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茅山诡谈-第32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张文浩明白,这“万煞劫”其实就相当于一种奇异的蛊毒,就像是潜伏在自己体内的一颗定时炸弹,随时都有可能爆炸,到时候,谁也跑不了!!!
“万煞劫”是几乎无药可治的,就算是再厉害的道士看到这东西也头疼不已,张文浩也知道,自己这行人身中“万煞劫”,八成是活不到明年了,估计也是个“秋后问斩”的下场……
第606章 百步回魂阵(1)()
“小爷,咱们要不带着他们跑吧……在这密室里我感觉迟早要出事啊!”胖子有些害怕了,那条死亡蠕虫下半身似乎被卡住了,暂时还出不来,对几人构不成什么威胁。
可是张文浩并没有回答,而是似乎想起了什么东西,自言自语道:“十善为仙……”
修真入道,最大的目标无外乎成仙,除了修真、炼丹这些传统的修仙理论方法之外,还有一种被广为认同的成仙理论便是“十善为仙”,意思就是说十世的善人便可修成仙果。这种说法无异于大大降低了成仙的门槛,言外之意哪怕是普通老百姓,只要当十辈子的好人也能成神仙,就当时的修道圈子而言,这种说法无疑是疯狂且极其“反动”的,既然多做点好事就能成仙,还修哪门子的道?其性质简直就如同在中世纪的欧洲宣扬“不信耶稣照样能上天堂”的理论一样,然而提出这个疯狂理论的人,就是那位传说中的赵观山。
提出“十善为仙”的疯狂理论之后,赵观山便顶着四面八方的压力开始着手证实这一理论,然而一个人怎么可能用一世的生命证实“十善”之后将会发生的结果呢?就在整个道门抱着看笑话的心情关注赵观山的试验结果时,这赵观山竟然宣布这一理论已经得到了验证,并邀请包括自己的老师萧抱珍、王重阳、李仙缜等数十位道门台柱级人物赴苍岩山观果。三个月之后,这数十位道门宗师竟然无一例外地肯定了赵观山的试验成果,并一致给出了“却为其理,无可辩焉”的结论,意思就是说确实有这么回事,没什么可商量的。
消息传出,道门震憾,大家一是惊在这种荒谬的理论竟然是真的,二是惊在赵观山竟然真的能在短时间内验证十世之后所发生的事并且得到这些道门首脑的一致认可。
震惊之余,江湖上对于赵观山的试验方法也是猜测四起,甚至连当时一致沉迷于道法研究的宋徵宗赵佶也不惜先后三次下诏想宣赵观山进宫以看个究竟,却始终没能找到赵观山本人。
然而就在此时,与外界的骚动形成鲜明对比的,便是那些受邀亲临现场的宗师大腕的守口如瓶,这些人显然不愿意透露其中细节,理由无一例外皆是“惊为非道之捷径,不至无道于真修”,言外之意赵观山的试验确实是能够证明“十世为仙”是成仙的捷径,但试验本身却不应当成为现今道门中人投机取巧的借口,(试验方法)如果大白于天下的话,仅用数月之修即可完成十世之为,以后谁还修道?当然,这只是这些宗师的一面之词,后人甚至有过猜测,就是这些宗师有可能只见到了试验结果而并未亲眼见到试验过程,更有些愤青甚至猜测这些宗师大圣很有可能是从头到尾全程观看了试验过程,只不过水平有限谁都没看懂,又不好意思说自己看不懂,才被迫认可赵观山的。
总而言之,直到最后这些宗师一一归仙,赵观山验证“十善为仙”的理论的具体方法,始终都是一个谜。
