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世界演义-第8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室,槐树之花开花时节在夏天,因此槐树之花就是夏朝之花。帝槐又名帝芬,这也是指花朵芬芳之意。所以帝槐名号告诉我们,他在位的时代,是夏朝的“槐黄时节”,是夏王朝之花盛开的时节。
bc2057年,洛伯用与河伯冯夷发生诸侯间的战争。
bc2040年,封昆吾氏的子弟在有苏这个地方。此有苏国即后世乱商的苏妲己之国。也就是说苏妲己实际上也是昆吾的后代。
bc2037年,建立圜土监狱。
“圜”是囚禁人的地方,“土”是国家的代称。古代“夏”“土”同音,殷商人经常称夏人为“土人”“土方”。圜土原意专指夏王朝囚禁人的地方。但是后世的商、周两朝也沿用了这一称呼,圜土就成了夏商周三代监狱的专称。史书载:“若无授无节,则准圜土内之。”周礼,地宫,比长意思是:如果不执行国家的命令,不遵守法律,就要把他抓起来关进监狱。
夏、商、周的监狱通称为“圜yuan土”。圜土是监牢的形象名称,在地下挖成圆形的土牢,或在地上围起圆形土墙,以监禁罪犯,防止其逃跑。竹书纪年记载:“夏后芬三十六年作圜土”。芬是少康的孙子,这时,阶级矛盾和统治阶级内部矛盾,都非常尖锐,芬作圜土,就是以此囚禁反抗者。周礼记载,西周设“司圜”之职,“掌收教罢民”。“以圜土聚罢民”,可见司圜是专设的管理“圜土”的官员。
bc2029年,后芬病逝。葬于安邑附近。
bc2028年,未对帝芬槐守丧,儿子帝芒就匆忙继位,说明其对王位是多么的急不可待,或许也说明其的王位或许来路不正,或许是谋害得来也未可知。因为正常得国,不会连三年的守丧之礼都不守,说明当时帝芒必须就职,否则就可能失去王位。
或许是其心中有愧,所以继位时举行了隆重的祭黄河仪式。除了把猪、牛、羊沉于河中,还把当年舜帝赐给大禹象征治水成功的“玄圭”黑色的玉圭也沉在河水中,表示虔诚。要知道这可是大禹涂山会盟时的重要信物,象征着夏的王权。从此历代王朝都开始了“沉祭”即将祭物沉入黄河企求河神的庇护的仪式。
第二十章 上甲微创作《归藏易》()
周代以后;沉祭仍很盛行。周礼大宗伯谓:“以狸沉祭山川林泽。”郑玄注释说:“祭山林曰埋;川泽曰沉。”仪礼觐礼也说:“祭川;沉。”水神居住在水下;将祭品沉入水中;容易被水神接受。
bc2016年,芒又跑到东海之滨游玩,捕捉到了一条很大的鱼。群臣向芒称贺,认为是神所赐,可永保太平。
bc1996年,商侯在商丘古称毫立国不稳,不得已举族由商丘迁到殷河南安阳。此时已经距商侯子冥死之后83年,冥之后的商侯世系没有记载,此时的商侯应为冥的重孙,为子亥之父。
bc1971年,帝芒逝世。
bc1969年,守丧一年后,儿子帝泄继位。
bc1958年,商国的王子亥子为姓在有易氏作客,而犯了淫行。有易氏的君主绵臣将子亥杀死,将其余随从流放。其实这样的事情,只是因为商国自从少康商侯子冥以来就一直处于受打击和排挤的地步,所以才被有易这样的小国欺负,连国君都被杀了。子亥被后人汤追封为商高祖。
子亥死后由其弟恒继任商侯,不到三年,恒死由子亥的儿子上甲微继位。因为前面的世系不明,所以只能由汤往上倒推,为汤以上第六任商侯。
