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大时代1902-第17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第197章 崩(上)() 
第一百九十七章崩(上)

    “什么!?”

    上好的景德镇瓷茶杯从袁世凯手中脱落,跌落在地上发出清脆的响声,变成一地的碎片。

    从来都是无比冷静,老谋深算的袁世凯,此刻脸上竟浮现了少有的震惊表情,手指着大厅门口的来者,声音夹杂着颤抖、不可置信地问道:“你是说,太后……?”

    “太后怕是不行了。”

    晴天霹雳!

    统掌了大清国几十年的慈禧太后重病在榻,已被太医和几个西洋医生一致认定是要不行了。

    其实春天的时候太后的身体就差了许多,时常会缺席朝会,人虽不得近观、光听声音也能听出苍老和衰弱。而进入夏天之后,或许是屋内的冰块放多了,室内室外气温差距太大,让慈禧不幸得了风寒,病倒已有快一个星期了。

    这些袁世凯都是知道的,他却没有想到慈禧居然会被风寒所……

    看了一眼来报信的小官,袁世凯从怀中拿出一叠纸,走上前轻轻塞入对方袖口,轻声道:“多谢相告,袁某感激不尽。”

    “哪里哪里,袁军机大人太客气了!”小官有些佩服对方瞬间就恢复了原样;不愧是大人物、像他自己,在得知消息的时候足足楞了有一分多钟!收下银票后,小官领悟地退后几步,刚准备走、在门口顿了顿,还是回头补充了一句道:“好叫军机大人知道,刚刚小人离宫的时候,似乎看到总管太监大人去了瀛台。”

    “多谢了!”片刻失态后已恢复冷静的袁世凯抱拳相送。

    回到厅内,看到地上的茶杯渣子已被下人清理掉,袁世凯重新回到座位坐下,片刻之后却又站了起来,在厅内来回走动。

    “喂皇上吃饼!”

    在得知李莲英去了瀛台后,袁世凯脑海中自然地浮现出光绪帝如东汉的而皇帝那般被强行喂下肉饼的画面。

    当然,大清是不会有喂吃肉饼的习惯,不过不管怎样,作为深知慈禧太后之人,袁世凯对光绪帝的最终结果不会有任何意外的感觉;只要慈禧自知不行了,他的结果也就注定了。

    并不是很在意光绪,袁世凯一拍手,动身便朝外面走,大喊一声:“备马!”

    身为军机大臣,必须尽快进宫、就算不进宫,也必须与盟友庆亲王奕劻联系!无论如何,这等大事的时候,是不能呆坐在家中的!

    曾长期执掌军队、也曾在朝鲜和山东经历过战火,袁世凯并不像普通文官那般手无缚鸡之力。他出了门接过马绳,竟是翻身一跃流利地上了西洋大马,在几个亲卫的护卫下朝庆亲王府策马而去……

    ###################################################

    就在袁世凯穿过北京的大街时,紫禁城里的一处小房间里,醇亲王载沣却进了屋子,脱去脑袋上的顶戴,脸憋得通红的,一只明显颤抖的手拿起桌上的茶喝了口。

    紧张、恐惧、担心、兴奋了那么久,终于,一切还是落定了。

    自年初载沣被慈禧破格提拔为军机大臣后,载沣便明显感觉到慈禧太后打算重用他们满人贵胄子弟来与许久尾大不掉的汉臣相抗衡,而他自己的儿子溥仪似乎也被慈禧当作是重要的角色,时常被带入宫中。但是当慈禧重病的时候,已是军机大臣的载沣却还是感到了不安;那是对看不清未来而感到的恐惧。

    直到不久前,病床上的慈禧在无比虚弱的时候,召见了他和庆亲王,亲口用断断续续的语气命令载沣的长子命溥仪继承皇统,过继于同治帝载淳,同时兼承光绪帝之祧,一人祧两房。

    这样的迹象已无比明显了!

