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父子俩的穿越日常-第40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赵全勇之前还没问出来,到底要怎样做竹筒杯呢,这会儿竹子都弄回来,总得上手呀。

    于是又问了一回。

    赵保国就径自去找江爸姚爸,还有赵雅柏颜,叫再升一堆火,两人一组抬着竹子,转着用火烤,每隔一个竹节,烤一下,得转转,也不用多久,一个竹节转着烤几分钟就够。

    就这点活,也花了差不多,一个小时。

    等都烤好了,他们也歇足了,又喝了点水,开始动工。

    做什么呢,拿石头砸,砸哪儿,砸烤过的竹节,没烤过的得留着,竹筒就用那个做的。

    因为是每隔一节烤的,烤过的比较容易砸开,等都砸开了,再把砸破的竹节给处理干净,剩下没烤过的竹节,就很轻易的取出来。

    只不过竹节处当中还得再弄来,这直接用蜘蛛前肢尖钻个眼儿,然后再用小石头砸一下,当然得花点力气。

    烤过的竹节其它人就用砸的,赵保国比较粗暴,他直接上脚跺,一跺一节就跺开了。

    不像姚大玮他们那样费劲,让其它人看着很羡慕,李勇还跟着他学了一回,不过没跺开,反而咯得他腿底板疼。

    赵全勇还笑他:“就你那力气,还跟保国学呢。”没见他都没自不量力吗,还是老老实实,用砸的吧。

    人多做起来也快,赵保国一人就做得比其它人加起来还要快些。两根竹子做出的竹筒加起来,总有十二个,取的是竹节直径比较大的根部那几截。

    容量大装的水比较多。

    两根竹子的根部竹筒,也不多,因为有烤过后被砸掉的,不砸掉没办法取出完好的竹筒。

    所以也不多,大的竹筒就六个,直径都在六到七厘米间,高度则在二十到三十厘米之间不等。

    这几个个大的能装不少水。

    还有六个直径较小,高度比较长的竹筒,水也能装不少,只稍长了些路上带着不是很方便。

    把竹筒一节打通,就直接拿到水潭处去灌满,然后一人一只带着走。

    至于水壶跟两个罐子,就专门装烧开过的开水。

    在这里耽搁了将近两个小时,把装水容器问题解决了,再出发时已经差不多三点。

    累是累过了,不过大家伙儿都很开心,至少半当中渴了,有水喝,不用强忍着等到下一处水源才能有得喝。

    这渴起来,比饿了更难忍,嗓子都得冒烟儿,火烧火燎的。

    所以虽然累,也没人叫苦。

    一大群人不老少,又有老人孩子还有女人,还有伤患,再加上路上做水容器还耽搁了两钟头,所以行路速度,就比较慢。

    赵保国他们三个过来时,除去晚上不赶路,光白天走,也只花了两个白天外加一上午,就到了。

    这会儿呼泱泱十多号人,从刘家庄那边开始计算,他们抵达后头山时,都是第五天下午了。

    一路上吃是没滋没味儿的,唯一点乐子就是偶尔能摘到几捧刺泡儿羊奶奶之类的野果子。

    睡睡树枝上哪能舒坦。

    不过再艰难,也快到了。

    个个精神萎靡,疲惫不堪的。

    一路上姚大玮问了不知道多少回:“还有多久到啊?”

    赵保国能说啥,只能说:“快了快了。”

第753章 陌生人() 
都说望山跑死马,他们还有老弱妇孺,速度更不能跟马比。

    这快了快了,说到后头也都没人信。

    可这回是真快了,赵保国指着后头山,很高兴:“再加把劲儿,等过了这座山头,再过片林子,就到牛角山了。”

    听着不远了,大家伙儿都难免高兴起来。

    姚爸更是不停问:“得走多久?”

