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重生南朝-第1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还礼。

    步上台阶,进了大堂的刘义真似乎想到什么,突然间转身对着刘乞道:“去把杜骥和韦祖兴请来!”

    刘乞轻声应诺,毫不犹豫的转身就追上了刚出府门的杜骥和韦祖兴。

    听说桂阳公还要见自己,杜骥和韦祖兴面面向觎,实在不知这位小小年纪的桂阳公还有何事要见他们。不过二人也没有任何犹豫就答应了刘乞,复

    又进了安西将军府。

    大堂内,见着进来的杜骥和韦祖兴。刘义真也没说话,而是又朝着二人抢先拱手行了个礼。

    这下子把杜骥和韦祖兴弄得一愣一愣的。二人赶忙还礼,不知道这位小主葫芦里卖的是什么药。

    直起身,刘义真朝着二人微微笑了笑,非常直接的问道:“不知道杜先生,韦先生是否愿意屈就于义真帐下?义真久闻二位大名,愿拜二位为帐下

    主簿。”

    杜骥和韦祖兴再次面面向觎,心中都是一怔。这也来得太突然了吧!这小小桂阳公怎会想着要拜自己二人入其帐下。不过自早间观这位桂阳公言行

    ,也却有可取之处,处世为人都与成年人无异,甚至于在决策上,比之大多数成年人还要雷厉风行。比之同龄的稚童,这位小小桂阳公可用城府极深来

    形容。如果今日所见所闻,都是这小小桂阳公自行做出的决策,那将来绝对是一方枭雄。加之现在刘裕在晋廷的实力,如果真能合作,对于家族而言还

    真就是件大好事。

    反正只是暂时拜入这小小桂阳公帐下,即使将来这位桂阳公表现的不出色,他们也可离去,并无任何损失。而且啊,不看僧面看佛面,这也算是间

    接给了那位掌控晋廷大权的太尉一个面子吧!且杜,韦两家不正想着和那位太尉的关系再拉近一点吗!

    杜骥,韦祖兴经过一番眼神交流后,同时向刘义真拱手行礼道:“杜骥,韦祖兴愿拜于桂阳公帐下,听候桂阳公调遣。”

    “好!”刘义真一拍小手,心中有些小激动。刚才诛杀沈田子带来的阴郁,瞬间一扫而空。这两人虽年长自己近两轮,也不管现在他们真不真心。

    刘义真自信,只要未来能将这二人甚至其家族的荣辱与自己绑在一起,在利益面前可没有年纪大小之分。只要自己把控得好,说不定还真能让其二人死

    心塌地跟随自己。如今这二人加入自己帐下,算是组建自己班底的开始吧,有这样一个好头,后面应该不会太难,想想都让人高兴。

    (本章完)

第24章 书房交心() 
正月十五闹元宵。

    自西汉始,上元节的夜晚就是非常热闹的。到了明帝时期,更是有了元宵赏灯的习俗。自天子至黎民百姓都会在这晚赏宫灯,猜谜语,普天同庆。可如今的长安城,除了安西将军府那点亮的宫灯,就是大街上骑着战马,穿着两档甲,举着火把的北府军骑兵。整个长安城,在黑夜中除了不时传出的‘哒哒’的马蹄声,格外的寂静。

    安西将军府,刘义真书房。几支大蜡烛在烛台上滋滋的燃烧着,炙热的火苗照的整个书房犹如白昼。

    坐在上首的刘义真,眉头紧皱的看着书案上从关中各地犹如雪片般飞来的各种奏报。下首位置神情异常凝重的王修,不时端着还呼呼冒着热气,放着些许肉末,芝麻,八角,葱,姜等等调料的茶饮轻轻喝上几口。

    不过,可能是想事情太过入神,好几次都差点倒到鼻孔里。一日之间,刘裕留在关中的两名主要将领接连被杀,让这位自诩大儒,有着泰山崩于前而面不改色的安西长史,也有些失了方寸。

