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相统天下-第9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沈明达接过书信,拆开一看,确认是杨勇的笔迹,信上讲明杨小雨要来扬州上任沈明达代为关照,又言他被公事缠身,暂时不能前来扬州与兄会晤,待中秋前夕。便会动身前来扬州商量两家孩子的婚事。

    杨家世代为浙江都司指挥使,可谓是将门世家,功勋之后,现任都指挥使杨勇精于人情世故,杨家在他手上不仅没有衰弱,而且越来越盛。

    沈明达肯答应将女儿嫁给杨家,一来是看上了杨家的家世,二来是杨家数代单传。他的女儿嫁给杨勇儿子为妻,便是将来的都指挥使夫人。可谓是荣耀一生。

    今次见到杨小雨,沈明达心中颇为满意,他的这个准女婿长的一表人才,比之江南风。流才子的某某公子强上许多。

    就是不知道其文采如何?

    沈明达把这次的见面定为试探,于是,朗声笑道:“杨贤侄少年英才。想来文采一定过人,就是不知师承何处?”

    江南文人骚客多,一些文官常以文才试德性,在他们看来,文采过人之辈。才可担的上才子之称。

    杨小雨最不擅长文采,尤其是这个时代的诗文,但他的前身虽是一个纨绔子弟,却也有两把刷子,称不上才情卓绝,却也是饱学诗文之辈。

    师承何处?

    杨小雨只记得在书院读过几年书,至于教他的夫子,则完全不记得姓名。

    不过,这也难不倒他!

    杨小雨回道:“回伯父的话,小侄不喜诗文,专喜舞枪弄棒!”

    这个回答可出了沈明达的意料,他看杨小雨面相温雅,以为他诗才出众,怎么会是一介武夫?这让他多少有些遗憾!

    “看贤侄的穿着,似乎已是五品武官!”沈明达不再打算考量杨小雨的诗文,避免杨小雨尴尬,话音一转,笑着道。

    “小侄文武不济伯父见笑了!”杨小雨淡淡的客气了一句。

    旁边的妇人见沈明达尽问一些不着边际的话,忙插言问道:“杨贤侄来扬州多少日子了?”

    提到这个话题,杨小雨是一阵尴尬,他来扬州已有一月之余,却未登门拜访,此时人家问出来,他一时难以回答,过了片刻,定神回道:“小侄来扬州已有二十多天,前段时间忙着处理公务,未曾拜访伯父伯母,还请恕罪!”

    沈夫人倒是对这事没什么不满,问道:“杨贤侄少年高官,前程一片光明,来扬州的这些日子,不知过的怎么样?”

    “有劳伯母挂念,小侄来扬州这段时日过的还行!”杨小雨不卑不亢的回了一句。

    沈夫人笑着点点头,准备再问一些琐事的时候,旁边的沈明达不满妻子问的家长里短,开口道:“杨贤侄可是在锦衣卫供职?”

    “回伯父的话,小侄正在锦衣卫供职!”

    杨小雨身上的麒麟服除了锦衣卫五品官可以穿,其他的官员只有得到皇上的赏赐才可穿着,因此,他供职的地方不用猜,也能想到是锦衣卫。

    沈明达点点头,前段时日他就听说扬州锦衣卫千户所来了名少年千户大人,当初他并没有在意,以为是哪个功勋子弟来此供职。

    却没有想到,来的竟然是他的准女婿!

