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重生农家幺妹-第7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从入了秋,家里收的山货一样样堆成小山,挑拣晾晒烘炒之后价又向上翻了几翻,宁梁送到虎台县回来怀里便是不菲的银钱,积了起来已经不是小数,前两日宁婉又给家人都分了红,连才出生没多久的小石头也有了自己的私房儿,恰好家里正请木匠打家具,于氏便又做了一个新钱匣子给儿子存了进去说是将来娶媳妇用。

    如此看来幺女所说的也未必不能,宁梁便又修正了一下,“就算我们家这一辈比不了古家了,但是还有石头呢!”

    宁婉赶紧凑趣,“将来石头也会给爹娘挣钱,还会生了孙子长大了挣钱呢!这样我们家一定比古家富了。”

    一家人便都笑了。

    趁着丈夫睡前到院子里看看猪鸡,再给驴添草,于氏便小声向女儿说:“胡小先生再好,你以后也不要再记挂着他了,将来你嫁了就会知道夫君才是对你最好的人。”

    宁婉时常在家里称赞胡敦儒,却不想娘去误会了,只怕自己忘不了他。宁婉哭笑不得,她对胡敦儒的感觉从来都是景仰敬佩尊重,却没有别的情愫。就是在听到胡敦儒与古小姐定亲的时候,她心里也没有一点的伤心。

    甚至宁婉还觉得胡敦儒与她还维持着平常的关系才是最适合的,毕竟她无论如何也想像不到自己怎么能与胡敦儒成夫妻。那样严肃又一本正经,温和中带着些疏离感觉的胡小先生怎么能在一处柴米油盐地过日子呢?

    但是这些道理是没法对娘讲的。宁婉思忖了一下,“娘,其实就算我能嫁到胡家,日子也未必过得好。”

    于氏不解,“怎么?”

    “娘,你想胡大娘是个多精明的人,给她做儿媳妇哪里是容易的事?还有胡村长、胡七、胡七嫂,个个都不是省油的灯,”宁婉一一点到了,“至于胡敦儒,他虽然一力主要退了古家的亲事,但其实他并不是因为讨厌古家的小姐,更不是因为喜欢我,所以才坦荡荡的。”

    于氏“啊”了一声,突然明白自己一直觉得哪里有些不对了。今天是胡敦儒定亲的日子,他却还是一板一眼的,一点也不似寻常的少年郎喜气中带了些羞涩,说到退亲,也一样就事论事。他看到婉儿时也一样,从来都是循规蹈矩的。

    还不比小柳木匠闲时会偷眼看婉儿呢!

    再回想起当年丈夫第一次见到自己时热切的目光,于氏看中小胡先生做女婿的心思彻底没了!“也是,这门亲怪不得没成,原来还是缺缘分!”

    看到娘想开了,宁婉便又与她逗了会儿石头,如今石头长大了,觉睡得也少了,时常喜欢将小胳膊从包被里伸出来挥着,又爱张着没牙的小嘴笑,要多可爱有多可爱。

    等爹从外面回来,宁婉才起身走了,“我回屋把铺子里的帐记一记就睡了。”

第85章 炸糕() 
宁婉认胡村长夫妻为干爹干娘,按三家村的习俗要给干爹做一顶帽子,给干娘做一双鞋,行礼时送上去。不过胡村长既然要大张旗鼓地摆酒宴,给宁家十足的面子,宁家便也将给胡村长夫妻的礼品又加厚一成,添了四块衣料。

    宁婉将东西送上去,胡大娘笑着接了,又从一旁拿出几样东西:一个木碗一付木筷,一套衣裳递给宁婉。碗之所以是木头的,表示示永远不会打碎的好兆头,再加上衣裳,合起来是丰衣足食之意,这也正是这一带认干亲的常见回礼。

    不过宁家多送了衣料,胡家岂能不再添?胡家还备了一把十分精巧的长命锁,正中有“长命百岁”四个字,周围有桃子、蝙蝠、花草等图案,下面垂着长链子的流苏,胡大娘便用一把银钥匙将长命锁锁上,口中又祝福道:“长命百岁!”

