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大宋燕王-第49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但现在情况稍有不同,有三百余艘商船、货船、渔船增援,他们便是有效的拒敌之力,没有人能比他们更熟悉长江,没有人能比他们在江里更自在更稳当,三百艘船足以将千条敌船的渡江阵型冲散,江里阵型一散,再想聚拢,便不可能了。

    忠义水军汇聚到太平渡之后,便在杨丛义的指挥下,分成三军,一军在五艘战船带领下逆流而上,埋伏在二十里之外的当涂县,一军在五艘战船带领下顺江而下,埋伏在慈湖河附近,另外一军则与精武军、扬武军一道,共守太平渡。

    太平渡各军各船积极备战之时,派去对岸的探子接连不断送回军情,其中一条军情十分明确:金人将在冬月初九申时三刻,祭祀渡江!

    得知消息的杨丛义,马上召集众将议事,安排作战任务。

    “确切消息,明天一早,敌军将大举渡江,届时他们的船只将会铺满整个江面。我们的作战计划不变,兵分四路,当涂、岛屿南端、北端和慈湖河,主战场还是在太平渡与敌营之间的岛屿周围。苏仲、薛望你们各带十艘战船、三十艘忠义船,申时之前埋伏于岛屿南端。潘诚与我各带十艘战船、四十艘忠义船在岛屿北端截击敌船。袁华带领扬武军和剩余战船、忠义船在太平渡随时支援,若有敌船突破江中防线,务必将他们击毁在江中,尽量不要让他们登岸。马洪带领太平守军严守江防,有任何漏网敌船靠岸,立即斩杀登岸敌军,不得让他们越过江防!明天这一仗,关乎太平渡,关乎太平州,也关乎整个江南大宋,我们只能胜,不能败!若有人私自撤退,绝不容情!对明天作战安排,大家可有疑问?”

    杨丛义说完,扫视营中诸将。

    “杨大人,为啥不让我跟敌人正面作战?”马洪对这种安排似乎不是很满意。

    “马统领稍安勿躁,在江中作战跟在陆地上大有不同,在江里基本没有正面作战的机会,十几丈外用弓弩杀伤敌兵,近距离则直接用船撞,将士们手里的刀枪用不上,等我们击败敌方水军,渡江作战之时,绝对让马统领做前锋!”杨丛义解释道。

    “好,末将提前谢过大人!真到那时,大人可别忘了今天的承诺。”马洪抱拳。

    杨丛义轻轻点头,而后再问:“还有什么疑问?”如果没有,就各去准备。

    “大人,如果明天在江里挡不住敌军怎么办?”有副将问道。

    “挡不住也要挡,这是大宋生死存亡的一战,即使全军覆没,也不能让敌军渡江!我再强调一次,任何船只不得逃离战场,擅自逃离者,杀!”杨丛义神情严肃。

    “若是我们在江中全军覆没,太平江防之事就有马洪负责,务必将敌军挡在江岸,守住太平渡!”

    “是,大人!”

    众将齐声应是。

    

第606章 全速攻击() 
身在太平城内的虞允文当天便得知最新军情和杨丛义的最终作战计划,于是马上传令加大动员各州县力量,往太平渡聚集,同时亲自派人赶往建康,征调援军前来支援,为江防做最坏的打算。

    第二天凌晨,四更天。

    太平渡营地燃起篝火,一堆堆篝火照亮黑暗中的江滩,却驱不散江中浓雾,冲不破朦胧的江面。

    穿戴衣甲,生火做饭,沿江五里,紧张有序,热火朝天。

    一个时辰之后,一声令下,战船离岸。

    一艘艘战船、忠义水军船冒着浓雾驶进长江。

    黎明拂晓,江中浓雾缭绕,太平渡江边只剩四艘战船和二十余艘忠义民船。

    五千守军望着迷雾浓重的江面,个个提心吊胆,他们不知道下一刻从迷雾中出现的究竟会是大宋战船,还是敌军渡江船只,五十万敌军,他们只有五千人,能抵挡?

