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这个天国不太平-第93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雇工帮工之类的,但这个群体虽然比产业工人数量多,但影响力很小,没什么话语权,而另外的贫苦的农民,这种人群的数量是最多的,也是整个中华帝国实际上目前过得最为穷苦的。

第1344章 帝国的城市化() 
    中华帝国对于最底层的这一级阶层,其实关注的最多,但因为群体太大,即便是皇帝冯云山和内阁成员再三强调将政策面往他们身上倾斜,但实施起来仍旧是一个艰难而长期的过程。

    对于城市的那帮雇工们,各地官府都开设技工培训学校免费培训,对应地同一些作坊和工厂进行合作,以低廉甚至免费的价格帮助他们做工,其实也就是相当于后世的学徒实习。而经过半年年或是一年的学徒生涯,便能成为一名合格的普通雇工。只不过,工钱也仅仅只能维持个人的生存而已,想要成家或是养活一家人,便难以维持了。

    不过,还是有一小帮雇工们脱颖而出,成为有些技术的工人,收到作坊或是工厂的欢迎,宁愿花费技工的代价雇请,并且,通过慢慢地学习技术,最终成为技术工人甚至高级技工,脱离了最底的阶层成为拥有较好收入的群体中一员。

    而人数最多的,其实还是广大的普通乡农。整个中华帝国,人口将近5亿,其中原本的本土华夏圈内,大概是4。5亿人左右,而这其中,又有超过4亿以上的人是分布在各地的乡农。

    除了其中不到十分之一的比例是各地的乡绅或是有诸多肥沃田地的大户富农之外,其余的的巨大部分都是普通农户,而这其中,至少有一半的乡农只有区区十几亩二十几亩甚至几亩薄田和旱地,托帝国的新政策,对田地乡农的税收极为轻微,得以大部分的收成都归他们自己,因而平时才能勉强温饱。但若是碰到灾年或者像以前满清时期,各级官吏苛捐杂税地话,便连温饱都无法满足,只能租借地主或者富农大户们的田地来补充得以糊口,即便是这样,也时不时会在青黄不接的时候要四处寻找野菜树根来补充粮食,饿死或者病死家中老弱者也不是罕见的事情。

    因此,中华帝国朝廷和地方官府的移民政策出来之后,那些实在难以活下去的农户,便开始了分家,将家中的一两个壮劳力分了出去,外出谋生,或是移民,或是到城里做工,剩下的田地得以能充裕地养活一家人口。但移民往往动不动便是要数千里之远,不是到海外拓荒,便是到外东北或是遥远的西伯利亚甚至西疆化外之地谋生,只要不是家境太过困苦,实在活不下去,还是没有多少人愿意出去。不过,地方官府按照内阁的部署,也还是有办法,那便是将乡村中多余的劳力往城市中引领。

    出于发展基础工业的需要,同时也是为了发展地方和国家实力的需要,朝廷拨款、地方官府筹集资金兴办实业,在各地府县都兴办了圣肥厂、水泥厂、钢铁厂、造纸厂、印刷厂、日化厂、纺织厂、面粉厂、大米厂、机器厂、马车厂、火柴蜡烛厂、瓷器厂、酸碱厂、榨油厂、中药厂等等。若是有矿产,还会开办采矿或是冶炼厂等,这样一来,便需要雇佣大量的劳力和工人。而这些工人的来源,自然从乡下的富余青壮提供,这样便使得城市有了吸引力,将大批城郊乡下的农民吸引到城市的各类工厂之中做工谋生。而这些工厂有了这批廉价劳力的加入之后,生产能力大幅提高,经营火热起来,使得这些民工们薪水也有所提高,而乡民的薪水比乡间做农活要强上许多,随着薪水被寄回乡下,城里当工人的好处也被带回到乡里,越来越多的乡农跑到城市,在乡亲的带领下加入到工厂之中,一个相互促进的循环就此展开。

