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大宋燕王-第15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主舰全速航行,一个时辰之后,到达泉州湾外。

    只见泉州湾里大货船、小货船、商船、木舟、渔船等,各种船只来来往往,进进出出,川流不息,好一番热闹繁忙的景象。

    杨丛义走时,三个港口尚未完全建好,但也知道要论地域宽阔,当属石湖港,石湖港靠近外海,船只可以停靠的地方有很多,但由于本身离泉州城和内港较远,卸货交易都十分不便,因此不受重视,多数船只不会在外港停靠。

    当初修港建库房也是稍微靠内,跟蚶江港紧挨在一起,避开了外海一侧,主要是为了方便管理。

    泉州湾里船只众多,有不少应该是来交割回易物资的,驾着船直接往蚶江港或石湖港停靠点闯显然不合适,停在外港倒是不错的选择,一不影响泉州湾内船只同行,二不影响港口商船货物交割。

    杨丛义当即抬手一指:“在那边靠岸下船。”

    江恺向杨丛义所指方向望去,只见那个方向无船停靠,只是普通的海岸,能不能顺利停靠他不知道,他对泉州的情况不熟,也不好多说什么,当即应了一声,向舵手水手传令,在左边海岸停靠。

    不多时,海船顺利下锚,停靠在海岸,船桥架好,水手当先下船将船固定。

    “参军,你带一百人先留在船上,其他人跟我走。”说完杨丛义跟吴谦等人先一步下船。

    江恺一声吩咐,两队人陆续下船。而其他人则眼巴巴的站在甲板上等待,在船上呆了六天,都快把人憋坏了,现在靠岸了却不能下船,只能看着别人下船离开,眼里心里都是嫉妒。

    “没有命令,不得下船!都回船舱等待,靠岸了,还怕下不去船?”江恺一声令下,转身回船舱。

    留在船上的人,也只能看一眼荒凉的海岸,其他人远去的背影,恋恋不舍的转身回舱。

    要是他们知道以后几乎几个月才能下船一次,就明白这六天简直不值一提。

    杨丛义带着一百后备军,没用多少时间穿过荒凉的滩涂来到石湖港。

    石湖港里无人认识杨丛义,他带着一大群人来当即就引起了误会,守卫人员以为他们心怀不轨,死活不让他们进去,把他们拦着港口外好一阵子,直到汤鷽从蚶江港赶来。

    “杨兄,你终于回来了!这一个多月我没日没夜的,可把我忙的焦头烂额,晕头转向,你回来的真是太及时了!”汤鷽大笑着,迎向前去。

    杨丛义哈哈笑道:“汤兄,你这港口的保卫做的不错嘛,把我这个副使都给拦住了。”

    汤鷽走近,笑道:“港*割的物资实在太多,我哪里敢掉以轻心。杨兄,你把人都带来了吗?现在港口正是需要人的时候。”

    杨丛义笑道:“一半吧,你需要多少人,我马上就给你找来多少人。”

    汤鷽试探着问道:“有一千人吗?最好能把这港口都围起来,商船卸货也还需要人手,越多越好。”

    杨丛义伸出三根手指,笑道:“三千人够吗?”

    汤鷽一听这个数字,当即兴奋的回道:“够了够了,完全够了,请杨兄赶紧把他们调来!”

    杨丛义哈哈一笑:“够就好,不够后面还有呢。”

    说完转身传令:“去告诉参军,令所有船只即刻进港靠岸,留五百人驻守海船,其余人等全部带来石湖港,听汤副使调用。”

    传令兵应承一声,立即转身向外滩跑去。

    见传令兵离开,汤鷽展颜笑道:“杨兄,你一回来,我顿时就觉得轻松一大截,终于可以睡个好觉了。”

    杨丛义拍拍他的肩膀笑道:“汤兄这些日子幸苦,我从昌国带来不少人,应当都能帮得上忙。”

    汤鷽笑道:“杨兄在昌国不是一样幸苦。走,先进港。”