    赵保国说:“坚持一下,走快点儿,说不准今儿晚上就能到家过夜。”

    不过就怕姚奶奶跟江平安,没法儿坚持。

    他不由得看向他们俩个,心里头有些顾虑,不然今儿还是在山上过一夜,明儿再出发?

    眼瞧着离家不远,他自己其实是想抓紧回去的,这都离家差不多十天,也不知道牛角山现在是怎样的情况。

    加工好的粮食,估计哪家都吃完了,家里就他爸妈外加个古威,也不知道每天舂米够不够吃,还有水窝沟岭那儿,都这么长时间,估计也不安全了,村里井想来也不能用。

    也不知道他们怎么解决的,不过想想山上有专家,还有两个班的军人,每隔几天又有直升机运输物资过来供给他们,要真没水了,也不至于看同住牛角山的民众们,干挺着。

    赵保思虑飞转着,有点归家心切的意思,这会儿姚奶奶说:“都要到了呀?那赶紧的,我这把老骨头,可不想在山里头过了。”再睡树枝睡下去,她骨头都得散。

    赵保国担心她吃不住奔波:“姚奶奶,您还能坚持?”

    姚奶奶赶紧说:“能的能的。”

    赵保国又问其它人的意思,个个都表示既然不远,就加快上路,等到了牛角山,想咋睡不行?

    既然都同意,那就接着出发呗。

    姚奶奶年老,走平坦路都走不长,更何况爬山下山呢,这几天但凡要上山,都是叫几个成年男人轮流背的,小平安也是轮流叫抱着的。

    可几天翻山越岭下来,成年男人也有些吃不住,再叫背姚奶奶,背是肯定的,但心里头估计不能多高兴,再有一个赵保国也不放心了,毕竟都累。

    这眼看都要到家了,总不能临门一脚踩歪。

    于是他就把开路的职责让给赵全勇,而他自己就去背姚奶奶。

    姚奶奶还一个劲儿的说:“我能走。”

    能走啥?

    赵保国可不顾她推辞,冲姚大玮使个眼色,很默契的,一个蹲下,一个推一下姚奶奶,就直接背上。

    “姚奶奶你可不用担心我。”赵保国背着她走,还跟她说:“我这身板儿,不是我吹的,比他们加起来都要强,我这力气,背您跟没背一样,不费劲儿。”

    姚奶奶心疼的念叨:“这背个人,哪能跟没背一样?不好走道哪。这一路,又累好多天,找吃的做工具,都是你干的,多累。”

    赵保国就笑:“我倒想叫他们干呢,也干不来呀。”

    姚奶奶就叹:“都没用。”

    “他们不会嘛。”他说:“等住一段时间,跟着村里人学学,就会了。”

    上山不容易下山也不容易,后头山翻过了,家就近在眼前般了,面前还片小林子,林子穿出去,就个小山坳,山坳对面就是牛角山。

    他们一行到牛角山后时,天色都开始暗下来,一路上可一点也没歇下过,生怕入了夜还能没到。

    这会子听说对面儿就是居住地,更是急不可耐,再累都不觉。

    上牛角山后面,比上后头山要轻松多了,他们发现不少人走出来的小道,灌木杂草什么的,也有人为拔除拨弄的痕迹。

    这几天估计村里人没少来,难怪从后头山到牛角山这一段,都很少见有小动物出没,估计被捉了不少,没被捉的,也吓得不敢漏头。

    李勇看到来时他摘过的那棵羊奶奶树,很吃惊,还用手去摸了摸,又抬头看了看,惊讶的说:“就几天,它就长这么高了?”

    什么什么?赵雅有些疑惑,再一看这树,还真挺高。

    李勇就跟她解释:“几天前我们从这儿过去时,我还摘了不少羊奶奶呢,那时候这树可没这么高,顶了天就三米出点头,现在你再瞅瞅。”

    他指着边上儿这树差不多要到四米的树。

    赵雅微张着嘴巴,很吃惊:“真的假的?”

