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第三帝国之鹰-第17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德国的铁杆盟友挪威政府首先向约旦政府发出贺电,对约旦人民能够摆脱无耻阴险狡诈恶毒的英国政府的殖民统治表示衷心的祝福,并诚挚地希望约旦人民能够在国王阿卜杜拉一世的英明领导下将约旦建设成独立自主富强的美好家园。

    挪威政府还承诺将在圣诞节后与约旦王国商谈互派大使事宜。

    紧跟在挪威政府之后,匈牙利政府发来贺电。。。。。。

    罗马尼亚政府发来贺电。。。。。。

    保加利亚政府发来贺电。。。。。。

    南斯拉夫政府发来贺电。。。。。。

    就连轴心国编外成员国希腊政府也随之发出贺电。。。。。。

    作为第一个发来贺电的非轴心国集团成员,土耳其政府的贺电在国际上引发了真正的震动。

    接到一道道贺电,约旦国王阿卜杜拉一世不禁感慨万千。

    在英国人面前,自己就算拥有所有阿拉伯国家的支持,也绝对不敢在英国人面前露出半点独立的心思,更不要说是做出行动,自己可不像全家老小被“意外”死亡。

    在德国人面前恰恰相反,自己想不独立都不行,如果自己不独立,结局也很可能是被“意外”。

    同样是来自欧洲的大国,做人的差距为什么会这么大?

    。。。。。。

    约旦的独立与收到的一道道贺电犹如一记记重锤敲打在每一个大英帝国战时内阁成员的心头。

    唐宁街十号的会议室里一片愁云惨雾。

    自丘吉尔以下,每一个与会人员的额头都拧成疙瘩。

    “这个时候我们能说什么?难道说要让约旦政府遵守1928年签署的英约协定,拒绝独立,安心做我们委任统治下的傀儡?

    我们没有别的办法,只有动用武力才能解决中东的问题。”副首相艾德礼说道。

    想到英国…军队在中东面临的强大压力,丘吉尔挑动眼角看向陆军大臣艾登。

    “我们现在在中东地区面临的局势非常严峻,无论是舆论还是军事我们都处于绝对的劣势,我们没有足够的力量解决中东地区的乱局。”艾登说道。

    “德国人的这次举动必然会在阿拉伯世界获得支持,那些阿拉伯人会像多米诺骨牌一样倒向德国人,我们以后即使能够击败德国人,恐怕也很难压制住阿拉伯人的独立浪潮。”

    丘吉尔不满地看了艾德礼一眼,随后说道:“我们来这里开会不是为了诉苦的,是为了解决问题,你们谁有办法解决这个问题。”

    “我认为只有一个办法,调集所有能够调集的军队去中东,击败德国人,威慑阿拉伯人。”艾德礼说道。

    “我反对,我们的补给线太长了,要绕道非洲,而且还会遇到德国潜艇的袭击。就算我们能够把兵力平安运送到印度洋,我们也要面对中东和东非两个战场。以目前的局势来看,伊拉克肯定守不住了,而埃塞俄比亚的局势却对我们有利,我们应该做的是集中兵力先解决埃塞俄比亚的意军,至于伊拉克,我建议放弃。”艾登说道。

    “一旦放弃伊拉克,我们可能再没有回去的机会了。”艾德礼说道。

    “与其让德国人在伊拉克境内吃掉我们所有的部队,然后占领伊拉克,倒不如我们主动放弃,至少可以保住那些宝贵的兵力,为将来的反攻保存实力。

    我想奉劝各位,如果我们想得到一切,那我们就什么都得不到。我们现在的实力不足,只能选择放弃。”艾登说道。

    艾登最后的一句话深深触动了丘吉尔,想起自己早上的决断,丘吉尔狠下心来说道:“我同意艾登的建议,陆军部立刻通知韦维尔将军制定从伊拉克的撤军方案,把部队全部调到东非去,我们输给德国人的利益,要从意大利人那里赢回来。”(未完待续)

