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父子俩的穿越日常-第6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还有一百一十多斤榛子,赵二牛再把木耳跟蘑菇拿了十斤出来,又分了五十斤榛子一起,装了个大麻袋。第二天直接就去县城,跟老爷子叫赵保国写的信一起寄省城去了。最后自家就剩下六十来斤榛子了,瞧着从几个大麻袋,变成只有一个麻袋还没能满的样子,左福生真是欲哭无泪。

    深深觉着赵翠花说得十分在理,自家男人就是太大手大脚了,手指头里啥也存不住,没瞅着那二百多斤榛子,分分钟就没了一大半吗?这要给自家吃,省着吃还不能吃上半拉月呀?这败家败的,全给送人了,可把左福生心疼得够呛,好几天夜里都没能睡踏实了,总梦到有人来家里抢粮食。

    紧接着又下了两场小雨,天气一天一天凉了下来,家里的炕也烧上了。除了老爷子还跟往常一样,这家转那家晃悠着,也就左福生搁家里做做针线做做饭了。赵二牛跟赵保国那是忙得脚不沾地的了。只要不下雨,就天天上山,进林子里砍柴火,这里的冬天特别长,又特别冷,这炕断上一会儿子,人都能冻得直打摆子了。这炕上的火是不能停的,这不要费柴火了吗。

    天天就打了柴火往家里弄,一担接着一担的忙活着,劈成一小截一小截的,整整齐齐的码在柴房里头。偶尔顺手还能摘些木耳蘑菇回来添个菜什么的,虽然累是累了点儿,但日子过倒也充实,连赵保国都没抱怨过,老老实实的为过冬做准备。

    等到雪花飘起了,柴房也堆满了,瞅着屋里小山一样的柴火,一家人心里都满足得不得了,冬天不能挨着冻了。

    赵保国半月前就卷了自己的铺盖搬老爷子炕上去了,冬天他就一直跟老爷子住了。柴火准备齐全了,按说也该闲下来了,可赵二牛还天天往外跑呢,直到赵保国一天早上起来,在灶房里发现的几筐子煤渣子,才知道他最近在忙啥。

    去年的活计今年又捡起来了,赵保国就趁入了夜的时候,跟着他爸偷摸的去河边挖泥,挖了回来就做烽窝煤,一切程序就跟去年一样。让张家赵家帮忙做着,做好了就联系小表妹卖,夜里就用队里的牛车拉到火车站旁边的林子,没两个小时候就全光了。

    一个冬天也只做这么一回,要总紧着这个活儿干,煤场里的煤渣子是不少,但你拿的份量多了,那不是引人注目吗?到时候生意做不成不说,别再招出祸事来,赵二牛也是十分谨慎的,赚了一笔就收手。

    等分了该张家赵家的钱了,再除去买煤渣子的本钱,纯赚了能有一百五呢!这可是一大笔钱呢!赵二牛知道自己媳妇儿心里头不舒坦,也没把钱给她收着,要给她就等于直接给了她娘家了,到时候自家还能用吗?

    赵二牛直接就把钱给老爷子了,老爷子就笑眯眯的收了,没像以前那样推辞。要说只是小钱,他也放心让孩子们自己收着,可一大笔钱呢,他也不能放心,孙媳妇儿要说全向着娘家也不能,但她耳根儿子软,又没多少主见,被人一说分分钟就转了主意。这一大笔钱要放在她那里,就根本放不住,很容易就被李家给哄去了。

    老爷子就收好了,等着哪天孙子再去县里,让他直接给存邮政里去。家里头的存款单都在他手上呢,一笔一笔的,加起来得有四百多了,再起个新屋都够了。

第122章 知青() 
村里是彻底闲下来开始猫冬了。

    对于这里的天气,都是住了一辈子的人了,心里头还能没个数。到了该准备的时候,家家户户都在准备,等天冷得出门儿都难受了,大家伙儿也不会往外跑了。但村里头的知青没数呀,这准备工作做得不够充分,个个冻得跟个病猫子似的。外面大雪飘飞,撒把尿都能冻僵了,谁也不愿意出去,就缩在炕上裹着被子,就着炕上那点儿子渐渐凉下来的热乎气儿,但时间久了也不行呀!

