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明帝国-第3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明军只有几十人,看到我大清军队也没有逃跑?”听到报告后,多铎忍不住皱紧了眉头。刚刚遭遇袭击,多铎听到这消息后第一反应也是认为有诈,明军说不定设有埋伏,或者有其他计谋。
刚刚吃了大亏的多铎,不敢贸然从事,马上喝令全军,减缓行进速度,准备战斗。
这在以前是不可想象的事,一直以来,都有女真满万不可敌的说法。这些年,大清军队与大明军队野战对阵,从来没有败绩。几十骑大清军士,就能撵着成千上万的明军追杀,女真勇士从来不担心不能击败乌合之众一般的明军。
但曹越给大清的几次重大打击,让多铎等人信念都有了改变,没有人再敢把明军不当回事。
不过在大军减缓行进速度后,并没看到明军有什么后续动作,呆在山头上的那几十个人也没有逃跑的迹象,仿佛在等什么。率前军的梅勒章京终于忍不住,请命攻击。
多铎同意了这名梅勒章京攻击的请求,令其率两千汉军及一千蒙古兵,五百骑女真精骑,从三个方向往那个山头攻击。多铎严令,攻击的时候一定要小心,防止明军可能出现在伏兵。
多铎将亲领剩余的大军,策应支援。
视野中只有几十名明军出现在远处的山头上,要是换作平时,十几骑大清军士就敢杀过去。但现在,几千骑大清精锐围攻,还要小心翼翼,深怕中了埋伏,这让许多清军将领心里不是滋味。
多铎也是一样,他心里说不出的愤怒,感觉一切都非常压抑。他也严令,遭遇到的任何明军,全部斩杀,不留一个活口,以此发泄心头之气。
看到那名梅勒章京几千人马从几个方向往山头攻击而去,多铎也令后续大军跟进,他自己带着亲兵驰上另外一个山头,准备查看战况。
一路都是冰天雪上,逆着地势而攻,又一副小心翼翼地样子,速度不可能很快。多铎眼中,只见己方人马,催着战马,艰难地往那个地势不是很陡的山坡而去。
山坡顶上,那几名明军军士,并没有任何逃跑的打算,依然凭风而立。这让多铎有非常强烈的不祥预感,但他又说不出个所以然来。
冰雪情况下,骑马迎着陡坡而行已经非常困难,冲在前头的清军士卒已经下马,步行攻击。
但,山坡顶上的明军依然没有任何逃跑的打算,多铎心中不祥的预感再度增强。
但他不会下令停止攻击,如果面对几十名明军,几千大清将士都不敢冲锋,那大清军队的士气将受到严重的打击,他的威望也会下降很多,即使后面还能取得成绩,但这次南征,将变成他的耻辱。回去后,多尔衮也不会给他好颜色,国内那些有利益冲突的人,也会趁机落井下石。
就在多铎的紧张注视中,突然从临近山顶的一小片山林中,快速冲出几十人,他们不知道驾着什么东西,行进速度很快,转眼间就冲到了迎坡而攻的大清军队不远处。
随着他们的快速冲击,连续的爆炸声响了起来,黑烟腾起的地方,努力往山坡上攀登的军士,被炸倒了一大片。爆炸声继续响起来,更多的大清将士被炸倒在地。
“不好,明军果然有埋伏,中计了!”不祥的预感变成了现实,多铎心里有一种说不出的愤怒。此时的他,反而不再提心吊胆,一副豁出去的样子,喝令全军展开攻击,一定要将这部明军歼灭。
随着多铎的命令,后续的清军排山倒海一般往这个海拔高度只有两三百米,起伏也挺平缓的山头杀过来。
原本呆在山头上的那几十名明军,也有了动作,他们几乎同时往南面飞驰而去,速度奇快。
爆炸声和黑烟中,刚才攻击的那几十名明军,也朝同一个方向快速而去。这些明军脚下似乎装了什么奇特的装置,可以在冰雪中飞快地滑行,沿着山坡而下,比平时快马奔跑的速度还要快。
“天哪,曹越给明军装备了什么玩意儿?”看着两队百来名明军逐渐变成几个小点,把追击的大清军队甩的远远的,最终隐于雪原中不见了踪影,多铎被惊呆了。
当然不只多铎惊呆了,刚才遭遇明军突然的袭击,眼睁睁地看着几十名明军脚上驾着东西,飞快地从他们前面不远处滑下山坡,最终远循,所有的清军将士都惊呆了。
这些是明军,还是神灵下凡?
