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最佳咸鱼翻身系统-第10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手枪,驳壳枪——中国又称“盒子炮”“自来得手枪”,其正式名称是毛瑟M19327。63毫米冲锋手枪。
由于其枪套是一个木盒,因此在中国也有称为匣枪的。当时中国军队的精锐部队中连轻机枪射手都往往配发有这种手枪。在中国又称“快慢机”。
该枪机构坚固,动作可靠,火力强大,可以单发,也可以连发。采用了可卸式供弹具,包括十发(短)弹匣和二十发(长)弹匣两种。
该枪配有木质枪套,除具有保护和携行手枪的功能外,必要时可将木枪套驳接在手枪握把上,作为枪托抵肩射击,有效射程达150米。使用7。63×25毫米毛瑟手枪弹,初速高,枪口动能大,杀伤威力和侵彻力都非一般军用手枪可比。
只有精锐的部队才能有这样的配置,用这样精良的武器才能敢垮鬼子像蔺箫这样的山村游击队根本就看不到。
精锐部队用这样的武器对付日本人,蔺箫的游击队不能不小心谨慎。
鬼子是那么好对付的吗?有了点儿胜利就不知天高地厚,哪能那样轻敌。
南部十四年式手枪——由日本人南部在东京炮兵工厂设计出。
日本陆军大量配发手枪到部队。
本枪为日军在侵华战中装备的主要手枪。它使用的是日本独有8毫米子弹。南部手枪不但样子怪,威力也小,与中国军队广泛使用的自来得手枪即驳壳枪不是同一个层次的东西。
总的来说,南部式手枪不是很成功的手枪。由于这枪的皮套有个圆形的盖子,所以中国民间俗称其为“王八盒子”。
威力虽小,蔺箫的游击队也没有,只有笨重的步枪,子弹还不是敞开了的
蔺箫缴获的小田次郎的撸子就是这样的王八盒子。
中正式步枪——又称二四式步枪,为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军队主力部队的制式步枪。该枪仿制自德国毛瑟1924式步枪,口径7。92毫米,枪全长1110毫米,枪全重4千克,初速810米秒,表尺射程2000米。
该枪性能优良,操作简单,结实耐用,火力强大,使用7。92×57毫米毛瑟步枪弹。该弹尖头、平底、铅心、黄铜或者覆铜钢被甲,弹头质量10克,初速870米秒,膛压304MPa。
该弹的特点是:威力大,杀伤效果好,精度高,弹种齐全,用途广泛。
这种装备蔺箫的游击队也是没有的、
三八式步枪——枪长约128厘米,使用6。5毫米有坂步枪弹。由于弹头形状、膛线缠度等原因,使得其飞行状态非常稳定,弹道平直,射入人体之后,不容易发生翻转、滚动。
子弹射入口和射出口的大小基本一致,都比较小。
捷克造轻机枪,即著名的zb—26轻机枪,原产于捷克,为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军队主要装备的轻机枪。该枪口径7。92毫米,全枪长1165毫米,全枪重9。0千克,初速830米秒,表尺射程1500米,射速为550发分钟。该枪全枪重量较轻,枪管可快速更换,射击精度也相当好。
这样的武器蔺箫也是没有的,对付日本鬼子,可不是说着玩。
精良部队是用这样的先进武器消灭日军。
蔺箫的游击队根本看看不到。
缴获几挺歪把子就能完胜了?
歪把子机枪——正式名称是“十一年式轻机枪”,由于该枪细长的枪颈向右弯曲,故得名“歪把子”。
它是侵华日军主要装备的轻机枪。该枪口径6。5毫米,全枪长1100毫米,全枪重10千克,初速756米秒,表尺射程1600米,理论射速为500发分钟。该枪结构怪诞,供弹系统设计复杂,人机工程性相当差。
蔺箫缴获小田次郎的就是这种机枪。
她才有几挺啊!
冲锋枪、花机关——德国的柏克门MP18I式9毫米冲锋枪。
九二式重机枪——为侵华日军主要装备的重机枪。它是日本神武纪元2592年(1932年)定型出品,因而被定名为“九二式”。它是日本三年式重机枪的改进型,自动方式仍然为导气式原理,冷却方式为气冷式。
发射7。7毫米九二式半突缘尖弹,弹头初速为732米秒,表尺射程为2700米,由30发供弹板供弹,理论射速为450发分钟,枪身长为1225毫米,枪全重为63。5公斤。
如果日本军官带着大部队来讨伐,就这种机枪突突的扫射,系统也收不了这样厉害的机枪,会把系统破坏掉的。
这是袁园给蔺箫的提示,系统是一种信号,信号被打乱就失去了准确性,收不了机枪,游击队会遭殃,百姓会被清算,日本人会血洗村子。
以为打了两次胜仗就晕乎了,蔺箫拿出对付丧尸的本事都不能对付日本子,日本子的武器太厉害。
如果老百姓都回家,就会扯游击队的后腿。
手雷、掷弹筒、迫击炮
英国的米尔斯手榴弹,它的许多设计思想(比如发火机构和延期机构),被后来数十个国家的上百种手榴弹所采用,影响深远。
米尔斯手榴弹在第一、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被广泛使用。当时中国的抗战主力部队并不是以米尔斯手榴弹为主要装备,但在一些军官的手中保有少量的该种手榴弹。比如据史料记载,南京保卫战中,在教导总队的连级军官的身上,就见到过该种手榴弹。
都是抗战队伍对付鬼子部队的杀伤力大的武器,蔺箫他们啥也没有,抢日本人那点东西,遇到鬼子的大部队,当不了多大事。
八二迫击炮,是抗战的主力部队的普遍装备。
蔺箫是一个也没有。
掷弹筒——当时侵华日军装备的一种轻型支援火器,相当于一种微型迫击炮。口径50毫米,发射微型榴弹,无支架及瞄准具。可以用来填补迫击炮与手榴弹之间的支援火力空白。它携行方便,操作简单,不占编制。
作为一种单兵面杀伤武器,它曾普遍装备日军一线部队。
蔺箫更是没有。
第182章 四零军嫂天下(6)()
日军使用的毒气,主要是二苯氰胛,军用代号为“红一号”。这是一种喷嚏性毒气,主要刺激黏膜,能引起喷嚏、呕吐,也可以引起流泪。一旦中毒,在半分钟之后便能使战斗人员丧失战斗力。
尽管二苯氰胛是一种刺激剂而不是致死性毒气,但浓度过高时也能造成人员严重中毒,伤员口鼻出血,最后窒息而死。
日军通常用火炮、迫击炮和毒气筒施放此种毒气,有时也用小型毒气炸弹施放,使之产生一种微粒气溶胶云,以此来杀伤人员。
在抗日战争初期,中国军队装备的防毒面具对此种毒气无法进行有效防护。
何况蔺箫的山村小小的游击队。
如果日寇放出毒气弹,才是最要命的,
所以她不同意老百姓回家,越是她们打了胜仗,鬼子越不会善罢甘休,不来报复,你就是做梦!
