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重生军营成长记-第15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是这些景象只不过就是一个印象而已,还没有经过他们思维的提炼。总结成一个系统的问题清单。而沈一一的这一描述,却在逻辑上和系统上等于是帮他们把直观的印象给总结了,和他们的所见所闻一印证,还真的是那么一回事。在一个高中学生那儿听到这些,怎么能够不让这些大学生感到惊讶呢。

    那个和洛琼在一块儿的那个女生忽然拿出了一支笔和一本记录本。开始记起了笔记来。她觉得也许今天能够从这个让人意想不到的小姑娘这里得到非常的收获。

    “虽然现在大部分的国企还没有到最危险的境地,但是可以预料,随着国家指令性生产任务的不断减少,军费的不断下降,再加上大量创厂时期的老工人都进入了退休期而造成企业负担日益加重,但企业经营却没有起色,在三五年内,东北的国企将进入濒临破产的境地。”沈一一断言道。

    洛琼连连点头,她非常认同沈一一的判断,虽然详细的论证还有待进行,但她觉得沈一一所讲的情况非常可能实现。此刻的她已经不把沈一一当成是一个高中学生了,而是当作了和自己一样的学友,可以互相讨论问题了。

    “所以我们才要调研以后,找到这些企业的改革之路,拯救这些企业啊”王禄沉忽然插嘴道。他觉得沈一一描述的这些问题越多越好。问题越多说明情况越严重,也从另一面可以证明他研究的问题有多么重要。

    沈一一摇了摇头:“以现在的你所给出的方案,对于这些企业而言,不改革只能等死,改革了是找死”接地有声的论调听在大家的耳里非常震撼。

    “哦,这位同学能不能详细地给我们说说看,为什么改革也是找死呢?”旁边忽然出来一个有些苍老的声音。沈一一循声看去,看见一个戴着眼镜的头发花白的老人。她认识这位老人,是著名的改革派经济学家中的一面旗帜。虽然沈一一并不同意他的大部分观点,但对于他在改革开放出期为改革摇旗呐喊的事迹还是颇为赞赏的。况且对于这样一位老学者,该有的尊敬还是要有的。

    王禄沉和洛琼他们这时都站了起来,叫道:“老师。”

    老人摆了摆手,示意他们都坐下,看着沈一一说:“这位同学,你接着往下说,为什么说改革也会死呢?”

    沈一一觉得自己最好先打一下预防针,防止自己的论调过于不符对方的期待,造成双方的争执。她是想帮忙,而不是想制造问题。于是她先客气地说:“这位老师,我只是说我的看法,可能在你的眼里不一定正确的。”

    老人点了点头,鼓励说:“没事儿,你说吧。我就是想听一听一些不同的观点。”

    既然招呼打好了,沈一一也就不客气地说:“前面已经说过了,东北的老国企现在有着很多的问题和挑战,所以改革是势在必行的。不改革,企业也会被不断上涨的福利费用和人力成本所拖垮。而且僵化的企业机制也无法面对竞争市场中客户的需求的满足。”

    作为改革派学者,老人显然对于赞成改革的论调十分满意。他期待地看着沈一一,想听她继续讲下去。

    “可是,按照这位同学刚才的改革方案,说是把这些企业都卖掉,那对企业来说就是找死。”沈一一再次下了断语。

    不等王禄沉反驳,她接着说:“企业的属性里头,所有权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属性。这些企业都是国有企业,在我们国家的体制里,某种程度上来说,其实就是企业职工的企业。从这个意义上讲,企业员工除了雇佣和被雇佣的关系之外,他们还是企业的所有者。可是如果按这位同学说的那样,简单地卖掉,那么企业的所有权就发生了转移。这样重要的属性改变后,原来的企业其实就已经死亡,不复存在了。”

    老人这时才明白沈一一讲的是什么意思。原来她所指的“改革是找死”就是说企业所有权的转移啊。

    作为相信市场配置的领军人物,老人这时放下心来,笑着说:“可是正因为所有制的关系,造成这些企业的生产力低下,才会没有竞争力啊。改变所有制以后,才有可能激发员工的积极性,提高生产力啊。”

    沈一一这时不客气地说:“可是这样的所有制改变却不是公平的。”

    老人有些反对,但他忍住了没说。但一边的王禄沉马上反驳:“怎么可以说是不公平的呢?企业卖掉之前当然要进行资产评估的,应该是以资产实际价值卖出的,当然就是公平的。”

    沈一一冷冷地说:“那么资产所有者的权益都得到补偿了吗?我是说那些员工损失了对企业的所有权以后得到什么了?”(。。)

    看首发无广告请到

    请分享

    :

第二百零九章 见解() 
讲老实话,沈一一从后世穿越得来的经验证明,九十年代的改革可谓是一场不得已而为之的攻坚之战。 经历了八十年代全国经济骤然从计划经济而放开后的快速增长,过程中积累的各种矛盾到了九十年代初也集中爆发出来,即使在八十年代和九十年代之交的那场风波之后也未得到解决。

    而领导人的伟大之处就在于他的高瞻远瞩。面对经济和社会矛盾是否由改革而引起的质疑,领导人坚定地认为,由改革而出现的矛盾必然也只能由更深层次的改革来解决。由此,浦东的开发和开放以及东北的老工业基地的改革提上了日程。

    浦东的开发是成功的,并在贯穿于整个九十年代的过程中,成为了拉动中国经济成长的主要动力。而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振兴则相对而言并没有那样突出。这里面有先天的原因。浦东开发是一切从新开始的纯粹建设;而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改革则是必须在旧有的机制的基础上改造出适应新形势的经济结构。显然,后者的复杂程度和难度要大于前者。

