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第三帝国之鹰-第53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结果事与愿违,进攻发起不久,洛赫维察镇内便飞出无数的照明弹与曳光弹,顽强地压制住德军的进攻势头。

    行进间占领洛赫维察的行动受阻,加斯基上校并没有气馁,毕竟他发动的原本就是试探性进攻。

    随着加斯基上校一道新的命令,战斗群对洛赫维察的进攻改为骚扰性质的进攻,双方的战斗旋即变为黑夜中的冷枪冷炮式战斗。

    苏军的防线并不连贯,部队分散在乌克兰平原上的一个个村镇中,村镇间广阔的空地给了德军广阔的活动空间。

    夜幕则给德军的行动提供了最好的掩护。

    滚动的车轮给加斯基上校送来更多的援军,同时带来的还有隆美尔和霍尔雷恩少将的命令。

    命令中,隆美尔和霍尔雷恩先是对加斯基战斗群的进展表示赞扬,随后是劝告他立争在明天中午前占领洛赫维察,不给苏军调集援军的时间。

    为了更好地完成这次任务,霍尔雷恩给加斯基上校派来一支强力部队。

    洛赫维察城西南部,公路的北面,加斯基上校带着副官,走进一个正在部署中的炮兵阵地。

    这个阵地上的火炮,与体型高大的黄蜂和野蜂自行榴弹炮比起来,是那么的矮小。

    加斯基上校目测那高高昂起的炮管,勉强有他的下巴高。

    这种炮的高度不高,长相也不怎么样,看起来就像是两个橡胶轮胎、一个炮架加六个空心钢管拼凑起来的劣质产品。

    摆在加斯基上校面前的,既不高大威猛,也不玉树临风的火炮,正是41型150毫米火箭炮。

    这种火箭炮1941年正式装备德军炮兵部队,6根发射管成6角形布置,组装在一起,装在可牵引的两轮小车上。

    火箭发射管的长度为1。3米,外径为160毫米,发射管无膛线,为了使火箭弹在发射管内保持稳定,在发射管内有3根17毫米的导轨。

    两轮牵引小车上有起倒支架,射击时要放下来固定,起稳定作用,火箭发射管在发射架上可有5~15俯仰角,左右可旋转27度。整套系统战斗全重为536千克,一般用一辆名为Sdkfz。11的小型牵引车来牵引。

    和身边的炮兵军官们聊了几句后,加斯基上校得知,整个炮兵营共有三个连六个排,每排装备三门火箭炮,全营共计十八门火箭炮。

    了解过火箭炮的一些数据后,加斯基上校扔下一句话。

    “明天早上的战斗,就看你们的表现了。”

    时间在枪炮声中飞速流逝,新的一天降临战场。

    东方的天空刚刚泛起鱼肚白,太阳还没来得及露面,对洛赫维察的致命一击便宣告开始。

    当诡异的怪啸声响彻战场,战场上所有的军官和士兵,无论是苏军和德军,所有的目光都汇集到一个方向。

    不到三十秒钟的时间,108枚150毫米火箭弹飞出炮膛,直冲天空。

    和炮弹不同,火箭弹尾部脱出长长的灰黑色烟迹,足有数百米的长度。

    108枚火箭弹爬升时拖出的尾迹,铸造出一道烟墙,连接在天空和大地之间。

    准备进攻中的德军步兵们集体回头,视线随着火箭弹的运动而转动。

    先是后方,而后是头顶,随后成百上千的德军士兵的视线随着火箭弹转向洛赫维察镇。

    而在洛赫维察镇西部,枕戈待旦的苏军士兵的视线却是另一种场景。

    他们的视线随着火箭弹的爬升渐渐抬升,面孔也从正对前方改为慢慢抬起,直到仰面朝天。

    在这过程中,苏军官兵集体上演变脸戏法,从惊愕变为惊恐。

    “隐蔽,隐蔽······”

