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进击的原住民-第15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云弟,你终于来了,大哥等你好久了。”

    “大哥,小弟怎么敢劳烦你在城门口亲自迎接。”

    王元上前拍着赵云的肩膀,“云弟,这么多年过去了,你长高了不少,身体也比以前壮实多了。”

    赵云腼腆一笑,“大哥,我武艺也进步了许多。”

    他又将自己的同乡介绍给了王元,希望他们能够加入北海。

    王元来回扫视了几眼,称赞道:“好,都是好汉子。云弟,就让他们跟着你,做你的亲卫队吧。”

    “谢谢大哥,我一定会把他们训练成精兵。”赵云信誓旦旦地说道。

    “我们兄弟多年不见,今天咱们好好喝一顿,不醉不归。”王元拉着赵云,向太守府走去。

    “好,就听大哥的,咱们不醉不归!”

    太守府中,早已备下了酒宴,只等着王元和赵云入席。

    留守在北海的田丰、鲁肃、甘宁、李严等人,都被王元召集了起来,参加赵云的欢迎宴。众人在酒宴上谈论着一些趣事,或是讨教一些武艺、从政心得之类,气氛十分融洽。

    公孙瓒自界桥战败后,并未灰心。他再次集结了大量兵力,利用白马义从的速度优势,不断地袭扰袁绍,令袁绍军苦不堪言。

    袁绍采纳了谋士审配的谋略,筑起堡垒、矮墙,命弓弩手躲于其中,层层逼近。白马义从被堡垒、矮墙所阻,数次冲锋都以失败告终。

    两军在界桥大战数月,搞得军民怨声载道。

    最后,还是董卓采纳了李儒的意见,假天子诏命令两方休战。

    此战过后,袁绍逐渐稳定了冀州的形势,势力开始向并州渗透。

    公孙瓒没有夺下冀州,白马义从几乎全军覆没。他只得退回北平,把目光瞄向了爱好和平的幽州牧刘虞。经过一番争斗,他成功地击败并杀害了上司刘虞,掌控了幽州。但他的这一行为,却使他失去了人心,为最后的失败埋下了伏笔。

    王元在收编青州黄巾,攻下济南、汝南等地后,开始攻打濮阳、陈留、许县等地,准备一举称霸青、兖二州。

    曹操撤入洛阳后,开始招揽流民、修复洛阳。同时,他命曹仁、曹洪、夏侯兄弟为大将,尽遣大军攻下了河内,在并州钉下了一枚钉子。紧接着,他又亲自率军攻打弘农。

    董卓早已失去了雄心,对于弘农的求救视而不见,只是加强了长安的防御而已。不久之后,弘农也纳入了曹操势力。

    袁术在豫州难逢敌手,很快就统一了豫州地区。他又将目光转向了江淮地区,和陶谦展开了争夺江淮地区的战争。

    孙坚兵锋正盛,打得刘表军节节败退,逐渐控制了整个荆南地区。他积极扩建水军、赶造船只,准备封锁长江,巩固在荆南地区的统治。

    刘备进入江东地区后,大肆招揽流民,喊出了“每天三顿饭,顿顿有肉吃”的口号。然而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他很快就因为没有充足的粮食、肉食供应,被百姓和士卒冠上了“骗子”的称号,赶出了当地。

