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名扬三国-第13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其他的解释。六艺就逐渐由礼仪的规范变成教育的手段。其中射和御就演化成强健体魄的学问,射的学问延伸为个人在体魄上的修行,御的学问则融合了兵家的学说成为军事的教育。但终因这两门学问非儒家根本,而往往被冷落。”

    名扬听鸢尾说了这么一些,略感意外,说道:“你懂得这些?”

    鸢尾说:“那时虽小,但奴婢还是记得一些先父教过的东西。”

    卢植是儒家大师,耳濡目染的他的女儿知道这些也就不奇怪了。名扬又问任永:“你玩过蹴鞠吗?”

    任永笑道:“这种游戏只有这些公子哥才可以玩,我们这些乡野村夫哪里玩过。我连蹴鞠长什么样子都没有见过。”

    鸢尾说:“射艺本来就是一种礼仪,礼仪中必有尊卑之别,不是所有人都可以参与,地位不够就会逾礼。”

    名扬哼了一声:“孔子说的有教无类,恐怕也是在位尊者中有教无类吧。”

    鸢尾楞了一下,低声说道:“奴婢不好回答。”

    名扬说:“没事。我也没玩过,到时我们都去玩一回,你看怎么样,任永?”

    任永说:“那我得先学一学。玩不玩事小,丢人可就事大了。”

    名扬和鸢尾都被逗乐了。正在这时,场上领头的一名少年让大伙停止训练。

    他大声说道:“一年四场季礼,我们已经输了三场,每每被胤门踩过一头。师父他为人谦和,不愿与胤门争,但我们不能甘拜下风,无论如何要为庸门争一口气。”

    “师兄,那边有纪大人,我们只怕还是赢不了。”有人嘟囔道。

    “闭嘴,哪有这样长他人志气,灭自己威风的?”

    又有人说:“师兄,秋礼时,是我们打得最好的一次,可最后一球,你也看到那纪大人有多厉害,我们根本打不赢。”

    “所以我们要更加刻苦地练习。”

    众人叫苦不迭。

    “都练了大半天了,累都累死了,还比什么?”

    “各个先生都布置了功课,我们还有好多没温习呢,饶了我们吧。”

    众人叽里呱啦,一阵乱叫。那个师兄心烦意乱,只好大手一挥,说:“先回去吧,明早在这里集中。”

    众人赶紧到场边拿了衣服穿上,然后四散离开。

    名扬看到这个场景,大概猜出了个前因后果。学堂里分两门,一门称为胤门,一门称为庸门,每一季度都要比赛一场。如今庸门输了三场了,原因是胤门拥有纪如意这样的高手。现在庸门的弟子们毫无斗志,恐怕在赛场上会一触即溃。

    他心中涌起一个念头,便笑了起来。鸢尾看见名扬笑了,问道:“大哥莫不是想到什么好主意?”

    “正是。”

    “什么主意呢?”

    “你猜猜?”

    “你要教他们如何击败那个胤门?”

    “你真聪明。”

    “大哥你又不曾玩过蹴鞠,怎么教他们?”

    “没吃过猪肉,还没见过猪跑吗?”名扬用脚尖颠起地上一颗石子,将它颠到半空,然后来了一记凌空抽射,石子直直地射向十步外的一棵大树,正中树上一条细枝,树枝应声而断,“踢球拼的是团队,讲究的是战术,和行军布阵是相通的,只要有勇气,没有打不赢的仗。”

    本部小说来自看書網

    :

第一五九章 讲经论道() 
有办法固然很好,但达成目的还需要一个过程。 名扬现在要想办法结实这些庸门弟子。

    庸门弟子离开蹴鞠场就径直回城回了院,名扬一路跟着,却没有搭上话。距离院冬礼还有五天,名扬若是要依计划而行,就得在这几天里找到接触他们的机会。

    眼看院大门关闭,名扬知道今天是不可能了,于是三个人返回庐江,打算第二天再来皖县。

    第二天一大清早,名扬就出现在皖县街头的茶馆里。听说这家茶馆,经常有人讲经论道,平时都非常热闹。来这里讲经论道,茶听学的人也大多是从外地赶来考学的儒生,他们都是为了考入庐江院而来到这里。入学考试在每一年的春季,其他时间里,考生们就在皖县住下复习,顺便也能接触到院的弟子套一些信息。