    马洪、袁华站在江岸,对望一眼,沉默不语,若敌军渡江,他们就是最后一道防线,谁会走,谁会留,没人清楚。

    随着太阳升起,江中迷雾渐渐飘散,江面变的清晰起来,一眼望去,没能看见江中有任何船只,除了岛屿、流动的江水,空无一物。

    江中浓雾消散,视野宽广起来,跨过三四里宽的江面,隐隐看到对岸,但除了昏黄一片,什么也看不见。

    但能看清宽广的江面,确定江中没有敌船,此时还没有敌船出现,就说明前方战事较为顺利,敌人没有突破精武军第一道防线。

    提心吊胆在江边戒备多时的将士们,心中稍安。

    而与太平渡不同的是,此时在距离敌方营地一里多、河口两三里远的江面,双方战船形成对峙之势,大战一触即发,江中氛围空前紧张。

    上游精武军以苏仲为首,率领二十艘战船,带领一百艘忠义民船,在敌军船只聚集列阵的上游江面两里处列阵,战船一字排开,横亘在前,百艘忠义民船在后,严阵以待。

    下游精武军二十艘战船有杨丛义亲自率领,在距离敌军船只三里外的江面横列阵型,一支在前,一支在后,相隔十几丈远,穿插分布在一里多宽的长江江面,百艘忠义民船密集排列在后,分三层将一里多宽的长江拦住。

    金人船只一艘接一艘划出河口,进入江中列阵,远远望去,密密麻麻,不知道有多少只,而他们船队还在不停的壮大。

    明知精武军已经在上下游列阵拦截,金人却没有丝毫犹豫,大有倾巢而出之势。

    不论是对精武军,还是对金人渡江水军来说,这都是一场大决战,胜则生,败则死!

    敌方船只还在增加,船队规模还在扩大。

    对方的作战意图和方法很明显,就是要用类似大队骑兵冲阵的办法,用庞大的船队冲破上下游只有几十艘精武军战船组成的防线。

    在宽广的江面,数量有限的精武军战船绝对挡不出千艘船只冲击,即便能拦住数百艘船,其余的几百艘船只也就能冲过防线,渡过长江,一旦有数万人登岸,夺取渡口,易如反掌!

    这是完颜亮和他的渡江前军都总管对此次渡江作战做出的计划和预想,江对面有多少宋军,他们早就打探清楚,所以对此战,他们信心十足,失败不在他们考虑范围内。

    唯一让他们忧心是这次渡江要付出多少船只的代价,毕竟目前对他们来说,人不是最重要的,最紧缺的是船,没有船,纵使有再多的将士,也过不了长江,他们对船只的在意超过士兵,他们不缺人。

    杨丛义、潘诚清楚对方的作战意图,苏仲、薛望也很清楚。

    所以他们的对策也很简单,排兵布阵,据守长江,按兵不动!

    太阳在升高,时间在流逝,金人的船队规模还在不停的增加。

    今天渡江必是倾力一击,金人上下,从皇帝到士兵都这么想,江中列阵待敌的大宋将士也这么想,金人能活着跑出长江,他们就胜了,他们出不去,大宋将士就胜了,所以这是一场实力悬殊的攻防战。

    对于这场战斗,杨丛义从来没想过要把战场放在太平渡口,打一开始,他心中为这场水战预设的战场就在敌军营门口。

    在他看来,与其放敌人出去,再拼命追赶拦截,不如就跟他们在营门口死磕,让敌方观战的将帅士兵也看看,他们要付出多大的代价,才能冲破第一道防线。

    而冲破第一道防线并不等于他们就能渡过长江,因为后面还有第二道防线,在江岸甚至还有第三道、第四道防线,侥幸冲破第一道、第二道防线的船只还敢去闯第三道、第四道防线?

