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小学教师在大明-第7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最后一种就是大明当世的主流观点:“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意思是让老百姓按照我们指引的道路走,不需要让他们知道为什么,这一种愚民观点,反而在当世是正确的,立于正统地位。前两者都有其进步意义反而是错误的,统治者极力否认的。

    张籍看完题目,闭上眼晴,双手在面部揉搓,心里念头急转,进步还是落后那顾不得了,若想通过院试得个好成绩,这必须要靠着大明主流观点来写,那该如何破题好呢?

    静下心来好不容易将脑海中的干扰项驱逐出去,张籍沉思片刻,提笔在草稿纸上写到:“论君子之教,有不能尽行于民焉。”写完之后将毛笔放于一侧,张籍长吁一口气暗道,这破题立论终于写出来了。

第一百一十九章 院试进行时() 
“民可使由之”这句,考场上的童子们都曾遇到过,有道是最常见的作文题,是最难写的作文题。大家都写过,好文差文考官们都见过,这如何博得考官的眼球,从众人中脱颖而出就是张籍需要考虑的问题了。

    “论君子之教,有不能尽行于民焉。”考虑到题目的重点并不在“民可使由之”而是在下一句的“不可使知之”,因此张籍用“不能尽行”将题目破净,此当是为上选。如果有考生无名师指点,或者自己想不通这一点,以前半句“民可使由之”为重点阐述,破题为“论君子之教,有不能使之”这就跑了题,落了下乘。当时张籍在刚入书院读书那会儿,陈教习曾经和他讲过这一句话的重点。

    破题之后便是承题,张籍现在的八股文造诣相当高了,稍作酝酿思考,承题、起讲、八股、四比、收结等便很顺畅的写完了,大约半个时辰左右,草稿纸上就呈现出八九百个工整峻拔的小楷。

    张籍放下毛笔,再次检查后发现并无犯禁之语,又看向下一道五经题。

    五经题共有五道,依旧是五经任选一经作答,张籍选择的是自己的本经《春秋》,题目是“言之无文,行而不远”语出《襄公二十五年》,全句是“仲尼曰:《志》有之:‘言以足志,文以足言。’不言,谁知其志?言之无文,行而不远。”,意思是孔子听说这事,对于贡说:“古书上有这样的话:‘言语用来表达意愿,文采用来完备语言。’不说话,谁知道他的意愿?说话没有文采,就不能传布到远方。”

    原文出处及释义,张籍一看题目便心下了然,稍作思考就想到了一句绝妙的破题,“夫圣人之教明理,语为心声辞以达意。”此为破意而不破词,虽无一字同题干重复,但其本意已然尽破矣。这一道题就没有和后世观点相斥的顾虑了,张籍此刻思路如泉涌,下笔如有神助,洋洋洒洒千余言一蹴而就,搁笔之后尚且意犹未尽。

    再次检查过后,张籍对自己写的这道五经题甚为满意,即便是由治学严苛的董讲郎来批改,想来也是说不出什么的。正要再看向下一题,便听到远处光岳楼上传来三声鼓响,然后就见巡视的衙役书办依列行走过来说道:“饮茶如厕自便,不得喧哗,违者以作弊论处。”

    原来是到了中场休息饮茶喝水和上厕所的时间了,和临清州考院差不多,每一列考舍两头各有一水缸,要喝水的话,可以去门口水缸处饮水,不过要起身示意巡考衙役方可,并且不得说话。这里需要注意的是,水都是凉的,想喝热的要提回去自己生火烧水。

    每列考舍尽头都有一个粪号,里面有一个便桶,这也就是厕所了。

    此时张籍听得巡视人员的提醒声,并没觉得口渴,倒是觉的小腹有些便意,于是便起身示意自己要去如厕,巡考衙役先是往粪号方向确认了一下,此时尚未有人,便同意了张籍的如厕请求,于一处取了一个牌子给了张籍。