    在兄长光绪帝驾崩大行后,他载沣的儿子溥仪将成为新皇即位,而他载沣作为皇帝的生父,也必然将扮演更为重要的角色……虽然太后没有明说,但是载沣已经心中有数了。

    即将大权在握,让年纪不过二十五岁的年轻人感到非常的激动;在太后和庆亲王等人面前还勉强能强制按耐住,此刻回到军机大臣专门休息的小屋里,激动的心情再也无法抑制,放下茶杯、死死要紧牙关,一双拳头握得紧紧的在空中舞动了几下。

    慈禧太后与皇兄光绪即将大行、儿子将即位新帝、自己也将一展心中抱负……

    心情是无比复杂的……

    尤其是对皇兄光绪……

    光绪帝与慈禧太后同时得病、而且从慈禧的安排看,她是分明确信光绪将随她而去……要说巧合,老鼠都不信!这背后的缘由,载沣好歹也能看明白。

    正是因为看明白了,载沣内心才会如此矛盾……

    只是从小生长在醇王府里,如同一株从未经历过风雨的花朵般长大的载沣,却根本没有与慈禧太后撕破脸皮的勇气……不,哪怕只是这个念头对会让他不寒而栗。

    本质上,载沣心性还是一个摆脱不了纨绔子弟的范畴;只是相比那些庸庸碌碌的人多了些许进取心罢了。

    或许也是这种性格让慈禧选择了他作为大清国的下一个掌舵手;至少慈禧不必担心载沣有胆子在自己百年后抹黑或者翻案。

    不过虽然局势很明朗,但是载沣依然知道大势尚未全定……慈禧太后西去之后,摆在他面前的任务近的还有如何与光绪的皇后,自己的兄嫂相处;远的更有新政和立宪的走向、满人与汉臣之间的关系、以及那袁世凯……

    在屋子里歇息了一刻钟后,载沣便重新戴上顶戴,大步离开了房间。

    来的时候是紧张、出去的时候,却充满了自信。

    当天下午,慈禧太后在福昌殿病榻前,召见了军机大臣载沣、张之洞、袁世凯、庆亲王和世续等人一干朝中重臣,商议立嗣。虽名为商议,但实际上在场众人内心都明白慈禧太后早就有了自己的决断、因此大家只是默默地听着病榻旁的总管太监李莲英唱读太后意思,床上的叶赫那拉氏则有气无力地点头。

    靠着张之洞跪在床前的袁世凯默默地聆听着慈禧的旨意,心中明了大清的天要变了。

    五天后,北京传出了震惊全国、乃至全世界的消息;光绪皇帝与慈禧太后前后在两天内驾崩;慈禧于1908年7月3日,17点(未正三刻)在仪鸾殿去世。

    依慈禧太后遗命,大清皇位由时年三岁的醇亲王世子爱新觉罗?溥仪即位,改年号为宣统。光绪帝皇后被尊为“兼祧母后”,上徽号“隆裕”,由隆裕太后抚养宣统帝。

    宣统帝生父,军机大臣、醇亲王载沣任监国摄政王,与垂帘听政的隆裕太后共同执掌朝政大权。

第198章 崩(下)() 
第一百九十八章崩(下)

    慈禧的死讯当天就通过电报传遍全国各地,第二天中国各大报纸便争先报道,不日便传入了江宁。

    才从家中回到第十七协总部,刘继业路过几个参谋依次打招呼后,进了办公室前吩咐门外的张小顺不让任何人进来。入内,除去军帽,人直接倒在办公室内的靠椅上,揉着肿胀的太阳穴闭目养神。

    方才在家中与父亲就慈禧太后与光绪驾崩一事商讨了很久,就算是对立宪抱着坚定信心的父亲,也开始担心新近接管大清国的摄政王载沣有无能力、有无决心、有无意愿继续推行新政了。

    “二十五岁的小王爷,当军机大臣不过半年,就要执掌天下……还立了个三岁的娃娃做皇上……唉,实在是胡闹啊!”在与刘继业商讨中,刘寿昌多次表露出自己的担忧、更是不满朝廷让一个几乎没有什么政治经验、还是王府大院长大的年轻人接管如此庞大的国家。

