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黑暗的主神-第7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火箭发射塔大水池中近千吨的水在短短几秒内蒸发殆尽,形成了一片远比火箭发射塔要大很多的白色蒸汽圈。
按着陶乌的喜好,作为强人工智能主脑,月神还是嘱咐下级的几个小强人工智能们将对火箭的追踪情况实时转播给陶乌听——
全体雷达工作正常!
试探者级隐形卫星搭载实况:
水星一号飞行正常!
金星一号飞行正常!
地球一号飞行正常!
海王星一号飞行正常!
中继信号检测中心:报告!月球第一级通信环星圈展开正常!
与此同时,陶乌正对面的巨大光屏,不再只有黑色,而是划分出了八个区域,可以看到八大火箭已经进入了漆黑的宇宙空间,某一个朝向月球的视角可以看到月球从占据全部的后侧,到只能占据一半的大后方,再到只剩下个圆球。
在第三个区域中,火箭的前侧,已经可以看清地球的轮廓,反观后侧,经历大椭圆的变轨后,月球已经消失在视野中。
此时距离火箭发射,尚且不到五个小时。
与地球一号运载火箭所装的燃料不同,另外七大火箭全部采用了采于月球的氦…3能源,这种被人类认为是“理想的核聚变燃料”的能源,就装填在第三级火箭之中。
早在发射后的两分钟内,作为将卫星离开月球轨道的第一级火箭就已经完成了它的所有本职任务。本来按着算法,氦…3装在第二级火箭就够了,完全不需要准备第三级火箭。但是考虑到月球与地球之间仅仅只有38万千米的距离,这远不足以隐藏氦…3核聚变时所逸散的高能质子。
别的不说,就目前的月球移动基地里面,至少都有五种办法,可以检测到远在地球的iter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反应堆内的一切高能实验。
未知人物廖月,一直都在束缚着陶乌的手脚。
说白了,他陶乌为什么敢明目张胆的在月球大搞建设?
这还不都是建立在主神系统布置的月球伪装者的基础下。利用了低可探测技术的月球伪装者,完美抹去了月球上陶乌想要隐藏的一切东西。
19:57,距离发射八颗火箭,已经过去了十一个小时。
随着中继信号检测中心的一声:“报告!月球第二级通信环星圈展开正常!”
地球一号卫星已经稳定在地球轨道,这也是人类从来没有尝试过的超远轨道,它距离地球表面超过了五万公里,这甚至比地球同步卫星的36000公里要更远。
这个时期,这个距离还没有人类的卫星,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地球一号的隐蔽性。
但它好像不是一颗监视卫星,因为它不处于静止轨道上,无法做到对目标区域持续24小时不间断的监控。甚至远达五万公里的超远轨道,使得人类所研发的一切光学物镜都变成了瞎子
但这不代表陶乌所研发的卫星不能做到24小时不间断的监控,更不代表它将变成瞎子。
卫星的传统理念一向是受限于技术的瓶颈,在足够的能源支持下,这种“瓶颈”不再存在——
地球一号所储备的能源足够它在十年内每天变轨一次。
这意味着只要陶乌愿意,全部的能源将可以维持数年与地球同步运行。
另一方面,卫星成像的终点可不是光学。
陶乌吃了一顿晚餐,也顺便用非人类的脚力逛了一遍月球移动基地,直到夜幕降临,眼瞅着这一天都要溜走的时候,金星一号正式二级脱离,随着操控台月神的一声指令,象征着星际时代的初学者——
火箭推进器利用核聚变反应,在漆黑无光的宇宙空间里点燃了一丝光明,它更像是一团柳絮,在原地长大,它的籽粒独自踏上了远方。
可控的核聚变反应,是可以抽丝的。
最初的反应阀门井闭合的很紧,只留下了一个很小的口子,这个小口子陪着金星一号度过了一段艰难的缓冲期。如果这个期间卫星里面坐着一个人,那么这人将会在一个最初的时间里面,被压成浆糊。作为非载人卫星,陶乌哪管会不会压死人这一说法,才不会为它设置更强的减压装置。
哪怕卫星内部的压力竟恐怖如斯,但这个程度的速度还是远远不够的。
此时的金星已经过了近地点,呈现出来的现实是,金星与月球之间的距离要用亿千米为单位,这个距离是什么概念?
比较容易理解的对比是:地球到月球的270倍。
以人类文明发射的“金星探车”用了半年。
半年时间还远没有那么可怕。
海王星到月球的距离还是这个距离的30倍!
到柯伊伯带是这个距离的50倍!
到奥尔特星云是这个距离的五万,远距离甚至超过了十万倍!
传统的工质推进核动力理论在这一距离上,被一座珠穆朗玛峰挡着。
月球移动基地的技术前景也难以翻越这座高峰。
所以这第一阶段的八颗卫星不仅是要完成到达目的地的目标,那么简单,同时也要完成对月球移动基地的一个技术考核。
在不翻过珠峰的前提下,不使用那些以高昂熵减值兑现的虫洞作弊的前提下,只有在这个考核中取得佳绩,月球移动基地才算是做好了真正成为一级文明下巅峰的思想准备。
月神曾这样对陶乌询问:“现在你必须抛去地球上固有的理论物理常识,用你所知的沙罗文明的理论去思考。现在我们已经实现了核聚变的可控,在磁约束与惯性约束的前景下,如何做到不损机体,长期加速?”
“磁约束你是认真的?”