    张籍双手接过牌子看了下,这个木质牌子有些年头了,边角上磨得光滑,也不知道多少考生曾拿着这个牌子去厕所了,想想就有点恶心。牌子正反两面都有字,一面写着“入静”,另一面写着“出恭”,古人上厕所说出恭便是从这里来的吧。张籍将牌子拿在手中,小心翼翼的从考舍中出来,唯恐碰翻了笔墨纸砚,内部就那么点空间,万一污了试卷,任你把文章做的花团锦簇也是最次一等,若真这样可是没地方去说理,只能自认倒霉再等三年。

    和府试时一样,考试期间上厕所,有一个衙役一直跟着,寸步不离,这么做是为了避免考生趁机作弊。

    张籍所处的考舍靠近中央通道,正好在粪号的另一头,初时还不觉得越是靠近粪号,那股熏人的气味便越是强烈,苍蝇蚊虫的嗡嗡声也越是清晰,这种气味简直让人无法忍受。毕竟是到了夏天,县试府试时天气还凉,并不像现在这么严重。

    路过靠近厕所的这间考舍,坐在里面的是一个二十多的年轻士子,身上穿着的文士衫似是苏州织物所做,家境看起来相当殷实,只不过运气太差,竟然被分到了这里。

    张籍看到这个倒霉考生扯了块盖考篮的布掩在口鼻上,从他的眼神中可以看到他的无奈与煎熬。这人的衣服和卷子上只怕也要沾染上五谷轮回之香吧,张籍不无恶意的想,同时又庆幸自己没被分到这里。

    古代的厕所卫生条件可想而知,何况是人员众多的考场,据传曾经的考院是没有厕所的,每逢考试结束,号舍内便溺之臭让人难以接近,这么几次,后来考生还能踩到前人“遗泽”,所以后来就设置了粪号。这冬天还好,夏天的粪号内场景就不便描述了,高温之下,臊臭难闻,五谷轮回之物横流,蚊蝇乱飞,总之如厕是一种折磨。

    如厕完毕,张籍向自己的考舍走去,又看了一眼这位倒霉的童生,只见他一手掩鼻,一手执笔,艰难的在草稿纸上答题,希望这位倒霉悲催的仁兄不会被熏的发挥失常吧,正所谓孟子云: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也幸好这个时代没有那么多洁癖者,如果是一个洁癖处在这个考试环境中,怕不是要当场晕倒。希望他能有个好成绩吧,张籍路过他时心下默念。

    原路返回自己考舍,张籍将出恭入静牌返还巡考衙役,将凳子和书案摆放好——其实就是两块板子,便继续开始自己的院试答题之路。

    刚才两篇八股文已经做完,只剩下这篇五言八韵诗了,张籍看了看天色,开考之后到现在才不过两个时辰,中午也没到,自己的答题速度已经领先了绝大部分士子,所以最后这首诗也不着急定稿,可以好好地推敲推敲。

第一百二十章 试帖诗() 
先说这“试帖诗”,又叫“五言八韵诗”,也是一种形式古板、要求严格、不能随意抒发情感而只能歌功颂德、粉饰太平的诗题。它是五言的,共十六句,首尾各两句可以不用对偶,其余各联必须对偶,限定以某字为韵,在题目旁须注明“得某字”韵。诗的结构大致和八股文相同,首联名破题,次联名承题,三联如起股,四五联如中股,六七联如后股,结联如束股。首联和次联,须将题目字眼全部点出,如题字太多不能全点,也要把要紧的字眼点出。结尾要颂圣——赞扬皇帝、歌颂时政、或粉饰太平等。

    这道试帖诗的题目为“其人如玉”,此题出的巧妙,倒是一个陷阱。我们常见到的是说美人如玉,佳人如玉,这样的话题常为人所津津乐道。估计很多考生会根据这一点靠着诗经的蒹葭等篇章来入手写诗,殊不知若果真这么写那是大大的跑题了,因为堂堂正正、极为严肃的院试大考怎么会让你去写什么美人!