    至扬州锦衣卫千户所近来发生的事,他也有所耳闻,新任千户数日内查出前任千户任大人的死因,并抓捕副千户李明,查封李家,短短时日,便掌握了千户所大权,手段老辣而狠毒。

    当初他还担心这么一名气势强盛的锦衣卫来扬州供职,以后说不定会和他过不去,他还嘱咐一干下属要躲着锦衣卫,以免被抓住把柄,现在看来,是他多虑了。

    “杨贤侄,此时已到午饭之际到偏厅用饭!”沈明达看着天色已过午时,笑着站起来说道。

    杨小雨很想现在就离去,他可不想被未来的丈母娘一直盯着看,沈明达是一家之主,他开口留自己吃饭,杨小雨也不好驳人家面子,讪笑着答应下来。

    在大明王朝,世家女眷不得与客人同桌而食。

    普通人家则没有那么多讲究。

    沈家门风严谨,纵使沈夫人心中不情愿,也不好公然违反家规。

    吃饭的时候,偏厅中只有沈明达和杨小雨两人,周围有两名侍奉在此侧的婢女。

    除此之外,再无其他。

    杨小雨吃饭不像锦衣卫缇骑那样粗鲁,他吃起饭来斯文条理,给人一种颇为宁静的感觉。

    沈明达吃的很少,因为是在自己家里,他吃喝了一小碗粥,便止筷不动。

    主人家都已经放下筷子,杨小雨也不好意思吃喝,他喝完最后一口汤,放下筷子,等着沈明达的后戏。

    沈明达见杨小雨行为举止有礼,不像武夫一样粗鲁,心下多少有些安慰,客气的问道:“杨贤侄现今是扬州锦衣卫的千户大人,老夫心中倍感欣慰,但有一事不知当不当问?”

    明朝四十岁以上的男子均可自称为老夫。

    况且,沈明达只是看着像四十多岁,实则多少岁,只有他自己知道。

    杨小雨看了眼沈明达的面相,其人面相很好,往日无灾,近日无难,前景一片光明,要说有什么地方不好,那就是沈明达的迁移宫带着暗黑色,不利于外出游历。

    ?杨小雨心下作了一番判断后,笑着回道:“伯父请讲,小侄洗耳恭听!”

    “杨贤侄这么干脆,老夫也就直言相问了,听说锦衣卫千户所最近在扩充人马,是有这么回事吗?”沈明达脸带笑意,如沐春风般的问道。(。。)

第一百六十二章 船灯会() 
“回伯父的话,是有这么一回事!”杨小雨片刻间便已知道沈达明想说什么,因此,他丝毫未曾隐瞒。

    “敢问杨贤侄,锦衣卫千户所在扬州已有十个百户所,如今又在扩充人马,这是怎么回事?”沈大明含笑相问道。

    “伯父有所不知,近来北方战事频繁,朝廷兵马屡屡进击贼寇失利,经镇抚司暗桩打探,原来是江南有人将大批粮米卖给了贼寇,以致让贼寇逐渐壮大,锦衣卫调小侄来扬州,便是防止有商人再将粮米卖给贼寇。”

    杨小雨看了一眼沈明达的脸色,见其脸带笑意的听着,道:“小侄的千户所其实只有数百人,其中七个百户所在扬州城外,城内只有三个百户所,人马太少,难以起到巡守作用,小侄请示过镇抚司之后,才敢扩充人马。”

    沈明达听完之后点点头,既然锦衣卫千户所扩充人马不是监视扬州官员,那就与他没什么关系,至于防止商人把粮食卖给北方贼寇,他觉得很有必要。

    “杨贤侄对朝事怎么看?”

    所谓在商言商,在官言政,沈明达出身官宦世家,而杨小雨是将门世家,他问出此话,亦是在看杨小雨对朝事的理解。

    杨小雨微微一笑,打了一个太极,道:“小侄身份特殊,不便言官场上的事伯父见谅。”

    “不说了…不说了。。。来人,取酒来!”沈明达脸上露出一抹笑容,令随奉在侧的婢女取酒。

    ……

    杨小雨陪着沈明达喝了几杯酒,遂婉言告辞。

    沈明达也没留杨小雨,只叮嘱杨小雨有空多来府上玩。

    出了偏厅,杨小雨独自走出沈府。陈应仁等人在府外等候。

    杨小雨见到陈应仁,忙问道:“打听出什么消息了吗?”

