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临高启明-第179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D这对比也未免太悬殊了!

    虽说惨遭土匪劫掠,财物损失惨重,百姓们还是在路边摆上酒水饮食,以示心意。

    杨增等人来到十字街口,只见砂岩石板上血迹斑斑,乌黑的一大片。想到这里几天前在这里被杀的同志,心中愤懑难当――要是早一点知道这里的情况就好了!哪怕全军强行军跑断腿也要赶来的。

    黄超的感受却与他不同,他的心底里涌上来的除了愤怒,还有一种莫名的恐惧。虽然没有尸体,但是冷冰冰的现实和满地的血迹,都提醒他,他要面对的局面,比当年在海南“抚黎”的局面要艰难百倍,残酷性更是前所未有。他深深吸了口气定神,不知怎么的,却觉得空气里都是血腥气。不由的连打了两个恶心。

    被杀的干部和国民军的尸体已经由本地“父老”用简陋的棺木收殓。杨增派人去看了看,说都没了脑袋。

    “烈士的人头都在何处?”杨增追问中年儒生。

    “人头原挂在县衙和四城门口,昨晚都收了起来,大约是带走了。”

    人头是重要的记功道具,被带走不足为奇。杨增无可奈何。关照人在城外高出寻块墓地,将被害干部战士安葬。黄超听说城中百姓受害甚重,又关照当地设立粥棚,施舍粥饭衣服。又亲自去吊唁了县咨议局被杀的委员。有些委员家中被抢劫一空,幸存的家人饥寒交迫,他关照这些人全部收容起来,送往临高赡养。

    从他们那里,知道指挥这支人马的是一个叫黎存古的文士,虽说是文士,却嗜血如狂。一入城内,杀了俘虏和本地的“附髡”的本地百姓不算,还将他们的家眷屠戮,连老幼都不放过,一口气杀绝了十多户。还是县内缙绅大户联名求情,才将原本要杀光的咨议局的几个委员的家眷保了下来。

    至于黄超等人最关心的民兵队内应开门和部分国民军降敌的事情,当地人却所知甚少,只知道打开城门的是民兵队里的几个年青人,都是县里游手好闲之辈。至于后来的生死也不清楚,大约是随着土匪一起逃走了。

    “这几个人的名字要全部记录下来,永远通缉!”黄超愤愤道。

    然而光凭这几个平淡无奇的名字,即无照片,又无指纹,而且还是战乱不已的时代,想要在人海中抓到他们可能性小之又小。黄超唯一可以安慰自己的是,他们既然跟着土匪跑了,说不定已经在战斗中送了命。

    为了确保广宁的安全,绥江支队在宝锭山北侧的绥江岸边又修起一座寨子,卡住前往怀集的路。带来的广宁大队由1中队和原广宁中队的残部负责县城和周边交通节点的安全。同时派出一个步兵连赶往怀集,与当地驻军建立联络,特别是将当初从广宁逃出去的部队和干部都收拢回来。

    广宁大队的另外2个中队一支在广宁和绥江之间的内线巡逻,保证与主力间的联络畅通;一支在城外村庄间维持治安,逐渐扩大侦搜范围警戒北方来敌。

    绥江支队主力则立刻开拔,前往怀集。原本不论是黄超还是杨增,都打算在广宁和怀庆进行一次大规模的“治安肃正”,确保交通线的安全。但是从目前的情势看,已经不容他们步步为营,稳扎稳打了。部队必须尽快赶到连州,将暴动镇压下去。

