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重生之大明帝国-第11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秀才这个功名也仅仅是个功名,高不成低不就,花钱的地方多了还没地儿赚外快。

    所以朱厚照直接拨款十万两白银,让锦衣卫们专门找一些才名还不错又穷的揭不开锅的秀才,以一两银子一篇文章的价格开始大量的购买支持杨慎的言论。

    当然,这其中必然还有品行高洁不肯就范的。不过朱厚照对付这样的人有的是办法,既然不喜欢银子,那就用杨慎的科考卷子,从童生试一直到殿试的真题卷。

    像是这样的机密,朱厚照相信这群能考上秀才的人绝对不可能放弃。连中三元的答卷,让他们听上一听就足够热血沸腾。

    状元不牛。逼,连中三元才无敌!

    有了秋千的水军加入,杨慎的压力一下子小了许多。

    同时随着他对资本主义萌芽的进一步理解,以及和当前社会形式的进一步结合,杨慎的文章逐渐受到了一些大儒的认可。

    当然,他的主要受众还是那些处于中低层的商人。杨慎描绘出来的全新画面是人人有钱赚,人人有书读。

    而朱厚照在背后的支持,更是让他底气十足。因为朱厚照告诉他随着海上船只的增多,大明完全可以成为一个产业输出大国。

    别看自家养金鱼的瓷碗还是拉尿的便壶不值什么钱,可放到西方蛮夷的手中立刻就会身价百倍,成为只能供奉天神的圣器。

    在这一点上朱厚照说话的时候还是信心十足的。作为一个后世人,他深切的知道一些西方著名画作中圣母圣子等一干西方神明聚餐的时候用的都是什么玩意儿。

    盛汤的是花瓶或者便壶,放果子的是笔洗,供奉圣水的可能是养金鱼的瓷盅,我了个大草的。

    不得不说上一下西方蛮夷的怪异审美足够让杨慎目瞪口呆的场景。

    反正寄情山水,崇尚精神修养习惯在画作上留白的含蓄中国人很难理解梵高那一大堆乱七八糟占满了整张纸的画作究竟美在哪里。

    有银子拿,还能让自己的名字见报让更多的人知道读书人里有自己这么一号,朱厚照雇佣的这些水军自然是不遗余力。

    甚至还逐渐的被杨慎汪洋恣意的文风给折服,由开始的随大流变的开始认真研究杨慎的文章,开始一点点的学习资本主义的思想。

    到后开发展到杨慎每出一篇文章,立刻就会有更多的人从文章中理解出不同的含义,从中揪取某一经典语句深刻剖析。

    最终出现了遍地开花的恐怖威势。

    在论战持续了足足两个月之后,朱厚照的水军在杨慎的带领下终于在全国范围内占据了上风。

    成功的获得了中下层百姓以及进步读书人的拥护。

    到了这个时候,商人开始自觉缴税,将国家的利益放在了官员的利益之上。

    当然,官员参与到商场中的现象终究还是不能避免。

    明朝官员俸禄低是公认的,当然如果只是养活老婆孩子是足够,但是当官哪能没两个长随,几个轿夫,最起码也得养上几个丫头,如此一来,银子不够用那是肯定的。

    朱厚照自己也想着一天天大鱼大肉吃着,推己及人也知道当官的想吃好的住好的睡好的,无可厚非。

    所以,在这个基础上朱厚照连接下了三条严令。

    其一,允许官员经商,但必须缴纳商税。

    其二,官员不得经商不得滥用职权,一旦被告发查实,严惩不贷。罪官杀头,妻儿流放,财产没收。

    其三,官员亲属可以经商,但不得借势压人,一经发现严惩不殆,参见第二条。

    这三条严厉令眨眼传遍全国,与此同时,朱厚照在报纸上刊发消息,扩招锦衣卫严密监视。

    把暗中的事情直接摆到台面上,其中的威胁不言而喻。

    眨眼间由夏入秋,可以说这个秋天真的是收获的秋天,杨慎的手下硕果累累。

    除了朱厚照请来的数千水军之外,杨慎终于俘虏了一个大儒。

    “善于富国者,必先理民之财,而为国理财者次之!”这样的论点很快随着杨慎的步步推进被从故纸堆里翻了出来。

    如何富国?必先富民!如何富民?必然需要让民自富!