    生最耐得寂寞,他们可以把自己宅在房间里一直看,就如同人间蒸发一般。但一群生聚在一起,就很难说了。他们读一样的,却有不同的理解,一方面急于表达自己的看法,另一方面又希望他人接受自己的想法,讲经论道就给了他们这样的机会,而且他们非常乐于参加。

    果然小小茶馆慢慢地就挤满了人。名扬到达茶馆时,已经有人在讲席上讲学了。他讲的内容是一些儒家经典,这些经典的原文名扬是听不懂的,这人讲了一个时辰对道德的理解。孔子是春秋时期的人,他所著的经典里阐述的内容多数还停留在他那个时代,如果儒家弟子还纠结于原著的精神,根本没有什么意义。现在讲席上这个人讲的就是这些,满口仁义道德,听得名扬昏昏欲睡。

    好不容易这个人下去了,此时名扬重新打起精神时才发现茶馆已经爆满,连角落里都站着人。又一个人上去,先向大家行礼,说道:“昨天我说过的正统之说,今天我还要接着说。”

    这时有人在下面大喊:“你不要再说了,谁能容忍这种悖逆之言。”

    顿时群情鼓噪,许多人都大叫着让他下去。名扬这才开始仔细观察此人的相貌衣着,他是一个净面素颜的年轻人,一身飘逸的青衫,目光如炬,却面沉似水。

    此时一个老者从柜台后走出,张开双臂示意大家安静。半晌店内众学子才安静下来,老者说:“本店向来接纳百家之言,没有驱赶论道人下场的先例。但凡上得此席,只要不是说一些粗鄙之言,都应让他说完,方才符合此间的规矩。”

    这时下面一阵窸窸窣窣的议论,但再无人公开驱赶。那人向老者行礼谢道:“多谢庄老。”然后整衣坐下,开始论道。

    所谓的正统之说,就是谁该做皇帝,为什么该他做皇帝,他能做皇帝那么别人可不可以做。董仲舒的“天人理论”,为汉室创造了忠君的理论基础,在此理论下,汉室为天授之主,汉室理应延绵千年。这是这个时代儒家忠君思想的核心。

    汉朝延祚近四百年,儒家独尊也有近三百年时间,虽然天下动荡,汉室为尊的思想一时难以撼动,普通老百姓见惯了上层社会权力倾轧,战乱不止也无法让百姓们相信汉室气数将尽,只有诸侯们才心知肚明,王朝走到了尽头。因此,坚守忠君思想的儒士们,无论如何也无法接受汉室被他人取代。

    但是谁该做皇帝呢?刘氏天生就该做皇帝吗?当然不是。刘邦出身这是秦朝的亭长,也就相当于一个社区主任,不入流的官职。押送犯人误了期限,只得聚众造反。如果不是陈胜吴广的起义声势浩大,项羽之类的旧六国贵族实力强劲,刘邦早就被秦军消灭了。刘邦投靠项羽,由死走向生;抢先进入咸阳,由无名变有名;封王汉中,由白衣变诸侯;暗度陈仓,由暗处走向光明;逐鹿中原,由臣子变为天子。

    历史具有必然性和偶然性。封建王朝由统一走向分裂,又由分裂重新统一,是符合科学道理的,从秦末乱局到最后统一是一定的。但历史选择了刘邦是偶然的。当时天下诸侯包括项羽,都没有统一天下的理想,但刘邦有。当刘邦具备实力之后,他就将实现自己的理想。从现代人的角度上来分析,这是合理的。

