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北宋的无限旅程-第48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经过无数次出生入死,李南白手起家打拼到了现在,正所谓冷暖自知,这其中的心路历程,也只有他自己才真的知道。

    以往的时候,李南身负的责任更多的是在身边的女人,还有下属和需要保护的百姓身上,但是今日听到自己将有子嗣降生的消息后,他的心态突然出现了巨大的变化。

    孩子就是生命的延续,人在有了后代之后,很多想法和做法都会随之改变,此时的李南就是如此,他坐在椅子上不禁考虑起以后的事情。

    虽然现在帝国跟宋金两国正在交战,但是目前的形式还算不错,所以李南能做的就是平稳中求胜。

    不管是李南还是帝国的群臣,乃至其他国家的有识之士,都能看出来,在国家的发展上,中华帝国的潜力无穷。

    国家想要强大,最需要的就是军队和钱粮等物资。

    军队方面不必多说,全方位配备了火器的帝国军队,有严格的纪律和足够的训练,最重要的是所有士兵都有一颗保家卫国的心,如今帝国军队的战斗力也是举世闻名。

    在其他方面,帝国如今占据了中南半岛,而这些地区经过多年的改造,依靠一年三熟,乃至四熟,早就成为了帝国的大粮仓。

    原本属于宋国的江南南路、江南西路,两浙路本就是产粮之地,如今又已经被帝国纳入疆域之内,可以说在这片土地上,只要勤劳就不担心温饱的国家,就只有中华帝国了。

    除了粮食之外,帝国境内麻织业极为发达,广州一代还发展出了棉纺织业,这些行业的不断发展进步,让帝国百姓可以用低廉的价格穿上新衣服。

    银钱方面,帝国的资金来源主要是农业、商业和远洋税。

    虽然帝国的税率不高,但是李南这位帝王跟徽宗赵佶、钦宗赵桓、金国金太宗完颜晟等人截然不同,除了必须要建造的帝都皇宫,他没有在自己身上耗费国库的任何资金。

    帝国的主要资金都用在军事和基本建设上,从立国之初开始的道路和水利建设,从未停止过。

    对于李南来说,国事他并不担忧发愁,只是感觉琐碎一些罢了,真正让他忧虑的却是帮助他走到这一步的系统。

    系统虽然无所不能,但是李南已经感觉到了,随着他的不断变强,进入的冒险世界也越来越危险。

    从开始时候的抗日世界,到只是冷兵器作战的罗马世界,逐渐出现了遍地都是超能力和黑科技的漫威世界,以及连神灵都出现的加勒比海世界。

    在加勒比海世界的最后时刻,要不是茅清妍使出了祖传的玉简召唤出了老祖宗三茅真君,那李南肯定就被海之女神留在了那里,至于最后的结果他就不知道了。

    先不说下一次冒险世界到底有多危险,按照系统的规定,当李南参加过三次冒险世界后,就会迎来一次团战。

    上一次的冰火世界中,共计有十一支来自各国的冒险者队伍。

    李南等人出生入死,加上足够的幸运,最后才获得了冠军,还收获了不少的追随者,但是当下次团战开启后,李南不知道会遇到什么样的危险和敌人。

    以往李南可以不惧生死,但是在他得知可以拥有后代之后,他真心的希望能陪伴着自己的孩子长大。

    居阅读网址:

第821章 帝国预备役军队() 
李南现在要想增加实力,光靠武功招式提升已经不大了,不过幸好他在前次抽取到了一本稀有级的功法天地阴阳大乐赋。

    原本当上皇帝的李南比起以前还有些懈怠,但是为了保住自己的小命,能够从越来越难的冒险世界中活下来,他又开始了勤修苦练。

    “阴阳两齐,化生不已。若还缺一,则万物不生。故孤阴不自产,寡阳不自成。是以天地氤氲,万物化醇,男女媾精,万物化生。常道即兹以为日用,真源反复,有阴阳颠倒互用之机。人能炼之,可以超生死”

    凡是以阴阳论道的功法,其实各家各派都是大同小异,具体的练修行法门都是在男女之事上,想要进展迅速一些,就需要勤勉运功。

    如此一来,宫中对自己没有怀上身孕的妃嫔就有福了,李南夜晚与众女辛勤修炼,白日便静坐行功,得益于他强大的身体素质和能力,进步可以说是一日千里。

    就在中华帝国的皇帝辛勤耕耘之际,北方的战场形势再次发生了变化。

    投入了二十万大军,原本想着一举击败帝国,顺势将宋国收入囊中的金国,在遇到了帝国的坚强抵抗后,朝中反对出兵的声音渐大。

    金太宗完颜晟毕竟还有几分威望,虽然不少朝臣反对,但是他还是决定再次向宋国增兵。

    本是辽将,其后降宋,不久后又投入金国怀抱的三姓家奴郭药师,奉旨率领扩充到了十万人的常胜军进入了宋境。

    常胜军中士兵都来自辽人和金境的汉人,这支军队的战斗力比上不足比下有余,可以说比宋军强,比金兵差,最重要的是军纪极差。

    金兵过境之时,对宋国百姓来说就是群狼经过,虽然金兵烧杀抢掠,但总还有一些幸存者,而常胜军更像是一群蝗虫,所过之处山穷水荆,只剩下了残垣废墟。

    在十万常胜军加入之后,金国总兵力达到二十五万左右,钦宗从河北路抽调回所有军队,宋军种师道部再次到达了十万,刘延庆也带着保卫东京的五万宋军前来支援。

    帝国军此次虽然六大军团和一支舰队齐出,但兵力并不占优势,总兵力实际上只有十六万左右。

    得知前线变化,百忙之中的李南,决定将一直作为帝国预备役的巡防兵,调配一部分到战场上。

    其实预备役制度并不是后世才有,古代就已经有了类似的雏形。

    例如宋朝军队就分为四类,分别是禁军,也就是中央军,均属三衙。厢军,是为地方兵,属于诸州。乡兵,系民兵,仅保卫本地方,不出戍。蕃兵,则是异族团结为兵,而用乡兵之法保卫本地方的。

