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明初放逐-第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妇人名叫王氏,夫君叫平书文,祖上曾经在元朝当过县官,后虽逐渐没落,却在村民中不甚受欢迎,一家进山后所带粮食不多却得不到乡民的接济,平书文半个月前冒险回村想取些埋在家里的粮食,却至今未归。

    村民们见元兵久未退走便又南下逃亡,只剩王氏带着姐弟平兰、平元守在山洞等待平书文归来。平日靠挖些野菜充饥。昨天平兰见母亲病重,便想趁夜回村寻找父亲,顺便回家找些米粮带回来。不料险些被元兵抓住,逃亡中正巧遇到了沈越。

    沈越不禁佩服这位大胆的小女孩,更庆幸自己这些天在荒野中烧火做饭竟没引来元兵。明白了眼下所处的境况,沈越有些唏嘘。

    饭后沈越借口方便找了个僻静处掏出手机,从自己下载的一些网络中翻找起一些明朝的历史来。网络虽然荒诞,但有些书历史功夫却是下足劲的。幸好有些存货,沈越大致从书中了解到明初事迹。

    洪武三年至洪武二十九年间,明太祖朱元璋八次派兵北伐,期间又南征北战,荡平了各地残存的割据政权,洪武十三年诛杀胡惟庸,洪武十五年马皇后病逝,朱元璋像失去了约束的利剑,不论是开国功臣还是贪官污吏大杀特杀,洪武三十一年朱元璋病逝,传位于皇孙朱允炆,第二年燕王朱棣因削藩举兵,长达四年靖难之役最终夺位。

    一页页翻看着明初的历史,沈越忧心忡忡,这可不是穿越的好年景啊,虽然不确定当下的时空是否会如历史般延续,但至少自己心里有个轮廓。

    沈越心烦意乱的回到山洞,却见平兰在山洞口焦急的四下张望,见到沈越回来欢快又略带羞涩的嘟囔道:“我给先生在洞口做了个草铺,这些天就先在这避一下吧,过段时间元兵就退了”。

    看来自己的一顿饭换来这家人的好感,沈越暗叹,暂且在这里先安定下来再作打算,贸然混进大明社会说不定哪天就栽了,自己虽有后世的经验,但自知不是什么人中龙凤。既然上天将自己放逐到这乱世,就先夹着尾巴做人。

    可是眼下最要紧的是吃饭问题,自己食物本就不多,现在加上平兰三个人就更捉襟见肘。山外元兵为乱,估计要在这山中蜗居很长一段时间。倒是可以趁着春天先把一些种子种下,再做长远打算。

    进到洞中,沈越见王氏吃过饭精神好些起来,又叫来姐弟二人说道:“咱们现在食物不多,但元兵有不知道什么时候退走,就算退了说不定下一批又会卷土重来,需要做长久打算。”

    见三人有些紧张,沈越笑了笑,“不用担心,我这里有些种子,方才放在汤里的红薯也可以种下,这些都是高产的作物,现在种下之后估计三个月左右就陆续会有收获,这段时间内咱们可以挖野菜,再捕些鱼熬过去。”

    听到沈越如此一说,三人面露喜色。当下开始准备。先做鱼笼,沈越带着姐弟二人在山上砍了三捆柳条,回到洞中开始编织。女人毕竟心细手巧,只看过沈越编了一个,王氏和平兰便自行编好两个精致的鱼笼,看来虽然出自书香门第却没少劳动,倒是平元在一旁看得直流口水,好像已经看到鱼篓装满肥美的大鱼。

第四章 开荒种田() 
趁着午后正暖,沈越带着平元去安置鱼笼。无需回到原先沈越放置鱼篓的河边,顺着山间的溪水,找到山脚下的河道,选一水流平缓的位置,沈越将三个鱼笼放上蚯蚓鱼食沉入水中。

    趁着等鱼入瓮的间歇,平元带着沈越在山洞附近查看地形,打算找几处适合耕种的田地。最终选定靠近溪水边一块5米见方的坡地和捕鱼点附近同样大小的平地,之所以选两处,主要担心山林中有野兽破坏,自己种子不多,这样保存下来的概率大一些。

