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重生第一权臣-第7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众士兵有些犹豫,可是最高长官已经三番四次的下令,宋诺也不敢再阻止,终于有人一刀捅|进了被擒获的叛军胸口,那叛军惨叫一声抽搐着跌倒在地。其余官兵看见有人行刑,也不再拖延,一刀刀砍下,那些叛军尽数被斩首!鲜血顺着石缝流入江中,沿岸的江水被染成了一片淡红色。

    每杀一个叛军,王七手中的刀就哆嗦的更厉害几分,眼见着所有的叛军全部伏诛,王七脸上一片惨淡,浑身抖若筛糠,却还是没有真的割断高展明的脖颈。

    高展明脖子疼得越来越厉害,他只能摒着气,尽量把身子往后压,免得王七一个不小心割断了他的喉管。

    最后一个被处决的是张六,他的头颅被官兵一刀搁下,滚落到一旁,眼睛兀自圆瞪,临死之前还是不敢相信李景若竟然如此狠厉。

    等到所有叛军都死绝,李景若长长地出了一口气,寒声道:“全部退后!撤退百米!”

    众人虽不解,却只能听从命令,大军渐渐后退,形成一个百米的包围圈,把李景若和高展明王七围在中间。

    李景若摊开双手,缓缓向王七靠近,温声道:“你别紧张,我身上没有任何武器,我不能伤害你。”

    王七已经哆嗦的话不成句,双目溃散:“我让你放人……放人……”他尖叫道,“别靠近!”

    李景若停下脚步,道:“好,好,你放松点。我只是想跟你说几句话,不想让别人听见。你看,我手无寸铁,我靠近你,是我吃亏,你手里有刀,你随时可以一刀捅死我。”他勉强勾起嘴角调笑,只是笑容十分僵硬,“我可是皇上的嫡亲堂弟,比高大人值钱不是。赔上一个我,还是你赚了。”

    王七害怕李景若,挟持着高展明跌跌撞撞往后退。

    李景若道:“我知道你想要什么,我照你说的做了,已经把所有叛军都杀了。”

    王七不可思议地瞪着李景若:“我,我明明,明明是要你放人!”

    李景若道:“我从一开始就下令当场行刑,是你误会了,我并没有犹豫过,你知道我为什么这么做吗?我知道你担心什么,我和你一样,事情闹到这个地步已经够了,我不想再牵连更多人了。”

    李景若知道,王七并不是真的想杀高展明。如果他想杀人,这几天他有很多机会,都比现在更合适。

    王七颤抖道:“你……你……”

    李景若道:“你先听我说完。我知道你是个重情义的人,不然当日你也不会替张六说话,举告宋校尉。你担心我把叛军抓回去,会严刑拷问,逼问出更多与此事有关的人。我不喜欢杀人,就连张六他们,我也并不想杀,可是他们走了最错的一步棋,他们造反焚烧官府,如若不杀,从此以后民心惶惶,天下大乱。我知道你也不想这样,所以当日你没有跟在叛军的队伍里。你是个深明大义的人,你宁愿牺牲自己,让我放走叛军,是为了保护你那些还在军中的同僚,担心他们被牵连,是不是?”

    王七还在哆嗦,但是缄默不言。

    李景若道:“没有一个长官想要损失更多的手下。那些士兵也都有家人,多叛逃一个,就会多牵连一户人家,我不会这样做。没有了兵马,失去了百姓,我这光杆都督做着又有什么意思?从以前,到现在,我没有过牵连更多人的心思。你们焚烧狼烟向叛军透露我们的行踪之时,我也没有派人去看是谁在通风报信。如果不是你挟持了高大人,就连你,我也根本不打算追究。”

    王七两行泪潸然而下,咬唇不语。

    李景若道:“你知道高大人的身世,如果他有个三长两短,便是我不想追究,太后和皇上会如此轻易的放过?全嘉州府会有多少人遭受牵连?你的那些朋友,整个嘉州府的守军,怕是没有人能够幸免。他是受太后宠爱的侄子,高家的行事作风,以一千一万个人给他陪葬也不会觉得可惜。你放了他吧。”

    王七抿唇,两人僵持良久,王七终于牙关打颤地开口:“你说的,都是实话?你真的,不再追究?”