周文王:“训:昔前人传宝,必受之以詷。今朕疾允病,恐勿念终。女以著受之,钦哉勿淫。昔舜旧作小人,亲耕于历丘。恐求中,自稽厥志,不违于庶万姓之多欲,厥有施于上下远迩。乃易位迩稽,测阴阳之物,咸顺不扰。舜既得中,言不易,实变名,身滋备惟允。翼翼不懈,用作三降之德。帝尧嘉之,用受厥绪。于呼祗之哉昔微假中于河,以复有易,有易服厥罪。微无害,乃归中于河。微志弗忘,传贻子孙。至于成汤,祗备不懈,用受大命。于呼发,敬哉朕闻滋不旧,命未有所延。今女祇备毋懈,其有所由矣,不及尔;身受大命。敬哉毋淫。”
上甲微,凭借伏羲氏的以及虞舜所著作的连山易,衍变推导出“中”道易理之河图序系统,即归藏易,布施于当地民众受益,得以应用易理谋略发动和领导民众,为其以后为父亲报仇提供了有力的民众支持。
bc1954年,商侯上甲微向河伯借兵讨伐有易氏,为父报仇,攻灭有易氏,处死了有易氏的君主绵臣。
归藏易的河图序系统,认为天道的互相变易,天地阴阳和谐归中,对阴阳八卦传统文化中道易理没有损害,乃成为后来商朝的国法、礼仪理念、历法的根本,即认为任何事都处于变化之中,没有什么事是不变的,为以后的商汤用武力颠覆夏的统治提供了理论支持。前面提到过,归藏易之后,紫微斗数的风水理论和实践就此定论。现在连山易残卷仅存日本,而归藏易残卷大部在日本,仅有一卷在中国大陆。所以紫微斗数在日本发扬光大,而中国大陆仅90年代发现的一卷也使得此后紫微斗数蓬勃发展。
上甲微积极推行推行归藏易的河图序系统,并且要求后代子孙不忘根本,以至于成汤之恭敬备用不懈中道易理,指导“商革夏命”成功,得有天下都发源于此。
之前商族势力渐趋衰微,而上甲微复兴了商族,从此商族渐趋强盛。
bc1949年,畎夷、白夷、赤夷、玄夷、风夷、阳夷派使者来朝谒见,接受姒泄所封的爵命。这一记载说明,夷族已经承认了夏朝的统治。
bc1945年,帝泄病逝,葬于安邑附近。
bc1941年,儿子帝不降守丧三年后,继位。
bc1936年,伐九苑北方诸侯,通九原,后来的九原郡。
bc1907年,商灭皮氏诸侯。
bc1883年,因为儿子孔甲性情乖僻,担心他治理不好国家,帝泄决定改变从启以来实行的传子制度,传位于弟扃jiong,平声炯。这种将王位让给兄弟的方式,史称“内禅”。三代之世内禅,惟不降实有圣德。
bc1882年,帝扃继位。
bc1873年,不降逝世。
bc1865年,帝扃逝世。
bc1861年,经过三年守丧后,儿子帝廑jin,谨,又称胤甲继位。定都西河河南省安阳市汤阴县菜园镇东南。
bc1858年,帝廑创作西音。将昆吾氏中迁于许地的旁支己樊封于卫国。夏朝一直厚待昆吾氏,已有三个封国昆吾、有苏和卫国。
bc1854年,天下大旱。
此处不采用竹书纪年的提法,是因为此处是一个漏洞,因为本来竹书纪年的原本就已经被宋的理学家销毁了,现在流传的虽然大部分可信,但也有一小部分是有可能出问题的。竹书纪年关于夏朝的帝王记载与天干地支计算都没有矛盾之处,只有两个王的记载与计算发生矛盾。就是帝廑和随后的帝孔甲。这里采用黄极惊世书的说法:帝廑死去的时间是辛丑年。于是帝廑从己未到辛丑,共在位43年。
bc1819年,帝廑四十三年,逝世。
bc1815年,守丧三年后,孔甲不降之子恢复了不降系对夏朝的统治。仍以西河为都。通常守丧时间为三年,但是有可能因为王位争夺或者其它原因提早或者推迟。但是如果按照竹书纪年的提法帝廑八年死去的话,那样夏朝就要有三十多年没有帝王。这几乎是不可能发生的。
