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空降贞观-第17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朝廷都免了受灾地区今年的赋税了,我这点地,收不收租子又有什么打紧?”赵云泽笑道,“就这么说定了。赵老也不用过意不去,大不了,等丰年时把租子定的高一些便是了。”

    “那郎君今年可就收不到粮食了。”赵守义为难道。

    “不打紧,我家里人口少,如今又做着生意,也不指望地里的租子糊口。”赵云泽说道。

    “唉,既然郎君有心,那老朽也只好随郎君的意了。”赵守义感激的道。稍顿,他又问赵云泽:“郎君还要不要去看下庄南那片地?”

    赵云泽摆摆手道:“来时的路上,我已经去看过了。”

    稍稍一犹豫,赵云泽又叮嘱赵守义:“赵老,待收完了庄稼,麻烦您告诉乡亲们一声,把地深耕一遍。”

    “这是为何?”赵守义不解了,“老朽种了大半辈子庄稼,都是春天耕地,秋收后却从未耕过地。”

    赵云泽笑了笑,解释道:“赵老,某以前也是种过地的,这秋后深翻土地,好处可是大的很。一来,可以让冬天的雪水润透土地;二来,也能冻死藏在地底下的虫子和虫卵。”

    赵守义听了赵云泽的话,想了想,猛的一拍大腿道:“可不是这个理儿嘛!亏得老朽是个老庄户了,却还要郎君这年轻人教我种地。”

    赵云泽微笑不语。他之所以让赵守义带领赵家庄的人秋后翻耕土地,是因为他还记挂着明年大唐的蝗灾。不管能不能冻死蝗虫的虫卵,反正秋后翻耕土地,只有好处没有害处。

第298章 迁居() 
八月初四,赵云泽喜迁新居。

    搬家的这个日子,又是李淳风给选的。李淳风告诉赵云泽八月初四适合搬迁时,赵云泽还有些顾虑。

    初四初四,怎么跟“去死”谐音啊!

    “新和,你确定这个日子没问题?”赵云泽问李淳风。他对于去年自己大婚时李淳风挑的那个黄道吉日,至今耿耿于怀。当然,那天风和日丽,一切也都顺顺利利,日子本身绝对没有问题。有问题的,是秦茉儿的“大姨妈”,这位“好亲戚”早不来看秦茉儿晚不来看,偏偏秦茉儿大婚之日来了。大姨妈嘛,来给外甥女贺喜也是应当应分的。

    李淳风抱着黄历,向赵云泽解释道:“八月初四是除日,正适合除旧迎新、搬迁新居。而且,这日的刑煞、冲煞与赵大人和尊夫人都不相冲。好日子呀!”

    “八月难道就没有别的适合搬迁的日子了吗?”赵云泽终究不喜欢“初四”这个日子。

    “别的日子倒是不少,可要么日建不好,要么干支、值宿、刑冲与赵大人或尊夫人的八字想犯。也只有初四是唯一的百无禁忌之日了。”李淳风说道。

    对于李淳风说的那些什么“日建”、“干支”、“值宿”、“刑冲”之类的东西,赵云泽完全不懂。后世的人做事查日子,就算是那些所谓的大师,也多半是看下黄历上注明的宜忌就完事了,哪里有那么多讲究。既然人家李淳风都这么说了,那赵云泽也只好接受初四这个搬迁吉日了。

    不过临别时,赵云泽还是对李淳风说道:“新和,要是某搬迁之日出什么意外的话,你可要负责。”

    李淳风:“”

    怀德坊那边的新宅,早就布置好了一切。从家具到锅碗瓢盆,全是新置的。延康坊老宅这边,倒也不用搬走太多东西。要搬走的,也就是衣服铺盖等私人用品。

    老宅大多数东西,赵云泽都留给了马周使用。

    马周如今也是官身了。上个月二十八,赵云泽与魏征联名上书李世民,力荐马周之才。李世民召马周进宫奏对。赵云泽陪马周进宫见驾,马周从容应对李世民提出的各种问题,并对于大唐今下时政进行了一针见血的点评。