“认真的。”
陶乌陷入了沉思。
倘若用二级文明的思维,这道题将会是不攻自破的简单,但用同为零点九级文明的沙罗文明的思维,这道题就瞬间变成了“河南一名非天才考生如何在imo中取得佳绩”一样困难。
传统的两种约束方案在技术上都有一个致命的瓶颈。
作为被寄予重托的托卡马克装置,笨重到用庞大来形容的磁约束发生器,轰击着人类对火箭体积的不断改良,简直是现代航天工业的一股泥石流,它瞬间让人意识到:“减重?不存在的。”
c
ps:书友们,我是陶梦衍,推荐一款免费app,支持下载、听书、零广告、多种阅读模式。请您关注微信公众号:dazhuzaiyuedu(长按三秒复制)书友们快关注起来吧!
第一百四十四章 二次聚变()
磁约束的另一种实现装置——仿星器人都想要模仿恒星了,那体积还了得?简单的倒八字管道体积确实小,但想要实现长期加速,复杂程度将不可同日而语。实在是不谈也罢。
与之相比,惯性约束利用激光照射核燃料球产生超高温,生成比磁约束聚变时密度更高的离子体,同样可以引发核聚变,并且可以在实现上做的体积小体重轻,但问题却变得更加严肃了——
火箭最终获得的速度取决于提供给激光器或粒子束发生器的能量,这一切的问题又回到了起点——
工质火箭的局限性。
这个局限性就体现在,火箭的最终速度将远远不能满足陶乌的需求。
“如果我现在是沙罗文明火箭工程领域顶级顾问,我应该怎么为核聚变火箭找到未来”
这个问题很有难度。当时的陶乌就靠在操作台上,费力的想了很久。
陷入了长达27个地球日的黑夜的月亮冰冷刺骨,可那冰冷也终究透不过月球之城,更不要说月球移动基地。
25度的恒温一直等待着陶乌。
用沙罗人的思维思考问题,那就一定需要了解沙罗是一个怎样的文明。
在主神网络的文明史书之中,针对沙罗文明的编年书籍不计其数,其中有一篇编年史在序章做了这样的总结:
沙罗是一个固执的文明。
他们天生拥有十只足(手臂),这赋予了他们在编码领域得天独厚的优势。他们在一千九百年内完成了从原始社会到互联网同体社会的转型,而后却用了两千年才跨步登入星际时代。这也是他们唯一的一次机会中最后的固执。
因为就在星际二十五年,沙罗文明彻底灭了种族。
终其灭族之因,可用一句阐述:
绽放的光太过耀眼等于向大半个宇宙宣战。
在更高的文明中有一项技术,叫做宇宙全息投影,在更更高的文明中也有一项技术,叫做精神实体投影,这些技术都可以越过时间与空间,无论你的文明藏身在哪一个时间线中,都毫无意义。
以地球的标准,说掌握了这些技术的文明为“神”,实在没有一点夸大。
沙罗文明不去研究星际时代的航天技术,打算一步到位,直接研究宇宙全息投影的初级阶段,这将导致他们外表强盛而内在空虚,没有按着文明进化的步骤操作,打好自身的防御体系,就打算一步到位,也彻底暴露了自己
路过的强者当然不介意给沙罗文明一个毁灭大礼包。
就是这样一个连宇宙飞船都没有的文明,与核聚变火箭又有什么关联呢?
月神不会让陶乌去学习沙罗文明的固执,更不是打算让他开挂个一步到位,月神所说,是让陶乌从沙罗文明的理论出发,如何联想到航天技术中去。
沙罗文明的理论,九成都用在了互联网上,互联网又能有什么理论能够启发航天领域?
有时候,陶乌真觉得宇宙之大,无奇不有。宇宙全息投影的初级阶段即使在地球上还只是个哲学,在一级文明中都鲜少存在一套针对其的理论,可是沙罗确实只是个零点九级文明,无论是从开发能源还是从利用能源的角度评估,都不超过这个范围。
就是这样,他们却用两套互联网体系,一套作为内容物,一套作为分析器,研究出了宇宙全息投影的初级阶段——特定时间曲率观测者引擎。
这已经涉及到了基本粒子层面的量子力学,一定程度上还需要羊毛膜理论作为支撑,再往深了说,量子传输都与之有交叉。这就是给地球文明放开了研究,一万年也不敢说完成从理论到实现的突破。
也就沙罗文明,坚持从互联网到互联网的理念从不动摇,硬是琢磨出了互联网式时间机器。
观测者引擎。
时间机器。
这两个词放在一起,简单易懂,逼格无上限。
越分析越头疼,也越焦躁,陶乌不得不承认,在现阶段,他的智商和沙罗人之间至少隔着一个爱因斯坦。
现在请回到问题的最初。
人类早就发现,六十一种已发现的基本粒子和一些未知的基本粒子构成了整个宇宙,在这些粒子中费米子系列负责构成物质,玻色子系列负责搭桥形成四大基本力,将整个宇宙解释的宛如运作的机器。
当两个上夸克和一个下夸克相遇,胶子为这仨儿提供强相互作用时,就形成了一个质子。
如果是两个下夸克和一个上夸克相遇,那就可能形成中子。
有趣的是夸克与反夸克可以同时存在,倘若一个夸克和一个反夸克经历一定环境可能会形成介子。
氦…3的核是由两个质子与一个中子在介子提供的强力下结合而成。
氦…3聚变的过程是这样的:高温使三个氦…3原子核聚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