孔甲上位之后得到二条龙或为蟒,为一雌一雄。孔甲不能饲养,一时难以找寻养龙的家族豢龙氏。当时陶唐氏已经衰落,陶唐氏的后代刘累曾经向豢龙氏学习过驯养龙,以此来事奉孔甲,能够饲养这几条龙。孔甲嘉奖刘累,赐他为御龙氏,并让他代替豕韦氏后代的封地。这个豕韦氏是夏朝时除了大彭国和诸稽之外的彭姓诸侯国,也是彭祖的后代。此举引起彭姓诸侯国的强烈不满,使得后来大彭国倒向商国方面。
第二十一章 孔甲好龙()
bc1811年,孔甲创作有盘盂铭三十六篇和诗歌破斧。
孔甲一次曾在东阳黄山打猎,突然天刮起大风,天色昏暗。孔甲迷失方向,走进一家老百姓的屋子。这家人家正在生孩子。有人说:“君主到来,这是好日子啊,这个孩子一定大吉大利。”有人说:“怕享受不了这个福分啊,这个孩子一定会遭受灾难。”孔甲就把这个孩子带回去,说:“让他做我的儿子,谁敢害他”孩子长大成人后,一次帐幕掀动,屋椽裂开,斧子掉下来砍断他的脚,于是只好做守门之官。孔甲叹息道:“哎发生这种灾难,是命中注定吧”于是创作出破斧之歌。这是最早的东方音乐。
bc1809年,一条雌龙死了,刘累偷偷地剁成肉酱献给孔甲吃。孔甲吃后觉得很美味。事后,孔甲见没了雌龙,那条雄龙也显得病恹恹的,就大发雷霆。刘累害怕,于是迁移到鲁县今河南鲁山居住。
孔甲在位期间,肆意**,沉湎于歌舞美酒之中,而且喜好信奉鬼神,帝孔甲继位后。夏后氏的威德日渐衰微,诸侯相继背叛了他。是一位胡作非为的残暴昏君。使得各部落首领纷纷叛离,夏朝国势更加衰落,逐渐走向崩溃。
孔甲时期,夏朝军队的武器装备以远射程的弓矢和戈矛等长兵器为主。已发现的兵器最常见的是箭头。石镞、骨镞的型制很多,有柳叶形、扁圆形,而更多的是骸身作三棱、扁三棱、四棱或圆体三棱锋,多数磨制较精,棱角锋利,有短铤,以便插入箭杆,少数无铤扁三角形或燕尾形的,也多磨出侧刃。由于需要量增多,锋利而加工较易的蚌镞也多有发现,而随着青铜冶铸的发展,骸这种消耗量大的远射程武器也开始用铜制作。
孔甲时期,夏朝作战方式为徒步格斗,徒兵步兵是主要兵种。偃师灰嘴遗址二里头文化层中发现2件石戈,援扁平,锋锐利,有棱脊,援后端有穿。在偃师二里头遗址则出土有铜戈,通长32。5厘米、援长20。8厘米、宽3。8-4。8厘米、内宽3。9厘米。直援曲内无阑,援中起脊,援面由脊向刃斜抹而下,到近刃处又凸起增厚,形成一道沟。刃与锋较锋利,援略宽于内,援内交接处呈直角。内中有穿,穿援之间有安秘痕。内后端铸有凸起云纹,制作很精。尚书甘誓有“左不攻于左,汝不恭命;右不攻于右,汝不恭命;御非其马之正,汝不恭命。”的记载,说明战车已用于作战,车上成员有左、右、御的区分。夏王对作战人员有强制性的军纪约束和奖惩规定,“用命,赏于祖;弗用命,戮于社,予则孥戮汝。”据今所见夏朝的铜镞有的和石、骨、蚌镞相似,如堰师二里头遗址出有扁叶形和断面梯形、三棱尖戈也是新型的兵器。
孔甲时期,军制留存史料很少,但有限文献和考古材料可以表明,它是中国奴隶制社会的开端。夏朝脱胎于氏族社会的部落联盟,掌握国家政权的夏后氏只是众多部落中力量最强大者,处于天下“共王”的地位。与其共主政体相适应,夏后氏建立以奴隶主贵族为骨干、平民为基础的国家军队。作战时,夏王根据需要,或征集点接统治地区的平民,或同时征召直接统治区以外的异姓部落出战,实行居则为民、战则为兵的兵农合一的制度。夏朝车队编制不详。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