    当然,也不是所有的乡下青壮都能适应城市工厂中的工作。作为如今的工厂,还是需要点技术的。而完全没技术、并且无法掌握的人,便被工厂赶了出来,看见同乡发财,他们有一部分不好再回乡里,便只能继续寻找其他生计。而这其中,大部分便被城里的职业所公布的招工信息,给带到城市周围甚至数百里外的矿场,开始苦累的矿工生涯。

    不过,即便是充当矿工,工钱不高,但还是比在乡下务农要强上许多。往往辛苦一两年,也能存下二十几甚至三十多圣元下来,相比于在乡下种田,想挣如此多的钱财,恐怕五年八年的也不一定能做到。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很多乡农抱着苦干三五年挣钱的想法,来到地下矿洞挖矿挣钱。而矿场自然也欢迎之极,以前满清时期的战俘,还有朝鲜和越南以及美洲战场的战俘都被大量地送入矿产开矿,但光光凭这些人数量是不够的,因而才有这些乡农们充当矿工的空间。

    不过,这也是中华帝国朝廷乐意看到的。一来促进了采矿业的发展,二来,也让乡下的农民多一条谋生之路,进而引发城市化和工业化的进程。

    在朝廷有意识地进行城市化和工业化进程中,大量的小城镇纷纷建立了起来,而原本的大中城市,经过数年的发展,也纷纷变了模样。

    尤其是两广、湖广和江南一带的富庶之地,因为人口众多,人均田地狭小,很多乡农生活困苦不堪,即便是因为帝国的成立,政策的好转,也只能勉强糊口而已。因为交通的发达起来,他们有机会到县城或是镇子里看见城里人的生活,异常的羡慕,人口开始流动起来,而身边的一些乡邻在城里打工做活,甚至在外面挖矿,但每年寄回家中的钱财不少,这让他们十分的羡慕。于是乎,一些人也跟着来到城里,这样一来,城市的人口便急剧增长起来。而且,随着城市中工业的发展,商业、服务业等也跟随者开始发展起来,从事这些工作的人的家眷也跟随着来到城里。就这样,经过数年的发展,不单是圣京、广州、上海、苏州、福州、杭州、武昌、天津、福州、成都等开始变成超级大城,人口都超过百万之巨,甚至圣京和广州两座城市人口都超过200万以上的特大城市,其他的比如杭州、长沙、安庆、宁波、厦门、梧州、琼州、北京、盛京、开封、桂林等城市,也都超过50万人口以上。

    不但如此,其他的一些原本只有几千人的小县城,千余人的小镇,也随着几家工厂的建立发展,数千工人和家眷的存在而使得城市发展壮大,成为数万或是过万的城镇。一些村寨更是直接因为交通或是工业、商业等直接成为城镇的,也不在少数。

    整个中华帝国,虽然城市化率并不高,但城市的绝对数,和城市人口的数量,已经是世界第一了。

    相对于城市化最高的英国,如今整个英国本土城市人口也就一千四五百万而已,而法国,更是只有千万上下。而如今的中华帝国,就算不包含一些三千人以下的小镇,单单计算四五千人以上的城镇,整个城市人口已经达到至少四千五百万。而且,随着城市的发展和工业的壮大,城市人口还在以每年五六百万左右的速度增加。

    而中华帝国的工业化水平和商业贸易活动,也跟随着城市人口的急剧增加,而显著增长。

第1345章 美洲的开发() 
北美太平洋西海岸的菲沙河谷,一处名为温哥华的小城内。

    拂晓时分,朱学文、朱学武两兄弟拉开“朱氏饭店”的大门,开始忙碌起来,将热气腾腾的包子、馒头、油条、稀饭等早餐都陆续出锅,摆上门口的案板上开始了一天的饮食生意。

    没过多久,饭店门前的一条3米宽许的水泥路上,便走来12个人,为首者,是两名三十多岁的华人,两人后面,跟着4名黑人和6名白人青壮。

    看见这群人,朱学武朝哥哥低声道:“兄长,宋家两兄弟还真是苛刻的老板啊,每天天刚亮就把手下的工人都叫起来上工了。看他们风光满面的样子,他们的淘金生意很不错啊!想当初来这里淘金失败,还哭着闹着要回乡,如今总算安定下来了。”