    “少爷,属下问了沈府下人。但他们嘴风很严,没有透露出什么有价值的消息!”陈应仁回道。

    杨小雨摇摇头。看来今天这趟是白来了。

    陈应仁知道自家少爷是担心未来的少夫人长相不雅,性格乖张,遂笑着道:“少爷既然想知道少夫人的事,何不派人向沈府的街坊邻居打听一下。”

    “恩,此事就派你手下人去打听!”杨小雨一拍脑门,他只顾着在沈府打听沈小姐的事,却忘了沈府外也有人知道沈小姐的事。

    “属下这就派人去!”陈应仁转身对着两名小旗嘱咐一番二人速去打探。

    这两名小旗是杨小雨府中侍卫。不怕将杨小雨与沈府的关系泄露出去。

    大热的天,太阳异常毒辣,空气中带着一股闷热闹。

    杨小雨坐上马车回到府邸,便褪去外衣,睡在凉房中歇着。

    旁边,许小小手持折扇,为杨小雨扇着凉风。

    另一边的王小雅端着一碟切好西瓜,任杨小雨品尝。

    “你们今天怎么不去练剑?”杨小雨吃着香甜的西瓜,口中含糊不清的问道。

    许小小道:“天这么热,奴家姐妹受不了!”

    “公子。奴家也受不了!”王小雅嘟着小嘴,娇声娇气。

    杨小雨也不揭穿二女的谎言,笑着道:“可儿和如静怎么不嫌热。就你们两个受不了。”

    “她们躲在房中练剑,自然不热!”王小雅回道。

    杨小雨道:“那你们两个也可以在房中练剑,怎么不去练?”

    两女一阵无言,杨小雨自从来到扬州后,每日早出晚归,她们二人都没怎么和杨话,今天好不容易逮到一个机会,就想腻在杨小雨身边。

    “今天晚上本少爷要去河边赏灯,你们两个谁去?”杨小雨笑着问道。

    “奴家想去!”王小雅第一个回道。

    许她也想去的。奈何王小雅比她早一步说出来,她也不好与王小雅争抢。只好闷闷不乐的站在一边不吭声。

    “小小不想去?”杨小雨调笑道。

    “奴家。。。还是让小雅妹妹陪公子去赏灯!”许小小突然想到她今天那事儿来了,不宜走动。遂将机会让给王小雅。

    七月的江南另有一番风味。

    听说晚上站在河边,可以看到许许多多的船上挂着灯笼来回漂泊。

    从前,扬州一名公子哥看上一名妓,却苦无银两为其赎身,偶然一次得到名妓经常在夜船上唱着凄凉的歌,公子得知后,便夜夜站在岸边听着名妓的幽幽歌声,时日一长,这事被好事者相互传扬,久而久之,这事便成了扬州的传统,每到六七月,城中春楼的花魁姑娘坐在夜船上,在船头上抚琴清唱,惹的一众公子哥站在岸边品头论足。

    杨小雨也是在前几日才得知此事的,他对花魁姑娘的歌声不感兴趣,毕竟他多了几百年的记忆,知道一些营销手段。

    扬州城中春楼楚馆数不胜数,多家春楼来回争抢客人,哪一家的花魁名气大,哪一家的生意便会远胜其他几家。

    六七月的船灯会,就是这些春楼争抢客人的手段。

    他们分别派出春楼中的当家花魁,着小厮驾着小船,船头和船尾分别挂上四只灯笼,在船前摆上一张小桌花魁姑娘坐在船前抚琴吟唱。

    年轻的公子哥们听到一些花魁姑娘美妙歌声后,总是会喜不自胜,等他们打听到花魁姑娘的名时,便会前往春楼为其捧场。

    时间一长,船灯会是年年举办,不管是老幼妇孺,皆可去岸边听那幽幽动人的歌声。

    这也成了扬州春楼扬名天下的大事。

    杨小雨睡了一会儿,感觉眼皮在打架,忙挥手让二女出去,他要好好睡一觉,晚上才有精神熬夜。

    当太阳慢慢西去,清凉的夜风徐徐吹来。

    扬州又是一夜。

    杨小雨下午睡起来,换了一身干净衣裳,坐在书房中练了一会儿书法。

    “少爷,准备好了!”陈应仁推开房门走进来说道。

    杨小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