    李景若指了指一旁张六的头颅:“我若有半句谎言,便让这上百条叛军的魂魄全都化成厉鬼,终日萦绕在我床头,让我此生再不能睡一个安稳觉!”

    王七泪奔,仰天长啸一声,脱力松手,刀从高展明脖子上移开了。李景若一个箭步上前,迅速把高展明搂到怀中,手用力地捂着他脖子上的伤口。

    百米开外的官兵们见高展明脱险,就要上前擒人,李景若抬手制止了。

    他怜悯地看着王七,道:“我体谅你的情义,你自己动手吧。”

    王七悲戚地点头:“我知道,谢谢你,都督大人,你是个好官。”他看着自己手中沾着鲜血的长刀,犹豫片刻,猛一咬牙,提刀割断了自己的脖子!

    最后一个造反的人竟然自己抹了脖子,众官兵连忙上前,李景若压着高展明的伤口,厉声道:“医官呢?!医官过来!”

    被呼喝的医官匆匆忙忙从人群中挤了出来,跑上前为高展明看伤。

    高展明神色清冷地推开李景若的手,道:“我没事,皮肉伤。”

    李景若张了张嘴,想说什么,高展明却打断道:“叛军已被全数剿灭,李都督,动身回去吧。”

    先前仅存的数十名叛军一直藏在深山之中不出,李景若派人四处搜查,可是蜀地山势奇特,易守难攻,花了几月的功夫,也没能把叛军揪出来。然而叛军经过几次讨伐,物资也已经耗的差不多了,他们是通缉犯人,寸步难行,已到了穷弩之末的地步。李景若此番出行,一来给自己和高展明放个假游山玩水增进感情,二来也趁势引蛇出洞。守军之中有叛军的细作,附近几州都是李景若的辖地,都在通缉他们的下落,他们难以逃出蜀地。趁着这次机会,如果能够生擒李景若和高展明,以这两人为质,换来财务,逃出蜀地,或许还有重新做人的机会。

    李景若明面上带了几十个护卫,实则暗中安排了几百人马,乔装成百姓商旅,一部分殿后,一部分先行,暗中查访叛军的下落。最终发现了叛军在巫峡布下埋伏,想要趁势伏击李景若和高展明。他们原可先将埋伏的叛军缴获,然而没想到叛军兵分两路,一部分布置弓矢埋伏,还有几个藏在深山里未出。为了将全部叛军引出,他们只好按兵不动,在此设伏,终于成功将所有贼寇剿灭。

    李景若的这一招引蛇出洞原本就让众人佩服不已,方才临阵出了乱子,所有人的心都悬在嗓子眼,还以为好容易抓到的叛军又要纵虎归山,没想到李景若雷厉风行,不顾人质安危,依旧让他们处刑。方才李景若让所有人退开了,没人听见李景若究竟说了什么,那名挟持了高展明的叛贼竟然放弃了人质抹脖子自尽,最后一棵乱苗都被轻松拔除,他们不由得对李景若佩服的五体投地!

    然而表面上看着云淡风轻的事情,却不一定真正如此。

    李景若伸手想拉高展明的胳膊:“君亮……”

    高展明冷冷淡淡地避开了:“都督大人,有马车吗,我累了,不想走了。”

    李景若微微皱了下眉头:“没有。”

    高展明转身对医官道:“上船替我包扎吧。”说完之后便向船上走去,和李景若擦肩而过,没有看他一眼。

    李景若站在原地,苦笑一声,摇了摇头,下令道:“收兵,回程。”