    正常划分,宋国只有禁军才算是正规军,其余的厢军、乡兵都属于预备役,至于藩兵听不听调派都不一定。

    宋太祖用周世宗之法,将厢军中的强者,都升为禁军,留下来的都是些没什么战斗力的残兵,用以充数。乡兵,蕃兵,本不是国家正式的军队,不去论他。所以武力的重心,实际在禁军。全国须戍守的地方,派遣禁军轮流前往,谓之“番戍”。

    如今宋国刘延庆的五万士卒,还有李纲率领驻守东京的五万大军,实际上都是各地的厢军和乡兵,可以说大宋早就将预备役抽调一空了。

    帝国的预备役制度,完全是李南从后世照搬而来的做法。

    第一次世界大战前,欧洲各国普遍建立预备役制度,储存了相当数量的后备兵员。

    大战爆发后,奥地利就从后备军派出4个师参加战争;德国从后备军派出29个师参加战争。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许多国家走精干的常备军和强大的后备力量相结合的道路,更加重视预备役建设。苏联在预备役建设上形成了一套完整的管理体制,使预备役规模不断扩大,到80年代末,预备役人员约达2500万人之多。

    美国一直强调预备役建设的重要性,把预备役作为战时扩充现役部队的首要来源。

    美国的预备役分国民警卫队和联邦后备队,90年代初约180万人。国民警卫队是从美国建国前殖民地时期的民兵发展起来的;联邦后备队主要由退伍军人组成,直接归各军种管辖。美国的预备役不仅组织健全,装备齐全,进行正规的军事训练,而且还同现役部队一起参加各种形式的演习,一经动员,能很快投入作战。

    镇南国时期,国家难以供养数量庞大的军队,但又需要维护地方治安的军队,所以便将所有士兵一分为二,强者被各大军团吸收,稍差一些的都变成了巡防兵。

    帝国的巡防兵就相当于美国的国民警卫队和联邦后备队,一些退伍的老兵都在巡防营中担任将官,这些有过战斗经验的老兵,在日常训练作战的时候,就能潜移默化的将各种作战常识灌输给新兵们。

    如今的中华帝国疆域南北两千六百余公里,东西一千七百多公里,下辖两浙行省、江南行省、江西行省、湖北行省、湖南行省、福建行省、四川行省、广东行省、广西行省、占城行省、大理西南行省、大理东北行省、交趾升龙行省、交趾东海行省,共计十四个行省。

    除此之外,宋国的淮南东路、淮南西路、京西南路这三处州府,也已经被帝国占领大半,幅员辽阔的帝国虽然南部的人口较少,但占据了宋国半壁江山后,总人口也突破了六千万。

    总人口三百万左右的西夏,因为全民皆兵的特性,很多时候都能征召出三十万到五十万的军队。宋国大约一亿人,曾经拥有一百多万的军队。

    帝国虽然没有西夏人那种恐怖的募兵率,但至少也没有出现宋国那种吃空饷都能达到总数一半的情况发生,所以除却将近二十万的正规军外,各地还有一百二十万左右的巡防兵。

    其中超过六十万的帝国巡防兵,驻扎在了大理和交趾行省与真腊、蒲甘和吐番接壤的边境上,用来防范这几个国家,而剩下的半数则分散在各大行省。

    面对宋金的增兵变化,帝国国防部部长,一等镇国公鲁达,副部长,一等怀远侯提利昂、情报局局长瓦里斯,外事部部长露迪娅,帝国巡查部长,二等定远侯维罗,副部长,三等安远侯李道成等人经过商议之后,决定从西南边境抽调出二十万士兵,从各行省抽调出十万士兵,将这共计三十万的巡防兵增援到淮南战场上。

    如此一来,三国参加战争的兵力就变成了,金国二十五万、宋国十五万、帝国军四十六万。

    

第822章 家家都有麻烦事()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这样关系到几十万人的重要决策,必须要李南这个帝国皇帝亲自做出批示,所以这些臣子便带着最新商议出来的计划,来到了宫中。

    李南虽然这段时间,因为修炼功法的缘故,正在往昏君的道路上前进,但听到军方的几位重臣到来,还是赶紧沐浴更衣后来到乾清宫。

    接过了厚厚的作战计划书,李南仔细的翻阅之后,起身来到悬挂在墙壁上的帝国疆域图前,蹙眉沉思起来。

    按照鲁达等人计划,帝国抽调出三十万巡防兵增援淮南战场,三国之间的战争实力对比会马上发生变化,只要操作的当,必然可以击败宋金联军,结束这场战争。

    这么做的好处很明显,但是李南作为一国之主必须要俯瞰全局。

    帝国为什么要将多达六十万的巡防兵放在西北驻防,就是为了提防真腊帝国和蒲甘国。

    真腊帝国曾经派出了十万大军攻伐过帝国,虽然最近比较安静,但拥有战象近二十万头的真腊,实力绝对不容小觑,李南不得不顾忌到这个国家。

    另一个邻国蒲甘,建立的时间并不长,不过就像每个国家最初的时候一样,建国之主都是雄才伟略之辈。

    1044年,阿奴律陀即位为国王,当时蒲甘地区各种势力争霸,蒲甘还很落后,但阿奴律陀有心拯兴国家,积极向外发展,很快便兴兵南征,攻下了罗斛、灭直通国。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