    梧州中队作为国民军也被留下了,不过他们是作为机动队,负责在广宁-怀集之间进行治安肃正,同时负责支援各个中队――梧州中队的战斗力已经得到了认可。

    内线的治安肃正内容很简单,无非是在固定的路线上来回兜圈子。主要目的是保持军事存在、吓阻潜在敌人。如果有小股的暴动也可以及时的扑灭。干起来补给及时又安全;比较危险的是外线巡逻,广宁以北毕竟是在控制区外,加之周边尽是山区容易遇伏,主要工作其实是跟随向导沿道路从一个村子走到另一个村子。每到一处发放张贴印好的公告,再召集村民宣讲,叫来村中长老说明政策、摊派任务……因为民政干部不足,广宁也不在近期的占领计划内,所以这些活都是由军官凑合干的,参谋李松被派来梧州中队指导工作和编纂文书,免得将来移交时出现差错。

    当地若是配合,即可授予其组织民团自卫的权力。将当地民兵列入县民兵的序列。同时要求他们缴纳“合理负担”;若是不配合即将村寨打破,将长老大户作为反抗天兵的土豪劣绅逮捕,送交广州法庭审判――一般是处以罚金或者流放高雄。

    下次更新:第七卷…广州治理篇391节

第一百一十九节 怀集分兵() 
得到这种待遇的村子很少。本地的大户们都很识相。正值瑶乱时期,一般村寨最担心的便是安全问题,所以对这种“肃正”并不反感,至于征发钱粮:哪朝哪代都是一样的,澳洲人要得也不见得更离谱。

    对于老百姓来说,县城里当县令征钱粮的人是谁并不重要,有了地方官,知道还有“皇上”在,就觉得心里有了底,不至于仿徨失措。一些有想法的“乡贤”,看到大宋的人马这么快就到来巡逻,原本跃跃欲试的想法也淡了许多下去。

    一些力量薄弱的村寨更进一步要求国民军派兵驻扎以保卫乡里的,自然以眼下的捉襟见肘的兵力情况来说也办不到,只是帮助其建立村民兵,配发了部分武器和缴获的明军火器。好在这一带的村寨几乎无一不设寨,稍微加强一下自卫能力就能坚持较长的时间。

    内外双线同时进行的“治安肃正”取得了很大效果,特别是广泛的建立村民兵、保甲制度和各村治安联保之后,土匪的活动受到了很大的遏制,一些大股的外来土匪在本地站不住,纷纷流窜逃走。本地土匪或是遭到了军事打击后溃散,或是迫于压力自行解体或是在偏僻地区的山寨里蛰伏起来--眼下绥江支队还顾不上他们。

    黄超的计划是在立刻赶往怀集,随后向三连地区挺进,但是本地的治安情况使得杨增和他的绥江支队的不得不在广宁-怀集之间又逗留了几天。等到正式决定向连州出发的时候已经是五月底了。

    出发前,黄超和杨增开了一个小会。连阳地区说是一个地区,连州、连山和阳山三城相距并不算远,但这三座城池都坐落在粤北的崇山峻岭之中,彼此之间的交通不易,要确保在这一地带重建秩序,绥江支队要在当地重建秩序,就得有一个配合问题。

    照规矩说,杨增是部队主官,有权决定部队的行动计划,即使是元老也不能干涉他的军事指挥权。不过这次去连阳地区的治安肃正活动的指导方针是三分军事,七分政治。即使黄超不是元老,杨增也要征求他对行动计划的看法。

    杨增的计划是,他亲自率领支队的主力,离开水路,走山路攻打连山县城。

    攻打连山,凭平瑶是其次,主要目的是占住连山县城这个据点。防止贺州的明军攻占连山,从而进击怀集、广宁,威胁肇庆,又或者东据连州,然后顺着连江南下,威胁英德,甚至更南边的广州一带。所以说,对华南军而言,瑶乱始终是疥癣之疾,真正的大敌还是熊文灿还控制住的广西明军。

    一旦控制了连山,就彻底断绝了广西明军进入广东对瑶乱进行干涉的可能性。同时也堵塞了广西明军对粤北地区的渗透道路。对整个广东的安全形式都有好处。

    从政治层面来讲,粤北瑶乱能否得到妥善处理,这关系着元老院能否稳定有效地统治整个广东,也决定了日后面对西南川黔滇三省更为复杂的民族问题能否有一个可以借鉴的经验模式。所以攻心为上,是平定这次瑶乱所有政治、军事工作的首要指标,也是唯一指标。

