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父子俩的穿越日常-第45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再累也不觉得了,只要一想到接下来这个冬天,都不缺吃的,那身上的疲劳立马就飞了。

    村民们如此,往年不怎么干过活儿的城里人,心里也是一股子劲儿,咬牙也得挺着。

    算算一天十斤粮,十天不就一百斤了?再省着些,跟其它野菜什么的,混着吃,算一人一天五两,那一百斤,可不能吃上半年?

    当然谁也不可能自己吃饱全家就不饿了,少的一家三口,多的一家四五口呢,再多也没有了,毕竟城里人情淡漠些,亲兄弟呢,要不是感情特别好的那种,大抵也是成了家,不到年节也不怎么走动了。

    这跟乡下就有很大区别。

    虽说不可能家里就一人吧,可也有好处,人多干的活儿也多呀,那回头得的报酬,也多。

    当然不可能人人都拿满十斤的,可再少也是粮,省着些,再挤吧挤吧,总能挨过这个冬,实在不行,部队里也不看着他们饿死。

第844章 收获() 
好歹,他们也是纳税人呢。

    以前那谁家不是当地的纳税大户来着,那什么各级政府官员,少不得护着捧着,就生怕他们一不如意,这公司厂子什么的,再搬到其它省市去,这就没政绩了

    纳税大户是毫无疑问的,不客气的说,以前不论哪家,谁家手底下还没几个公司,几个厂子了?年年按时纳税就不提了,那也是该的,逃税是没有的,他们可是正经生意人,谁来查都一样。

    当然了合理避税也是可以的嘛,不过逃税那就违法,正经人不能这么干哪。

    反正他们自觉,公民的义务是做到了的,商家的责任那也没推托过。

    现在这世道忽然就变了,以前那是有钱,再大一摊子事儿,现在都白搭,屁点儿用没有,还不如一个大馒头呢,说到馒头,反正是打来了这山头,正经饭都不见吃得上几顿,馒头也别想了,就不见谁家做这个的。

    那偏北地儿来的,就特别不习惯这饮食,可再不习惯,也没处可挑了,毕竟也没东西给挑,能饱这肚皮,就谢天谢地了。

    因为地少人多,所以这土豆小麦花生全收下来,也就两天工夫。

    就两天可也够累的,村民们倒是挺习惯,毕竟年年都有这么一回,城里人就有些吃不住这苦头,等到地里收完了,往家一躺都起不来,特别是那负责割麦子的,累人也就算了,干农活儿就没有不累人的,关键是那麦芒刺儿扎人得很,割一会儿麦子下来人,那身上一个劲儿的难受,痒得人不行。

    村民还是比较有经验的,套上长袖长裤,上衣还是有领子的那种,把衣领给立起来,那脖颈就给遮住了,免得麦芒刺儿划过脖子,也难受。

    虽然准备做得算是齐全,身上是护得好了,可露外头的头脸手,还是少不了会被刺儿上一刺儿,那难受自然不用必提。

    而且这季节又正当闷热难耐之时,穿着一身长袖长裤,顶着太阳干上一天的活儿,又是弯腰又是起身的,难受也就可想而知了。

    很多村民们,还宁愿去打麦子呢,那下力气活儿再累,也比割麦子这样磨人,来得强些。

    村民们难受也习惯了,年年都有一这么一茬的,可城里人却很不习惯,这干活儿算了人头一回,还是不强求,主要是肯干,这经验什么的,可以慢慢学吗。

    态度是最重要的。

    不过世上真是没傻子的,不劳而获是不可能。

    农活再累,日子再苦,那也得干活儿呀,不然吃什么喝什么?

    谁也不傻,哪里心里很委屈,再怎么不痛快,到干活儿时,照样老实干,顶多实在累极时,缓一下速度,偷个小懒什么的,边上儿村民们看到,也多有理解,干活儿累吗,就是他们自己,久了也要歇歇的,何况这些没干过活的城里人呢。

    所以只要不是很频繁的,他们也睁一眼闭一眼就过了人,不打算去村长那儿抱怨说是谁谁干活儿老偷懒云云之类。

    毕竟,都在山上住着呢,以后相处日子也长,抬头不见低头见的,能帮一把是一把好了。

    别看村民们不肯拿自家口粮来帮他们,毕竟自己家里人也多,拿出去帮助那些城里人,自己家里人吃什么?

    帮了一个还很多呢,所以干脆不帮。

    至于其它的,就能搭把手就搭一把,只要不出粮食,那啥都好说。

    割麦子这活儿是真苦极,弯腰直腰,一整天这样来来回回,腰就像断了一般,第二天下床都困难,可还得咬牙挺着,毕竟粮食都在地里,得收。

    等到花生麦子什么的,都收完了,大家儿才能稍歇一下,村民们状态自然不用提。

    城里人心里就叫个复杂,既是松了口气般轻松,又有些不是滋味儿,毕竟几天就收完了,不就只能拿几十斤?就算加上爸妈收获,顶了天也就百多斤,还人人都要吃呢。

    都不知道能不能挺到一个月呢,现在粮食村里头还没拿给他们,为什么呢,小麦又不能直接吃,那得晒干,还得去除,直接这样叫他们当天拎回去家去,总不能直接连壳煮了吧?