第二十章 六百里加急军报()
紫禁城,乾清宫,崇祯皇帝正倚着火炉在批阅奏折。
连续的寒潮影响下,北京也是连降大雪,天气异常寒冷,宫内早就生起了火炉。乾清宫因为空间很大,火炉数量不少。这么多火炉烤着,依然不能将整个大殿全部烘暖,站的离崇祯皇帝较远的那些宫人,虽然穿着厚厚的棉衣,但依然冻的发抖。
历史记载,明末那些年,气候属于“小冰河季”,冬天异常寒冷,其程度是千年、万年一遇。历史学家分析,明朝灭亡与看气候异常有很大的关系。极端的天气,导致粮食产量大幅下降,衣食无着的百姓增多,流民队伍随之壮大。百姓吃不饱穿不暖,活不下去了,民变也产生。
如果没有极端的气候,民变不会这么频繁,规模也不会这么大,大明的实力也就不会削弱,面对建奴的入侵,也有实力抵挡。大明军队的许多精锐,都是在与高迎祥、李自成、张献忠的流寇作战中消耗掉,连曹文诏这样的猛将,都死于与叛军的战争。
许多时候,明军都要东西两头兼顾,两边作战。战争是最消耗财富的,没有民变,没有与建奴的战争,大明国库不会极度空虚。大明国库不空虚,就有财力募兵购置军需,军队实力不会很快下降,与建奴的战争不会输的一塌糊涂,大明也就不会灭亡。
因此,气候的异常是明朝灭亡一个很重要的因素,这是许多历史学家得出的结论。
无论这个结论是否正确,崇祯年间极端气候频繁那是千真万确的,天下百姓,也因为气候的异常而经常遭灾遭难。连续几场大雪过后,灾害也就随之而来,堆在崇祯皇帝案头的,到处是遭灾求救的上奏。崇祯皇帝的眉头,也因为看了太多这方面的奏报而紧紧锁着。
秉笔太监王承恩,侍立在一边,他心神不安地看着眉头紧锁的崇祯皇帝,心里在琢磨着事。
正在这时候,殿外传来喧哗声,王承恩不待崇祯皇帝吩咐,马上出去查看情况。
“发生了什么事?”出了乾清宫后,笼着手、缩着脑袋的王承恩,劈头盖脸就训斥候在殿外的小太监,“陛下这些天心情不好,杂家一再吩咐你们要小心,还敢这般大声喧哗?”
“王公公,有大同送来的急报,”那名被训的小太监,指着自己身边的另外一名刚刚从地上起来的太监,很委屈地说道:“李公公因为送急报走的急,摔倒在地,小的想过去搀扶!”
“大同急报?”王承恩听了,眉头忍不住挑了挑,脸色瞬间变了,他也没再理会这名小太监,直接两步走到好像被摔疼的另外那名李姓太监面前,压低声音喝道:“急报呢?”
“王公公,急报在这里,”那名因为地上结了冰而滑倒的李姓太监,赶紧将急报递上,“大同镇监张公公,大同知府魏大人,大同总兵曹大人的军情急报,刚刚以六百里加急送到。”
六百里加急的军报,让王承恩心里一沉,他马上伸手接过,“给杂家吧,你们都退下!”
