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大时代1902-第14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在刘寿昌身旁的刘继业冷眼看着自己叔叔的举动,没有感觉到丝毫的威胁。

    灵堂内有些骚动,不少事先被三房买通的族人开始开口声援,叽叽喳喳的让灵堂变得如同菜市口那样混乱。

    “就是!凭啥不给咱们!一笔写不出两个刘字!”

    “我可是看着你寿昌长大的,你想独吞也太不够意思了吧!?”

    “就是就是、你这样如何配做家主!?赶紧让贤了吧!”

    正在大喊大叫的族人已经好了伤疤忘了痛,被三房许诺的未来利益冲昏了头脑,一个个眼中只剩下钱了。他们却忘了长房长子刘继业是拥兵三千的武官,更忘了刘寿昌的手段。

    刘寿昌眼见局势愈发混乱,那些个族人愈发嚣张,忽然大喝一声,手中持着的拐杖用力敲打地面:“够了!”

    族人却不停止,依然在那里指手划脚、刘悠昌也在那里煽风点火。

    ‘匡匡匡!!!!’一阵巨大的铜锣声一下子淹没了所有声音,两个刚准备出口骂人的族人脏话被堵在嘴里,脸顿时难受地成了猪肝色。

    站在门口的刘继嗣不知何时拿了一个铜锣来,在死命地敲打。直到大家都有些头晕眼转,才停下来。

    一时间灵堂甚是安静,大家都捂着耳朵,脑袋里全是回音!

    “我是嫡长子,父亲已将家主之位托付于我!”早有准备,在耳朵里塞了棉花的刘寿昌恢复地比任何人都快,趁着三房攻势被打乱的时候,立即抢占话语权道:“凡事都必须按规矩来!什么是规矩?祖训就是规矩!!!”

    “老祖宗怎么看待分家的?只有嫡系子孙才能分家!不是随便什么人就可以在这里乱嚷嚷的!”说到这里,刘寿昌一双眼睛锐利地扫向那些之前叫唤最凶的几个族人,眼神中透着愤怒:“你们在这里大肆喧哗,似乎不顾这里供奉这刘家之祖先,哪里还有半点尊祖之意!!?扰了祖宗的清静,你们还配姓刘!!?”

    “启昌,你来说!”刘寿昌看了一眼自己的二弟,示意对方应该出场了。

    暗叹一声,刘启昌虽然有些不情不愿,但也知道此时应该力挺长兄……本来三房成功的希望就不大,而且他既然已经决定在实业方面继续与大房合作了,几十万的资金都已筹集妥当……

    更何况三房闹得实在是过分,连他也看不下去了。

    “三弟啊!这回你们说实在是过分了!父亲尸骨未寒,你……你就在这里大闹!成何体统!?你给我好好反省去!分家的事情由不得你来说话!!”要么不说话,一说话就犀利无比。

    看着两个哥哥轮番训自己,刘悠昌脸色发紫,气得几乎说不出话来。而那些族人眼见二房分明与长房合起来,知道已经无望的族人也一个两个灰头丧气的。

    从头到尾都未说话的刘继业就站在那里,看着三房不自量力地挑战,结果被杀得落花流水,全面溃败。

    最后的分家方案,完全是按照三方既有的营业范围决定;三房一分好处没有拿到、而那些跟着闹事的族人也都被免去了享受族里补助的好处,让他们自谋生路去了。

    正所谓鸡飞蛋打一场空。

    五天后……

    江宁城里的一座普通茶楼里,二楼包间内,刘继业与王光照和张孝准同坐在内,三人都穿着便装。除了他们三人外,还有穿着一身洋装的松平青子、以及一个穿着清末新式学生服的年轻女子。