    小婴儿认干亲时干爹干娘会赠长命锁,亲手将锁锁上,不论是阎王还是小鬼便再也抢不去了。但是宁婉已经大了,其实不必的,但是胡家就是备了,而且还是一把纯银的长命锁,份量很不轻,足有几两银子。

    于氏在一旁赶紧说:“这也太破费了!”

    胡大娘就笑道:“婉儿既然给我当了干女儿,这还不是应该的!这长命锁婉儿戴上一年,明年解下来,能保一生平安!”

    胡宁两家结了干亲,便完全没有必要在村人面前辩明是非了,两家这样好的关系怎么能是退亲的呢?郭家从老太太起往下数就没有几个可信的人,郭小燕更是说谎成性,就是郭老爷子的权威也受到了影响,三家村人突然发现他并不那样值得尊重,而胡家村的人早在悄悄议论郭家上梁不正下梁歪,女人孩子们不好,自然是男人和长辈们有错在先。

    此后,郭小燕再说什么,几乎没有人理她,郭大娘、郭大嫂几个在村子里也没脸,唯有郭老太太,她平日便很少出门,眼下便似对外面的事完全不知道一般,据罗双儿说,依旧在家里作威作福,因此罗双儿的日子越发难过。但是新房已经盖好,按郭老爷子先前承诺的,郭夏柱和罗双最晚也会在年底前分出去,所以罗双儿就是虽然很是受了些气,可是每日里依旧笑嘻嘻的。

    宁梁自与郭老爷子翻了脸,便再不肯理他,且他如今正忙得很。自摔伤了之后,他在家里歇了几日,早再歇不下去,“我明日必要出门了,否则家里这许多山货送不出去怎么办?”

    于氏和宁婉虽然还想再拦几天,但是宁梁说的却对,这些山货若是年前不能送到虎台县,便压在手中了,非但不能挣了钱,反倒要赔钱。因此只得答应了,却又道:“以后送货,再不要半夜出门。吃过早饭走,从虎台县出来在梨树村里歇上一夜,第二日再回,如此我们才放心。”

    宁梁摔了这一次,也不敢再犟,便都听了,“冬天日短就这样吧,待开春后天长了我还是当日回来。”

    宁婉就说:“夏日在大姐家歇上一日再回来也好,免得当日回来太累。”

    于氏便笑,“你爹就是恋家,不论什么事出门,哪怕是半夜呢都要赶回来。能答应到贤儿那里歇一夜,还是头一遭呢!”她怀里正抱着石头,一面说还一面颠着儿子逗他笑,而她自己也笑得眉目舒展。爹在一旁也笑着伸出一根手指头让石头抓,“金窝银窝,不如自己家的狗窝。我就在家里自在!”

    “不如我们家里再买一头驴吧,”宁婉在心里算了算,“如此爹每次去虎台县便可以再多带一百多斤的东西,跑两次就顶上过去三次。”

    “不用了,”宁梁赶紧摆手,“咱们不是早算过两头驴够用了吗?再多买一头,多花了银钱不算,每日里饲料也用得多,正月里又要闲上一两个月……”

    家里的小本生意自然十分精细,多了开销便少了利,能省的还是要省的,因此买驴的打算还是没成。

    第二天一早,宁梁和于氏一起来,就见宁婉已经在灶间忙着了,便都说:“早说好了今天晚些出门,你偏这样早起来做饭。”

    宁婉就笑着说:“我想着做些炸糕,我们今天早上吃,还能给大姐和姑姑带些。”

    于氏看着锅里煮好的红小豆、盆里和好的黄米面,知道幺女昨晚就做了准备,便说:“还是你想得到,我却忘记了,你大姑和大姐都爱吃炸糕,偏她们那边不种糜子。”洗了手过来在红小豆里加了糖和油,再拿勺子用力压成豆沙馅。

    宁婉此时已经将黄米面揪成一个个大小相仿的剂子,随手拿起一个抟成团,再按成圆皮,用木匙挑些豆馅放在圆皮上,一边旋转着圆皮一边用匙往里按馅,便将馅逐渐包住,最后两手相合再轻按一下,便成了一个小圆饼。

    这时于氏早在锅内放了油烧热,宁婉便将圆饼放到油中,那扁扁的圆饼便慢慢鼓了起来,表面也成了金黄色,这时于氏便拿笊篱捞了出来。娘俩儿一个做饼一个炸,很快就炸出一大盆来。

    宁婉将所有面馅都做好了圆饼,便用筷子夹起一个炸糕送到于氏嘴边,“娘一尝尝。”

    于氏摇头,“你先吃吧,我等一会儿。”

    宁婉却将那炸糕又向娘的嘴里塞,“先尝一块没事的!”

