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新大秦帝国 第五部 铁血文明-第17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后世隋代始有。
四、吕氏众封建说再起  帝国朝野争鸣天下治式
    整整一个午后,博士学宫都弥漫着一种亢奋气息。
    丞相王绾亲自拜谒学宫,本来就是一件非同小可的盛事。然最令学宫感奋的
    ,还是丞相亲邀博士们会商一件根本大事:新朝图治,当在天下推行何种治式?
    老丞相说得很明白,典则也好,朝仪也好,皆无涉根本,无须纠缠。国家根本在
    治式,透彻论定治式,才是博士学宫真正功劳。年余以来,博士们已经察觉出,
    新朝的大势越来越微妙了。博士们原以为天经地义的诸侯制,在新朝却被莫名其
    妙地搁置了,秦王首朝封赏,竟然没有诸侯一说。然则,秦王也没有说不行诸侯
    制,放下的话是,容后一体决之。这就是说,事情尚在未定之中,各方还都没有
    形成政见方略。同时,法权在握的廷尉府传出的消息是:李斯与一班亲信吏员日
    夜揣摩天下郡县,似有谋划郡县制之象。此时的秦王,依旧没有明白定策。从南
    海归来后,秦王除了确定典则与皇帝大典朝仪,对最为重大的治式事宜,始终未
    置可否。如此微妙情势之下,又逢皇帝刚刚即位之日,位高权重的老丞相亲自拜
    谒学宫且明白会商大事,此间究竟蕴藏着何等奥秘?
    在从王城回来的路上,周青臣着意邀叔孙通同车。车行幽静处,周青臣突兀
    问:“足下以为,丞相府廷尉府,孰轻孰重?”叔孙通以问作答:“江水河水,
    孰大孰小?”周青臣一笑:“江亦大,河亦大,奈何?”叔孙通答:“两大皆能
    入海,唯能决之者,长短也。”周青臣恍然:“如此说,谋之长远,其势明矣!”车行辚辚,两人不约而同地大笑了一阵,又异口同声说了一句:“正道悠长,
    《吕氏春秋》也!”
    柳林中摆开了恭贺皇帝即位的盛宴,酒是丞相府赏赐的。
    王绾已经白发苍苍了。自从对六国大战开始,十年之间,王绾全副身心地运
    筹着秦国政事,从未在四更之前走进过寝室。战国通例,官员奉事五日歇息一日
    ,此所谓“五日得一休沐”也。秦国勤政,六日歇息一日。可王绾自从做了丞相
    ,却从来没有歇息过一日,纵是火热的年节,都守在政事厅不敢离开也不能离开。王绾只有一个心思,丞相府须得一肩挑起千头万绪的政事,好教秦王李斯等全
    力谋划战胜之道。然则,不知从何时起,王绾有了一种感觉——对这个秦王,他
    越来越陌生了。灭楚之后,这种陌生感突兀地鲜明起来。就实说,王绾与秦王从
    来没有过重大歧见,诸般政事之默契一如既往,然则,这种陌生感却挥之不去。
    思绪飘向远方,不经意间,王绾似乎也想明白了:秦王事事图创新,自己却似乎
    事事都循着常规与传统。陌生之感,由此生焉。十几年来,自己似乎没有出过一
    次令人耳目一新的谋划。与李斯尉缭两位大谋臣相比,自己确实少了些独具慧眼
    的长策大略。在预谋政事上,王绾也似乎总跟不上秦王大跨度的步幅,至少是很
    感吃力。凡此等等,都是实情,但王绾依然相信,这不是陌生之感的源头。以秦
    王秉性,若仅仅是如此这般,他早早已经明说了。
    灭楚之后,秦王将李斯擢升为廷尉,且显然将廷尉府变成了统筹新治的轴心
    ,这教王绾很不是滋味。李斯的功绩才具,王绾是认同的。就廷尉府的职责权力
    而言,秦王也没有逾越法度。然则,新朝图治这般重大而涉及全局的谋划,廷尉