    但在古代人眼里,秦国具备八百年历史,项羽是旧楚国贵族,他们在当时就属于天生应该做皇帝的人,最后是刘邦赢了,那么刘邦肯定有上天护佑。再加上汉王朝四百年里的教育和宣传,刘氏为王的观念便深入人心,不可悖逆。

    如果破除了君权天授的思想,那就破除了君王之所以为君王的合法性保障。实际上,国家之所以要一个君王,是统治国家的既得利益阶层需要一个君王,而成为君王的人符合他们的需要,于是他便成了王。当国家的既得利益阶层需要一团体来代表他们的利益时,他们就会组建国会或是议会,建立政府来执行政策。

    一切看利益需要,统治阶层需要刘氏来当皇帝,他们就会拥护刘氏子孙。当刘氏子孙没有能力维护他们的利益时,他们就会拥护其他人。并没有什么君权天授,当皇帝讲的是实力。

    讲席上的年轻生虽然没有讲君权天授是错误的,但他的论道中主要内容,是汉室已经没有能力再一统天下,现在只是国家统一的象征,而各路诸侯各行其是,使国家分裂。诸侯们不再认同汉室,都认为自己会比汉室更适合成为天下之主,汉室的留续反而不利于国家统一,一个有实力的诸侯终将自己成为天子。所以诸位读人,不仅要体会圣人忠君爱国的思想,也要掌握观察天下大势的能力。

    他刚讲到秦亡时天下割据形成的原因,席下有一个生站起身来,打断了他的说话。生不忘行礼,说道:“忠君是一种信念,如果每一个人都如先生这般见风使舵,心怀鬼胎,那么每一天都会发生弑君篡位的事情。天下如想一统,就必须天下人人怀忠君之心,奉汉室为天下之主,扫荡四方分裂的诸侯,重现大汉盛世。”

    “那这么说,你认为曹操是匡扶汉室的英雄喽?”讲席上的年轻人平静地反问道。

    “我哪有说过,曹操是挟天子以令诸侯的奸臣。”

    “如果天子连曹操这样有实力的诸侯都无法依靠,他靠什么来统一天下?”

    “袁氏本初公和公路公必将夺回天子,重振汉室。”

    名扬一听,他还指望袁绍和袁术来重振汉室,难道他看不见袁术正在建封禅台打算僭越称帝吗?果然是一帮呆子。一时没忍住,名扬笑出声来,在本来很安静的茶馆里非常明显。所有人把注意力转移到他的身上,让名扬一时显得很窘迫。

    鸢尾也看向名扬,眨着眼睛,表示:你怎么笑出声了?

    生见名扬一身装扮不像读人,而且他对有人嘲笑自己的发言非常不满。他愠怒地问道:“请问这位先生,有何见教?”

    经过短暂的思考,名扬冷静下来,站起身来,向在场的人行礼后坦然地说道:“你凭什么认为袁绍和袁术可以匡扶汉室,他们和曹操哪里不同?”

    “本初公曾经为讨董联盟的盟主,公路公是汉室栋梁袁氏家族的家主,曹操是宦官之后,原本就是首鼠两端之徒,他们岂能相提并论?”

    “你认识袁绍和袁术?”

    “在下向往已久,不曾结识。”

    “你认识曹操?”

    “他的恶名早已流传天下,我不用认识他。”

    名扬哈哈大笑起来,半天没能停下来。他突然发笑,让这名生莫名其妙,不一会儿就发怒了。

    “你有话就说,何必发笑?难道你心里发虚,只能靠笑来掩饰?”

    “你的全部信息都来自于道听途说,竟敢在这里大放厥词,我都替你脸红。”

    “你说什么?”不用名扬替他脸红,他的脸立刻涨得通红。

    另一个方向有一个年纪稍大的生站起来,指责名扬:“君子论理不辱他人,你这样未免有失礼数。”

    “你们一开始轰这位先生下台。”名扬指了一下讲席上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