    而刘义真了,虽然知道历史走向,也早已知道王镇恶,沈田子二人最后的下场。可真的开始直面王镇恶,沈田子死后的关中局势,真的身处这个乱局中央的时候,刘义真却感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

    赫连璝部在得知王镇恶,沈田子被杀之后,于傍晚时分,对傅弘之一部增援池阳的前锋发动了一次进攻,双方就在泾水畔进行了一次短兵相接,留下几百具尸体。直到刚才探马来报说双方暂时收兵为止。

    而位于霸上大营的原王镇恶所部兵马,在听说主帅被杀之后,一时间群情激奋,差点就闹出兵变。要不是宁远将军幢主段宏及时阻止,后果不堪设想。

    而长安城内的几大豪族,虽然主要人物都已经答应刘义真约束各自族人,但还是有少部分人不愿尊从号令,私下联系些许江湖莽人为几用,以期在****时获得更多的利益。早间要不是刘义真及时下达禁街的命令,如今的长安城恐早已乱成一团了。

    “长史,长安城不能乱。军队必须尽快重新调整。王镇恶死后的安西司马一职,沈田子被诛之后的中兵参军一职,都必须尽快填补。不知长史心中可有人选?”刘义真再也没有心思看那些不痛不痒的奏折了,眼下没有什么比安抚军心更为重要的。故而语速有些快,问话时语气中更带着些许急迫。

    “哎。。。”王修听完不仅神情,连答话的语气也是非常凝重的道:“我以急令戍守洛阳的冠军将军毛修之前来长安。毛将军不管治军还是治民都有其方法。所以臣想由毛将军暂代安西司马一职。至于中兵参军嘛,就由宁远将军段宏段毅之接手,小郎君觉得可行否?”

    刘义真听完紧皱的眉头稍稍舒展一些,捏着下巴轻声说道:“修之将军的才能自不必说,如果由修之将军接任安西司马一职,再合适不过。宁远将军段宏嘛,让其暂代中兵参军一职也无不可。”说到此,刘义真轻轻一拍身前书案道:“就依长史所说。令毛修之将军为征虏将军,暂代安西司马,冯翊太守职。令宁远将军段宏为建武将军,中兵参军。”

    “诺!”王修面色稍稍舒缓道。

    好一会儿,王修稍稍皱了皱眉头,看着上首的刘义真道:“小郎君,臣有一事不知当问否?”

    “长史有何事,说来便是!”刘义真微微挤出一丝笑容道。

    王修微微点头,拱了拱手道:“臣回府时听说小郎君已将杜骥和沈祖兴收于帐下?”

    “是的,寡人也正想与长史商议此事!”刘义真些许谦虚的说道。

    王修想了想道:“杜骥此人才华自不用说,如能好好磨练磨练也可独挡一方。其兄杜坦得太尉赏识,如今也随太尉去了南方。”说到这,王修稍微顿了顿道:“据臣所知,杜骥少时游学江南与吴兴武康人沈庆之相识,二人遂成为至交。这沈庆之自幼习武,且才华与之杜骥恐还强上几分。少年时就曾参与抵抗孙恩叛乱,不过后来不知怎的却没了消息。如果能由杜骥而得沈庆之,小郎君就又多一臂。”

    “沈庆之。。。”刘义真轻轻点头,微微一笑道:“此人能得长史如此夸赞定乃大才也,寡人定将其收于帐下。那韦祖兴何如?”

    王修脸上也露出一丝微笑,道:“此人别看其文质彬彬,却也自幼习武,其身法高强在京兆那是出了名的。能有他在身边,小郎君又多一保障。”

    刘义真听完微微笑了笑却未答话。看来这韦祖兴就一武人,王修只说其身法高明却为论其才华。不过能够代表京兆韦氏来参加今日的觐见,想来在韦氏中说话也是有些分量,就留他在身边做一功曹吧。

    “不知小郎君安排二人做何职务?”王修有些关心的再次问道。

    刘义真想也没想就答道:“杜骥嘛就然他做主簿,韦祖兴任功曹。”

    “呵呵。。。”王修竟是有些笑出声道:“小郎君这安排到是合情合理。”

    “对了。。。”刘义真似乎又想到什么,对着王修道:“长史,寡人还想将一人调来长安。”

    王修一听,眉毛一挑,问道:“不知小郎君想调谁?”