据传说在“十善为仙”的理论得到验证后不久,这赵观山又乘胜追击提出了“十恶为妖”的配套论调,就好比陈景润先证实“1+2=3”之后再次冲击“1+1=2”一样。但与“十善为仙”理论不同的是,“十恶为妖”最终并没有得到像前者那样的有力验证,就连赵观山本人在提出这个猜想之后也销声匿迹于江湖了。然而碍于“十善为仙”的理论已经得到了验证,所以“十恶为妖”虽然直到现今仍然处在猜想状态,却被人们与“十善为仙”放在了一起,当做成型的理论传承了上千年。
在人们的印象中或是古代的传说中,人要是成了仙,一般都是脚踏祥云或驾鹤骑麟,周身上下光芒万丈的光辉形象,然而若严格以道术理论界定的话,成仙的标准却并非是什么仙鹤麒麟或光芒万丈,而是通过慧眼之中魂魄的颜色。
在慧眼之中,煞气呈青色或蓝色,阳所呈黄色或橙红色,普通的魂魄应该为白色或乳白色,带有阴气的魂魄呈灰色,也有少数怨气深重的呈黑色,然而据传说还有一种呈现紫色或粉紫色的魂魄,这就是传说中的成仙。
也许是巧合的缘故,传说中,老子过函谷关之前,尹喜见有紫气从东而来,知道将有圣人过关,果然老子骑着青牛而来,从此后紫色便被道门奉为圣仙之色,而某些得道高人羽化之后,其魂魄往往也能呈现出这种完全背离常理的色彩。相传全真祖师王重阳羽化之时,其徒丘处机曾于慧眼之中见祖师仙体紫气叠起,之后重阳子肉身不腐,是以成仙之兆,类似传说或记载在其他教派也不难找到,以道术的现有理论,是解释不了这些现象的,所以只能将其归结为成仙,这想必也是北宋那些宗师泰斗判断赵观山“十善为仙”理论的核心标准,也就是说那个赵观山,很可能让一个平民百姓的魂魄也呈现出了紫色。
赵观山试验“十善为仙”的方法应该是这样的:首先找一个类似于寒骨洞这样的洞穴,魂魄出不去,但却能在洞内自由游弋;之后在洞内火焚尸身,魂魄虽有怨气,却不能出洞,就只能附于骨灰之上。
之后再按死者生前的形态铸一尊铁像,就像眼下这寒骨洞的铁像一样,惟妙惟肖形态逼真,而铁像内部则要预留一个空心的管道,这个管道的路径与人体内的七脉路径大致相同,之后将骨灰通过铁像头顶惠顶脉处的孔洞灌注于铁像之内,充盈于铁像内部的七脉管道之间。铁器虽隔阴阳,但有七脉处的孔洞与外界相连,魂魄便会将铁像误认为自己的尸身,通过这些孔洞进行还魂等一系列自然程序,铁像外披的玉衣,很可能是用于中和魂魄因火焚尸身而激发的怨气。
第607章 百步回魂阵(2)()
“他娘的……我说我们在外面怎么会出现‘簦酢闭盼暮菩α耍α耸值淖猿埃拔沂翟谑敲挥邢氲剑饫锞谷挥小俨交鼗暾蟆?囱樱颐悄芄怀鋈サ目赡苄约负醯扔0了啊!”说着,他扭头看了一眼胖子,自嘲的一笑,“胖子,我们现在不管用什么方法,都出不去了……”
“为什么啊?!”胖子急了,头上冷汗哗哗的往下淌。
张文浩哼了一声,像是在自嘲:“‘百步回魂阵’……我实在是没有想到,这里竟然会有比暝道还要强大和可怕的东西。”
说着,张文浩指了指周围,说道:“看这一瞬间长出来的苔藓,还有地面变成了绿色。苔藓有传递阴怨的作用,漫山遍野的灯芯草加上洞内的地下湖,无异于形成了一个天然的阴阳循环网络,十分类似于自然界的七关七侅。按赵观山“十善为仙”理论推算,魂魄要在铜人、水、灯芯草这个狭窄的阴阳网络中完成十次投胎转世游走七关的经历。如果是人造的七关七侅,很容易被魂魄发觉(只有恶鬼才没智商,既然“十善为仙”的话,魂魄肯定不是恶鬼,所以智商要高于恶鬼很多),比起人为摆阵设局,这种近乎天然的阴阳网络更贴近于自然,对魂魄的蒙蔽性更好,不会被发觉。这应该就是百步回魂阵的阵理,布阵设局,让魂魄假投胎十次,达到十世之善。之后魂现紫气,便是成仙。‘簦酢褪钦饷闯隼吹摹