    没人愿意轻易赴死、送死,他们的家园没有受到威胁,他们的亲人没有遭受劫难,他们没有赴死的理由,打不过大不了下次再来,他们是强盗,他们自己知道。

    有谁见过强盗明知对方刀枪相待早有准备,明知会死,还要冲进别人家抢东西的?如果真有,那这就不是强盗,这是实在活不下去了,不抢马上就要死,但金人不是这种强盗。

    所以杨丛义的策略很简单,他就是要在敌方军营外面,以优势战船与敌方船只正面对战,让江岸上的将帅士兵亲眼看看,他们自己的军队是如何在水中挣扎,如何丢掉性命!

    因为杨丛义清楚,这样做可以引发的是恐惧,而不是仇恨和愤怒,愿因是金人上下没人不知道,这是他们自己撕毁二十和议,单方面挑起的南侵战争,只是为了满足某些人的一己私欲。

    亲眼看见无数船只翻沉在长江里,对长江的恐惧只会进一步加深,下次再有人要渡江,那就要考虑是不是让他们送死,可能很快就会产生抵触情绪,甚至会有人出来抗命,再想让普通士兵渡江送死,就不可能了!

    杨丛义想通过这一仗,解决完颜亮渡江问题,让他们不敢再轻言渡江。从目前情形来说,如果让他渡过长江,就凭大宋现在的军力,不消三日,金人就会直扑临安,一路上不会遭遇任何抵抗,江南顷刻就丢,丢掉江南富庶之地,大宋也就亡了,这是他绝对不想看到的结果,毕竟他现在是宋人。

    日上三竿,敌方船只终于集结完毕。

    随着敌营方向传来幽远嘹亮的号角,敌方船队开始行动。

    只见他们列着整齐的队形,以河口为中线,兵分两路,一路逆流而上,一路顺流而下,千艘船浩浩荡荡,密密麻麻,铺满一里多宽、三里多长的江面!

    “投石机准备,最远距离!”

    听到敌方号角,看到敌船出动,分处上下游指挥作战的杨丛义和苏仲,几乎同一时间下达命令。

    传令兵迅速向旗手传达命令,主舰上的旗手立即举起旗帜,向两旁战船传递将令,接到将令的战船又马上向临近的战船传递。

    不多时,杨丛义、苏仲的将令传遍严阵以待多时的精武军每一艘战船,早已调整好方位的投石机,在极短的时间内调到同一个抛射角度,最大射程可达三里。

    与此同时,湿淋淋战船甲板上燃起了一个大号的油灯。

    杨丛义站在主舰甲板,见敌船迅速接近,敌我双方的距离已不足两里,不消两刻钟,双方船只就会相撞,但敌船后队此时仍在射程之外,最佳射击时机还没到来。

    焦急、紧张又有几分兴奋的将士们站在堆满浸了桐油的石弹的投石机旁,早已做好投弹准备,眼看敌船越来越近,迟迟等不来攻击命令,急得他们不时往杨丛义所在位置投去询问的目光。

    两里。。。。。一里半。。。。。一里!

    “全速攻击!”

    眼见敌船几乎全部进入射程,杨丛义高声下令。

    “准备!”

    投石机旁的将校令旗一举,早已准备多时的两个士兵各持铁钩,勾住浸了桐油的石弹在灯上点燃之后,立即放进准备好的投弹框。

    “放!”

    将校令旗一挥,燃烧着火焰的石弹冲天而起,飞越江面,直扑敌军后阵。

    主舰带火的石弹飞出,其余十九战船如同看到命令一般,瞬息之后,十九个燃烧的石弹腾空而起,直入敌船!

    片刻之后,三里外的江面有些船只冒起了黑烟。

    “准备!”

    “放!”

    “准备!”

    “放!”

    。。。。。。。。。

    随着一声声急促的命令,一颗接一颗冒着火焰的石弹接连飞入敌阵,有些落入江水,有些正中敌船。

    石弹不是石弹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