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大时代1902-第22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说及农村……”张謇直了直腰板。
“老夫仔细考虑了文鹿你的建议……老夫觉得,确实应该派些人去农村考察一番。看看这两江辖区内的农户究竟匮乏哪些农具、其……购买力又如何,如此来确定相应的农具产品。”
听到张謇同意了自己的想法,刘继业心中有了喜意,笑道:“天下十户八户务农,若是能够仔细考察农村,把情况摸清楚后再制造出绝大部分农民都买得起、又能提高亩产的农具出来,那三联集团等于是把市场扩展到了全国的每一个角落!单个虽少,但是八千万有余的农户和起来,若是每人花一元买锄头,那也是八千万呢!”
说到兴头上,刘继业一时忍不住将心中设想也透露了一点:“而且,农村借贷也是一块被人忽视的巨大蛋糕!季直公可知,像苏北农村,农民春播时借贷农具种子,利息是三分八!秋后略有下降,大约是二分二。至冬季青黄不接之时,利息能高达五分五来!”
“如此高利贷,却被掌握在本地乡绅手中,既使农户生活痛苦每年收入都拿去还了利息而无力投入生产,又使大量资金被乡绅闲置而无法投入工业生产!太可惜了!”
“如果三联银行能够将支行开办至村,以年贷款二分一的利息就足以有盈余,还能减轻农户负担、让其得以以贷款而购买更多三联集团的农具等产品!与此同时,亦可向数千万农户提供储蓄服务,则我三联集团能够获得的金额将非常恐怖!破万万存款亦绝非妄想!”
刘继业的声音变得急促,音调也高了许多,是他难得的有了兴奋的感觉:“同时,三联银行为农村降低利息,服务广大农民,亦能获得天下民望、以及广大农民之好感,对于将来销售农具等产品事实极有好处的!”
“将业务从城市扩展至农村,一来可以增加三联银行的利润、二来可以降低农村利率使农民有闲钱购买三联集团之产品、三来可以吸取海量存款,聚沙成多、一举成为全国银钱业的龙头行业!四来,可以增加三联集团的声望,对销售也有诸多好处!”
“最后!”刘继业喘了口气,见张謇已听得瞠目结舌,发表了自己的最终总结道:“全国财富虽集中在城市,但农村拥有广泛的人口和市场,不容忽视!更何况如今广大农村并无有多少公司注重,三联集团可获得宝贵的先机!而且季直公也当知道,当今中国之贫困根源,与农村之贫困是分不开干系的。投资农村,使农村创造更多价值是互惠互赢的做法,能够培养出市场来、卖出更多产品,又能减少贫穷,增进国力,利在千秋!我认为三联集团可以适当地开始做准备、争取五年内正式进军农村了!”
“文鹿……”张謇花了好一阵子时间消化,摸起胡须,又揉了揉眼睛,只觉得大脑有些因接受不了如此多新奇甚至古怪的想法而肿胀难耐。
“地方士绅有多依赖高利贷,文鹿可知吗?全国村庄数以万计、三联集团若要办到你说的,要花多少钱、多长时间、用多少人?如此成本文鹿有核算过吗?此等行为,虽有利处,但要得罪的人太多了……成本也着实太高了。咱们做生意讲究和气生财,此刻经营很好,何必要为了一些遥不可及的利益而平白害了这许多人呢……”
张謇虽未明说,却也基本上表明了他并不支持刘继业的态度。当然,习惯性的,他的话也并未完全说死:“日后、日后再议吧。现在先考虑卖农具这一件事情就好。”
。。。
第259章 新旧()
第二百六十章新旧
最终张謇还是否决了刘继业的主张。
不过大家都是精明人,彼此又有着诸多合作,不会因为刘继业提出了一个‘激进’想法就导致双方的关系产生什么变化。而刘继业也知道若是张謇都不认同,去找孙多森也是无望,三联银行进军农村的方案也就只能暂时搁置。
张謇其实说的没错,刘继业深知如果三联集团将金融业开展至农村,向广大的农民提供相对低息的借贷将极大损害地方地主的利益。
传统上中国地主的收入主要来自三项;地里所产出的农作物、佃农等农户租用土地的租金、以及高利贷。其中尤以高利贷获利最多,以利滚利不出三年所借款项就能翻好几番,许多大地主最初便是以高利贷发家,以他人家破人亡为代价而得以置办数不清的产业。
同样,刘继业也知道中国农村之所以长期得不到发展,近乎停滞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农民被高利贷压得抬不起身来,无法将自己所获投资带来增长,反而只能不断地向高利贷输血,忍受压榨。
农村高利贷既是地主的压迫手段、也是农民人身和财产的束缚、更是推动社会发展进步以及工业化的重要障碍。
在文学社的讨论中,刘继业一直有关心如何农村工作。目前文学社的绝大部分主体全是江苏、安徽一带的中低层军官,混之以少数士兵,因此还不具备开展农村工作的基础。
尽管如此,刘继业还是努力推动让一批农村出身的下层军官和士兵进入文学社,甚至部分优秀的担任执行委员,并与他们积极了解农村的状况,听取不同阶层出身的人对同一问题的看法和感受。
比如最近两年苏北农村普遍欠收,破产农民日益增多的问题。这个问题问小地主出身的军官,他们大多会认为造成问题的原因是前阵子发了水灾、水利设施经久失修,以及新政带来的苛捐杂税的后果。