    沈越取来菜刀,开荒去除杂草灌木,平整土地,所幸两块地面积不大,又有平元帮忙,接近日落时平整出来,林间山地初次翻耕,黑黝黝的土壤让沈越看到些许希望。

    天黑之前沈越回到河边,捞出放在水中的鱼笼,竟全都有所斩获,将鱼用树枝透腮串起来,又在鱼笼中放入蚯蚓,重新沉入水中。二人满载收获回到了山洞。

    洞中平兰正在烧水煮野菜,看来这个小丫头很勤快,不像后世被父母捧在心头的小公主小皇帝。平兰见沈越进来,抬头有些羞涩问:“沈先生,你的盐还有吗?”

    沈越正要去取盐,又想到盐袋的包装是后世的不好解释,便向平兰要了一个陶罐,转身从自己的家当中倒出两袋盐倒进去,袋子小心藏好。王氏和平兰见满满一罐莹白如雪的食盐却有些惊讶。

    “我家原先是海商,你叫我沈大哥就行了,不要叫先生。”沈越见要露馅赶紧转移话题。平兰却涨红了脸,双手接过盐罐,冲沈越羞赧一笑,低头继续烧火。

    王氏叫过沈越,取出一件灰色布衫,说道:“我给你缝了件衣服,是用平兰他爹的衣服改小的,你换下看看合不合身。”

    沈越见她对自己这个陌生人如此关心,拖着病体还为自己缝制衣服,心里有些感动,连忙接过衣服换上。

    晚上沈越喝着鲜美的鱼汤,望向正欢笑吃饭的母女三人,心中有些惆怅,不禁想起遥远时空的亲人。

    即使是穿越之前,这样欢乐的家庭聚餐对他来说亦是奢望,此刻家中的父母若是得知自己失踪的消息。该是怎样的心碎神伤,而自己只能心向明月,倾诉遥远的思念与追悔。

    清晨是沈越朦胧中醒来,头枕的袖口有些湿润。擦干眼角残余的泪水起身出洞,却撞见平兰搀扶着王氏远处走来,见沈越出来,平兰提起手中的篮子欢畅的喊着:“沈大哥,我们挖了好多野菜”。

    看着当初坚毅的跑完十几里路的小女孩流露天真烂漫的神情,沈越感到一种被需要的满足。

    自从父亲一去不回,母亲卧床,她心里积压了太多的愁苦,此时终于有人来分担和依靠,显出十几岁小女孩特有的柔美。吃过早饭,沈越把保存的种子取出来,土豆、红薯和玉米作为不挑地有无需多做照料的高产作物是肯定要种的。

    王氏没有见过这些作物,听沈越说每种亩产都能超过500斤有些疑惑,现今大明中的粟米亩产最多也就两担约300斤。

    沈越暗笑,即使到了明末,估计也只有南方少数地区才能看到这些作物,连年战乱朝廷还分不出手来推广这些高产作物,由于没有高产育种,再加上传统观念看中五谷杂粮,直到这些作物清朝才渐渐被百姓接受。若是早得推广,何至于明末饥荒连年闹得义军四起,反被鞑子占了便宜,抢去大好河山作威作福。

    另外一些豇豆、花生等王氏却是认得,只是在这山地不太适合种植。既然如此,这几样就不再种了,先拿来补充营养要紧。

    当下沈越交代好三人种植的方法,走到地头分工合作开始耕种。接近正午,两块小田种植完毕,平兰听沈越将这些作物说得如此神奇,又小心的在四周插上树枝栅栏以防野兽翻食。

    虽然有些劳累,四人却感觉有了希望,这也将是大明未来的希望,沈越心中暗想。

    连续几天能够吃上饱饭,又得以休养,母女三人精神大有好转,不再像初见时面色枯黄。

    这几日沈越除了每日捕鱼,便趁着闲暇在山中巡查,心中却思索着今后的出路。

    上天把自己送到这个遥远的时空却是为何?当时火场中究竟还有没有人?救出的老太太为什么固执的坚持要自己再进去?