    怎么办?男知青女知青的就凑和凑和,把身上的钱全掏出来了,都下了村有半年多的时间了。这钱该花的也都花得差不多了,两方凑凑,拢共都不到十块钱,买煤也买不了多少,至少过个冬是不够的,但能过一段是一段儿,实在是冷了,就只能上山去砍柴了。

    秋收之前下来的那批知青中,有个叫杭天佑的男知青,性格沉稳为人也不错,颇得村里人人缘,连张老二对他都跟对其它知青两样对待。秋收后还特地提醒过他要记得收集柴火过冬。他也记在心上了,得了空就上山去砍柴,也提醒过同住的知青,但基本没人听他的。一来是嫉妒他跟村里人关系好,二来也觉着冬天再冷也冷不到哪里去,毕竟他们这些下乡的知青,哪个没带两件厚外套,厚毛线衣的?

    都觉着再冷也是够穿的,于是没几个人把他的危言耸听放在心上。等下了雪冻成狗了,这才后悔当初没听杭天佑的提醒,又厚着脸皮沾他的光,杭天佑就一个人,提前准备的柴火也不够整个知青点儿用的。跟他同一屋的知青也就罢了,毕竟都是一个炕上的,他烧了炕总不能因着人家没砍柴,就不让人上炕睡吧?纵使被占了便宜沾了光,那也只能认了呗。

    更过份的是,其它屋里的知青夜里冻了,又没提前准备多少柴火,这柴火烧完了炕上没暖和气儿,就直接拿了杭天佑劈好码着的柴火去烧。结果这屋的偷完,那屋的偷,甭管男的女的知青,全紧着杭天佑打回来的柴火用,结果本来够他用上两个月的柴火,一个礼拜下来就没了。

    饶是杭天佑性子再好,那也受不住人这样把他当冤大头使唤吧?他倒是想发发脾气,结果还没用上他,跟他同住一屋的三男知青倒先爆发了。

    “必须得让他们赔!”先说话的是个十七岁的小伙子,长得人高马大,说起话来跟打雷似的,旁边都能听得见:“杭大哥当初说了什么了?他们哪个都不放在心上也就罢了,还说些阴阳怪气儿的话,现在自己的柴火烧完了,倒好意思来用杭大哥的柴火?要跟人说了一声,借不借的是一码事儿,这话都不吱一声直接就拿?这算什么?不问自取是为偷!”

    “就是!”裹在被子里的吕凯也跟着附和:“他们把柴火用完了,咱们用啥?合着他们啥都不干,光沾咱的便宜了!”说着又有些腼腆的冲杭天佑笑笑:“杭大哥,咱哥儿几个之前也是想岔了,这回还沾了你不少便宜,你放心,等着明年肯定还你人情的。”同屋的知青虽然也没把杭天佑的提醒当回事儿,好歹干活儿的时候,顺手也打了些柴火,再加上一个屋住的,多少都有些情分,说些嘲讽话之类的也没这回事儿,主要就是住其它俩个屋的知青。

    “啊嚏!”戴胜打了个喷嚏,鼻涕都打出来了,掏出一方手帕擦了擦,又吸了吸红红的鼻头:“凯子说得对,杭大哥,你可不能再老好人了,有些人那就不值得,你想想,你对他们多好呀,有什么事儿都帮着,结果谁记你好了呀?现在占便宜占成习惯,直接就上手了,当成他们自己个儿的了,这事儿闹得啊嚏就没有这么办事儿的道理。”

    杭天佑见他啊嚏啊嚏打个不停,赶忙拿了壶了给倒了杯热开口水递给他:“多喝点儿热开水,回头我去找邵大夫开点儿药。”戴胜接了水捧着,暖和得整个就是一激灵,又对杭天佑道了声谢。

    杭天佑摆了摆手,又从炕上的柜子里,翻出自己的小包袱,里面除了一支钢笔,一个本子,一瓶墨水,再就是一块旧手帕包成小方块儿。他把手帕拿了出来,在炕桌上解开,里面是些小分值的毛票,还有几张粮票糖票,糖票都是几两几两的,粮票最大的也就十斤,拢共也没多少。