同样问题若是问大地主出身的军官,除了天灾和重税之外,也有一部分军官认为农民破产是因为佃农好吃懒做、民风败坏使许多人不务正业所致。
而农村底层出身的士兵,却会将责任推到地主身上,认为地主为了转移苛捐杂税而加重了租子、提高了利息,再加上天灾才会导致最终破产的悲惨局面。
此外,这些来自不同出身的人也用切身经历来增加说服力;比如大地主出身的军官就会举出例子,类似什么村里的王四不好好务农,成天赌博借高利贷,最后卖儿卖妻把祖田也给丢了,只能当乞丐。又如远方表哥本也是殷实人家,却年少轻狂被当地失地农民所骗,入了赌场输完又输,最后数百亩田地都入了他人手中。言下之意,那些破产农民无甚好同情的,都是些为非作歹的地痞;是因为他们自身品端不好所以才会破产失地,并且造成连锁反应顺带败坏了当地民风,连好人家都被这些人哄骗遭殃。
而底层的士兵却会讲述自家如何悲惨,一年所得泰半上交,种水稻的却连白米饭也吃不起。尤其是佃户出身……不,文学社如今一千六百名成员中一个佃户出身的也没有,最多是家中有佃户亲戚。从这些人口中,刘继业亦得知了佃农的悲惨境遇。
有些良心的地主收四成左右的租子、而那些无甚良知,双眼只盯着钱看的地主,所收的租子能高达七成五!佃农幸苦劳作一年下来根本留不下几块钱,一旦遇到天灾**没有任何抵御风险的能力,只能借高利贷,最后债务缠身卖儿卖女。
农民由于一年所得不足,又由于遭到官府和地主的双重压迫使得抵御风险能力非常低,这是农村普遍的问题,只是这一问题在佃农身上尤其严峻。
为了找出能够解决农村问题的办法,刘继业曾在文学社内组织了好几场讨论,将不同阶层的人分入不同小组,各自给出解决办法和理由。在这些讨论中,可以很鲜明地看到阶级不同带来的解决方案的明显区别。
上层的军官们认为官府应该减免农村的税捐,大力发展水利设施,引入新式的农具,亦有一个小组提出应该引入西方的化肥来提升农村生产力。低层的军官和士兵则有更多人主张限制租子、甚至有人提出应该将农田重新分配。
相对而言,由于都接受了初等的国家主义理论,文学社内的军官和士兵相比其他同一阶层出身的人而言,更能够接纳新式思想。
这些讨论时而激烈、时而平和,但由于每次都有文学社高层在因此都还算有序。在数次讨论之后,刘继业、蒋方震以及张孝准等人最终从无数方案和讨论中得出了一个大致的改善农村情况行动方针;一方面通过引进新式农具、机械、化肥来提升农民的生产力,另一方面也必须通过强力手段削减租金和限制高利贷利息。
正是定下了这一方针,刘继业才会想到借三联钢铁厂产能过剩的名义,而极力主张三联集团开始向农村销售新式农具,开始逐步实现方针的第一个部分;通过引进新式农具等更有效率的生产方法来提升农民的生产效率。
减少租金部分需要等未来掌握了政权后才能通过武力为基础进行,但是刘继业等人认为限制高利贷利息方面可以现在就开始布局;方法同样是借助三联银行向农村输入低息资金,通过商业手段来达到降低利息的目的。
不过三联集团并非是刘继业所独有,张謇和孙多森同样也是大股东,此等事情也必须要征得他们的同意。
本来刘继业认为张謇相比孙多森多了些理想主义,应当是更能说服的对象,却发现对方同样是不愿意为了看不见的利益而得罪天下无数在农村从事高利贷的地主。
张謇的行为刘继业可以理解,本也对此有过判断。
早在刘继业开口提及农村借贷问题之前,文学社内部就曾对张謇的反应做出判断,大部分人认为他拒绝的可能更高。因此当张謇真的表露出拒绝的意思时,刘继业也并不意外,他本就只是抱着试一试的心理。
张謇或许还没有察觉,刘继业却从来都知道这些实业家与自己并非一路人,只能是盟友。就算是状元郎、就算张謇再有报国的心思,面对要得罪天下数以十万计地主的时候,也会选择退缩。
并非是张謇有多么胆小、或者是多么自私,只是他站在自己的角度去看,觉得得罪这些人没有必要,而且也觉得会有其他‘更好’的方法来解决农村问题。
说到底,在‘状元实业家’、‘上海大亨’、‘金融大佬’这些表象背后,张謇依然是旧时代的人。是从小熟读四书五经最后成了状元郎的旧时代人物。其思想必然留存着浓厚的旧时代印记,相信地方自治,相信宗族的力量,相信通过儒家经典来教化百姓便能使社会安稳。
本质上张謇,以及其所代表的这一时代中旧社会的精英所崇尚的,是通过效仿西方所建立的工业、军队来维持传统中国儒家的社会秩序,不过是‘中学为体,西学为辅’的一个变种。
也正是因此张謇才愿意花时间和精力去办置重工业,却不愿意触碰可能导致社会动摇的农村高利贷。
张謇能够以状元郎的身份毅然辞去官身,投身实业当中,并一手将通州从破旧的渔村变成中国最现代化的城镇之一,其足以称得上是旧时代精英中最开明,最有胆气的人。同时,又因为其与刘继业相处那么久而变得颇能接受新式思维,眼界和思维高度也是超过了寻常旧时代精英。
然而就算是张謇也不愿意触碰社会改革的表皮,对得罪地主望而生畏,这让刘继业明白旧时代的精英是无法成为真正的同志。他所能依靠的,未来实现国家主义理想的,只有可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