手肉一点……”

    一时间来了兴趣,吴二郎支着个帐篷就从躺椅上起来,一边走一边吩咐道,“盯着工场,且去了火再回转。”

    “老板慢走,老板尽兴……”

    等吴二郎走了之后,工棚内已经开始收拾第一波的瓜皮。手推车把装满了瓜皮的大桶推到晒场,每个区块都代表着不同的进度。

    做瓜丁是需要用到盐的,而且不仅仅需要盐,还要用到酱。

    只有把西瓜皮干用酱入味,才能提出鲜头,这是其它果蔬很难办到的,哪怕是黄瓜也不能。实在是西瓜皮的水份极高,水份去的多,自然入味也更到位。

    酱好的瓜皮在进行二次曝晒,彻底晒干之后,这些干燥的酱瓜丁,就可以进行长途运输,也不需要特殊的防护,只要不是落水里头,就不用担心它变质。

    整个西军序列,野外作战用的调味品,就是酱瓜丁。它可以拿来吊汤,也可以炒制各种蔬菜豆类,直接拿来佐餐就着疙瘩汤或者其它面食,也都恰到好处。

    但因为它是西瓜皮做的,也就注定产量有限。价格上不便宜,基本上长安城的酱行,酱制的西瓜丁都是最昂贵的。

    一坛咸菜不值钱,一坛酱制的西瓜丁,差不多相当于同等重量的牛肉。

    西域的特产中,真正把添头变成日常消耗品的,西瓜算一个,只是整个开发过程相当艰难。其中涉及到太多的行当和制作流程,仅仅是在西域做酱,首先就要先种植黄豆,而因为地理的特殊性,黄豆种植大多都靠近河中地区,并非靠近昆仑川。

    做酱也属于酿造行,技术工种靠胡人是没指望的,这就必须从中原进口人才。而且还得是精于酿造酱制品的高手,能够根据环境变化来改变酿造流程。

    可以说,西域弄一坛酱制的西瓜丁出来,相当的不容易。

    从源头开始打造这么一丁点破烂玩意儿,砸下去的成本,不必灭了于阗难度小。

    为数不多能够跟酱瓜丁比一比的,也只有葡萄干。

    然而不吃葡萄干没事儿,但酱瓜丁中的盐分,以及可以充当调味品的独特功能,葡萄干拍马也追不上。

    在洛阳宫严格管控昆仑川盐铁的政策下,酱瓜丁的出现,可以说解决了不少中等阶层的难题。

    不过这么多年下来,独门独户自己小批量搞点酱瓜丁不成问题,但要像吴氏这样在西域做出一个行当来,基本没什么可能。

    这么多年下来,能够从程处弼手中倒腾点人手的不多,但吴氏算一个。

    加上吴氏因为吴虎通过各种奇葩手段崛起,又攀上了张德、程处弼的关系,这让吴氏在碛西州建设酱制品工场,就有了各种基础。

    要复制吴氏的路数也不难,照着吴氏默默无闻苦干五年的方法去做,大多都能成功,只是愿意这么干的人还是少数,有这功夫,在河中抢一个小部落,什么都有了。

    碛西州的酱瓜丁在入秋之后,第一批抵达了武汉,很快就发卖干净。

    连续几天都加班的老张在衙署吃早饭,发现早上还有青豆炒瓜丁来佐粥,便好奇问道:“那些拘留所的小郎,可是去西域刨西瓜皮了?”

    跟着吃饭的幕僚们都是咧嘴一笑,食堂里有人问道:“使君,刨西瓜皮,怕是不算改造吧。”

    “就是个家务活,算个甚的改造。”

    “农垦局正忙着呢,今年能有一茬秋收,产量听说不高,但多少有点。”

    “河中那些地,可不像咱们武汉,连绵不绝成片成片,一个人干活,怕是一天下来,连走一圈田地都做不到。”

    “不怕跑了么?”

    “跑?你知道那地界是甚么模样的?跑一天都看不到人烟,还有豺狼虎豹野猪熊罴,你当作甚探险队动不动就去猎熊,那地界是真有熊。”

    “不是说有据点了么?”

    “绿洲是都占了下来,可这近一点的绿洲不能去,远一点的,就算到了草场,你没有盐没有吃的,你能跑多久?”

    “刨西瓜皮的时候,藏几块瓜丁在裤裆里,兴许有戏。”

    见这帮牲口聊的飞起,老张笑道:“裤裆里的哪能是瓜丁,那明明是丁丁。”

    众人一愣,没反应过来丁丁是什么,等回味了,顿时食堂里一阵大笑。

第九十一章 人生如酱缸() 
“陈先生。”

    “有劳。”

    主体建筑刚刚落成的江夏中学已经开始试运行,谈不上招生不招生,江夏中学本身就是几个官民学堂组合而成。教职工吃双饷,一是朝廷米禄,二是地方贴补。前者主要是实物,由地方治学大宗师监督。后者就是真金白银的钱。