    诡异的火灾是怎么发生的?按理说烧水的煤气灶应该会被浇灭而不是引燃远处的杂物。自己是通过什么方式来到这个时空?

    沈越不禁为一个个冒出的念头心绪不宁。估计是有类似虫洞的时光通道偶然出现在那家的阳台,扰乱空间结构,导致煤气灶周围杂物起火,后来煤气罐的爆炸,又促使时空裂隙加大,进而把自己卷入了异时空,至于身体变年轻了,可能是时空隧道的某种副作用。沈越尽量找些稍微符合逻辑的推断压制不断涌起的念头。

    提着捕来的鱼走向山洞,平兰却突然出现在沈越的面前,紧蹙双眉欲言又止。沈越看出平兰的犹豫,微笑轻言:“今晚趁天黑你带我回村去一趟,令尊有可能被元兵抓住了,看看有没有机会救出来”。

    平兰顿时有了精神,接过沈越手中的鱼,转身掩面向洞中跑去。

    吃完午饭,二人向王氏说明计划,王氏既希望早日寻得丈夫全家团聚,又担心女儿有去无回。但见有沈越陪同,便也同意,经过几日的相处看得出沈越不是鲁莽之人。

    辞别二人,平兰引路带着沈越穿林过山,傍晚时分赶到村外的密林。山村名叫平家庄,靠着山脚毗邻河水,村庄只有十几间院落。沈越心想那日若不是遇到平兰,再有半日自己便要沿河路过这个村庄,心下一阵后怕。

    远望村外围着些车马,能听到村内的元兵喧哗,一队二十人的骑兵沿村巡视,还有些一群马匹有人看管着在河边草地上吃草。

    观察了将近一个小时,沈越估计这伙元兵约有三百来人,但纪律严明,不太像进犯劫掠的游民那样肆无忌惮,而且游民的话一般抢光即走,不会在一个地方驻扎很长时间。

    平兰忽然握紧沈越的手臂,激动地低语“那边那队人里有我父亲。”

    沈越循着平兰所指的方向望去,见到远处一队人马拖着十几辆大车向村子走去,这队人中大约五十名元兵押解着,一百多汉人青壮男子走在中间,肩上套着绳索拉车前行。马车上蒙着油布不知是什么东西,但肯定很重。

第五章 再见火灾() 
平兰的父亲裹挟在壮丁之中,身上穿着青色的书生长袍在人群中人容易分辨,他的肩膀被缰绳磨出了血迹,清瘦的身躯佝偻着踉跄前行。

    沈越按住有些激动地平兰,轻声耳语:“别慌,现在过去谁也跑不了,我有办法救人。”听到沈越劝慰,平兰埋头靠在他的肩上低声抽泣。

    拍了拍平兰瘦弱的后背,沈越从怀中掏出一个包裹,摊在地上打开,是一大包食盐,但白花花的盐晶中掺杂着黄褐色的颗粒。

    “千万小心,不要用手碰,更别吸到鼻子里,这些东西有毒”,沈越向面带疑色的平兰解释。这种黄褐色颗粒是这几天沈越在山林中找到的一种叫簇生花边伞的蘑菇晒干碾碎而成,在后世的野外求生节目中有过介绍,若不经过脱毒处理误食的话轻则呕吐腹泻,重则致死。

    “一会儿趁天黑,咱们用布包上手,把这些毒盐撒到白天战马吃过的草地,牲畜见到有盐一定会舔食,明天晚上咱们再来救人,少了马匹,元兵就很难追上我们”。

    听到沈越的计划,平兰升起些希望。等到天完全黑下来,二人匍匐着爬到河岸的草丛,将一把把毒盐掩埋在青草中,底下垫上一些树叶防止流失。

    将近半夜二人方才回到山洞,王氏母子听到夫君尚在悲喜交加,搂着平兰、平元泣如雨下。

    顾不得路上的劳累,沈越准备做张长弓,回来的路上,思虑良久救人之法,元兵比想象中要多,自己这边势单力孤,要想救人只能乱中取胜,而制造混乱当然少不了放火。

    弓身采用一节小孩手臂粗的松木主干,长约�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