    她便是张孝准的老婆,说着一口长沙口音的官话,一个名叫李昆载的十九岁姑娘。

    此刻与大家共处一室,虽然李昆载是接受过新式教育的少女也难免有些拘谨和害羞,加上与在场之人都不熟悉,与青子说话的时候不时地看向身旁的夫君张孝准。

    “夫君与我都是长沙人,家里早有往来,也是很早就订了亲事……”在与青子解释的时候,李昆载脸上一直是微微泛红的。

    “我是在校还是两江总督端方大人当初在湖广的时候办的!”说到教育,由于坐在对面的姐姐是日本人,因此李昆载仿佛找到了共同话题。介绍完了自己的学堂生活,便转而询问其青子来:“你们日本的教育多是怎样的?也有女子学校?我们有两个日本教习,都很严苛嘞~”

    见青子与李昆载慢慢熟悉起来,张孝准暗地松了口气,举起酒杯与三个兄弟干了一杯。

    “李家与我们是世交,而且我这贱内也是上过新学堂,和我不至于无话可聊!”张孝准如此解释着。

    “我看你们俩很般配啊!很有夫妻相!”刘继业笑道。

    张孝准是圆脸,身材粗壮。而李昆载也同样骨架大,俩人坐在一起,确实有几分神似之处。王光照仔细一看,连声称是。

    张孝准却难得地有些不好意思,拿起酒来扯开话题。

    酒过三巡,大家都聊得很开心。虽然碍于李昆载在场,那些革命啊、国家社会主义等等杀头的买卖不能说之外,其余的事情都聊得很尽兴……尤其是回忆当初日本留学的时候,更是令人感触万分。

    “说来我们这篮球,当初还是文鹿你先弄出来的!那时候也没场地、也没篮子,就在你家做了一个简陋的竹篓子挂在二楼窗台外面。”张孝准用怀念的语气道:“打完了球,嫂子就会送来凉水,那真是痛快!”

    王光照拍手笑道:“那时候你老是被松坡戏弄,好几次都涨红了脸!”

    张孝准也不恼怒,而是自信地回答道:“那是当时!如今我技术大有长进!若是松坡再来切磋,保证虐他没商量!”

    确实,在第三十四标军官篮球比赛中,仗着身体厚实的张孝准非常善于抢篮板和防守,在军中也算一员悍将。

    吃了口菜,刘继业身子朝后靠了靠,看着王光照与张孝准的聊天、旁边青子与李昆载也熟悉起来,眼见大家都享受着这难得的清闲,脸上不禁出现一抹微笑。

    这样子的时光真是难得……以后也未必会常有了。

    “文鹿,你怎么看?”

    就在刘继业放空的时候,张孝准和王光照就篮球技术问题发生了小争执,于是都看向刘继业来。

    刘继业笑了笑,因为没怎么听争执内容所以也没有回答。

    等到他们二人聊得差不多了,刘继业才倾身向前,双手靠在桌子上正色道:“有件事情需要跟你们商量。”

    “何事?”张孝准好奇问道。

    “还记得当初我们设计的国家社会主义三步骤吗?第一步我们已经准备的很好、第二步推广全国也在开始操办……现在该是时候准备未来第三步骤了。”刘继业压低了声音,不让旁边两个女人听到。

    “你是说……工业化!?”王光照想起了实现理想的三部曲,一脸兴奋。

    “没错……”刘继业将家族准备全面投资实业的情况简单说了一遍……

    “这个机会非常难得!正是为了未来的工业化而先一步建立起工业基础的好时机!此外,如果能够成功,那么充足的的资金对于我们文学社和革命也是有着极大的好处的!”

    “所以我准备暂时推迟就任第十七协协统的时间,抽出四个月前往上海来参与这次投资……”

    “我已与总督端方汇报了这个事情,主要理由是为了给祖父的丁忧。端大人很开怀大量,或许也是看在北洋袁世凯的面子上,对我很是客气、应承下来等崔亥安一个月离职后由第十七协正参谋官沈同午暂时代理协统,等我四个月回来后再来接任。”

    张孝准和王光照听了,仔细考虑一番,也确实觉得是个正确的选择。

    刘继业见二人同意了,笑着道:“反正第三十四标被你们二人打理了一年也很不错,就麻烦你们加把劲,再多坚持几个月吧!”