    李世民果然欣赏马周的才华,当即许他正八品上给事郎文官散衔。赵云泽又向李世民建议,让马周担任讲武堂的主簿。李世民思考一番后,接受了赵云泽的建议。就这样,马周成为了赵云泽在讲武堂的副手,这对马周来说属于低职高配了。

    赵云泽既然要搬往新宅了,老宅便留给了马周居住。刘善宝也被赵云泽安排在老宅继续居住。名义上,是说让刘善宝看顾宅院,时时修葺一下什么的。可赵云泽真实的用意刘善宝和马周都知道,他分明是让刘善宝留在老宅给马周当仆从。

    对于赵云泽对自己的照顾,马周自然感激不已。

    言归正传,古人搬家,讲究财不外露。所以,天还未亮,延康坊赵云泽家老宅便驶出了几辆马车,出了延康坊往怀德坊而去。天亮前搬家,也有个讲究,叫做“越搬越亮”。

    等赵云泽一家在怀德坊安顿好一应搬来的东西后,天刚大亮。

    这时,秦琼老两口带着秦怀玉和一众仆从就上门了。秦琼他们之所以来的这么早,是奔着为赵云泽的新宅开灶来的。

    搬迁新宅,第一次生灶,必须由娘家人完成。所以,赵云泽家炉灶的第一把火,就由秦夫人亲自点燃了。

    秦夫人也只是做个样子走走过场而已。升起炉灶之后,剩下的事情就是明月和彩霞她们几个的了。

    众人用过早饭后,便又开始忙碌起来。今日搬迁新居,定有很多相熟的官员上门恭贺的。新宅内今中午是要大宴宾客的。

    马周临时客串起了迎宾员,陪赵云泽在家门口迎客。秦怀玉则指挥着赵家和秦府同来的那些丫鬟仆从布置场地,准备宴客诸事。秦茉儿最轻松,她陪着秦琼老两口在客厅喝茶聊天。

    刚过巳时,就有客人登门了。最先来的是阎立本和方直。这两个赵云泽的老搭档和老邻居,是穿着官服来的。二人来至后各自送上随礼,与赵云泽寒暄了几句话,就匆匆离去了。

    阎立本和方直离去的如此匆忙,倒不是说他二人薄情。而是因为今日并非沐休之日,他二人的衙门又是在长安城外,却是不敢留下用餐的。

    赵云泽对此也不以为意,人离开了,礼留下就行。

    实际上,今日来给赵云泽贺喜的官员,很多都是留下一份礼钱,就又匆匆回各自衙门办公了。有的人,还是直接打发仆从送来的贺礼。

    即便如此,赵云泽家今天中午还是开了三四十桌。这次赵云泽宴客可是用的大圆桌,每桌能坐十一二个人的。这些大圆桌,用料和做工都很糙,是赵云泽打算在讲武堂的食堂种使用的。今日用这些大圆桌宴客,也算是公器私用了吧。不过赵云泽还真就不怕有人会因为这事弹劾他,某这是替公家先检验一下桌椅的质量和舒适度。当然,也没人会因为赵云泽用了公家的桌子,就会去弹劾他。人家只是借用一下,又不是据为己有。

    三四十桌客人,就算每桌八人,那也有二百多人。来的这些客人当中,又以讲武堂的教职员为多。这些教职员,实际上就是在显德殿学习训练了大半年的那些官卒。如今讲武堂要正式建立,要招收更多的学员,显德殿实验班的那二百来官卒,也便转职成了讲武堂的教职员。

    数年后,讲武堂正式更名为“大唐军事学院”。显德殿实验班的这批将卒,被军事学院记为第一届学员。这一批学员共二百一十六人,后来官至五品以上名列将军的武官就有一百三十多人,占了三分之二的比例,这一届实验班,也被敬称为大唐军事学院的开院将军班。

    显德殿实验班的那批学员已经结业,如今正在赵云泽的带领下筹备讲武堂的建立之事。今日赵云泽迁居,这些学员无论官卒,全都来给赵云泽贺喜了。

    除了这些学员,其余客人只坐了两桌。李道宗、李靖、尉迟恭三人,陪同秦琼和赵云泽坐了主桌。马周则陪同另外一桌的中低层官员坐了。

    一番热闹畅饮,一番大快朵颐,一番热闹,宾主尽欢。

    送走客人后,赵云泽赶紧跑到后院问秦茉儿:“收益几何?”