    经过甲午、庚子等无数胡闹,再加上民智已开,西风渐起,江浙一带的上层士绅们对皇权早就没有了康熙、乾隆朝那时的敬畏。再加上最近立宪的呼喊愈发浩大,皇权早就不再那么恐怖了。私底下,刘寿昌不止一次的指点政事;这种转变跟1902年的他又有了很大的不同。

    江浙、不,全国的士绅们都愈发的自信、愈发的要求在政治上有更多的话语权、要效仿西方的士绅一样,参与到国家的决策当中。

    刘继业从他的生意伙伴张謇处得知,他们已经准备等慈禧下葬后,就发起全国性的‘速开国会’运动,争取借助当前立宪运动的优势获得更多的支持、也逼着朝廷做出更多让步,加速新政和立宪的进程!

    不过再多的准备也掩饰不了士绅们对政局的担忧和紧张;刘寿昌与刘继业也聊到了如果新的摄政王不打算再立宪怎办?

    “箭在弦上,若是摄政王不愿,我们士绅必不干休,就发起全国性的大罢工、罢市、抗捐、抗租、抗税,逼着他开国会!”就算是一向温和儒雅的刘寿昌,在对刘继业说这番话的时候,脸上也带着些许的狰狞表情。

    这就是新政和立宪的双刃剑……刘继业还记得当初刚穿越那会儿,父亲对朝政还是颇为忌讳,对皇帝和太后私底下的言辞也很是尊敬,对政治甚至有些敬而远之。再看现在,立宪运动和议会主义的数年熏陶下来,已经完全变了模样,已自认为对国家有话语权甚至决定权了。

    不过这些都与早就走上了革命道路的刘继业没有太大关系;他之所以大脑发胀的,却是别的原因。

    光复会预谋的革命、慈禧与光绪的突然驾崩、太湖秋操在即、新上任第十七协如何整合部队,最近许多事情压的刘继业几乎喘不过气来,偏偏大部分事情还找不到人商量只能自行思考。

    光绪和慈禧的忽然逝世、一向与袁世凯不对付的载沣儿子溥仪成了儿皇帝、他自己则成了总掌朝政的摄政王,这对于刘继业目前的政治靠山袁世凯绝非好事。

    在刘继业后世已经有些模糊的印象中,历史上的袁世凯似乎曾经被朝廷罢免职务赶回老家……虽然不能确定此事是否依然会上演,但是从刘继业的角度看,可能性是很大的!

    虽然袁世凯的失势对自己并无直接影响,但是之后的一些事情就不是那么容易发展了……一开始刘继业是如此想的,但是后来他反而觉得这可能是一个机遇,这个暂且不去考虑。

    太湖秋操和整合第十七协都不是燃眉之急,还可以先放一放。

    关键是光复会!

    原本他们计划在11月慈禧大寿的时候发动大起义,若是这样的话还给刘继业留出了将近半年的时间准备,届时无论怎样都能安然面对,因此一开始刘继业并没有太过紧张。

    但是现在慈禧忽然去世,自然完全打乱了光复会的计划;原本11月才会发生的大起义顿时变得扑朔迷离起来。究竟秋瑾和徐锡麟他们是维持原计划,还是等到11月再起义、还是决定更改计划临时起义?亦或是……乘太湖秋操的时候,乘清廷兵力空虚之时,再发动?

    信息量的缺乏让刘继业很难做出判断。

    原本还没有与赵声决裂之前,同盟会乃至华东的大部分革命动向刘继业都能掌握到,但是随着林述庆事件的发生、文学社与岳王会关系形同分裂,跟同盟会江苏分会的关系也迅速冷淡,刘继业之后掌握的消息总是慢上几拍。

    在上海与陈其美会面的时候,刘继业就知道无论是光复会、东京同盟会还是自己对彼此三方都是有着提防的;这种情况下光复会决议的最高层是不可能把决策结果第一时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