    “那是自然!”王光照一口应承下来,张孝准也是点头示意刘继业安心。

    “对了……”王光照似乎想起了什么:“文鹿你去上海的话,嫂子怎么办?”

    刘继业听后朝身旁的青子温柔地看去……

    “当然是随我一同去上海咯。”

第165章 赴沪(一)() 
第一百六十五章赴沪

    西元1908年3月6日。

    清晨时分,晨雾尚未消散,空气中还带有阵阵寒意。

    刘继业带着青子,以及刘德等亲卫从下关火车站再次登上火车;他们即将乘坐新建成的沪宁铁路前往上海。

    上了火车,将大件行李交给刘德等亲卫看管后,刘继业便领着青子来到了头等座。

    一身贴身西装加外衣,刘继业呢子做的外衣口袋里还吊着一个金表。他扎着深紫色的领结,马甲内一尘不染的白衬衫,还有西式新潮小礼帽,活脱脱一个最时髦的公子哥模样。

    在他身后的青子头上带着灰色的宽大太阳帽,帽子上绣着花带与孔雀毛。白色的蕾丝边短马甲一直到腰部,外面披着浅绿色的小披肩,露出下身蓝色长裙上的朵朵红玫瑰。拿着一个小提包,青子小心翼翼地跟在刘继业后面。

    男子高大英气,女子端庄优雅,两人就如同神仙伴侣这般,一路上引得众人瞩目。

    “真是成何体统!”一个坐在头等座,穿着传统保守,脑后一根灰白长辫的老夫子看到如此‘伤风败俗’的衣着打扮从身侧走过,气得拿拐杖狠狠戳了戳地板。

    刘继业与青子没有在意,拿着车票来到自己的靠窗位置前,看到正对面的座位上已经坐着一个可称得上是奶油小生的英俊男子。

    “文鹿、弟妹!”同样打扮西式的刘继嗣从座位上站起来,他戴着金丝眼镜,笑着欢迎二人。

    “前些阵子,听说伯母对你们俩出门不是很高兴啊,本来以为会有麻烦,不过还是文鹿你本事高哈哈!”

    面对堂兄的取笑,刘继业大方地应付了几句。

    本来家里对于青子随自己去上海是有反对意见的;尤其是母亲。不过在刘继业的坚持下,大家也只能让步。

    这次来上海,刘继业的目的有三个:第一是与堂兄刘继嗣一起实地考察、并且做准备工作,确保长房和二房的共计二百万两投资能够成功。第二是出于其个人寻求发展实业的目的,而第三……则是正好借此机会带青子出来散心。

    在出发前,刘继业与父亲刘寿昌、叔叔刘琪昌和堂哥刘继嗣,以及管家刘忠等人就投资计划做出了详细的了解和分析。当前的情况是,长房自身从各处调拨了六十八万两银子,又从关联钱庄、熟悉商家等各处借来了八十三万两,总共筹集一百五十一万两银子。

    二房则四处筹集出四十七万两银子出来,两家合计一百九十八万两银子进行共同投资,直接按投入资金的份量分配股份。这是资金方面。

    具体投资方面,一年前刘继嗣就找到了与顺丰面粉厂有合作关系的几家厂家进行试探,其中上海的一家面粉厂由于经营不善已表示愿意刘家购入其65%的股份。这只是小头;真正的大头在一个名叫李文的人身上。

    这李文是上海大商家,以当铺发迹,资产过百万、并不比刘家差多少。据刘寿昌所言,李文与刘家是世交、当初刘寿昌还在其困难的时候出手援助帮其渡过难关。有这份交情在,再加上刘家的钱庄也与其有许多生意往来,所以刘寿昌在半年前决定投资实业的时候就派人拜访了李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