日军的编制与其他国家格格不入:西方国家包括中国使用的都是现代陆军编制,既耳熟能详的“军师旅团营连排”,而日军则是别出心裁,使用德国陆军旧编制,于是就有了小队、中队、大队、联队这样的名词。
日军的小队编制由分队组成,每个分队有八个步枪手,一个四人机枪小组加一个分队长。一个小队有三个分队,一个八人掷弹筒小组外加一个七人小队部,人数共五十四人。
相对于我军一个排三十至五十人来看,五十四人已经很多了。一个小队拥有步枪四十至五十支,大正十一式机枪三挺,掷弹筒三至六具,这样的火力配置算是很强大了。
淞沪战场上最精锐的德械师每个排也才只有一挺捷克式轻机枪,而我军甚至到了连一级才能装备轻机枪。
日军一个小队的战斗力是极为可观的:日军士兵在入伍后有3三至六个月的基础训练,实弹射击一百至五百发不等,后勤充足,训练有素,极难对付。
战争初期,一个日军小队能与我军一个连打个旗鼓相当,要歼灭一个日军小队需要一个营的火力才能将其压制,甚至更多。
一斑窥豹,抗日战争能取得最终胜利,
其中我国的抗日战争损失也是非常的大,据了解在抗日战争中,我国有3500多万人伤亡,然而日军方面只有120多万人死亡!这中间的差距有多大,大家一看便知!
当时的抗日战争可以说打的非常的残酷,由于我们缺乏武器装备弹药,而且士兵大多都没有经过正规的训练!
所以和日军的比起来是有差距的,特别是在武器装备方面,我们士兵上战场一个人只有几发子弹,然而日军每个士兵都能配备100发!之所以最后胜利完全是依靠生命堆出来的!
据悉日军的一个小队就有一个机枪组,一个掷弹筒组,一个中队有三个小队组成!
人数在194至250人之间!
如果对上我们一个营的兵力,我们都很难获胜!
由此可见双方在武器装备方面的差距有多大!
日本的联队相当于一个团,一千人左右。日军甲种中队作战人员接近二百人,装备若干三八式步枪和二挺左右重机枪,每个小队还装备歪把子轻机枪二挺左右。
少数中队有卡车作为机动,可通过电台呼叫空中支援。
我军的中队作战人员也有百人,但游击队能补充兵员就补充,补充不了也没办法,所以具体人数不是固定的。
武器非常杂乱,中正、汉阳、三八、毛瑟什么都有,也什么都少。
机枪少得更可怜了,马克沁重机枪绝对是没有,电台应该没有,通讯都是靠吼的,远的就要跑步,骑马。
蔺箫在系统里了解八年抗战敌我双方的兵力和损失,情势严酷,胜利也是艰难。
哪里有电视剧演的那么容易,这些都是系统需给蔺箫搜集的资料,心里有准备,有计划,知己知彼才能百战不殆。
抗日战争好艰难,比杀丧尸还凶险,丧尸没有日本人的先进武器,自己这个任务接的就是艰巨,依仗自己有和丧尸战斗的经验。
有系统能解决危难,重机枪只要轰不着系统,自己就有战胜的把握,就怕系统倒霉,不但做不成任务,连自己也得搭进去。
先了解这些吧,还有很多需要了解的,才能够做到知己知彼。
区中队,县大队都来人指导队员杀敌技巧。
蔺箫这里三百人,也算游击队的一个中队。
因为是庞家峪的群众缴获日伪军的武器,庞家峪是被日寇血洗的村子,被蔺箫组织参加游击队的人数最多,跟区中队的人数差不多,蔺箫的游击队分六个小队,就是五十人一个小队。
女游击队员就四个小队,男队两个小队,武装班长于长庚,看凌霄的组织能力极强,诧异之余,就是欣慰。
男队员也交给了蔺箫带。
游击队缺少子弹实弹训练也就免了。
没有鬼子的条件,没有那么大子弹可以挥霍。
队员主要是锻炼搏击,格斗,肉搏的本事。锻炼胆量是第一位。
女游击队的四个小队是四个女小队长。
一二三四队,一小队的小队长名叫张春华,二小队的小队长叫林楚花,三小队长史静春,四小队长周艳霞。
一个小队分五组,一组十人,队员训练的都很辛苦,起早就上山跑操。
锻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