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定远侯班超-第1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刘秀一生仅有妻三人,生子十一人。其中,前皇后郭圣通生子五人,分别是东海恭王刘疆、沛献王刘辅、济南王刘康、阜陵王刘延、中山简王刘焉。许美人仅生子一人,即楚王刘英。而皇后阴丽华也生子五人,分别是汉明帝刘庄、东平宪王刘苍、山阳王刘荆、临淮怀公刘衡和琅邪孝王刘京。
在郭圣通所生的五王子中,刘秀最喜欢的是刘疆和刘焉。而在阴丽华所生的五子中,刘秀最喜爱的是汉明帝刘庄和东平王刘苍。刘荆是汉明帝刘庄的三弟,刘庄做太子时,他一度追随过刘庄,是太子宫中的常客。但是,从刘秀泰山封禅时开始,刘庄对东平王刘苍更加信任,失宠的刘荆当时心里便渐生不满。
在整个汉廷,从皇帝、太后,到亲王、列候,除刘荆自己外,没人看好山阳王。建武帝刘秀从来就瞧不上他,这让他对父皇刘秀心生怨怼。尤其是刘秀临终时对他的冷淡,加上赵熹粗暴地将其赶回封邸,更让他暴跳如雷,反心顿生。
每天吊唁和每五日的吊祭时,刘荆心里烦死了,他只是不得不来,即便来了也是假哼哼,一滴眼泪也流也不出。兄长刘庄刚登上大位,地位未牢,他心里便蠢蠢欲动,却又自叹力量微薄,便穷思对策。就在此时,一个神秘人物的悄然登场,顿时让刘荆茅塞顿开。
这天,刘荆从宫中吊唁回到位于雍门大街上的山阳国邸。当天晚上,他正抱着胡姬以酒浇愁,邸吏忽来通报,鲁人颜忠来访。刘荆大惊,他知道颜忠系大儒先贤颜回后人,素以通晓五经、崇信黄老、擅长谋略而闻名天下。颜忠是楚王刘英的门客,一直被刘英待为座上宾。颜忠的来访,让刘荆仿佛看到了救命稻草。他急忙将胡姬和乐师们叱退,将颜忠迎进密室。
早在从废后之争开始,刘荆与济南王刘康、阜陵王刘延、楚王刘英,都盯着大位。刘庄当太子后,刘荆、刘英表面上归顺太子刘庄,其实暗中与济南王刘康、阜陵王刘延过从甚密。而满腹经纶的颜忠,则是将他们连接起来的关键人物。颜忠崇尚鬼谷子的纵横之道,身为大儒之后,却一心想学苏秦、张仪建不世功勋而留传后世。在刘秀诸皇子中,他投入了温文尔雅、广结天下贤人、且崇尚黄老之学的楚王刘英门下,一心想助刘英谋得大位,从而留名千古!
颜忠是策士,他深知此时的刘英尚没有夺取天下的资本。赵熹整肃丧仪而得罪了众诸侯王,让颜忠看到“谋势”的时机已经来到。他先拜访了辅国大臣、梁乡侯梁松,然后才来拜访刘荆。因为,刘荆是新君刘庄的同产胞弟,颜忠殚精竭虑,就是想通过刘荆干出一番大事业。内有刘荆与众诸侯王反,外有西羌据陇右为外应,天下必大乱!而只有让天下陷入刘庄无法控制的大乱之中,才能为刘英谋取大位创造条件。
这天在密室里,颜忠为刘荆仔细分析了天下大势。“殿下,当今朝堂上,河西众臣、南阳功臣两大山头,都忠实于新皇帝。南阳功臣是先皇的起家人马,对先皇的继承人新皇自然鼎力支持。而河西众臣深受先皇皇恩,窦融是国之栋梁,忠诚谋国,胸怀坦荡,先皇视其为国之柱石,向以国事为重,更不可能理会众位诸侯王!”
“如此,只有借助废太子疆?”刘荆如热锅上的蚂蚁,思来想去一筹莫展。此时经颜忠点拨,忽然豁然开朗。只有借助刘疆,才能调动河西集团力量,也才能推翻地位仍未稳固的新帝刘庄。
“殿下天智过人,理当据有大宝!只要殿下激反东海王,并借乱势居中取事,吾定说动楚王,以为襄应!而外有大臣,将策动烧当羌反,并据陇右,此为外应。内外相连,则殿下事必成矣!”颜忠心中暗喜,两人一番密谋后,定下大计!