    府难道比总揽国事的丞相府更合适么?显然不是。此间之要,人事也。人事之要
    ,政见心界也。
    王绾与秦王之间,有着一道双方都明白的心界鸿沟。这道鸿沟,与其说是实
    际政见不合,毋宁说是所奉信念不同。王绾信奉《吕氏春秋》,秦王则信奉《商
    君书》。这两部治国经典的差异,生发了王绾与秦王之间难以弥合的心界鸿沟。
    两部经典的差异有多大,这道心界鸿沟便有多深。当年,王绾是奉吕不韦之命,
    到太子嬴政身边做太子府丞的。很长时间里,王绾都是吕不韦与少年太子少年秦
    王之间的有效桥梁。秦王亲政后,《吕氏春秋》事件发作,王绾没有跟吕不韦走
    ,而是选择了辅佐秦王。但是,王绾却不因人废言,对《吕氏春秋》所阐发的治
    世大道,王绾始终是信奉的。即或在秦王面前,王绾也从来没有隐瞒过。对此,
    秦王当然是清楚的。可是,秦王从来没有因为王绾信奉《吕氏春秋》而减弱对王
    绾的倚重。否则,王绾何以能做十余年的丞相?直至封赏功臣,直至秦王变成了
    皇帝,王绾的丞相之职也未见动摇迹象。
    久历风霜的王绾看得明白,秦王对自己,一如当年对吕不韦:只要你不将治
    学信念化作不同政见,不将政见化作事端,永远都不会有事。也就是说,只要王
    绾目下安于现状,不将自己心头突突蹿跳的信念搬出来变为政见,天下首任丞相
    是无可动摇的。
    难处在于,王绾摁不住这头在心头蹿跳的巨鹿。
    灭楚之后,王绾有了一种越来越清晰的感觉:天下到了歧路亡羊之时,必得
    有人出来说话!目下,能够担当这个说话者职责的,大约只有自己了。博士们分
    量不足,奏对又往往陷于虚浮。元老大臣们失之浅陋,无以论证大道。即或是目
    下领事的一班重臣。其学问见识也没有一个人足以抗衡李斯,不足以发端大事。
    只有王绾,根基是老秦名士,少年入仕而历经四王,资格威望足以匹敌任何元老
    勋贵,论治学见识,王绾是吕不韦时期颇具名望的才士。最要紧的是,只有王绾
    清楚地明白新朝图治的实际要害何在,不至于不着边际地虚空论政,反倒引起群
    臣讥讽。王绾隐隐地觉得,这是上天的冥冥之意,这是无数圣贤典籍的殷殷之心。天道在前,圣贤在前,丞相权力彻侯爵位何足道哉!
    “诸位,皇帝即位,图治天下,何事最为根本?”
    “治式——”
    酒宴刚一开始,王绾一句问话便将来意揭示明白。博士们不约而同地昂扬应
    答,显然也明白告诉了王绾,他们是有准备的。王绾一时大为欣慰,一改很少痛
    饮的谨慎之道,与博士们先连饮了三大爵,以表对皇帝即位的庆贺。置爵于案,
    王绾慨然道:“老夫今日拜谒学宫,一则,感念众博士为国谋治,刷新典则、创
    制朝仪有功!二则,共商新朝图治之根本。诸位皆饱学之士,尚望不吝赐教。”
    “鲍白令之敢问丞相,天下大道几何?治式几何?”
    “天下大道者二,王道,霸道。天下治式者二,诸侯制,郡县制。”
    “淳于越敢问丞相,人云廷尉府谋划郡县制,丞相何以置评?”
    “图治之道,人皆可谋可对。廷尉府谋郡县制,无可非议也。”
    “伏胜敢问丞相持何等主张?诸侯制乎,郡县制乎?”
    “诸位以为,老夫该当何等主张?”
    王绾揶揄反问,柳林中荡起了一片笑声。诘难论战原本是战国之风,博士们
    已经在几个回合的简单问答中大体清楚了老丞相的图谋,正欲直逼要害,却被王
    绾轻轻荡开,不禁对这位老丞相的机变诙谐显出了几分由衷的佩服,一时笑出声
    来。
    “在下叔孙通有对。”一个中年士子站了起来。
    “先生但说。”
    “谋国图治,当有所本。秦国图治之本,在《吕氏春秋》!”