    整个天下,依旧征战不休……

第一百八十五章 进军徐州() 
两年时间一晃而过。

    王元已经完全占据了青州和兖州。豫州北部的许县、谯县等地,也被他一一拿下,豫州南部的汝南等地则被袁术占据。他将自己的治所,迁徙到了濮阳。

    经过两年的发展,王元辖下各地府库丰盈,兵甲齐备。栆祗所倡导的屯田之策也初见成效,军粮问题得到了有效解决。

    这两年形势变化极大。

    首先是王允用连环计,离间里了董卓和吕布,唆使后者杀掉了董卓。王允除掉董卓后,大赦天下,百姓无不交手称赞。

    董卓部将李榷、郭汜、樊稠、张济上表,请求赦免。王允不准,要将他们赶尽杀绝。四人在贾诩的建议下,打出为董太师报仇的旗号,召集西州大军二十五万,兵犯长安。

    数日之后,四人在贾诩的计谋下,攻破长安。吕布战败,带领残兵逃出了长安,不知去向。有数十员朝廷大臣,都死在了战乱之中。汉献帝登上宣平楼,意图安抚四人。

    四人要求必杀王允,天子于心不忍,想要四人换个要求。王允怒骂李傕等人,之后从宣平门跳下,当场身亡。

    李傕、郭汜为了争夺权力,在长安城中相互攻伐,将汉献帝当做了人质抢夺。樊稠在权力争夺中失败,被李傕所杀。张济心灰意冷,撤出了长安,占据宛城。

    自此,长安城陷入了一片混乱。

    孙坚攻下了武陵、江陵等地,将荆南地区完全纳入手中,和刘表划江而治。接着,他在周瑜的建议下,与益州刘焉结盟,开始向东发展。

    曹操依旧据守司隶地区,准备等待时机,一举拿下长安,迎回献帝。

    袁术和陶谦为了争夺淮南地区,大打出手,结成了死敌。

    袁绍在谋士沮授的建议下,利用公孙瓒杀害刘虞的事件,将公孙瓒彻底孤立起来。最终击败公孙瓒,夺取了幽州。

    北海议事厅。

    王元召集了诸葛亮、关羽、田丰、鲁肃等心腹部将,开始谋划下一步的行动。

    “各位,我们近两年来发展的不错,拿下了青州、兖州全境,还夺取了半个豫州。经过两年的休养生息,我军实力大大增强。今天请各位来,请大家共同探讨下我军接下来的战略。”

    诸葛亮作为头号军师,率先发言:“主公,如今袁绍已经占据冀州、幽州,正在夺取并州。我军应当趁此时机,攻下徐州,以应对袁绍。”

    众人齐齐点头,都认为诸葛亮所言有理。

    诸葛亮见无人反对,继续提出了建议:“主公,臣建议您去信给袁术,承诺与他共同出兵,攻打徐州。您率军自北向南进攻,袁将军从南往被进攻。如此一来,陶谦首尾不能相顾,必败无疑!”

    田丰出班奏道:“主公,此计大妙。我军当速速施行此计,抢在袁绍夺下并州之前,拿下徐州。”

    鲁肃也出言建议:“主公,肃建议在汝南方向秘密集结兵力。拿下徐州后,我军可乘胜而出,一举消灭袁术!”

    阴险,实在是太阴险了。

    诸葛亮此计,根本就是照抄了袁绍夺取冀州的计策。唯一不同的是,袁绍是韩馥自己请进冀州的。而徐州,就要靠富商糜家作为内应。

    鲁肃的计策更加阴险,向汝南方向增兵,这明显是要抄了袁术的后路。一旦袁术出兵攻打徐州,就彻底落入了陷阱之中。这条计策和诸葛亮的计策相辅相成,一举算计了陶谦和袁术两方。

    王元对这条计策十分满意,立即命人写信,盖上了自己的印章。他装好书信,扫视了众人一眼:“诸位,为了保证计策成功,可有人愿意带着书信,去劝说袁术出兵?”

    新近加入的刘晔站了出来,“启禀主公,晔愿意前往,劝说袁术出兵。”

    王元大笑,“好,有子扬前去,此计必定成功。”

    众人商议已定,王元就结束了议事。

    刘晔收拾了行装,准备前往寿春劝说袁术出兵。诸葛亮也派人去联系糜竺,商议具体事宜。

    数日后,刘晔命快马送来消息,袁术同意出兵。

    为了能够尽快攻下,王元亲自领兵,以鲁肃为军师,关羽、赵云、吕玲绮为将军,率军50000攻打徐州。织田信长、诸葛亮、张飞留守濮阳,防备袁绍偷袭。黄忠、李严驻军陈留,上杉谦信、美哉、鸦羽秘密带兵进军汝南。