    武汉发的是银元,当然教职工也可以不旬月领工资,到年底直接数金豆子也不是不可以,只要约定好,都可以谈。

    因为学校的特殊性,江夏中学平时的伙食还是不错的,除了伙食之外,还有各种小福利。

    比如说酱菜,基本上学校里的教职工都不用去市场跑这家那家酱菜行,学校直接就是发上等货色。

    不管是虾酱、蟹酱、肉酱,还是说时下佐餐最为流行的上品酱瓜丁,多少都能搞一点。

    像学校的正职教书先生,是可以拿到五斤的酱瓜丁,转手换五斤牛肉不成问题。行市里的土老财,一年也未必能吃上五斤牛肉。对坊间来说,这样的贴补绝对算得上高福利。

    “好份量。”

    姓陈的先生虽说一直控制着情绪,但到手一坛五斤的酱瓜丁,还是情不自禁地喜上眉梢。

    胳膊肘里还夹着半条腊肉,还有一串腊鸡腿,陈先生忙不迭地返转家中。屋里正生着火,操着江东口音的女郎裹着青花头巾,一边手在青花围裙上搓着,一边向外迎了过来:“昨朝有个府里的才送了咸菜过来,伊说是这个月的贴补,怎么又有?”

    “学校开园承诺的福利,只是一直没发。今早正好‘天后像’落成,趁着喜庆,这便发了。”

    “哦哟,伊说有好货色,果然是有的。这肉真是好……咦?这是瓜丁?还是酱好的?青瓜……”

    妇人拿了一块塞到嘴里,“不是青瓜。”

    “是西瓜。”

    “噫!好货色,去酱行换了,能换一年的咸菜。”

    “换了作甚,当早饭吃。”

    “哪有这般败家的?”

    “我现在是正职教书先生,不一样。”言罢,他忽地想起了什么,“邓州来得的老人家那里,你送一些瓜丁过去。”

    “你跟鄱阳王又不搭界,怎地还要卖这个面子。”

    “都是姓陈,何必生分了呢。再说,这里是武汉,也不惧甚么闲话。”

    “你是夫,听你的吩咐就是。”

    “这怎是夫妇的区别,做个人情罢了。”

    邓州刺史陈君宾才过世没多久,族人因为生存条件急转直下,就四处找陈氏故人投奔。

    恰好原先在洛阳有个年轻人是在礼部“打杂”的,结果冒险辞职下海去了武汉,生意没做成,结果给学校打零工的时候,被发掘出了“教书”的天赋。

    于是乎,阴差阳错,成了武汉本地的教书匠。

    后来搞“义务”教育,学校扩建并没有混乱扩张,而是从张德手中的核心单位逐渐扩散,其中就有江夏中学。

    能够在各个新式学校做教学骨干的人,全部都是原先就在张德手下混饭的。陈先生因为业务能力很强,上方对于江夏中学运行的期望,主要就是看他们这些教学骨干的发挥。

    如今全府中小学都是统考,成绩都是百分制,谁成绩好谁成绩差,算一算比个大小就一目了然。

    陈先生福利高是高,压力同样也不小。

    不过这种事情,对他这等出身的人来说,也算是小意思。毕竟,南陈国族后人,经历的事情怎么可能风轻云淡。

    顶着压力还能照拂一下陈君宾族中老人,可以说相当的不容易。

    在家中略作逗留,陈先生就返转了学校,今日学校里还是开伙的,中午之前,还有两节课要上。

    “陈兄仁义,邓州来的人都能照顾的这般妥帖,难能可贵啊。”

    “举手之劳罢了,谈不上甚么可贵。”

    “陈兄谦虚一如往常。”

    食堂里吃午饭的时候,同僚们互相聊天,说话间,有人忽地问道:“陈兄,午后的德业课,可有甚么指教?”

    “我也没甚想的,就是把学校的学生行为规范再讲一遍就是。”

    “这不讲德行,总是要心虚一些。”

    “有新到的《女德》,要去讲么?”

    “……”

    给长孙皇后立了“天后像”,朝廷也没什么好奖励的,除了几套孔祭酒出品的《五年高考三年模拟》之外,还有长孙皇后署名的《女德》。

    书是好书,就是有点小问题。

    吃过午饭,睡了午觉之后,陈先生还要上一堂德业课。

    原本想把学生行为规范重新梳理一遍,结果鬼使神差捧着《女德》就进了教室。

    “今天的德业课,我们讲……《女德》?”

    “?”

    低下一群学生原本低着脑袋还有点打瞌睡,猛地听到《女德》,顿时“嗯”了一声,很是精神地抬头看去。

    “先生……《女德》是那《女德》吗?”

    “对,就是那《女德》……女圣发下来的。”

    女圣也是圣,女圣写的书,自然也是圣贤书。

    读书就读圣贤书,很正确。

    “我们也要学《女德》?”

    “对。”

    学生们顿时脸色一变,终于有人弱弱地冒出来一个声音:“可是……我们是男校啊。”

    “男校更要学《女德》,少年郎得有追求。”

    你是先生,你说什么就是什么吧。

    一群青少年当时就打了鸡血一样,准备好好地研究研究学问。德业课听《中小学学生行为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