    原来,负责收贺礼记账的马周,在开宴前就已经把礼单和贺礼都移交给了秦茉儿。

    “这些!”秦茉儿伸出五根手指头,脸上笑的跟朵花似的。

    “五百贯?”赵云泽瞪大眼睛问道。

    “五百一十二贯零六百文。”秦茉儿报出了详细的数字。

    “乖乖,赚大发了!”赵云泽得意的笑了。他在心里默默一算,家中积蓄还上外债,也尚余好几百贯呢。终于奔入小康行列了。

第299章 马周发威(上)() 
长安城北,武库别署向西约三里地,乃讲武堂营地。

    将讲武堂设在武库别署外围,其目的也是为了加强武库别署的警卫力量。讲武堂成立后,行人要想再经过武库别署附近,就必须要先绕过讲武堂了。而讲武堂是光明正大的军事禁区,不像武库别署那样遮遮掩掩。普通百姓,也不会随意靠近讲武堂。

    八月初五,赵云泽搬迁新居之后的第二日,讲武堂便开始了营建。

    按照赵云泽最初的构想,是要将讲武堂建造为一座军事堡垒。可因为国库缺钱,也只能因陋就简,将讲武堂建造为普通的军营了。

    负责讲武堂建设施工的,是显德殿实验班的那二百一十六名结业学员。这些学员都是从十六卫的基层选拔上来的官卒,对于安营扎寨都是熟手。

    他们要建的,是一座能够容纳近两千人的大军营。讲武堂今年预备招收八百名学员,再加上教职员工、后勤辅兵、讲武堂直属卫队,以及改组后的护龙会总舵诸员,林林总总加在一块儿,就将近两千人了。

    其工程建设,主要以设立寨墙为主。讲武堂所选择的地形,位于一片林地。将树木割倒修整后,就是现成的建筑材料。至于树墩,除了清理出必要的空地,其余的全部当作课桌椅使用。真是够简陋的了。

    李靖、李道宗、赵云泽、马周这四位已经定下职事的讲武堂高层官员,今日全都来到施工现场,主持开工仪式。

    所谓的开工仪式,其实简单的很,无非是将施工人员召集在一块儿,然后李靖下达命令而已。

    按照李道宗的想法,是等学员招收齐以后,由学员来建造营地的。可是赵云泽却说,新招的学员不便于管理,还是让将要担任教职员工的那些人来建营吧。这也顺便磨磨他们的性子,免得在显德殿享受了大半年的荣光,养成骄横心态。

    李靖也很支持赵云泽的意见。李靖说,治军先治官,先磨磨这些教职员的性子,没有坏处。

    那些在显德殿苦熬了大半年的官卒,原以为自己摇身一变,成了讲武堂的教职员就可以媳妇熬成婆了,可谁知,他们居然要先当苦力,一个个自是叫苦不迭。

    可军令如山,就算你不愿意,也得干。于是,这些教职员一个个就挥汗如雨的干起活来了。

    虽然,讲武堂是因陋就简建成一座军营,可这座军营却是长期性的,至少,在三两年之内是不会变动了。因此,在建造上也要格外注重质量和使用功效。这就不能像行军立营一样一簇而就了,要精心施工。没有十天八天的,怕也建不成。

    李靖和李道宗在工地看了一会儿后,就都回了长安城。赵云泽也偷懒,把监督施工的工作全交给了马周。他自己则带着程处默,闲庭信步的四处溜达。

    溜达了一会儿,工地一处忽然传来了吵闹声。赵云泽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