    “何以见得?”王绾淡淡一笑,掩饰着心头的惊喜。
    “天下治式两道,诸侯制源远流长,郡县制初行战国。”叔孙通从容地侃侃
    而谈,“战国大争之世,七国不奉诸侯制而奉郡县制,大战之需也,特异之时也!今秦一天下,熄战乱,不当仍以战时之治行太平盛世。是故,新朝当行诸侯制
    ,回归天下大道……”
    “彩!”片言只语将郡县制之偏离正道揭开,博士们一阵亢奋。
    “然则,”声浪平息,叔孙通突然一个转折道,“若以三代王道为诸侯制根
    本,始皇帝必难接纳。何也?战国变法迭起,弃置王道已成时势。当此之时,若
    以三代王道论证诸侯制,必有复辟旧制之嫌。为此,必得以《吕氏春秋》为本,
    方得有效也。”
    “彩——”博士们更见奋然了。
    “《吕氏春秋》,有诸侯制之说?”王绾饶有兴致。
    “有!众封建论也!”
    “鲍白博士学问最博,背诵给丞相。”周青臣指点着高声应答的红衣博士。
    “丞相且听。”鲍白令之高声念诵道,“《吕氏春秋·慎势篇》云:天下之
    地,方千里以为国,所以极治任也。国非不能大也,其大不若小,其(地)多不
    若少。众封建,非以私贤也,所以便势,所以全威,所以博义。义博、威全、势
    便,利则无敌。无敌者,安。故,观于上世,其封建众者,其福长,其名彰……
    王者之封建也,弥近弥大,弥远弥小。故,海上有十里之诸侯……多建封,所以
    便其势也。”略微一顿,鲍白令之慨然道,“吕氏之论,封建诸侯为圣王正道。
    封建愈多,天下愈安,此谓众封建也!”
    “鲍白之论,我等赞同!”博士们不约而同的一片拥戴、附和声。
    “敢问老丞相,博士宫可否上书请行诸侯制?”周青臣小心翼翼。
    “有何不可?老夫也是此等政见。”王绾叩着大案坦然高声道,“你等上书
    皇帝,老夫也要上书皇帝。其时,皇帝必发下朝议会商。但行朝会议决,公议大
    起,治式必决。”
    “丞相发端,我等自当追随!”叔孙通一声呼应。
    “我等追随!”博士们异口同声。
    王绾离座起身,对着博士们深深一躬,转身对周青臣一点头,径自去了。博
    士们心气勃发,纷纷请命草拟上书。周青臣与叔孙通等几个资深博士略事会商,
    当即公示了一个方略:人人都做上书之文,夜来公议公决,选最雄辩者为博士宫
    联具上书面呈皇帝。博士们哄然喝一声彩,纷纷散去各自忙碌了。
    次日清晨再度朝会,大出群臣意料,只一个时辰便散了。
    皇帝大典后,嬴政很感疲惫烦躁,昨日回到东偏殿书房冷水沐浴一番,靠在
    卧榻便迷糊了。不想午间小憩竟做了沉沉大睡,直到日薄西山才蓦然醒来,气得
    将赵高狠狠骂了几句。夜来精神倍增,嬴政将李斯、王贲召进王城,再加原本在
    书房值事的蒙毅,要事先会商一番明日朝会如何动议治式。三人走进书房,嬴政
    远远一招手道:“来来来,脱了厚袍子坐!小高子,冰茶!”不料,三人都没有
    应答,而是按着爵次顺序,王贲在前李斯居中蒙毅在后,一起躬身大礼,毕恭毕
    敬地齐呼了一声:“臣等参见皇帝陛下!”嬴政恍然起身,大笑道:“免了免了
    ,书房折腾个甚!大朝摆摆架势罢了,事事如此折腾还做不做事了?日后书房议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4 4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