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大宋燕王-第13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杨丛义上前笑道:“沈兄多虑了,人对未知的事物感到恐惧很正常,一旦摸清它们,就没什么可怕的。比如就说这大海,我们身下的大海深不过十丈,南北有岛,水宽不过二十里,前方的昌国县也是一稍大的岛屿,此时距离我们不到二十里,再有小半个时辰就能到岸。眼下无风无雨,若是在白天,你可能就不会说危险了。”

    杨丛义的轻松,并没有打消沈缙的担忧,望着大海眉头紧皱。

    “别这么担心,这片区域不大,船家在这儿跑了一辈子,根本不会有事儿。”没在夜间坐过船,有些担忧,杨丛义也理解,之前从临安乘船出发时,他也有这样想法,事实证明他是多虑了。

    “走,回船舱吧,一会儿就到岸。”杨丛义招呼一声,三人转身走进船舱。

    船舱里灯光昏暗,新兵们或躺或坐,都安安静静不敢动弹,生怕走动一下就把船颠翻。

    三人回到船舱便也跟军士们一样坐下,稍作歇息。

    沈缙就着灯光拿出一本书来,在等下细看。

    灯光昏暗,杨丛义没心思看书,也没书可看。见沈缙看的书似乎还是上次见过的那本,便道:“沈兄,这本书你看了几个月还没看完?”

    沈缙笑笑,没有说话。

    林嵩笑道:“杨兄有所不知,他这书可看了不止两个月,已有足足半年。”

    一听这话,杨丛义就来了兴趣,追问道:“什么书,沈兄竟看得爱不释手?”

    林嵩调侃道:“这可是他家祖上传下来的家传古书,自然是要好好研究的。”

    沈缙有些不好意思的回道:“杨兄就不要明知故问,再来调侃我了。”

    “沈兄这话从何说起?”杨丛义却是微微一愣。

    沈缙合上书道:“这是《梦溪笔谈》,沈兄之前不是翻看过,如何会不知?”

    杨丛义恍然大悟,之前在武学也曾翻看武学教授黄忱的那本《梦溪笔谈》,难怪之前翻看沈缙这本书时有熟悉之感。

    “沈兄误会了,之前翻看了几下,也没注意书里写了什么。《梦溪笔谈》怎会是你的家传?”杨丛义忽然想起去年听教授说过,《梦溪笔谈》在太学火过一段时间,他还托汤鷽上街给他一本来着,结果找遍临安城,一本都没有,本来计划好去镇江找找看的,因督造回易耽搁了下来。不想这本大名鼎鼎的科技巨著他曾翻看过,却没有认出,着实尴尬,于是赶紧转移话题。

    沈缙面有愧色,苦笑道:“不瞒杨兄,我家祖上正是《梦溪笔谈》著书之人。去年十月与杨兄辩议一场,杨兄以针盘指向、水密隔舱之法,将我辩驳的无话可说,而据杨兄所说,针盘指向之术正是出自《梦溪笔谈》,更让我无地自容。”

    “原来沈兄是沈公之后!失敬失敬!”杨丛义大惊,沈缙居然是沈括的后人,这可真是太巧!难怪当时辩议时他搬出沈括之后,沈缙就一语不发了。

    沈缙以手覆面连道几声“惭愧”。

    杨丛义劝慰道:“沈公所著《梦溪笔谈》包罗万象,天文、历法、气象、地质、地理、农业、水利、建筑、医药、历史、军事、法律、科学技术等,内容十分庞杂,价值极大,但由于此书与科考无关,无人问津也属正常。我也是无书可看,无聊之下偶然发现此书,在其中看到些有意思的记载,便找人仔细了解了来历,方知此书出自沈公之手。如今沈兄手不释卷,仔细研读,若能将书中记载的诸多实用技术加以推广,把此书在大宋传播开来,沈公当为后世子孙欣慰。”

