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重生之大明帝国-第11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杨慎将参加江南乡试,而王守仁则参加直隶的乡试,两人成绩最终会如何,天知道。

    (本章完)

第174章 铁甲龙龟() 
朱厚照的婚礼如何,咱们就不多说了。但是对朱厚照来讲,这次婚礼简直就成了他一辈子的噩梦,并且由此引发了一系列的后果,其中包括的就有他发誓自己再也不举行婚礼。

    当然,并不是因为玉明萧怎么着了他,实在是这群大臣玩了命的折腾,从婚礼之前的不情不愿和婚礼之时的各种繁文缛节,都让朱厚照累断了腰。

    还是那句老话,结个婚比带着千军万马打仗还要累,还要烦。

    如果不是拜天地和入洞房这样的活计必须要和玉明萧有苦同当,朱厚照真想把这样的形式主义完全丢给京城里的傀儡皇帝。

    但是作为一个男人,想欠自己女人一个婚礼,简直就是自己找死的行为。

    所以朱厚照咬牙忍了。然而往事终究不堪回首,皇上说了,如果我敢把婚礼这段给写下来,那就流放三千里。

    眨眼间到了金秋九月,在朱厚照宣布了今年要开恩科之后,全天下的读书人个个都比娶了媳妇儿还要高兴。

    毕竟能多一次考的机会对他们来讲都是一件幸福的事情,因为科举考试对他们来说不止是水平问题还是概率问题。

    此次恩科朝廷方面也比较重视,毕竟是正德一朝的头一次恩科,必须得重视。

    六部尚书出动了三位,内阁阁老出动了一位,全部担任此次恩科的正负主考官。本来正常情况下区区一个乡试,秀才考举人的低级考试哪里需要他们这些大佬亲自出马。都是由各省的学政和当地主官来解决。

    但是因为整个河北地界上因为鞑靼人肆虐了之后还没有恢复元气,所以整个河北地界上的乡试统一安排在了京城,而江南地区的则是安排到了金陵,这可是春闱才有的待遇。

    让这群挤破头想要当官的秀才提前感受到了进京赶考的滋味。

    不过出于彰显朝廷对这次秋闱重视的目的,朱厚照特意对每位进京赶考的考生发放了补助金,少则五两,多则二十两。此举一出,无疑让许多考生感到奋进。

    乡试分三场,分别于八月九日、十二日和十五日进行。为了照顾偏远地区的考生,特意放宽了一个月的时间,改在了九月九日、十二日和十五日。

    这一日,作为恩科的主要发起者,朱厚照在开考之前特意给考生们做了一次靠前动员。其中有一句话让诸多考生大为鼓舞。

    “九九重阳,本为登高之日,因此选在今日开考,便是要祝愿各位步步登高。国家需要你们,民族需要你们,你们的世界不止是咱们这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也不是区区一座京城的庙堂。

    在大洋的彼岸还有更为广阔的土地,需要你们将一身的学识传播出去。世界如此广阔,除了我们伟大的华夏民族还有东边的高丽一族,四方的蛮夷。有这么一句话你们要记住,民族的就是世界的,只有这样,世界才是我们的!

    你们的使命是将世界尽纳于我们华夏一族的文化体系中来,让他们说我们的话,住我们的房子,穿我们的衣服。春秋中有句话说的好;夷狄入中国,则中国之。而我们的目标则更为远大,中国入夷狄,同样中国之!”

    夷狄入中国,则中国之;中国入夷狄,则中国之!

    一夜之间传遍大江南北,五湖四海!