刘荆不放心地问道,“说动西羌之人,乃当前关键。不知朝中有哪位可靠大臣,能当此任?”
颜忠愣了一下,为了不让刘荆怀疑,便直言相告,“先帝驸马、辅国大臣、梁乡侯松,将密助烧当羌国据有陇右,殿下不必怀疑!”
计议已定,颜忠便悄然离开山阳国邸,隐入黑暗之中。
送别颜忠,刘荆大喜过望。梁松是九江太守梁统长子,而梁统当年是武威太守,是河西军二号人物。有河西势相助,他的胜算便又多了一分把握。刘疆之女沘阳公主刘小翰下嫁给了窦融孙窦勋为妻,窦融子窦穆与刘疆是儿女亲家,河西集团自然应是废太子刘疆的主要后盾。他不相信老奸巨滑的窦融,对刘疆被废一事果真会无动于衷。
他相信只要老实的刘疆愿意出头,窦融定然振臂响应。他更不相信当了十六年太子的刘疆,会忘了母后和自己被废黜的耻辱!
想明白这些,他以为自己找到了一条置兄长刘庄于死路的捷径,想象着刘庄被赶下台时的仓皇和落寞,自己登上大宝时的那辉煌一刻,不禁舒心地笑了。
开始行动前,他对行动进行了细密的谋划。他要按照颜忠的妙计行事,先激反刘疆,等刘疆举起反旗,刘疆背后的河西集团定然与刘庄背后的南阳集团打得你死我活。至于是宫廷政变,还是兵戎相见,已经无关紧要。此时,陇右再为羌人占据,刘庄定然会顾此失彼。而等到两败俱伤时,他刘荆便会象一匹黑马,横空出世,出来收获残局,轻松收获天下人心!
可刘疆性格敦厚,忠心付国,想激反刘疆谈何容易。思前想后,他想出一条妙计,借阳安侯郭况之名,刘疆定会深信不疑,事也定然可成。于是,他模仿郭况的笔迹,悄悄写了一封未署名的信,诈言大鸿胪郭况所写,命自己的亲信奴仆悄悄送到北宫,亲手交给废太子、东海王刘疆。
阳安侯郭况是废后郭圣通的亲弟弟,性格内敛、低调,向来为建武帝刘秀所器重。建武二十年,中山王刘辅复徙封沛王,郭圣通为沛太后,郭况被迁为大鸿胪。光武帝刘秀怜悯郭家,曾数次光临他的府第,会公卿诸侯亲家饮燕,赏赐金钱缣帛,丰盛莫比。郭氏感恩皇帝,忠心耿耿。
而刘疆与舅舅郭况最是亲密,借助郭况之名激反刘疆,确是一步歹毒的妙棋。
所谓人算不如天算,刘荆百密一疏,葬送了自己。他忽视了身为皇长子的刘疆,对先帝的中兴大业、对大汉朝廷的是无比忠诚。身为人杰的刘秀临终时都对长子刘疆寄予厚望,刘疆怎么可能背叛朝廷?
这天刘疆在南宫章德殿吊唁完父皇,刚一身疲惫地返回北宫,便忽然收到了“大鸿胪府”奴仆送来的一封密信。他打开泥封,取出匣内绢信,上面的文字让他越看越心惊:
“大王无罪而被废去皇太子之位,母亲郭后也遭罢黜屈辱,现在机会难得,理应当回到东方起兵,夺取天下。当年高祖起兵时,只是一个小小的亭长。而陛下在白水乡间,假如兴起了大业,以大王身为陛下长子、原来储君的身份,定能一呼百应,夺得天下!您应当做秋天寒霜,肃杀万物;莫做圈栏之羊,受人宰割。皇上驾崩,民间百姓尚且为盗,欲有所图谋,何况大王呢!”
刘疆看完此信,心里如惊涛骇浪一般。
粗看一下,一手恭恭敬敬的隶体,分明正是舅舅郭况的手笔。
第十八章 挫败政变()
刘疆瞬间怒火满胸,父皇尸骨未寒,深受皇恩的郭氏便欲谋反了!尤其是舅舅郭况,当年深受先皇器重,曾经想委以重任,原来心里意怀着反意,这让刘疆心里受到的震撼难以形容。
“送信人何在?”