    目前的三城之中,连山县群山围绕,没有大江大河流经,元老院的水运优势在连山只能为零,因为连山补给不便,杨增只打算带三个连伏波军和两个中队的国民军去攻打连山,打下来之后就只驻扎一个连伏波军和那两个中队的国民军,作为防御贺州明军的一个据点和平定粤北瑶乱的一个支点,再带着两个连伏波军一路向东翻山越岭去连州。

    而连州则作为另一个支点,连州四周地势较为平坦,而且北江的支流连江水量充沛,一路联系了英德、阳山、连州三地,补给更为方便,攻占下来之后,就作为平定瑶乱的大本营。而阳山,作为连州、英德一线的中转站,必须尽快恢复。

    所以,经过简单商议之后,杨增和黄超决定兵分两路。杨增带兵向北打连山,黄超带着黎苗连、国民军一个大队和两个中队,总数600余人,往东恢复阳山。恢复阳山之后,俩人到连州汇合。

    怀集县,准备开赴连州的地步兵正在集结。黄超略略地检阅了一遍,以伏波军的标准,只有黎苗连才算得上军容严整,其他的,怎么看都像是刚放下锄头的农民伯伯。

    要是上级肯用一个伏波军的连换掉他手下除黎苗连外的虾兵蟹将,他是一百万个乐意。当年他就是带着伏波军一个排,再联合一些熟黎和本地的乡勇,把陵水的匪患,包括土匪和敌对的黎峒全部铲除干净的。

    此时杨增已经带队在群山之间爬了大半天。虽说他多年从军,早已经锻炼出充沛的体力,但是这还是他第一次率领部队走在如此规模的大山中间。六百多人的队伍在群山之间隐藏得无影无踪,杨增每隔15分钟就要派一次传令兵出去,保持部队前后不要脱节。这时杨增才明白为什么明代的两广瑶乱会如此难以收拾,果然大自然是一支军队的最大敌人,无休止地爬山毫无止境地消耗着部队的精力,已经近代化的伏波军在面对这种情况尚且还维持得住,而国民军却已经问题连连,国民军的体力已经到达了临界点,开始出现了掉队的情况。

    见正午太阳已高,杨增下令全军停止行军,就地修整吃午饭,并等待掉队的士兵。出发前,黄超和杨增约定,谁先到连州,谁就请对方吃饭。杨增知道,黄超这顿饭他是吃定了,一来,他的行军路径几乎全是山地,而黄超只要翻过一片山,后续大可沿着连江河岸的平地行军,要是在阳山城他们等到了北江特遣舰队增援的船队,后续的路程他们更是只需要坐船即可。

    地形虽然复杂,但是杨增却并不太紧张。这次行动更大程度上会是一场武装游行。按照杨增和黄超的预测,听到风声的瑶民大概率会退出连山城,伏波军可以不用经过战斗就占领连山城。然后,杨增再率军向东控制鹿鸣关,占领三江圩,接着抵达连州。

    整个过程大概要五天时间,于是每一个士兵都自带五天干粮,而且每个连和国民军中队还要轮流担担子,担上另外五天的干粮。杨增可说不准,从广州发过来的补给什么时候才能到连州城下,他也不确保黄超能不能顺利恢复阳山。杨增味如嚼蜡地啃着草地系列干粮,一边看着出发前黄超送他的一面旗帜,那是一面中式长竿旗,上面用小楷密密麻麻地写着十个字:大宋西路兵马大元帅朱。

    按黄超的说法,为了各项工作能够顺利开展,声势必须足够浩大,对那些天不怕地不怕的瑶民,不管自己实力如何,都要装着自己很强大,一面虚张声势的大旗就很有用了。

    所以黄超给自己也做了一面大旗,上书:大宋连阳招讨使兼知连州军事黄。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