    “我哄你又没好处。”

    看来越龙岭,确实有些神奇。

    赵雅感慨了一下,也没多放在心上,反正再怎么神奇,对人类总有好处,至少生存物资多了,裂缝又不会出现在这里,变异的怪物,更是来也不来的。

    多好的事儿。

    其它人听李勇这么说,也难免多看了这棵树几眼,又接着爬山。

    等抵达牛角山山顶端时,再往前走走,就能看下面燃起的火堆,隐约还能听到人声传来。

    都很激动,姚大玮更是差点儿落下泪:“可算是到了。”

    赵保国心情却不算特别激荡,他感觉到了,牛角山上多了许多人。

    先下山,山壁上开出了,不少窑洞,都离山顶不远了。

    下山时还碰着不少陌生的面孔,男女老少的,都有。

    看到他们一行不老少的人,还很狼狈的模样,有男人警惕的过来问:“你们什么人?从哪儿来的?”牛角山本来就很多人了,再一窝一窝的来,他们生存空间就更少,自然不高兴。

    赵保国看着他:“我们村子里的,这接家里人过来。”

    男人听了就哦一声,心里有些羡慕,原本村子里的人,他不敢惹。

    脸上又带了笑上前:“一路辛苦了吧?我送送?”

    赵保国也客气的笑笑:“不用,都到家了。”又看看他后窑洞,指了指:“现在都饭点儿了,也不麻烦你。”

    那男人就说:“那有事儿招呼啊。”

    赵保国笑了笑,背着姚奶奶走了,其它人陆续跟上。

    男人目送他们往山腰间去,看了一会儿,窑洞里传来女人喊:“外头干啥呢?饭吃不吃了?”

    “哎,来了。”他又进去了。

    一路往家去,碰到不少陌生面孔来来去去,窑洞也开得很多,一个挨着一个很密集的,赵保国皱起了眉,心情不太美妙。

    李勇跟赵全勇也是有些惊讶,就几天工夫,牛角山怎么多了这么多人?

第754章 踏碓() 
赵保国家窑洞跟赵全勇家窑洞是挨着的,间隔不到两米的石壁,挨着石壁搭起两家人要用的灶台,平日两家做饭还能一块儿说说话,以免无聊。

    这会儿两家灶台合一家人,顶端搭上了草棚子遮风挡雨,除去石壁那面天然性遮挡,其它三面都挂上了草席子,天气好时卷起,不影响人进出,天气不好时就放下固定住,以免风雨斜吹进去。

    这儿靠外灶棚外固定着个大木架,上安着一根圆木,圆木顶端着把石锤,石锤呢,多古老的东西也不知道谁打磨出来的。

    石锤下方还放置着石臼,这会儿汤国容手把着木架另一端,脚踩着圆木尾部,说是说圆木,实则一端还经过特别处理,像单车脚踏板。

    她脚在上面一踩一松,一踩一松,圆木就翘起落下,翘起落下,反复如是。

    沈薇倚着支撑灶棚的梁木,跟她婶子说着话,一筐谷子就搁在边儿上,等石臼里的米舂得差不多,她就把米壳倒出来,用箩再筛一筛。

    这样处理自然比不起机械要来得干净,可也没法子,毕竟没除壳的机械,就是有,这山上也没法儿用。

    只能靠原始的人力来处理。

    这是相对古老一点的舂米工具,名为踏碓。当然了,比起纯粹用手持木杵来舂米,要省力许多。

    不过年轻人大多都没见过这个,毕竟老早淘汰三四十年的东西了,一开始见赵二牛捣鼓这个,除了俩个村子里的老人,还真没人能看明白。

    效率,肯定不咋地,可舂一天下来,一家子口粮还是够的,就是腿比较酸,可乡下人一家子人口多,你一会儿我一会儿的轮换着舂,也不算累。

    像赵保国家,就跟赵全勇家合一块儿舂米的。

    他们这架踏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