    不过这些对于读书人来讲还不过是精神上的鼓舞,而更让他们安心的事朱厚照的最后一句话。

    此次科举,诸位不要害怕不中,我华夏的读书人个个金贵,哪怕是在我华夏屡试不第也未必说你学艺不精。少则三五年,多则十年,但凡还有雄心壮志的人都可以在我们的体制内得到他的位置。

    因为那时,但凡阳光照到地方都会是我大明的国土,那里有大把的官职在等着你们。

    很明显朱厚照说了大话,给年轻人画了一张大饼,但架不住他们信啊。

    秋闱三天,一晃而过,并没有闹出什么大乱子,反倒是比往常的科举安定了许多。

    但是在考试之后却出现了朱厚照意想不到的问题。

    不是朱厚照期望的几个人考的不好,而是考的太好。王守仁在京城这边的乡试之中高居榜首,是京师考点的解元。

    这一点毛病都没有,整个京师的人都十分的认可,认为王守仁的解元理所应当,把他当作北方能文能武的典范。

    唐伯虎这个只作黄段子画春宫图的也在金陵考点拿下了乡试第二名的好成绩。

    但是杨慎却是出了问题。

    杨慎是金陵考点的头名,为江南乡试的解元。

    这本来是一件可喜可贺的事情,然而却因为杨慎的老爹位高权重,是新晋的有望进入内阁的是全人物,没想到这就成了有心人攻击的理由。

    加之主持江南乡试的主考官是杨廷和的同乡加门生,这层关系足够让人怀疑,其中更为严重的是杨慎的户籍本来是在京师,却跑到江南参加科举,还拿到了解元的好成绩。

    营私舞弊!这是官场上下一致的论断。几乎所有的有望进入内阁的官员和他们的门生同乡好友都用着奇怪的眼光看着杨廷和,目的很是简单,最好让他立刻引咎辞职卷铺盖卷鲧蛋,最轻的也是让他履历上多上一个污点进不了内阁。

    不要以为考试作弊是什么小事。从后世中高考和研究生考试都开始明确立法就知道从古至今对待考试作弊都是同样的看法。

    不过在古代对待作弊明显要要中许多。

    先不说考生在考场作弊,一旦被抓住就是三年不准参加考试,就是当日就会被戴枷在贡院门口示众半个月的可怕惩罚。

    甚至连当科的主考一旦被查实营私舞弊轻则坐牢流放,重则斩首示众。

    远的不说,就说近些朝代的。顺治十四年,江南科考出现徇私舞弊案,两位主考官连同另外十八位考官无一幸免,统统被斩首。

    康熙辛卯科江南乡试,同样是徇私舞弊的案件,主考官被杀,财产没入宫中。而那些行贿之人也被重责了四十大板,全家流放。

    清朝这样女真入关为主不甚了解中华文化的王朝尚且如此重视科举考试,更别说本就是华夏正统的明朝。

    对待科场舞弊从来只有更狠没有最狠,毕竟这是天下读书人唯一的晋身之路,圣洁无比,容不得半点亵渎。

    所以杨慎同学一不小心考了个第一,反而是为他老爹惹到了大麻烦。

    同时也让朱厚照头疼不已,试想如果杨慎真的被坐实科场舞弊,那他的名声可就彻底臭了,几个月的资本论算是白看,起不到半点宣传的作用。

    活动最后一天了手里还捏着月票的兄弟赏一个啊多谢多谢

    (本章完)

第175章 大炮一响黄金万两() 
类似科考场上的斗争从来不是原则斗争,而是赤果果的权力斗争。

    很明显杨廷和近几年的平步青云引起了许多人的眼红,而最近不知从哪里放出来的风声说杨廷和即将进入内阁,这无疑更是火上浇油,让蓄势待发的人立刻就抓住了这次的机会,打算彻底搞掉杨廷和。

    这样的意外让朱厚照很是惆怅。一直以来他都觉得大明的皇帝并不是想象中的那么好做。总的来讲他就像是一个公司的董事长,虽然掌握着生杀大权,但是却不能滥用,还要照顾着手底下员工的群体意向,不然人家朕的有可能罢工。

    当然,大明公司董事长朱厚照拥有一票否决权,然而并没有什么卵用,内阁的人可以封还,甚至连许多言官御史集合起来也敢堵皇上的嘴。

    有人就说了做皇帝嘛,想杀谁就杀谁,一言九鼎谁还敢反抗不成?但是朱厚照不是秦始皇,也不是朱元璋,没有杀得朝堂之上白茫茫的气魄,退一步说,如果看谁不顺眼就把谁给宰了,那满天下哪还有人敢来富士康打工?