    刘义真嘴角微微勾起一丝弧度,道:“陈仓守将,陈子良!”

    王修听得并未马上答话,而是想了想道:“不知小郎君想让他任何职?”

    刘义真轻轻敲了几下书案,微微想了想道:“让他接段宏的职位,给陈子良伏波将军的封号。”

    王修稍稍顿了下,说道:“既然小郎君已然决定,让陈子良接段宏留下的空缺也是可行的!这人虽说是从傅弘之将军手下出来的,不过当年是太尉亲军中的一员,用他问题不大。”

    “好!”刘义真听了王修的回话点了点头。少倾,眉头又皱了皱道:“这人事算是暂时解决了。可北边那群狼可是难缠啊!从晚间渭水北岸传回的战报看,这赫连勃勃恐怕会有大动作。接下来关中各地恐是会战火连天了。”

    王修也是眉头紧皱道:“先让傅将军领兵五千往池阳阻敌南下。再从冯翊调兵至洛水河岸,阻断王买德,赫连昌所部。而蒲坂城驻军只要守住大河就行。至于西面嘛,只要秦州刺史,天水太守,中兵参军毛祖德好好守着,这京兆地区就不会有事,长安也就守住了。接下来只要长安稳定就可徐徐渐进。”

    刘义真微微点了点头,道:“长史所言极是。不瞒长史,义真早前就已经派人送了一封给给父亲。当时了只是怕镇恶将军,沈田子将军二人之间的嫌隙影响到关中局势。所以就请父亲大人必要时派兵紧急驰援长安。万万没想到,两位将军之间的嫌隙竟是到了生死搏杀的地步。算算时间,如果父亲大人收到信,怕是已经开始组织增援的军队前来长安了。这也好,只要援兵到来,长安和整个京兆也就守住了。只要度过这段日子,就可好好静下心来经营长安了。”

    “小郎君,臣汗颜啦!”王修说着便站起了身,朝着刘义真躬身行礼。他实在是没想到,刘义真这个在他看来只有十二岁的孩童,对长安的局势能如此了解。更没想到的是,竟是提前就做了安排,像快要抵达彭城的刘裕请求援兵。

    “长史快快免礼!”刘义真自上首虚空挥了挥手,轻声说道:“义真那么做没有别的意思,更没有想要撇开长史之意。今日义真不妨给长史说点儿心里话。”

    说着也不管王修是否愿意,便自顾自的说道:“军中将领也好,长安的些许文官也罢。恐怕就没人把义真这个安西将军放在眼里。不过寡人也不生气,自己就是还小啊,一个小孩又怎能让大人信服。可寡人要说的却不是这些。”

    刘义真说着,眼神突然间有些暗淡,语气有些沉重的说道:“义真虽小,却也见不得山河破碎,百姓受苦啊!想我汉家故地怎能任由蛮夷为所欲为了。自秦皇一统华夏,卫青,霍去病征讨匈奴以来,我汉家从未如此窝囊。太康年间,天下大治,我汉家威名远播四方,那是何等威风!可如今了,这不过百余年,大河以北那大片大片的土地为鲜卑所占。而如今与我汉家争夺这关中之地的,就是那匈奴后裔啊!而我大晋朝廷,如今却只能偏安于江南一隅,这是何等悲哀!义真年纪虽小,却也愿为了光复我汉家河山,恢复汉家雄风而肝脑涂地,鞠躬尽瘁!”

    待刘义真说完,王修怔怔的看着上首书案后那小小身型。王修实在想不到,十二岁的刘义真竟能说出如此话来。这些话,这样的想法,连他王修自己都不曾想过。一个只有十二岁的孩子,就有如此的胸襟和气魄,真的令好多人汗颜。这种气度比之那开创统一大业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