    沈缙道:“杨兄说的是。自从去年跟杨兄辩议过后,我便回家找到此书,加以研读,果然在书中发现许多奇异记载,真在其中找到针盘的制作方法与用法。沈缙在此感谢杨兄,没有杨兄点醒,我便要成了不肖子孙!”说完便行一礼。

    杨丛义连忙回礼道:“沈兄有心了,《梦溪笔谈》乃沈兄家传,即使我不说,日后你自己也会看到。不瞒沈兄,我之前虽在别处看过此书,却因为不是自己的,没有太多时间研读,之前也曾在临安各处书店寻找,却是一册也未曾见到。不知沈兄家中可还有多的,能否转赠我一套呢?”

    沈缙道:“实在不好意思,家中也只有一套而已。不过等我回去,倒可以在老家那边的书店看看,也许能帮杨兄找到也说不定。”

    杨丛义笑道:“那就多谢沈兄了。”

    《梦溪笔谈》记载的科学技术非常广泛,但这些东西不为读书人所重,买的人少,书店也不会印刷太多,找不到也属正常。

    但这书在历史上的价值很高,应该要加以发扬才是。杨丛义便有意引导沈缙把此书分门别类重新整理一遍,也好方便阅读。

    三人不知不觉又聊了很久,灯油烧干又加上。

    偶然一转头,发现军卒们都已睡着,杨丛义忽然跳起。

    “杨兄,怎么了?”杨丛义的动作把沈缙和林嵩吓了一跳。

    “出来说。”杨丛义快步出舱。

    沈缙二人随后跟出去。

    杨丛义趴在船头一看,船还在走,并没停下。

    “有什么不妥吗?”沈缙十分紧张。

    杨丛义眉头紧锁:“很不妥,我们出海已经快两个时辰,还没靠岸,肯定出了问题。林兄,麻烦你去把船家找来,不要声张。”

    林嵩心里也很紧张,赶紧去找船家。

    “杨兄,会不会是船划的太慢了。”沈缙趴在船头看了看,发现行船的速度不是很快。

    杨丛义看着缓缓前行的船,望着四周黑洞洞的大海,心里也异常紧张。还是大意了,真不应该赶这半天时间晚上行船,若是出了问题,可就后悔莫急。触礁、迷航都是潜在的危险,船上这么多人,不管发生什么不测,都会是一场灾难。船上无水无粮,一想到最坏的结果,顿时出了一身冷汗。

    迷航不是没有可能,若是黑暗中船从东北方向绕过了昌国主岛,直出东海,随海风海浪行船一夜,短时间内哪里还能回得来,船上这么多新兵,若是害怕,闹起事来,可就回不去了。这可如何是好?

    “杨兄,船家来了。”林嵩带着船家赶来船头。

    “船家,一个时辰的路程,为何到现在还没到?”杨丛义回头发问,一脸严肃。

    五十多的船家吓的一哆嗦,立即跪下回道:“大人息怒。小人平常不行夜船,天一黑就不知方向,昌国虽然不远,也不敢贸然行船,要是撞上礁石,走错方向,麻烦就大了,就只好放慢速度,等天亮。”

    “等天亮?”杨丛义哭笑不得。

    “是,大人,只要天一亮,小人就能把大人送到昌国县。”船家跪在地上赶紧回道。

    “起来说话。你可知道现在船在哪里,离昌国有多远?”

    船家慢慢起身,小心翼翼的回道:“估计还有一二十里。”

    “你到底是怕撞上礁石,还是怕走错方向?船就这么漂一夜,你知道它明天漂在哪儿?”

    船家回道:“大人,海里礁石少见,小人就是怕走错方向。船不走,一夜也漂不了多远,只要天亮,太阳出来,小人就能把大人送上岸。”

    “沈兄、林兄,你们看怎么办?”杨丛义拿不定主意,真在海上漂一夜,谁知道会遇上什么未知的危险,但如果贸然行船,走错了方向也是灾难。

第163章 宣威军建成() 
沈缙道:“杨兄,若是怕错了方向,这倒大可不必。难道你忘了针盘指向?我们刚刚才说过啊。”

    “针盘?船家,你船上有针盘吗?”