    而纯粹以经济的角度来看,东北的改革最后还是成功的。整个中国的改革发展史就是一部成功的历史,否则无以解释为何在全球经济不景气的局面之下,中国的经济能够保持高速增长一枝独秀。但是仅就东北的改革而言,对于主导改革的领导人的也并不尽是歌颂。争议比较大的就是在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改革中大量的工人的下岗和失业。

    沈一一当然明白,正如她所说的,不改革就是等死。以那些国有企业原有的生产力配置情况,是无法应付市场竞争的。要改革必须有人下岗分流。但她认为,改革不应该以普通百姓的大量牺牲为代价。一般的第一线的工人都大量地下岗了,而那些本该对企业经营失败负更大责任的企业领导反倒是换个单位继续干。甚至与人勾结,利用手中的权力以改革之明大肆侵吞国有资产。改革本该是为了人民谋福利,最后人民反成为了“改革”的祭。这样的改革难道不是找死吗?

    正是出于这种想法,沈一一即使知道确实从盘活资产的角度而言,卖掉一些产业不失为是一种实际的方法,但她还是要从受影响最大的那些企业员工的角度提醒一下这些可能会为领导决策提供咨询的大学师生们。

    王禄沉显然想开口说一句什么。但被那位老人制止了。经历过建国后的风风雨雨的他显然从沈一一的话里听懂了什么。我们是人民共和国,我们的党也是人民政党,这就意味着,人民的利益才是任何政治和经济活动的最大的政治正确所在。任何敢于忽视人民利益,甚至明目张胆地想要牺牲人民利益的言论,在某个时候都有可能被清算的。

    他目光炯炯地看着沈一一,而沈一一也毫不畏惧地回瞪过来。发现这个小姑娘很有意思的老人笑了,问道:“那这位同学,你觉得为了把这些企业拉出困境。比较好的做法是什么呢?”

    他这话一出,围在他身边的那些学生全都楞住了。要知道老人可是改革开放以来,在国内经济学界最具声望的学者之一了。连中央首长都经常找他去问计呢,现在却对在火车上萍水相逢的一个看上去年轻得过份的一个高中女生问问题,这难道说老师实在是对这个小姑娘另眼相待吗?

    沈一一知道现在轮到自己要说些什么了。可是她也不能说得太多。如果说得太多,可能会让人怀疑为什么一个普通的高中女生会研究起这些一般人觉得有些高深的经济学问题。于是她就没有直接回答,而是兜了个圈子。

    “这位老教授,您才是经济学的研究者。而且我刚才听您的学生讲,你们也正好在做这个课题。我想具体的方法还是应该由你们来研究会更合适些吧。至于我,只是想提醒你们在改革企业的同时,也必须会那些企业原来的员工找出路。毕竟改革的目的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让那些劳动者失去工作其实也是意味着生产力的巨大浪费,显然不是最优解,对吧?”

    回答的最后。沈一一还是借用了一下运筹学里的概念,显得有些俏皮。而听到这个回答的老专家,看着有如小狐狸一般的这个小姑娘,心里是有些哭笑不得。他刚才可真的是不耻下问的,可显然这个小姑娘又虚晃一枪。不回答他了。但人家如果不想说什么,他这个老头子总不见得硬是逼着人家说什么吧。所以他也只是呵呵一笑,在心里决定一会儿还得多来和这个小姑娘套套话,说不定能从她这儿得到些什么启示。

    这番对话的结果就是,这一路上,沈一一所在的这个隔间里一下子变得拥挤了起来。老教授是下了决心,挤在了这个隔间,没事就找沈一一问这问那。而教授既然都在这儿了,那他的学生自然也不能显得漠不关心,自然都围坐在了一堆。沈一一则被弄得不胜其扰。本来她是准备下来遛一圈再回到铺位上再睡一觉的,这样一来睡觉的念头可就玩完了。可是,沈一一觉得算了,多多少少自己还是再说些东西吧。反正自己也就这么一说,具体的结论还是留给这些专家教授们自己去思考比较好。

    于是,沈一一就在一路上,断断续续地把自己有印象的后世一直到二十一世纪的一些后续的改革的话题拿出来和老专家的团队一起交流起来。诸如产权分离、现代企业制度、股权激励等一系列的概念从沈一一的小嘴里出来以后,实在是让这位中国经济改革的理论界的前辈惊叹不已。这些在这个时代显得这样大胆,即使是在西方也是前沿研究领域的课题,听在这位老专家的耳里,实在是让他眼睛一亮,看待沈一一的眼光又有不同了。实在很难相信,这样一些相当专业的话题,是从这个看上去只是一个高中生的小女孩的口中得知。和他的学生一样,此刻的老教授也开始猜测,不知道这位小朋友是哪位国内学者家里的小孩了。

    后来,随着话题的深入,想要和小女孩背后的专家交流的愿望越来越强烈,老教授又提出了这个问题,问起了沈一一的家世背景。

    和脸上透着严肃,眼角却透露出笑意的彭卫宁交流了一下眼神,沈一一用眼神警告他不许泄露自己的来历,然后和老爷子打起了太极,顾左右而言他,反正就是不告诉他。

    老少二人这接下来就经常进行这样的攻防,看得彭卫宁是津津有味的。

    到最后,还是沈一一看到似乎北京就眼看着没几站了,干脆和老教授直说了:“老教授,您就当成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