    天下之民为农者劳,为商者富,何不让有行商才能之人行商。

    在这个年代,商品经济中午开始出现了属于它的声音。

    想要富多种树,多生孩子多养猪。在朱厚照的呼吁下,大明的百姓很快就动员了起来,会纺纱的种桑树,会烧瓷的烧瓷器。

    只要他们能产的出来,朱厚照就跟他们保证能销售的出去。

    因为出海的舰队终于在足足一年之后带回了好消息。拉过去的几大船货物全都换成了白花花的银子。

    探路的人回来后只有一句话,岛国人穷的只剩下银子了。

    朱厚照毫不意外的撇了撇嘴,弹丸大小的地方,除了有银矿之外啥都没有,物产贫瘠,能有衣服穿就不错了。在那个时候的岛国,有十两银子还不如有十两肉有价值。

    同时不出朱厚照意外的是,自家产业里出产的两船天竺神水在岛国足足换回了三船银子,就这还供不应求到后来不得不原价已经是五十两一瓶的天价神水直接提价到一百五十两一瓶的九重天价。

    岛国人,果然是除了啪啪啪之外没有更多别的天赋!

    当数千万两银子浩浩荡荡的从上海沿着海岸线一路运到登州之后,户部的官员眼睛都红了。

    但是朱厚照理都没有理他们,只是付给了两百万两银子的关税之后,就把剩余的银子入了自家的私人小仓库。

    户部官员脸红脖子粗的找皇帝理论,但是都被朱厚照轻描淡写的一句话给挡了回去:“关税商税都已经交了,剩下的都是清白银子。想要钱?海关上收税去啊!”

    如果说先前的论战是一星星的火星,当成船的银子被画下来刊在报纸上之后,无疑成了助燃的火油。

    星星之火,眨眼间有了燎原之势!

    (本章完)

第180章 偶巴,请帮我复国() 
商税改革的政策终于在朱厚照的多管其下之后有了活着的气息。

    当京城的某些权贵看到皇上手底下的生意同样也交了税,而且还交了很高的关税之后,他们一直咬紧的牙关终于开始松动。

    所以在第一位国公府下生意的税银交到严嵩的面前时,这个可怜的孩子在那一刻泪流满面。

    近一年多的不受待见,严嵩不知道挨了多少顿打,吐在他脸上的口水收集起来足够弄个很大的游泳池。

    天可怜见,严嵩原本不满皇帝商税改革的心思,在王公贵族一口口的唾沫之下一点点消磨。

    亲身经历了磨难之后严嵩终于知道了国家究竟有多少应该缴纳到国库的银子被这些达官贵人黑到了自己的口袋。

    所以,当看到辛劳之后的成果时,严嵩的心中竟然有了自豪的感觉,恨不得立刻就扑倒皇帝面前请求他狠狠地鞭笞自己,以原谅自己先前的无知和可笑。

    不过朱厚照并没有时间搭理他,甚至如果严嵩不说自己是严嵩的话朱厚照已经忘记了这个年轻官员究竟是哪根葱。

    实际上朱厚照现在很生气,相当的生气。他还没从自己的一条鞭法和商税改革海禁开放的快感中释放出来,一种莫名其妙的愤慨已经出现在他的面前!

    “龟儿子的,王八蛋!”朱厚照啪的一声把一封辽东军镇总兵的奏报扔到了地上。

    旁边侍立的刘瑾赶忙把奏书给捡了起来,粗粗扫了一眼后就惊讶叫道:“不可能!