    看船家一脸茫然,杨丛义就知道是白问,他怎么会有针盘。

    “我虽知道针盘能指向,可我们这里哪有针盘?”杨丛义无奈苦笑,这东西怎么做的他都不知道,现在说了也是白说。

    只听沈缙笑道:“杨兄别忙,我研读《梦溪笔谈》之后,刚好在无事之时,做出一个来。”

    “当真?”杨丛义大喜。

    “船家,取一个碗,装半碗水来。”沈缙一声吩咐,随后回到船舱中取出一物。

    “杨兄、林兄请看,这便是磁针了,只要放入水中,便一头指南,一头指北,方位立辨!”沈缙取出一根细针向二人展示,言语之间,无比自豪。

    “真有如此神奇?”林嵩看着这根细针,不太相信。

    杨丛义却是欣喜不已,这沈缙当真是用心,若能留在身边,以后或许会有大用。

    正在三人看针时,船家拿了一个装水的碗来。

    沈缙接过碗,将手里的磁针放入水中。

    只见那针颤动了几下之后便漂在水中,指向一个方向静止不动,拿起来换个方向再放下去,静止之后方向依然不变。沈缙拿着碗转了半圈,水里漂着的磁针也随后转了方向,沈缙再转身,磁针跟着又是一转。

    不管沈缙拿着碗怎么转,磁针跟船的相对方向始终不变。

    “真是神奇,这就是针盘吗?”林嵩忍不住惊呼。

    沈缙道:“这里只有针,没有盘,有针有盘才叫针盘,可惜我没能做出盘来,不然指向会更准确。”

    杨丛义看着指针,见指针上似乎没有南北标记,他分不清南北,却见指针与客船几乎平行,那这就有问题,如果指针没问题,就是行船方向有问题!

    “沈兄,昌国县在明州东方,客船出海一路东行就能到达。既然船家分不清方向,你可以告诉他,船行的方向是不是出了问题。”

    沈缙指着碗里的指针对船家道:“磁针指南北,这边是南,这边是北,现在行船的方向是北,船家,你走错方向了。”

    船家看着碗里的针,瞪大了眼睛,直觉得不可思议。

    “船家,你停船多久了?”

    船家回道:“停了快一个时辰。”

    “一个时辰漂不了多远,赶紧调整方向往东走,告诉后面的三艘船跟上。”杨丛义立即吩咐转向。

    船家道一声是,就要回去,却被杨丛义叫住。

    “沈兄,幸好你做出了指针,你跟着船家,给他指指示方向吧,让他再走错方向。”

    沈缙笑道:“杨兄放心,有磁针,方向肯定不会错。”说完便十分兴奋的陪着船家去船尾,调整尾舵。

    杨丛义见二人离去,心下稍安。抬头看看满天的繁星,除了北斗七星,其他星座他全都不认识,不然也能辨别方向,但既然现在有了磁针,倒不用担心方向。

    不多时,杨丛义便见船头起水浪,调整了方向,开始快速航行起来。

    再看后面的几艘船,也迅速调整方向跟上来。

    半个时辰之后,杨丛义站在船头,远远的便看见了前方远处的灯火,除了昌国县的海港,别处不会再有灯火。

    杨丛义知道,应当是江恺、张彪等人先到一步,看天色已晚,才在海港燃起篝火,给后面的新军引航。

    约两刻钟后,客船顺利入港。

    船一靠岸,便见一人迎上来,口中喊道:“大人,你们没事吧!”

    听声音就知道是张彪,杨丛义笑道:“没事,一路顺利,就是天黑,要是没有你们燃起的这几堆火,怕是还要折腾一阵。辛苦了!”

    “到了,下船了!”

    一声令下,新军迅速按顺序出舱,排队下船。在海港清点人数无误后,迅速被带回营地。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