    朱学文抬头看向五人,叹道:“也不能怪他们。当初我们不也是听说这不列颠哥伦比亚一带有大量的金矿,遍地是金子才不远万里从山东登州府老家来淘金发财,谁知道来这里金矿那么难找,反而到处都是淘金的人,幸好,我们兄弟还有门厨师的手艺,如今每日生意兴隆,倒也算是一处‘金矿’了。

    他们也跟我们差不多,不过没什么手艺,淘金不行便开始伐木,但伐木只能糊口。只有这宋家兄弟锲而不舍地淘金,一边做伐木生意,一边还寻找金矿。以前伐木的营生不好做,是因为这里偏僻,距离帝国本土太过遥远了,运输成本太过昂贵,因此即便伐下来的木材,也卖不上好的价格。不过如今不一样了,前些天听说城西郊码头边的造纸厂已经开工了,还有个用机器加工的木材厂也马上要投产,木材的需求量会变大许多。这倒让他们有了机会,自己伐木还不够,还雇佣了一帮洋人来帮忙伐木,生意还不错。

    似乎找到了一处小型金矿,已经淘出金子的样子。”

    朱学武点点头,道:“兄长说得是!如今温哥华城似乎要大搞开发的样子,本土的许多商人,还有河西地区的商人也开始来这边投资。到时候,温哥华城就会迎来大发展,人口也会剧增,我们饭店的生意也会更好。”

    朱学文抬起头,看见五人已经来到饭店门口,便不再与弟弟闲聊,而是换了一副笑脸,迎了上去,主动向为首的华人打招呼:“宋老大早啊,今天还是老规矩上早餐么?”

    “36个大肉包,12份咸菜,再每人给碗开水。”被称呼为宋老大的华人挥挥手,一脸豪爽地道:“兄弟们,吃饱吃好了才有力气干活!”

    朱学文眼神一亮,这宋老大一向对雇佣的黑人白人雇佣抠门得很,最多每人给两个馒头就打发了,没想到今天竟然这么豪气,每人3个大肉包,还带一份咸菜,别看这些是普通的东西,但在这物资贫乏的北美西部地区,已经算是难得的奢侈食物了。

    不过,如今即便是这温哥华的边陲小城,也有不少华人在这里闯荡,因为劳力不够,还从北美各地招募了不少白人和黑人作为帮工。

    没多久,整个街巷都开始热闹起来,不断有人来到饭店门口同朱氏兄弟打招呼,买早餐食用。这些顾客之中,大部分都是华人,不过,偶尔也有少量的洋人和黑人出现。但很明显,如今的北美西部地区,已经成为华人创业闯荡的天堂,不少来北美的人称呼这边为东方人的西部地区。

    早餐的高峰过去,朱家两兄弟难得地有一小段休息时间。两人开始盘算起来。

    朱学武主动提出:“兄长,听说河西地区俄勒冈东部的奥伯伦一带发现了金矿,上千华人淘金者和他们雇佣的超过万人的洋人赶到那里,已经开始兴建了城镇。弟弟准备到那里去发展,开设一家‘朱氏饭店’。你看如何?”

    朱学文一愣,他早知道兄弟俩迟早会分开,没想到会如此快。说到底,还是自家的饭店生意太过兴隆,发展太快的缘故。这样的好机会,的确是扩大经营的时候。这也是好事啊,连忙点点头道:“二弟你想好了就去做,做哥哥的自然支持你!我这边大不了雇一两个人就行了,你手艺也练出来了,开个新店,咱们兄弟说不定还真能在这遥远的美洲闯出一份天地来,将朱氏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