    袁术听闻王元亲自率军出击,对此次合围徐州充满了信心。他命大将纪灵,以陈纪为军师,乐就、陈兰为先锋,领兵50000攻打徐州。

    颍川荀家。

    荀彧与侄子荀攸、好友郭嘉坐在桌前,一边品尝美酒,一边谈论天下大事。

    郭嘉往嘴里灌了一口酒,“神仙酿,真是人间美味。文若你可真够朋友,顶级神仙酿都舍得拿出来。”

    荀彧打趣道:“就知道你是个酒鬼,我要是不拿出来,你指不定会在心里骂我小气。”

    荀攸虽然从辈分上来说,是荀彧的侄子,但他实际年龄却要比荀彧大6岁。他和郭嘉也是十分要好的朋友,便直言问道:“奉孝,你可是决定好了,要去投靠哪位诸侯?”

    郭嘉擦了下嘴边的酒渍,“我和文若原本去投靠袁本初,却不想此人色厉胆薄、好谋无断,实在不是什么明主。现在嘛,我还没有决定好,还是再看看吧。公达,你呢?”

    荀攸倒是没有隐瞒,“我觉得青州的王元很不错,身边谋臣战将无数。他本人也求贤若渴,心系百姓,有明主之象。”

    荀彧叹了口气,“我听闻王元在讨董之时,就已经预见了诸侯相争的局面。此人眼光深远,非常人所不及。可惜啊,他似乎早有不臣之心。这种目无尊上之人,怎能投靠?”

    荀攸和郭嘉同时沉默了,他们在这点上,和荀彧意见相左。

    他俩认为,只要能够解救天下万民,平定战乱之人,就是值得辅佐的明主。至于汉室,已经从根子上腐烂了。与其维护这风雨飘摇、名存实亡的统治,不如重铸一个铁打的江山。

    本来良好的气氛,开始变得压抑起来。

    最终,荀彧长叹一声,“公达、奉孝,咱们以后怕是很难在一起喝酒了。今日咱们只谈风月,不醉不归。”

    郭嘉举起酒杯,一口喝下杯中美酒,“好,就如文若所说,咱们不醉不归。”

    荀攸不善饮酒,只是小口地抿着,“我今天就舍命陪君子了。”

    三人边喝边谈,话题渐渐又转移到了最近的形势上。

    郭嘉从书架上拿出一张地图,摆在了桌面上。他指着徐州和豫州,不住地称赞:“好计策啊,青州这次只怕要大丰收了。”

    荀攸也称赞不已,“青州、兖州、徐州、豫州连成一片,若是能够抓紧时间拿下淮南,就足以抗衡河北袁绍了。青州现在最重要的,就是和袁绍抢时间。最好能赶在袁绍平定河北之前,占据中原。”

    郭嘉荀攸相视而笑,他们两人,显然已经决定去投靠王元。

    荀彧手指在洛阳上敲击,“关中啊关中,还需要天下大乱,才能有机可乘。”他也做出了决定,准备去投靠曹操。

    ……

    下邳议事厅。

    年迈的陶谦强撑着身体,坐在主位之上。他用浑浊的双眼,在曹豹、陈珪、陈登、糜竺等人脸上扫过。“咳咳,青州王元、淮南袁术同时攻打徐州,各位可有什么办法,可以退兵?”

    众人沉默不语。

    徐州这两年和袁术为了争夺淮南、扬州等地,早已结为死敌。想让袁术退兵,是绝对不可能的。至于青州王元,对方兵强马壮,眼看就要攻破小沛,怎么可能放弃大好良机?

    陶谦见众人不说话,眼中难掩失望之色。

    “诸位为何沉默不语?难道我徐州,真的是在劫难逃了么?”

    陶商满不在乎地说道:“父亲,王元不过一匹夫而已,您何必担心。孩儿恳请父亲命孩儿领兵,去生擒王元。”

    陶应也说道:“父亲,孩儿也有此意。父亲只需给孩儿20000兵马,孩儿必定让王元有来无回。”

    “逆子,这里哪有你们说话的份,还不退下!”陶谦大怒,这两个儿子实在是太无知了,没有一点自知之明。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