    撕心裂肺的喊叫回荡在洛赫维察城中。

    当火箭弹成群结队地落下时,洛赫维察城的西部,面向德军一方被烈焰风暴包围。

    房屋如同积木般坍塌,瓦砾砖石被抛射到高空,灌木被连根拔起,结实的树干也被锋利的弹片削断,硝烟和灰尘笼罩下的城西一片狼藉。

    公路南北两侧,E…40型重装甲连和四号坦克连,各自引导着两个连的步兵冲向洛赫维察。

    他们的身后,第一炮兵营的阵地上,105毫米榴弹炮营也在尽情地向苏军阵地倾泻炮弹。

    苏军预料到德军会在天亮发动大规模进攻,却没有猜测到是以这种凶残的方式拉开战斗的序幕,在密集的火箭炮覆盖下非死即伤,在炮击中侥幸幸存的士兵,也在这种猛烈的打击中遭受心理上的重创。

    “再快点,再快点,加把劲,太好了,他们冲进去了。”

    加斯基上校爬到一辆卡车的车厢上,望着远处的战场喃喃自语。

    看到步兵们跟在坦克后面,一个冲锋就冲进洛赫维察,更后面的灰熊突击炮和三号突击榴弹炮也摇晃着炮管,碾过遍地弹坑的阵地,跟着步兵们冲进城市,为步兵们在巷战中提供火力支援。

    大约二十分钟后,苏联草原方面军司令部里,罗科索夫斯基拿着来自63集团军司令部的电报,右手抖个不停。

    电报的内容是,德军大德意志师的部队已经攻入洛赫维察,城内爆发巷战,希望方面军司令部能够派遣援军,最好是装甲部队增援。

    看着这封电报,罗科索夫斯基脑海中冒出两个念头。

    ‘

    第一个念头是自己掌握着一个方面军,竟然在战斗的关键时刻无兵可调;

    第二个念头则是,中央方面军完了。

第580章 撬动东线的重大决定() 
基辅城东北方向120公里,杰斯纳河河畔的切尔尼戈夫城。

    德国陆军第一装甲集团军司令,克莱斯特大将的车队穿过化为废墟的城市,跨过城南杰斯纳河河面上的浮桥,前往南方六十公里外的涅任。

    扑克脸,通常指在牌类游戏中,拿到的牌无论好坏都不动声色且无面部表情的人的行为,作用是为了达到让对手无法通过脸色来看穿自己。

    克莱斯特大将不喜欢打牌,却长了一张标准的扑克脸。

    克莱斯特大将性格内敛,与性格张扬的隆美尔形成鲜明的对比。

    最近一段时间的国防军公报中,隆美尔的名字出现频率之高,仅次于在北线作战的那位“小舅子阁下”。

    隆美尔占领普里卢基······

    隆美尔占领洛赫维察······

    隆美尔占领卢布内······

    隆美尔戏耍俄国的草原方面军······

    直到最近的消息,隆美尔与帝国元帅装甲师在第聂伯河河畔胜利会师,一举凿穿俄军的第聂伯河防线。

    至于现在,隆美尔和自己的目标一致,兵锋直指普里卢基,合拢包围圈,围歼中央方面军。

    见面之后,以隆美尔的性格,肯定会阴阳怪气的说上一通,你速度太慢,严重拖慢我们行军进程之类的怪话。

    想到自己的进军速度,克莱斯特大将就感到一阵揪心。

    根据国防军公报,隆美尔在敌后遭受俄国草原方面军的围追堵截,而自己的第一装甲集团军,却迎面撞上三个机械化军。

    第十八、二十三和二十四机械化军,这三个机械化军之前没有在地图上出现过,直到自己的部队发动南下作战。

    这三个机械化军不仅是力量完整的新锐部队,而且还拥有杰斯纳河天险。

    凭借着多达三千辆坦克之多的强大力量,以及杰斯纳河这条天然反坦克壕沟,三个机械化军顽强地顶住第一装甲集团军的进攻。

    直到德国陆军最高统帅部从第三装甲集团军调来一个装甲军,还从本土调来504和505两个重装甲营,第一装甲集团军才先后击溃了这三个机械化军,跨过杰斯纳河。

    只是,第一装甲集团军的行程已经严重滞后。

    胡思乱想中,克莱斯特的车队抵达目的地涅任城。

    “听说隆美尔将军捣毁的那个机场就在涅任城东南,我们什么时候去看看?坦克打飞机,这是难得一见的场景。”

