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深空之下-第12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宣传部的肖恩、王宇凡等人也做好了持久战的准备。这种思想上的转变,不可能一两天就能形成,需要常年的累积。

    没有那么多空洞的标语,也没有高大上的政治宣言,宣传部打出了“一个大家庭”的口号,他们想以一种温和的方式,让大家不要排斥公有制度。

    五万人就应该像一个温馨的家庭一般,各取所需,各尽其职使用共有的生活资源,完全不用那么忌讳,就像那一次末日晚宴一样。

    打个简单的比方,夫妻两人烧了一锅饭,分量稍微少了点。妻子先装饭,看到分量没烧够就故意少装点,剩下的留给了丈夫。虽然没吃很饱,但大家都还算满意。

    现在,又多了一个人,3个,夫妻两人再加一个儿子,又烧了一锅饭。儿子处于生长期,所以特地多给他装点,然后夫妻两人把剩下地饭分着吃了,大家都没饿着。这个分配方式也还不错,大家心里也不会有什么介意。

    然后再多一个人,4个人,再烧一锅饭,为了减少矛盾,饭的总量将会增加。

    4个人而已,这个家庭总能找到一种不错的分配方式

    以此类推,只要这锅“饭”的分量足够,就算是五万人的大家庭也能找到合理的分配方式,而且人们心中不会有太多别扭。

    但这一点非常困难,需要人们思维方式的转变,也需要长时间的默契配合

    趁热打铁,在社会实验的过程中,幼儿园等相关教育机构也开始依次部署。这一阶段的准备工作已有半年多的时间,教材的编写、教师的筛选以及相关培训工作也接近尾声。

    年龄最大的孩子,是时候上幼儿园了

    孩子是一个文明的延续,而教育扮演着成长过程中非常重要的角色。

    人类的知识与才能不是天赋的,直立行走和言语也并非天生的本能。所有这些,都是后天社会实践和教育的产物。

    从出生到上小学以前这个年龄阶段,对人的身心发展极为重要,这段时间会形成一定的世界观以及价值观,一旦形成,就很难改变。

    1920年,在印度的米德纳波尔城,人们常见到有一种“神秘的生物”出没于附近森林,往往是一到晚上,就有两个用四肢走路的“像人的怪物”尾随在三只大狼后面。

    后来人们打死了大狼,在狼窝里终于发现这两个“怪物”,原来是两个裸体的女孩

    这就是“狼孩”,婴儿长期与狼生活在一起,会下意识地认为自己就是一匹狼,他们生活方式和狼没什么两样。就算回归人类社会,接受心理辅导,也很难恢复正常。

    这也证实了人类婴儿的可塑性。如果一个人类婴儿给动物抚养,他就会变成动物。

    如果送给绿光人抚养,他的意识形态与生活方式会更加接近绿光文明。这个婴儿长大以后,也会和绿光人一样,以“礼”作为自己的行为准则,而且认为这是非常自然而然的,没有任何思想上的别扭。

    同样的,如果一个婴儿从小生活在共产社会,从小生活在一片和谐的氛围中,那么他会理所当然地以为,这个社会本来就应该这样的,人与人之间本来就应该平等、自由,每个人也应该寻找自己的理想,追求自己的目标

    虽然人类本身的基因携带了自私、懒惰等等不好的东西,但这些欲望会受到社会的改造,降低到最小化。

    这就是于易峰他们的真实想法,如果这一代人改造不成功,就改造下一代人,一代又一代地改造下去,素质总是会越来越高的。

第180章 大概位置() 
就在整个人类社会制度进行大改的时候,飞船内部的改造工程也一样没落下。

    大型冶炼中心正在加班加点提纯矿物材料,同时使用库存的各种钢材与合金,对诺亚号的“蜂巢结构”进行修补。

    当然,人们修补的只是其中一部分,有部分空洞是不需要修补的。按照某些生物学家的说法,诺亚号的上中下层大幅联通,有利于大型生态圈的形成。为此,一大波生态学家特地制定了详尽的改造规划。如果这些技术能够实现,诺亚号中可能会形成真正的云朵以及自然降水!

    不仅如此,生态系统大幅改进的同时,各个功能性区块也将重新建造,除了目前已有的居住区、工业区外,还将额外建造商业区、娱乐区、学校等建筑。

    于易峰坐在舰长室里,看向一份报告,岩浆区火力发电站的建造工作也在有序进行

    这方面倒是遇到了不少困难,因为那堆岩浆处在高重力区,需要大量的新型材料,而且那里非常炎热,负责建造的机器人经常罢工

    不过磕磕绊绊下来,第一座试验型的火力电站终于在三个月的时间内完工了!

    第一座火力电站,功率在200万瓦左右

    于易峰没有担心,而是一种淡淡的喜悦充满心间。

    不单单是他如此,许多知情者也是如此,为第一座火力电站兴奋着。

    这些岩浆可是超新星留下的宝贵能源,数量众多,能够利用起来必然是不错的。能源这种东西,人类从来不嫌多,因为可以用来提取人们短缺的生活物质。

    比如那些氧化物,可以从中提取氧气,而氢元素作为宇宙中最多的元素,也非常容易收集,两者一合起来就是水。

    人们利用各种化学、物理等方法,只要舍得消耗能源,水、化肥、有机物等短缺物资还是能制造出一些来的。

    于易峰将这些报告暂且放下,需要回复的,写上“批准”以及“同意”。

    然后他又看向科学家们的报告。

    科学家的报告并没有特别出奇的地方,但是数量特别多。

    现在人们处于一个非常安稳的研究环境中,也没有什么飞碟、外星人出来搅局了,所以各式各样的研究报告层出不穷。

    人类终于有时间来进行各种科研活动了!