第二百一十一章 第二击之阿拉伯人不过圣诞节() 
没完没了的会议终于得出结果,丘吉尔高喊一声“散会”结束了这次让与会众人痛苦万分的会议。

    二十分钟后,丘吉尔圆润的身影出现在位于伦敦怀特查佩尔的皇家伦敦医院。

    走进医院正门,丘吉尔看到七八个医院的护工正在大厅里摆放一棵圣诞树。

    “先生们,圣诞快乐。”丘吉尔脸上一扫约旦独立带来的阴郁,热情地和护工们打着招呼。

    “首相先生,圣诞快乐。”

    “圣诞快乐,丘吉尔先生。”

    护工们惊喜地围上前来和丘吉尔打着招呼,随后争先恐后地伸出手来和丘吉尔握手,跟在丘吉尔身后的各路记者们拿起手中的照相机记录下一幕幕温馨的场景。

    称赞了几句圣诞树的美丽,丘吉尔与护工们挥手告别,直奔医院楼上的病房。

    首相先生前来医院探望伤兵的消息此时已经传遍医院每一个角落。

    两分钟后,丘吉尔在记者和医生护士的簇拥下走进三楼的302号特护病房。

    站在靠门口的一张病床边,丘吉尔看着一个昏迷不醒、身上脸上缠满绷带、只露出鼻子和嘴巴的伤员,向身边的医生轻轻询问伤员的病情。

    “他叫托尼。布莱尔,他工作的商船遭到德国潜艇的鱼雷攻击沉没了。他很走运,在火焰的包围中被他的好朋友乔治。布什。就是您身后的那个伤员救出火海。他虽然保住了生命,但是上半身重度烧伤,一支眼睛也失明了。他今年才二十一岁。就这么被德国人毁容了,也被德国人毁了下半生。”医生惋惜地说道。

    “在这场战争中,我们付出了无数的眼泪、汗水和鲜血,也付出了无数年轻人的生命,我们所付出的一切都会有回报的,胜利必将属于我们。希特勒和他的帮凶,还有邪恶的德国人必将受到这个世界上最严厉的惩罚。”丘吉尔义正辞严地说道。

    “首相先生。这场战争还要打多久?”一个微弱的声音自丘吉尔背后传来。

    丘吉尔回身看去,说话的正是那个被医生叫做乔治。布什的年轻水手。

    “首相先生。这场战争会打多久,是四年、五年,还是更长时间?”布什问道。

    丘吉尔看着两眼无神的布什,没有回答他问题。而是向医生问道:“布什先生受的是什么伤?”

    “我的腰椎受了伤,医生说我的下半身以后恐怕生活不能自理了。”布什抢先说道。

    “可怜的孩子。”丘吉尔看着布什稚嫩的脸庞叹息道。

    “这场战争可能会比我们想象的更加漫长,对德国人来说也是如此。无论怎样,我们都要有必胜的信念。你和布莱尔先生为英国付出的牺牲会永远铭刻在人民心中,我们会让德国人付出十倍百倍的牺牲来偿还他们的对英国人民所欠下。。。。。。”

    “啊。。。。。。”一声长长的惨叫打断丘吉尔滔滔不绝激情四射的演讲。

    “你们放开我,我不想死,放我出去,救火,快救火。。。。。。。乔治。乔治,你在哪里?快来救我。”另一张病床上,布莱尔忽然从熟睡中醒来。撕心裂肺地大喊大叫。

    丘吉尔的身子在突如其来的惨叫声中不禁倒退两步,退到一旁手足无措地看着不停抽搐、大喊大叫的布莱尔。

    “快扶我过去,快扶我过去。”布什艰难地用双臂撑起身子大声向护士喊道。

    一个护士和医生齐心合力将布什抬到床边的轮椅上,随后将他推到布莱尔的病床边。

    布什眼中满含泪花,紧紧握住布莱尔胡乱挥舞的右手,将缠满白色绷带的右手贴到自己的脸颊。泣不成声地说道:

    “托尼,我在这里。不要紧张。有我在,你不会有事的。”