“簦弊直疽馕恢执抵械墓砉郑泄糯赜小叭怂牢恚硭牢}”的说法,人怕鬼,鬼怕簦簿褪撬担砭迮隆棒}”,就像人惧怕“鬼”的程是一样的。
然而这只是民间传说,在道术的理论中,簦跬ǔ1豢醋龆窆硇蕹伞罢嫔*”后的一种形态,在《茅山恶孽谱》*一书中对“簦酢钡慕馐褪钦庋模憾窆硇尴赏ǔS辛街址绞剑皇怯猩矶蓿褪窃谌馍砩闲蓿皇俏奚矶蓿褪窃诿挥腥馍淼那榭鱿乱曰昶堑男问叫蓿啾戎拢罢弑群笳吣岩蠛芏嘁哺奔蛭尴烧飧龉蹋词故嵌窆恚奔湟彩且阅晡ノ患扑愕模诖蠖嗍榭鱿拢绻挥械弁踅嗟哪乖岽觯巳朐岷笕馍砗苣驯3秩绱顺な辈桓幢阌械弁踅嗟哪乖岽觯碇荒芩蹈菀赘担幢闵杓圃傺厦艿哪咕郑獾聊乖粢煌谝不岜黄苹担棒}孽”这种真身形态便属于稀有的“有身而修”类型,与尚未修成真身的恶鬼相比,“簦酢钡娜馍砜稍诖蠖嗍肪诚卤3植换担昶侨床荒芾肷恚拖窕钊艘谎蟛糠侄愿豆砉值姆ㄊΨㄆ鞫杂凇棒}孽”而言都是无效的,而其肉身又会综合恶鬼的力量、速与坚韧,所以在道术中,“簦辈⒉皇侵腹怼八馈绷耍枪怼俺上伞绷恕
按常理讲,怨孽冲人的身,只有两种情况可能主动离身,一是受人法事,怨气尽消或是被法术逼出人身,再有一种可能性就是遇到了更厉害的玩意被吓跑,眼下冲大手刘身的“夙印”恶鬼,显然不是被法术逼出去的,而是被活活吓跑的,而将其吓跑的东西,无非就是洞中的“簦酢薄
“胖子,知道朱允炆吗?”张文浩问道。
胖子点点头:“知道啊,不就是那个皇帝吗?”
张文浩说道:“明惠宗朱允炆,生于大明洪武八年(1377年),是大明太祖朱元璋的嫡次孙,明朝的第二个皇帝。
洪武三十一年(1398年),朱元璋驾崩,皇太孙朱允炆继位,改年号建文,称建文帝,自登基之后,朱允炆出台了“宽刑律”、“励耕织”、“轻徭赋”等一系列的惠民政策,史称“建文新政”,“新政”的颁布使明朝的社会生产力得到了很好的发展,然而朱允炆却并未因此坐稳皇位,因急于削藩,就在其登基的第二年,诸藩王中权势最大的燕王朱棣以“清君侧”的名义举兵发动了“靖难之役”,并在经历了长达三年的拉锯战之后杀到了南京城下。
三年的励精图治,满腔的治国热血,换来的确是亲叔父的兵戈相见与守城将官的不战而降,面对城外的兵马,无路可退的朱允炆只得火烧皇宫。当朱棣进城之时,只见皇宫火光冲天,却始终未见朱允炆的踪影。
朱允炆究竟去了哪里?在谷应泰《明史纪事本末》有这么一段颇为具体的记述:
建文四年夏六月乙丑,帝知金川门失守,长吁,东西走,欲自杀。翰林院编修程济曰:“不如出亡。”少监王钺跪进曰:“昔高帝升遐时,有遗箧,曰:‘临大难,当发。’谨收藏奉先殿之左。”群臣齐言:“急出之!”俄而舁一红箧至,四围俱固以铁,二锁亦灌铁。帝见而大恸,急命举火焚大内,皇后马氏赴火死。程济碎箧,得度牒三张,一名应文,一名应能,一名应贤。袈裟、帽、鞋、剃刀俱备,白金十锭。朱书箧内:“应文从鬼门出,余从水关御沟而行,薄暮,会于神乐观之西房。”帝曰:“数也!”程济为帝祝发。吴王教授杨应能愿祝发随亡,监察御史叶希贤毅然曰:“臣名贤,应贤无疑。”亦祝发。各易衣披牒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