    于氏只得张了嘴,咬下一口,就含糊地说:“味儿真好吃。”宁婉早用手另拿了一个,一口咬了下去,炸糕正热着,表面酥脆,里面黏软可口,那红豆馅甜美细润,也不顾热几口咽了下去,“真好吃!”

    这时宁梁担着水回来了,宁婉赶紧喊,“爹,炸糕正热着呢,赶紧尝一个!”

    宁梁只是笑,却不肯站在灶间里吃东西,洗了手进屋里,“你们先做着,我去看石头。”

    其实石头正睡着呢,王木匠来了之后,宁婉先请他帮忙给石头打了一个小摇床,就放在炕上,轻轻一推摇床就晃了起来,再好用不过了。而且有了这个摇床石头在里面根本爬不出来,于氏就是不在身边也不必担心。因此于氏就笑,“石头还没醒,再说也不必看。”

    宁婉就向着爹的背影笑着说:“我爹就是想石头了,一会儿不见都不行!”又向着娘挤眉弄眼。

    母女二人就一起大笑起来。

    这一会儿,饭菜也就做得了,饭就是炸糕,又有蒸蛋羹、咸猪肉冬瓜汤、酱油拌的萝卜条咸菜、酱缸里腌的芹菜、香菜。因为今天宁梁要出门,所以比时要丰盛一些,又给王木匠父子送过去一份。

    宁梁吃罢,将早装成一袋袋的山货驮到驴背上,宁婉又拿出两个包袱,里面用油纸包着刚做的炸糕,是送给大姐和大姑的。炸糕虽然是热的时候吃,但是凉了却别有一种滋味,若是不喜欢吃凉的,再隔水蒸一下,炸糕就变得更软更糯,吃的时候黄米面能拉出去老长。

    先前宁梁去虎台县时并不到姐姐和女儿家里落脚,不过有事时过去一次两次的,但自此起他便出了虎台县到梨树村里住上一夜,第二日再回来,这样就不必赶夜路了,他自己走着省心,家里也放心。

    如此又有桩好处,两边原来离得远,除非年节往来,平日里很少通消息,现在却方便多了,两边便时常互通有无。其实农家能有什么好东西?不过是些吃用之物,但都是各家精心备的,倒也相互感念,越走越亲。

    倒是马驿镇上宁清那处,因有刘货郎时常到三家村来,按说来往比梨树村还要方便得多,但是刘货郎只进不出的性子不变,便是宁梁和于氏这两个憨厚的人都觉出刘亲家的不同了。先前家里有什么好的,只要宁婉送给梨树村,宁梁和于氏还要特别地分出一些给宁清留着,但时日久了,他们便也不似过去一般样样不落了。

    这时王木匠的活计已经做了半个月,小摇车自不必说早就用上了;现在又有立柜、八仙桌和椅子、梳妆台、衣架、脸盆架,还有一个大浴桶,满满当当地摆了半屋子,每样东西都厚重结实,一个钉子也不用,全部用榫卯,眼下还只是原木色。

    宁婉瞧着这些美丽的木纹,不禁赞道:“我觉得这样就很好看了呢!”

    王木匠就笑了,“这离交活还早呢!先要将表面擦净磨平上几遍漆才行。”又与宁梁商量,“上好了头一道漆,我便先去余家做几日活儿,待漆干了再回来漆二遍,一共要三遍以上,家具表面才能光亮。”

    小柳也笑说:“真不想三家村这样富裕,竟有好几家要打你家这样的立柜、梳妆台呢,我们的活已经排到了腊月里。”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