    杨丛义道:“这些日子,泉州之事都还顺利吧。”

    汤鷽笑道:“都还好,晚上找个时间再跟杨兄细说。”

    杨丛义点头道:“也好,那先看看港口。”

    二人并排而行,一百后备军随后进入守卫把守的港口。

    石湖港内,搬运丝绸的工人没有时间休息,正不停的把丝绸从船上搬回仓库,百米距离,一队队人,海岸显得尤为忙碌。

    汤鷽介绍说,石湖港已经交割丝绸锦缎一百六十多船,三百二十多万匹,还有将近一百万匹没有交割,织锦院的都没有交割,交割完的全部分类堆放在库房,库房不算小,五百万匹完全放的下,但估计织锦院不会调拨那么多丝绸来了,他们能调拨五十万匹用来回易就算是好的。

    四百万多匹丝绸已经是巨量,用来做回易,完全够了,再多的话,回易商船也不够。

    杨丛义转头看看一排排的仓库,如今把丝绸全部集中在一起,真是够危险的,出点意外可就全没了。

    汤鷽不等杨丛义发问,便解释说,分类卸货就是为了方便集中管理,丝绸集中在石湖港,还算安全。每天天还没黑库房就已经关闭上锁,并且三丈之内严禁灯火,每时每刻都安排有人巡逻,库房的安全问题他一直都十分小心,派的也是他家带来的库房掌柜,到目前为止,石湖港还没发生火灾和漫水。

    如此一解释,杨丛义的疑问顿消,看来他是多虑了。汤鷽看似年纪小,可有他自小接触药材生意,又有家里人帮忙,当然毋须担心。

    汤鷽随后又道,既然宣威军来到泉州,那以后的巡逻防卫可交由宣威军来做,以此也可以震慑宵小,心怀不轨之徒。

    有宣威军来防卫当然是最安全最保险的事,杨丛义没有不答应的道理。

    稍后汤鷽又将蚶江港和秀涂港物资交割情况一一说明,蚶江港的茶叶交割了一千五百多万斤,还有不少货船在泉州湾等待交割卸货,违约的应该不多。秀涂港的瓷器也是正常交割,以官窑瓷器居多,一大半已经交割卸货,等在港口内的船只还有很多,十月下旬全部交割完成不成问题。

    现在的问题是再有十天左右物资可以全部交割完成,但何时装船,何时出发却是个问题。汤鷽也连续送回临安几封信,可一个多月了,黄大人没有丝毫消息传来,货物只能堆积在港口,静静等待黄大人或朝廷的命令。

    对此,杨丛义也是无话可说,他早就给黄大人去过信,请他早做准备,现在等不来消息,也不知道是不是朝廷改变了主意,若真如此,他们的麻烦就大了,一千多万贯钱的货物,他们可没法处理。但这是杨丛义最糟糕的想法,这么大的事情,又牵扯到不少有势力的商贾,朝廷应当不至于让回易夭折。

    既然没信,那再就等等,说不定消息已经在路上,杨丛义安慰汤鷽一番,让他不要着急,慢慢等着,朝廷不会让三百万贯钱白白花出去,总要求点回报不是。

    汤鷽家里做生意,自然也明白这个道理,哪有做生意白白撒钱不想着赚钱的事情,再说真要改变了主意,赔钱还是退货,也自有朝廷担着。

    两人把石湖港和蚶江港转遍,天色已经不早。

    港口怎么布防,怎么巡守,杨丛义已经交代随后赶来的江恺,让他听汤副使吩咐,协助三个港口的防卫和物资搬运。

    港口之事还是由汤鷽负责,杨丛义不插手。他回到泉州,最重要的事情还是人员招募,和后勤物资采购。采购虽然已经交给郭青去做,但郭青不属于回易督造处,为安全考虑,这些事情他还得一一过问。人员招募这几个月一直在进行,但除了水手、舵手、工匠等低层次人员外,像郎中、道人、僧人、江湖异人等却是难以招募,几乎无人前来报名,这是很麻烦的事,还得另想办法进行招募。