    他拿了毛票数数,就一块三毛八,钱不算少,买煤也能买个四五十斤(虚构,具体的没查出来)。但这钱也不能让他一人出,煤也不用买那么多,要买顶多买上二三十来斤,凑和着烧上半个月,白天得上山砍柴,趁着现在还没到最冷的时候,再多准备点儿。

    算计着怎么花用,又抬眼问那仨知青,道:“咱一人出三毛五分,拢共就有一块一,能买上二三十来斤煤炭,现在咱柴火是一点儿也没有了,虽说村里人家家户户都有,但人家都是自用的,肯定不能卖咱们。我跟张队长打听过了,县里头有个煤厂,咱去买点儿回来先过渡几天,这几天可不能偷懒,白天就去林子里打柴回来备着,尽量多备点儿,免得更冷的时候日子过不下去。”

    人高马大的刘楠就翁声翁气:“这出钱是没问题,但咱没票呀?”现在不管买都是要票的,光有钱人家也不卖呀!

    吕凯就举手:“我有一斤的票。”下乡前他妈给收拾的,他当时候也没注意她塞了什么票,等到了村里日子不好过,拿钱拿票去县城买东西的时候,才发现还有一张煤票,当时他还琢磨着,他妈没事儿拿煤票给他干什么呢!难道早就料到了这一天?现在也没法儿问

    “一斤能顶啥用?”刘楠嘴角一撇,又去看戴胜,戴胜喷嚏连天,又打了好几个:“别看我,我什么情况你们还不清楚呀?”也确实是,同屋四个知青当中,就戴胜家里条件最差了,上头有太爷爷太奶奶,爷爷奶奶,爸爸妈妈,兄弟还有六个,姐妹也有三个,他是排行老三的。

第123章 闹腾() 
实在是家里人口太多,吃不起饭了,他才自愿下乡的,就是为了给家里减轻点负担。乡下再怎么穷困,有地种总不至于饿死人。若是前两年还不好说,今年的情况肯定是饿不死的了,他就赶忙的报了名跟着下乡了。下乡前家里东凑西凑的,拢共就凑了一块钱给他,这还得半个月勒着裤腰带儿过日子呢。

    刘楠目光又转回到杭天佑身上了。杭天佑来回瞧了三人一眼,见都眼巴巴的看着他,想是让他拿出个章程,眉毛都不动一下,只道:“只要钱上凑全了,煤票我能想法子弄来。”

    这猫有猫道,鼠有鼠道,甭管人是怎么弄回来的,只要自己能受到好处,都是同屋住的,谁也不会多嘴去问。仨人眼睛就亮了,翻箱倒柜的把钱找出来,数了数给放炕桌上,一分两分五分的,弄得一大堆,杭天佑就把毛票给点点,再一张张整齐了收荷包里头。

    “那我先出去一下。”杭天佑裹得严严实实的,对其它三个知青交代:“要是差不离,下午咱就去煤厂,你们商量一下,谁跟我去背。”要说三十来斤是不多,但离煤厂可不近,因着自己没做好过冬准备。所以只好去煤厂买炭代替,天又下着雪,路上也不好走,村里的牛是不可能让他们知青用在私事儿上的。万一不小心摔伤了呢?来年翻地咋办?这年头牛比人都金贵,平时都好吃好喝伺候着,就是大旱人不吃,也得先把它伺候好了,想着用牛?做梦还快些。

    要说他一人也能干了,但事儿也不是这么办的。要什么事都指望他一个人,三头六臂也忙不过来,累也得累死。何况谁不是爹生妈养的,没谁必须伺候谁的义务。他是年纪相对大了,照顾下头的弟弟妹妹成了习惯。见着几个知青年纪小,习惯性就多照顾了些。但他也照顾不了一辈子,有些活计还是得让他们去干,不能养成依赖人的习惯。

    三人中就刘楠身子骨壮些,一个戴胜正闹着感冒呢,那喷嚏一个接一个的。吕凯又瘦不拉叽的,个头一米七都不到,这都十七岁了才这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