    “乔治,是你吗?我就知道你不会抛弃我的。”布莱尔听到布什的声音,狂躁的情绪渐渐平复。

    “托尼,我在这里,你不要紧张,你已经没事了。。。。。。”布什握着布莱尔的手,轻声地安慰道。

    “布莱尔先生自从受伤以来经常会做恶梦,他总是梦见自己被大火包围,只有布什先生才能安抚住他。”医生站在丘吉尔身边,小声地为丘吉尔解释布莱尔的症状。

    “造成这一切恶果的都是德国人,他们必将为此受到报应。”丘吉尔清晰感受到布什与布莱尔之间浓浓的兄弟情,声音中泛起微弱的鼻音。

    什么叫做感人?眼前的一幕就是最好的答案。

    记者们围在病床边,从不同角度将两名年轻人之间打动人心的一幕牢牢的印到相机的底片上。

    他们坚信,布什与布莱尔之间经过生与死的考验、超出寻常的友谊必将成为1940年度感动英国的最佳事迹。

    丘吉尔不忍打扰两个眼中只有彼此的年轻人,悄悄离开病房。

    记者们也心满意足地跟着离开,圣诞节前能够获得这种感人到足以上头版的新闻已经是意外中的意外,不能奢求太多。

    丘吉尔又探视了三个病房的伤员,给记者们留下无数宣传素材便离开皇家伦敦医院。

    丘吉尔回到唐宁街十号时已经是华灯初上。

    吃过晚饭,丘吉尔难得地和工作人员们坐在客厅中闲聊了几句,随后走进办公室批阅文件。

    明天是十二月二十四日平安夜,子女们会来看望自己,一定要在今天将全部的工作处理完,腾出全部的时间和孩子们相聚。

    当丘吉尔摘下自己鼻梁上的老花镜时已经是零点三十分。十二月二十四日到了。

    习惯性地冲了一个舒服的热水澡,丘吉尔换上睡衣躺到床上。

    圣诞节到了,终于放假了。

    丘吉尔沉沉睡去。

    。。。。。。

    十二月二十四日凌晨。大英帝国战时首相丘吉尔沉浸在甜蜜的梦乡,伊拉克首相拉希德。阿里。盖拉尼却激动的难以入睡,脑海中不停地回想自己最近二十年来见证的一幕幕历史。

    1920年,伊拉克彻底摆脱土耳其的控制,如同约旦王国一样沦为英国的“委任统治区”。

    伊拉克人民不是软弱可欺的,满怀着对英国人的憎恨,伊拉克境内当年便爆发了大规模的公众反抗。

    1921年8月。面对强势的伊拉克人民,英国不得不允许伊拉克宣布独立。成立伊拉克王国,在英国保护下建立费萨尔王朝,试图以此来安抚伊拉克境内愈演愈烈的独立浪潮。

    然而伊拉克人不是无能的约旦人,在无数满怀热血的进步人士的率领下。伊拉克人没有满足于名义上的独立,继续掀起一浪又一浪的独立浪潮。

    伊拉克人的牺牲与争取没有白费,经过伊拉克人民的不懈斗争,因为经济危机影响而国力锐减的英国选择了让步,伊拉克终于在1932年获得完全的独立。

    然而从政治的角度来说,伊拉克距离德国太远,距离英国太近。

    英国打着保护石油供给的旗号在距离巴格达97公里的哈巴尼亚镇设立了一个皇家空军基地,驻有1000余名空军人员。

    对英国人这种近乎于无赖式的行为,缺少武装力量的伊拉克人暂时性地选择了妥协。

    伊拉克人原本与哈巴尼亚基地的英国人相安无事。直到1940年冬季,一件令伊拉克所有的民族主义者和有志之士愤慨的事件发生了。

    轴心*队跨过苏伊士运河攻入巴勒斯坦,韦维尔率领驻在巴勒斯坦和约旦的英军仓皇逃到伊拉克。

    拉希德和所有伊拉克人原本认为英国人的部队只不过是在伊拉克境内借道前往巴士拉港。然后乘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