    作者有话要说:双更……

第七十六章() 
因为李景若的事;高展明颇有些生气。他不想再把精力浪费在跟李景若勾心斗角上,恰巧朝廷给嘉州的拨款也到了,于是高展明便放开手脚;打算大干一番。

    虽然蝗虫的灾害控制住了;但是嘉州府毕竟有两年饱受蝗灾的侵害,民间穷困,物资匮乏,需要一段时间来安民养生。

    高展明便将注意力全部放到了这些事情上。

    高展明第一件着手操办的事情是开了学堂、孤儿堂和医疗堂。

    由于之前的饥荒,很多人家养不起新生的孩子;便将婴幼儿丢弃街头。一两年的时间里;嘉州府多了很多弃婴,官府不能眼睁睁看着被抛弃的孩童饿死;就命官吏和富户收养,但是许多官吏养不起被抛弃的婴儿,富户也未必肯收,高展明就主张开办了孤儿堂,集中收养父母双亡或被抛弃的婴幼儿,若有那无子的百姓想要收养,在官府进行登记和确保之后才可将孩子领走。这些弃婴孤儿被养大后需学艺或做几年徭役为官府抵债,之后便可获得干净出身,若有那极有才干的,也可用其他方式抵除徭役。

    医疗堂也是由官府出资,聘请民间医师,集中为百姓治病。因为灾荒,百姓困窘,生了病无钱治疗,很多人扛过了饥荒时期,却因为小伤小病未及时医治酿成大患而丢了性命。为了改善这种情况,高展明才着手创办了官医堂,召集民间有医术的大夫,只好能通过考核,在官医堂中给人治病,不仅可以获得酬劳,还设立了专门的官职给这些人,令他们提高地位。原本民间有很多赤脚医师,这些人里有有真才实学的,也有沽名钓誉骗钱的,而且价格十分混乱,老百姓不知哪些人是真正能治病救命的,往往花了银子还被庸医延误了良机害了性命。而官府中原本也有医疗机构,但是这些医师职位官僚和士兵看病,人手太少,百姓等闲也请不起。医疗堂一设置,大量民间医师涌入,经过考核,有真本事的留下,看病的价格也定了下来,而不是由赤脚医师们随意定价,老百姓也放心。

    至于书院,官府出资聘请教书人员,民间凡是有参加徭役或是从军人员的人家可以获得一个免费入学读书的名额,如此一来,一些穷苦的百姓也有机会读书了。高展明若有闲暇的时间,就亲自去学府授课传道。为了能获得这些公益的名额,积极参加徭役军役,前几年一直令官府头痛的逃役之事也得到了解决。

    这几项设施的建立,还有另外一个好处。过了春忙的季节,老百姓闲暇无事,新年的收成还要等上几个月,手中的积蓄又都已消耗完,很多穷苦人家吃饭都成了问题,官府不可能再凭空放粮,创办几处堂府,需要大量人手,于是老百姓们涌入学堂、孤儿所,既有活干,又可以领钱,民生大计暂时得到解决。

    然而这一系列的举措都是大举措,需要官府的大力扶植和经费。高展明只是个县令,手中权力有限,刘汝康能帮的也很有限。但是李景若却鼎力相助,不仅在嘉州府推行了他的政策,在其他几个州府也创办了学堂、孤儿堂等处,甚至将嘉州府的利民措施以高展明的字命名,“君亮学府”“君亮医馆”的匾额在开办之后就挂了上去。

    其余的医馆、学堂等处,为了减轻官府的压力,李景若放出公文请蜀地的富户们认捐,凡出钱捐造学府医馆的,可以用自己的名字命名,还可以得到通商的便利或是花钱捐出身,不少有钱的商户们为了提高出身或是打响名号,纷纷慷慨解囊认捐。

    学府和孤儿堂创办之后,高展明又开始动脑筋提高民间的产量。他每日悬梁苦读《天工开物》和《齐民要术》等书籍,并请官府设立专项资金,广招民间高人,修炼水利、公路等便民措施,并开始初步实行他当年在京城中对高嫱所建议却没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