    那也没法儿吃不是。

    猛叔他们的意思是,这分的粮呢,就是这几天收的土豆跟小麦两种,花生就算了,那是拿来榨油的。

    给城里人的报酬也是小麦跟土豆一种占一半,目前就分了土豆,好歹叫人家有口吃的,土豆不像小麦一样麻烦,刨出来拿家里去,洗干净就能做了吃,做菜或是直接埋火堆里烤了吃都可以,还挺能饱腹的。

    但再能饱腹,那也不是正经主粮呀,就是村民们也不习惯把土豆当饭一样吃,何况城里人呢,不过好在地里那红薯玉米什么的,还没收呢,倒不是没成熟不能收,关键是水井那边空地晒场,就那么点儿大,现在还晒着小麦花生呢,没地儿腾出来。

    要是紧接着就把玉米什么的收回,没晒场了,搁哪儿呀,不晒是没有办法储存的,所以暂时得等两天,等到小麦晒干了,花生水份也去掉了,那晒场空出来,才能去收红薯玉米。

    牛角山不算大,可要说小,其实也不太小,主要吧是可用来垦地的面积,比较少,其它地方,就挑挑捡捡合适的,给开成了窑洞,像一些缝里头,沟边儿上的,就见缝插针,种点儿南瓜什么的,像这种藤类瓜果植物,好歹也是个菜。

    能种庄稼的地,还不是连在一块儿的,三亩五亩的,在一块儿,七亩八亩的又在一块儿,零散分布在山上各个地方。

    所有的加在一起,也就一百三十二亩零几分地。

    让村里组织种上庄家的,有一百二十三亩,剩下的,早前就分了各家,人多的三分,人少的两分这样分着,种菜,毕竟光有粮食也不行,好歹也要有点菜。

    野菜再多,那也不是一年四季都能吃,自己,还得种上一些萝卜白菜什么的,毕竟要到了冬天,万木调零后,总不能天天吃白饭,下面条吧?

第845章 分配() 
因为山上地少,村里人又多,所以这种庄稼,就得可着那产量高的来,红薯那是改良了不知道多少回的,这产量年年往上增,到这年头,均产量都每亩七千了。

    还听过有些地方那最高产量,都一万出头了,不过他们这边也种红薯,反正精心伺候着,也没见有那么大产量的,顶多哪年年景好些,有些老农家的,能蹿到八千出头上去。

    这产量,比不过传说中的最高产量,可也够叫人开怀的。

    因为产量的原因,村里分出来种粮食的地,就有四十亩,全种上了红薯,这会儿还没收,也不知道这产量能有几千,毕竟种得较晚,还没怎么施过肥,估计得往下减减,不再怎么减产,好歹标准在那儿摆着,再低也比其它粮食要高些。

    对于红薯地,大家伙儿是抱着极大期望的。

    小麦的产量,就不太如人意了。

    往年均产一千三的,这两天一收,具体的没称,可都是老农了,估一估,也能估出个大概,将产都不足八百呢,就七百多,这产量减得比较吓人。

    不过也能理解,毕竟以往是精心伺候,如今这种得晚些不说,连肥料都没有下过,就农家肥浇上一浇,产量减少也是正常。

    正常是正常,可心里不太爽那也正常了。

    小麦是种了二十亩地的,按亩产七百算,这二十亩总产加起来,才一万六,离两万都差四千呢。

    这数字看着就不怎么叫人高兴,老支书可一个劲儿的发愁:“早知道,就全种红薯了。”就是再多种些玉米,也比种这么多小麦强。

    毕竟二十亩地呢,这种小麦的收成,跟种其它的收成,差也得太离谱了。

    猛叔也叹着气,粮食减产是早有预料的,可他也没想到,能这么夸张。不过就算早预料到,这小麦还是得种的,不可能全种土豆红薯玉米,毕竟小麦才是正经主食,少吃是可以的,但一点不吃,那人也受不住,这一天到晚不是啃红薯,就是啃玉米,谁受得住这个?

    红薯吃多它还烧心呢。

    主要,谁家能没个老人呢,年轻人或者能扛着一扛,可不总能受屈上头的老人吧?还有底下的孩子们。

    该种,还得种。

    回头收了玉米磨成粉,到时候小麦再一磨,两厢掺合着吃,总比全吃玉米强,当然这就是年轻人的事儿了,像年岁的大的老人,肯定是要吃细粮的。

    二合面什么的,也怕胃里难消化。

    土豆种面积,跟小麦是一致的,不过收后这产量,可比它强了太多。均产量也是高达九千,最高听过一万多的,这回收了再估估,减产是照样减了的,可比起小麦来,还是强出一大截。

    他们这山上,就是随便种种,什么精耕细作,没那条件了,也没那工夫。就这还亩产六千多呢,二十亩加起来,算六千一亩,那也十二万了。

    跟一万六的小麦比起来,这数量就很有些看头了。

    这土豆就不用麻烦,直接分了,各家领回去,自己收拾,免再再占了晒场。

    十二万是全分了的,至于城里人的报酬,是一半麦子一半土豆,麦子还有些收尾工作要做,目前没法儿分,就先分土豆。

    分给城里人的土豆,是不占要分给村民们十二万里面的份额的,毕竟是均产六千多,而不是刚好六千,多出来的二十几个三百多,加起来也有近七千斤。

    这七千斤本来就不打算分给村民们的,而是直接由村组织掌管,留着备用的,比如照顾一下村里的孤寡,还有村子里的干部,那为村子劳心费力,总也得有些福利不是?

    再有那陶窑那里,还十多个工人呢,那每月发粮抵工,也得从这里面出的,所以这多出来的余头,就是作这用的。

    余头是有差不多七千的,城里人给干农活儿干了四天半,按一天十斤算,四天半就四十五斤人,小麦跟土豆占一半的,小麦目前分不下去,就先拨了土豆的份额分给他们。

    那就是二十三斤,剩下份额得等小麦晒干了,能分了再分。

    到牛角山来落户的城里人,那人口之前是他们是没数儿的,不过前几天村里组织收庄稼,猛叔他们又来了雇工换粮这一招,所以很快就登记齐全了。

    城里人的人口数量,连吃奶的都算上,总人口有一百五十三,青壮是居多的,老弱偏少,可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