    试帖诗是应制之作,必须庄重典雅,不能用不庄不吉的字句,张籍曾听书院讲郎说,隆庆年间福州一位举人,只因诗中有一句“一鞭残照里”,主考官说他语用《西厢记》,被取消了录取资格。又如湖南一位秀才,因诗中有“平远山如画,温柔月恋乡”一句,主考官也认为不庄不雅,没被录取。可见写个“所谓伊人,在水一方”、“念慈念慈,辗转反侧”这样的句子是不行的了。

    “其人如玉”,除了美人如玉,还有一句是“君子如玉”,诗经有云:言念君子,温其如玉。这才是正确的立意,才是这道题目的正确打开方式。温润君子,其人如玉,这样的论述后世曾有不少精妙的语句,正好可以拿来一用。张籍提起毛笔写道:

    “空谷高人往,风流想见之。每当吟宛在,辄欲赋温其。缅彼千金宝,萧然一褐披。谁家生玉树,之子是琼枝。洁白平生许,雕锼几度施。蒹霞空见倚,琬琰最堪思。好识连城璧,休言无当卮。凭看裴叔则,朗朗照人时。”

    此诗题目为《赋得其人如玉》得其字。这首诗借鉴了清朝纪晓岚的作品,语句中化用经史,写出了名士君子高贵如玉的品质,和清俊脱俗的丰彩。尾联中裴叔则指的是西晋河东人裴楷,容仪俊秀,时称为其为“玉人”;日月朗朗照人,日月合为明字,故亦有借古颂今之意。

    通看全诗,无论文体结构还是,立意立论都是上上之选,比张籍第一次在县试中做的诗好了不知凡几。再次默读一遍这首试帖诗,张籍心下不禁有些小得意。

    将最后一题写到了草稿纸上,至此院试第一场的三道考题全部完成。张籍放下毛笔伸了伸懒腰,活动活动微酸的脖颈。

    “干什么呢,就是你,不许左顾右盼!”自己的这一个放松的举动竟然引来一声训斥。说话的是刚好走动过来巡场的兵丁。我只是放松一下好不好,哪里是要看别人的试卷,他们恐怕都没自己做的快。虽然心里是这么想,张籍可不敢说出声,这可是院试考场,古往今来和监考老师争吵都是没什么好结局的,更何况这是人治大于法治的大明朝。要是说出不满埋怨的话,必然会被治一个喧哗考场之罪,那时被叉出考场挨板子、落榜,上考试黑名单等处罚一样也少不了。

    被巡场兵丁带来的这点小不快刚过,张籍就听到远处楼台上传来几声鼓响,随后有衙役及仆从送来热水,意思是可以开饭了,张籍抬头看了看外面,刚好是正午。

    摸摸肚子,腹中传来几声轰鸣,果然是饿了。张籍收拾起笔墨纸砚并考卷试题,从墙角考篮中取了炭火点燃,然后拿出书院给统一准备的饭食——蒸饼、卤肉、白菘。正好是一主食,一荤菜,一素菜。

    待火头旺了,张籍烤了烤蒸饼,热了下卤肉和白菘,就着热水大口大口的吃了起来。蒸饼带着麦香,卤肉鲜味浓厚,白菘清爽去腻,搭配十分合理。蒸饼配卤肉算得上是大明版简易的烧饼夹肉,这一食物极为抗饿,运河上拉纤的纤夫和码头上装卸的民工都喜欢吃这个。

    考场上吃饭不需要一点一点的品尝滋味,吃饱就好,吃快就行。不到小半个时辰张籍就吃完了饭菜并将炉灶碗盘收拾起来。

    接下来就是要将写完的两篇八股文和一首试帖诗誊录到程文纸上。张籍铺开试题纸,仔细的试好了墨汁浓淡,提笔就写了起来。

    前世今生两辈子的书法练习,这一笔好字早就融入了张籍的生活中,在誊抄时,张籍并未多么的刻意去仿照古人的法帖,而是学古人之精气神,再用自己的笔意落到纸面上,笔尖�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