    当晚在港口,杨丛义与汤鷽又聊到泉州造船厂的问题,海船基本建造完毕,就剩最后几艘。

    最大的主舰神舟也已经建好,在做最后的内部打磨与精修,听汤鷽说,他去看了,那艘船非常宽大、壮观,近看犹如一座小山,上船进舱,里面房间众多,空间大的难以想象。

第189章 喝风受冷() 
看汤鷽那痴迷的神色,杨丛义可以想象那艘船有多大,有多壮观。但知道后世海船有多大的他,对这艘神舟并没有太多感觉,也不以为然,毕竟二十一二丈长的神舟,跟一百多丈长的航空母舰比起来根本不值一提。

    既然海船已经基本建造完成,对此他也不用再操心,等回易物资需要装船的时候,直接去接收交割就是。

    当晚,杨丛义在蚶江港休息,这里修建的有临时休息房屋,除了少量家就在附近的工人要回家,港口几乎所有人晚上都会留在港口休息。

    汤鷽有家人在泉州,他自然是要回去。

    下船之后的这个晚上,在简陋的房屋里,杨丛义睡的特别踏实,甚至一夜无梦。

    第二天一早,杨丛义跟江恺要了十个人,就带着他们离开港口回到泉州城,回易督造处,准备接手招募差事,把该招的人招齐。

    泉州回易督造处住的是汤鷽家里人,汤鷽这段时间一直在忙港口物资交割,招募差事基本交给他们在做。

    杨丛义八月中旬离开前,汤家已经带人赶来帮忙,他们那时候就见过杨丛义,如今自然认得出这个回易督造副使。

    一进院子,杨丛义就明显感觉到如今的回易督造处已经不是当初的回易督造处,像极了一个等级森严的家,而不是一个办事衙门。

    改变这些的除了汤鷽的父亲,再不会有其他人。

    “汤副使在吗?”杨丛义进回易督造处所在的院子后,便高声向汤家仆人问道。

    那仆人回道:“回禀杨大人,少主人不在这儿,他已经一个多月没回来住了。”

    听得这话,杨丛义却是略感意外,昨晚他离开,还以为是回这儿来,不想却是一个多月都没回来。

    不等他再问什么,就见一五十余岁的长者从房中出来,迎到院中。

    只听他笑道:“杨大人,好久不见,你可算是回来了。”

    此人不是别人,正是汤鷽的父亲。

    杨丛义赶紧迎上前,笑道:“汤伯父,近来可安好?”

    汤父笑道:“好好好,吃得好,睡得香,一切安好。只是杨大人一离开,四郎肩上的胆子就重了,忙的整日回不来,就连这回趟回易督造处看几眼都没时间。杨大人不在,四郎又忙的回不来,这里的差事,老夫不得不替他上点心,照看一二,若有不妥的地方,还请杨大人指正。”

    杨丛义赶紧推辞,笑道:“不敢。我与汤副使乃同窗好友,伯父带人前来相助,我们感激已是感激不尽。况且伯父走南闯北,见多识广,而我们初出茅庐,回易督造之事繁杂无比,当向伯父多多请教才是。”

    汤父笑道:“哪里哪里,不过是多吃几碗米,论见识哪里比得上杨大人博览群书,行万里路见诸州风土。”

    杨丛义又推辞:“伯父过奖,都是无谓奔波而已。伯父在泉州这些时日帮了我和汤兄大忙,等差事忙完,改日闲暇,再设宴款待。”

    汤父笑道:“不必了,四郎的差事就是汤家的差事,我们来帮他做好也是应该的,杨大人不必如此在意。”

    杨丛义笑道:“既然如此,那就有劳伯父了。”

    汤父笑道:“好说好说。杨大人,进来坐坐,喝杯茶?”

    杨丛义推谢道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