“是,王公公!”另外几名小太监作了礼后,恭敬地退下。
拿着烙了火漆的几份急报后,王承恩快步走回殿内,在走回殿内的时候,他趁人不注意,将怀中的一份折子掏了出来,与这几份急报放在一起,呈到了崇祯皇帝的案前。
“万岁爷,大同镇监张安,大同知府魏大本魏大人,大同总兵曹越曹大人所送的六百里加急军情急报,还有大同副总兵吴明送来的密报,”王承恩将手中的几份奏章呈上后,也就退后一步,仔细观察崇祯皇帝的神情变化。
“大同府所送六百里加急军情急报?”崇祯皇帝听了,脸色不禁一变,伸手快速拿过那几份烙了火漆的军报,又想了想,最终先拆开曹越所呈的那一份。
打开看了后,崇祯皇帝的脸色不禁再次色变。
“万岁爷,发生了什么事?”一边的王承恩心跳也随着崇祯皇帝的脸色变化而加快,他忍不住小声问了一句,“是流寇进犯大同了?”
崇祯皇帝并没马上回答,而是快速拆开了另外两份同样烙了火漆的急报。
“建奴来袭。建奴竟然在这种天气遣大军南征,”崇祯皇帝将手中几份军报送在一边,依然紧皱着眉头,他转头看着一副关切之色的王承恩,长呈短叹地说道:“数万建奴出现在大同以北百来里的地方,曹越目前还没办法判断建奴是准备偷袭大同,还是绕道攻击北京。”
听到建奴在这种天气南征,王承恩也被吓了一跳,“万岁爷,建奴竟然在这种日子遣军南征?他们……他们是想干什么?”
竟然不是流寇,而是建奴大军攻打大同,王承恩挺出乎意外。
去年下半年,李自成所领的流寇在河南一带频繁活动,其手下大将李岩兵锋指向山西。王承恩还以为,是李岩所领的农民军要攻打大同,没想到竟然是建奴南征了。
“这种天气建奴是想找我们一个措手不及吧,”崇祯皇帝脸色越来越青,一下子从坐上起了身,背着手回来踱了两步,再对王承恩说道:“曹越、魏大本、张安所奏事没有大多差异,大同军民已经严阵以待,准备迎击建奴的入侵。他们在急报中要朝廷下令北京及九边各军镇,万不可大意,一定要严加提防,不给建奴以可趁之机。曹越还在急报中提议,对建奴坚壁清野,将百姓和粮食全都转移到坚城内,建奴急袭,不可能带着充足的粮食补给而来,如果我们坚壁清野,这种严寒的天气下,不需要我们出战,建奴就会损兵折将而退,老天爷会收拾他们。”
王承恩听了后,马上附和了一句:“万岁爷,曹总兵所言不错,如此严寒的天气,只要我们不给建奴以抢掠的机会,他们定会不支而退,说不定会被冻饿而死许多人,奴婢也认可曹总兵提建议的坚壁清野,曹总兵虽然年轻,还挺有谋略!”
“朕也认为此议不错,”崇祯皇帝的眉头稍稍舒展了一些,也就果断地下令,“承恩,马上宣内阁诸臣及五军都督府诸将入宫议事,决不可大意。”
“是,万岁爷,奴婢马上去吩咐!”王承恩说着,快步走出了乾清宫,将崇祯皇帝的命令传了出去,很快一大群宫人就飞快地奔出宫,去宣崇祯皇帝要见的诸臣了。
在王承恩再次回到乾清宫的时候,崇祯皇帝正在翻阅大同副总兵吴明所呈的密奏。
看到崇祯皇帝在看吴明所呈密奏,已经知道这份密奏内容的王承恩,心里不禁打了个突突。不过他已经想好了应对之策,垂手站在一边,等着崇祯皇帝的表态。
第二十一章 谋反还是诬告()
吴明所送的这份密报,前两天就送到了北京,但被王承恩扣着,没有送到崇祯皇帝的案前。
说来也巧,在收到吴明所送这份官报的一天之前,王承恩接待了一个自称是曹越手下的人。这个叫曹能的人,除呈上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