    杨慎比朱厚照傻眼傻得更厉害,当年京城里的各位官员无一不赞叹他是神童,是状元之才,而今只不过是得了一个解元就受到这样的攻讦,那要是真正得了状元还不落得个全家流放的悲惨下场。

    他从金陵急匆匆的赶了回来,正赶上了朝会。然而凭他的身份根本就没有机会参加,所以急得像是一个无头苍蝇一般在宫外转圈,许多上朝的官员再也没有原先的热络,纷纷是白眼相交。

    朱厚照不知道宫外杨慎的尴尬状况,因为他现也在自顾不暇的尴尬着。

    “皇上,此次江南乡试必定有内幕,臣等请求彻查!”

    说这话的不是一个两个,而是一群。一大堆的官员恶狠狠的逼宫,强烈要求朱厚照立刻审查江南乡试。

    朱厚照捏着额角,十分无奈的说道:“江南乡试是由朕亲自提点,南京六部主管开考,其中的公平自然不言而喻,诸位为何还要质疑。”

    “臣等只是怀疑江南乡试头名解元杨慎,此人户籍本来在京师,为何会出现在江南乡试的考场上?太祖皇帝有严令,各地考生只能在本地参考,杨慎此举已经算是违制。”

    “杨慎被朕派到南方公干,抽不出时间回来,在江南参加科考也是情有可原。”

    “情有可原,罪无可恕。再说杨慎此人并无官身,为何会有陛下亲自地点派公干?”

    朱厚照笑了:“你们做不了的事情我自然只有派遣他去。”

    “皇上,此话差矣。臣等都是科举正途入朝为官的,论能力自认为不比年轻人差,既然皇上这样说就是认定我等无能,不如我等都回家种田好了,正好也为年轻人腾些位置。”

    听了了这话,朱厚照心中兴奋的咆哮,求你们的赶紧递交辞呈吧,你们那边递交辞呈,老子这边就批准你们卷铺盖卷滚蛋。

    然而很明显的是这群王八蛋是嘴上说说,并不会有实际行动给朱厚照看。

    “诸位爱卿究竟想说点什么?”朱厚照不清楚官场规则,看着这群官员无奈道。

    “那臣就明说了,臣以为杨慎之父杨廷和与江南乡试主考官员之间有阴私,杨慎这个乡试解元来路不正!”

    话已经挑明了,广大官员就是很明确的认为杨廷和通过某种不为人知的手段成功让自家的儿子杨慎成功拿到了解元之位,先前他们对小神童的夸赞早就被他们给抛到了九霄云外。

    总而言之就是一句话,那就是他们认定杨廷和要对杨慎成为江南乡试解元负主要责任。

    实际上朱厚照也是这样人为的,子不教父之过,而今儿子鲤鱼跃龙门,自然也是父亲的责任,说明杨廷和娃儿教育的好啊。

    但是攻讦杨廷和的人明显不是怀揣着朱厚照的心思,同样也不会认为自家的儿子考不上解元是因为自己教育的不好。

    直接就把罪责放在了杨廷和泄露考题徇私舞弊的问题上去。

    朱厚照也没有办法,他不可能咬紧牙关说这事儿就是这样,人家杨慎就是有解元之才。自古文人相轻,说这话容易被人骂。

    可是也不可能直接就松口,让人去查自己的老师,说不定就会查出什么问题。爱子莫若父,天知道杨廷和有没有动什么手段,退一步讲,就是没有什么毛病那群疯狗一样嗅觉敏锐的说不定能掏出点啥不干不净的老底子。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