太监禀报,“禀报大王,信使仍在殿外,有北宫卫士看护!”
“速羁信使,勿使逃遁!”
刘疆急命抓住信使,同时将反信重新放入匣内,仔细加了泥封。
冒充信使的山阳国邸的奴仆正在等回音呢,宫廷卫士将其拘住五花大绑起来,并跟随刘疆连夜来到南宫章德殿,面呈汉明帝刘庄。
当天晚上,刘庄与三公正在章德殿内守灵。见东海王刘疆深夜前来,且明显是来请罪,众人都略感惊诧。刘疆跪在殿外,太监权倌走到刘庄身边,趴在耳朵边嘀咕了一遍,刘庄面色凝重,略一沉吟,便吩咐御书房内说话。
刘疆跟着太监进入刘秀的御书房内,看着室内这熟悉的一切,忍不住泪流满面,悲啼出声。他双手捧信匣跪于御案前,痛不欲生地道,“陛下,臣刘疆虽罪该万死,可罪身仍为歹人所用,请陛下允臣殉于父皇……”
刘庄正要命赐坐,刘疆却来了这么一手,让他大惊。便赶紧挽其手将其扶起道,“天塌不下来,大王忠心付国,父皇寄予重托,王兄勿要再胡话。”
说着牵其手摁坐于坐床之上,这才展开绢信看了一遍。他哼了一声,便不屑地将绢信扔到案头,并不满地对刘疆抱怨道,“此非大鸿胪手笔,东海王只要细看一遍,便不会冤枉好人!”
“啊,那又是何人?”刘疆躬身请罪,并拿起绢信又细看了一遍。可不是么,粗看却是郭况字迹,可只要简单细看,便不难发现,这是临摹的,“臣情急之下,便急趋南宫,确未及细看……陛下,国丧之时,此事当如何处之……”
此时的刘庄,并不知针对他的一场惊天事变正在暗中酝酿着。他不屑地说道,“父皇大行,各方宵小蠢蠢欲动,真是山雨欲来!吾只有十二字:勿为所动,勿要透露,治丧要紧!”说着,又转身命权倌道,“速传杨仁!”
杨仁早在书房外等着呢,闻言进入御书房内,“臣杨仁见驾!”
刘庄将书匣递于他,“明日戊时前,务要隐秘查明写信者究是何人,并悄悄拘于妥当处!”
“臣遵旨!”
杨仁领命而去,刘庄又安抚了一遍刘疆,兄弟二人同至灵殿。刘疆心里感愤,又泪如泉涌,向光武帝灵柩跪行大礼。
当日晚守灵的只有三公与两名公主,众人都诧异地看着这兄弟二人。刘庄以目示太尉和卫尉,赵熹和窦融是何等人,他们心里隐隐已感有事,便允东海王当夜共同守灵。只到此时,刘疆一颗惴惴不安的心才渐渐安定下来。
山阳国邸是一座宫殿式建筑,离雍门不远。此时,山阳王刘荆怀抱艳姬,正在国邸内观赏两名胡姬艳舞。两女身无寸缕,目光勾魂,艳光四射。情难自抑之时,山阳王便当着众乐师的面,与美姬一边饮酒,一边公开宣淫开了。
信已经发出,他相信这个特殊的夜晚,北宫废太子宫内一定不会平静。从现在开始,他只需好好享受,再静静等候好消息便行了。
虽然刘秀灵柩仍停在章德殿内,宫内和大汉举国正在治丧,山阳王却在国邸内放浪形骸,饮酒作乐,最后把自己弄得大醉。等天明前杨仁抱着剑已经立于硕大的胡榻前,他仍卧在胡姬的肚皮上宿醉未醒。
杨仁年龄与汉明帝相仿,长着一双剑眉,不怒而威。从明帝被封为东海公时,他便跟随刘庄,先为太子洗马,后兼南宫卫士令。刘庄为太子时,他又是太子宫内第一带剑侍卫。由此也可见,刘秀对太子刘庄是何等信任。
以杨仁的雷霆手段,自然不费什么力气,便让信使如竹筒倒豆子,全供了,并当廷画了押。杨仁将信使悄悄关到宫内的北寺诏狱,以备对质。北寺诏狱由侍中庐管辖,是杨仁的地盘,关在这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