    轿车的前座,克莱斯特的副官对司机说道。

    克莱斯特挑挑眉毛,这才想起,国防军公报中提到过,隆美尔在敌后一系列作战行动中,曾经捣毁过一个苏军机场。

    宣传部门那些工作人员们还大肆宣传,隆美尔捣毁这个机场,为第一装甲集团军的南下减轻很多空中压力。

    直到最后,宣传部门甚至将隆美尔捣毁这个机场的偷袭行动,说成是第一装甲集团军二次南下成功的决定性因素。

    不吹牛会死吗?

    带着满腔的怨念,克莱斯特进驻涅任。

    ······

    基辅城东部二十五公里外的鲍里斯波尔,苏联中央方面军司令部。

    中央方面军司令叶夫列莫夫上将正在听取部下的报告。

    “按照您的命令,十八机械化军撤退到奥斯泰尔,二十三机械化军撤退到诺索夫卡,二十四机械化军撤退到扎波罗什,二十六集团军在别列赞和雅荷特恩一线正在重新构筑防线。”

    叶夫列莫夫的视线随着参谋长的讲解,在地图上转了一圈。

    按照他的命令,上面所说的各个部队,组成的防线,刚好形成一个面向东面的弧线。

    这条弧形防线与中央方面军在第聂伯河附近的防线连接到一起,组成了一个椭圆形防线,可以应对来自四面八方的进攻。

    “防线内部的两个机场,要多派遣一些防空炮保卫,我们最后的撤退行动就要靠这两个机场来完成了。”

    下达完命令,叶夫列莫夫对身边的副官说道:“我让你拟定的电报写好没有?”

    副官将写好的电报递给叶夫列莫夫。

    叶夫列莫夫调整了电报中的部分内容后说道:“发给最高统帅部。”

    半个小时后,莫斯科。

    “他说他不想撤退,他究竟想干什么?”斯大林晃着手里的电报喊道。

    看着怒狮般的斯大林,沙波什尼科夫元帅说道:“总书记同志,您没有理解叶夫列莫夫同志的意思。他是要牺牲中央方面军,为我们重整防线争取时间。”

    华西列夫斯基说道:“叶夫列莫夫同志还有另一层意思,包围圈中有很多步兵,光是纯步兵组成的集团军就有六个,如果这些步兵在平原地带,主动向德国人的装甲部队发动进攻,无异于自杀行为,完全是无畏的牺牲,而且效用不大。他是想将这些部队组织起来依托村庄和城市打防御战,这样可以给与德军更大的杀伤,也能拖延包围圈周围的德军更长时间。同样是步兵,打进攻战和防御战的作战效率是不一样的,尤其是面对周围德军大量装甲部队的时候。”

    “叶夫列莫夫同志这样做,在中央方面军被消灭之前,至少可以拖延周围德军北乌克兰集团军群,第一装甲集团军、和第二装甲集团军相当长一段时间。至于具体时间,就要看他的指挥艺术了。”沙波什尼科夫说道。

    华西列夫斯基接着说道:“电报的最后,叶夫列莫夫同志说道,他会与中央方面军共存亡。我想,他是抱着必死的意愿,发出这封电报的。”

    沙波什尼科夫和华西列夫斯基一唱一和,试图让斯大林选择这个复杂战局下的最优解。

    斯大林阴冷的目光在二人身上扫来扫去,沉默几秒种后,忽然说道:“前不久,草原方面军的罗科索夫斯基同志说,军打光了军部投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