    皇上此时须责问辽东总兵,朝鲜从太祖时期便是我大明属国,两国互通友好已经百年有余,绝不可能有如此悖乱之举!”

    朱厚照道:“我岂能不知?但这奏报之上写的清清楚楚,朝鲜出现叛乱,进军辽东,白纸黑字难道还能有假?”

    刘瑾此时已经不是当初的刘瑾,多年来的学习让他知道了很多太监不能知道的东西。

    “皇上,臣还是觉得此事有古怪,朝鲜兵力孱弱国君懦弱,从来都是以天朝马首是瞻……”

    朱厚照挥挥手打断刘瑾的话,这些事情他都知道。

    打从1392年,朝鲜王朝太祖大王李成桂称王,明太祖赐予“朝鲜”国号,两国就建立宗藩关系。

    后来明成祖即位,朝鲜太宗多次遣使朝贡,执礼甚恭。

    永乐五年(1407)朝鲜十四岁的世子李禔得到明朝允准,作为进表使率各级官员五十余人,至明京师南京。

    到达南京后,进贡马匹金银器物无数,称朝鲜国王祝君父寿。

    成祖数次召见,厚加赏赐,不止是赐给了织金文绮,等到他们回去的时候,明成祖还亲自写了诗送给了朝鲜国王。

    朱棣是什么人,从小混迹在刀口舔血的亡命老兵之中,骑在马背上长大的彪悍人物。

    如果说他砍人的本事首屈一指的话,那写诗的本事跟****一样臭估计大家也都会赞同。

    皇上是什么人,最要的就是面子,自己拿不出手的东西怎么可能拿出来送人,尤其是外国来使,皇上的所作所为都关系到大明王朝的面子。

    由此可见朱棣已经不拿朝鲜当做外人,甚至视之如同子侄也大有可能。

    到永乐十六年的时候,朝鲜太宗李芳远以年老逊位,废了世子李禔,传位于第三子李祹,特意上表请示明帝。

    明成祖一点都不含糊,好似对待自己儿子一般关心,立刻派遣使者赶赴朝鲜,监督传位之事,册封为朝鲜国王。

    等到大明国都迁往北京,两国交流就更加的频繁,朝鲜国王隔三差五的就来北京旅游混赏赐。

    并且国家有什么大事儿都会早请示晚问安,恭敬的如同儿子一般。

    儿子恭敬孝顺,当爹的自然也就不含糊,对朝鲜疼爱的紧。

    这一点是无论哪个比如现在的越南,老挝,新加坡都比不上的。

    简直就是父慈子孝的典范。

    如今他们竟然敢悍然进攻大明,别说刘瑾等人不信,就是连朱厚照自己都不信。

    但事态终究还是出乎了所有人的预料,朝鲜不光是反了,占领了辽东的一小块土地不说,还十分不要脸的送了一封国书。

    直言不讳的说他们占领的土地自古便是大韩民族的地盘,现在收回去自然是合情合理。

    这一次满朝文武都不淡定了。原本持怀疑态度的大臣也都开始跳着脚的骂。

    朝鲜这个国号可是大明太祖亲自赐予的,百多年来从未改变过。如今连国号都变了,不是欺师灭祖是什么?

    儿子不孝顺,当爹的自然不客气。揍他孙子的呼声从这一刻开始就没有停止过。

    连户部这只铁公鸡都嗷嗷大叫,说自己能拿出来五百万两白银,一定要灭了这个不肖子孙。

    没办法,户部现在硬气了。自从改革之后户部一年的税收便超过了两千万两白银,银子多的库房门都关不住,阔绰的一塌糊涂。

    但是朱厚照在这时候却出乎意料的静默下来。

    大韩这个国号大明满朝文武听的不舒服,朱厚照听着更不舒服。

    他可知道这意味着什么,并且隐隐有了一种古怪的感觉。

    但是很多的却是气急而笑。

    妈了个巴子的,你们说屈原是你们的,行,老子大方给你们了。说春节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