    其他的小进展暂且不说,其中的一份报告特别引起了于易峰的主意。这是一个由天文小组给出的报告,在报告中,大致测算了诺亚号飞船的运动方向。

    于易峰心中一动,这倒是非常重要的消息了,没有一颗行星的资源做后盾,在宇宙空间中乱飞总是一件没有安全感的事请

    太阳的位置位于猎户臂的一个支臂上,大概介于人马座和尔修斯之间,可以说是一个穷乡僻壤。

    按照这份报告,诺亚号的运动方向正是通往人马臂的方向

    也恰好是银河的核心方向!

    以目前的运动速度看,诺亚号跑到人马臂估计要一两千年的时间,算上时间的相对论效应,人们感受到的,也得两百到四百年

    看到这里,于易峰感觉有些不妙,他的眉头皱了起来

    几百年也实在太漫长的了!

    好吧,至于什么猎户旋臂或者人马旋臂倒是无关紧要。他最关心的是能不能遇到一颗恒星或者行星。

    通常来说,恒星都会伴随着行星。只要是类地行星,人类就能从中获得资源。什么资源短缺、能源不足统统不再话下。

    他们现在的这种资源短缺情况,倒是有点像绿光人当初的情况了

    诺亚号的运动轨迹可以说是一条直线,以人类的能力,只能用核弹稍稍改变一点点运动方向;当然也科研用向外抛弃物资的方式,让它减速甚至停下来

    如果这条运动轨迹恰好能扫到一颗恒星的范围,那就太好不过了。人类完全能够让飞船停下,然后慢慢地飞到一颗行星上。

    但如果,路线偏离了恒星0。1光年或者0。01光年,人类的技术就有些无能为力了。就算0。01光年的距离,也能让诺亚号飞个几百上千年的不管承不承认,事请就是这样。

    “恰好在飞行路径内遇到一颗恒星,这个概率非常渺茫啊!”

    于易峰也知道这个希望不大,银河虽然恒星繁多,但绝大多数都集中在银河中心。

    对于附近的悬臂,一立方光年的恒星密度还没有千分之一颗,人类哪有那么好运?!

    所以最好的办法,就是用核弹稍稍改变诺亚号的运动方向,纠正它的运动方向,驶向近一点的恒星系统。

    但是速度这么高的情况下,想要改变谈何容易?丢出去核弹的质量又不能太大,否则会因为诺亚号的奇特性质把整个飞船的速度给降低了。

    “真是麻烦”他抓了抓头发,继续往下看报告。

    因为诺亚号飞船接近光速运动的关系,宇宙空间中的微粒很容易把探出去的科学仪器打成太空垃圾。就算探测器躲在诺亚号运动方向的背面,再加上厚厚的防护层,也只是延长了观测时间,又有可能被背后的伽马射线打爆。

    科学家们曾经做出过各种尝试,对外界进行观测。但是射电望远镜损坏了一台,效果却并不好。

    因为望远镜只能看到运动方向背面的星体,而没法看见诺亚号前进方向的星体这有什么用?

    以至于人们只能根据以往的星空图,大致推算自己的位置,距离诺亚号21。3光年处,有一颗名叫“187j3x1”的恒星系统,上面有四颗行星。

    如果按照诺亚号目前的运动轨迹,最近的距离,大约是0。67光年!

    0。67光年,还是太多了把!

    于易峰皱了皱眉头,大致的推算放在这种场合是不行的,到时候,就算偏出距离只有0。01光年,也大大超出了人类的航行能力。

    看到这里,他终于知道这群科学家想干什么了必须要用到引力波望远镜,才能进行精确的测量,然后才能制定计划!

    毕竟引力波望远镜看的不是直来直去的光,而是无处不在的“波”!它能轻易“看到”被诺亚号遮挡住的部分。

    但是不是太冒险了,万一这台外星造物被高速粒子打爆了怎么办?

    就算引力波望远镜,也没办法在诺亚号的内部探测外界,必须探到宇宙空间中才行。

    要是万一损坏,人类根本就没办法将它修好,坏了可就彻底坏掉了!

    于易峰脸色有些阴晴不定,他感觉下不了这个决心。

    “不行,要先研制高强度的防御护甲,必须要确保引力波望远镜的安全问题。引力波望远镜绝不允许损坏!”

第181章 科技大发展() 
光凭这一台引力波望远镜,人类的观测能力就超越了绿光文明。

    不仅是于易峰,所有天文学家也把它当做了宝贝,所以这个问题也只是在报告中提了提,没有正式上纲上线。他们都知道,引力波望远镜不容损坏。

    于易峰随即给几个天文学家、材料学家以及物理学家打电话,让他们来舰长室一趟,共同商讨问题。

    确定人类的位置非常重要,这关系到人类下一个落脚点,但引力波望远镜也同样重要。

    他必须和这些科学家把问题探讨清楚

    “于舰长,对于您这个问题,损坏的风险肯定是有的。”

    一位约摸六十岁的天文学家解释道:“即使引力波望远镜用大量的护甲保护,依旧有损坏风险。主要危险不是宇宙微粒,而是来自太阳的伽马射线。”

    “太阳经过爆炸后,并没有完全消失,而是形成了一颗类似于白矮星的星体。这个演变过程还在持续进行,虽然活动相比以前弱了许多,但依旧有可能飚出高能伽马射线。”

    “要是这些伽马射线恰好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