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大盗诸天录-第12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如今更是南北分割,天下大乱。最为甚者,武艺高强的人纷纷出山,他们高来高去,技艺惊人,造成的影响也就异于常人。
一时间,江湖进入非常精彩的阶段,名家高手纷纷出山,年轻一辈更是群雄并起,除了各大势力以及四大门阀的青年高手,一些无门无派的天才也已彗星般的速度崛起,为纷乱热闹的世间添上默默地一笔。
最近一段时间,有数人名在江湖上声名鹊起,引起轩然大波。四处挑战中原高手从无一败突厥高手跋锋寒;以剑法变幻莫测出名的‘影子刺客’杨虚彦横行无忌;来历莫测的“多情公子”侯希白,以及入世修行的的慈航静斋百年来最杰出的弟子师妃暄。
但若论轰动性,这些人却又比不上一个连名字都不知道的神秘剑客。剑诛四大寇,近万为非作歹的贼人死亡超过七成,连上伤残人数,越有数千人失去战力。
经此一战,霸占长江为非作歹的四大寇被连根拔起,元气伤无可伤,残存者想起这一晚便惊慌失措,再也不敢作恶,一时之间,长江沿岸地区秩序为之一清,百姓欢腾雀跃,更有不少人为神秘剑客建立生祠,顶礼膜拜。
消息传入江湖,武林人无不惊讶莫名,纷纷打听神秘剑客是谁,飞马牧场一带地区一夜间出现了许多武林人士,热闹非凡。
就在这些武林人士忙碌打听之时,神秘剑客的正体——宋师道正好整以暇的呆在鲁妙子的“安乐窝”里,一边喝着味道独特的六果液,一边欣赏着外面夜间优美如画的风景。
“若是让人知道江湖上备受推崇的‘神秘剑客’其实是‘天刀’的儿子,更是传说中神秘无比的魔尊,相比很多人都会接受不了吧!”鲁妙子缓步走来,和之前相比,他脸上忧愁已经少了许多,脸色是显现出几丝正常的红晕。
“谁规定‘天刀’的儿子就不能用剑呢!也不可以成为魔尊了。”宋师道不置可否的一笑,放下手中酒杯,“观你神色,拔出天魔真气的伤害已经稳固住,日后只需要以食补配和药补,应当很快就能恢复正常。”
“这还要多谢你妙手回春啊!”鲁妙子在一边坐下,言语中隐隐有着感激。
此时已经是剑诛四大寇数天之后,隔天的夜里,宋师道便已用模仿《长生诀》修炼出来的先天真气将潜伏在鲁妙子体内的天魔真气勾引出来,一点一点的消磨掉。
想他的《道衍诀》可衍万物,更可让万物归于原始,这是已知宇宙最强大的功法,治疗一个区区的低等级天魔真气,简直就是小菜一碟。
精通药补和食补之术的鲁妙子随后便为自己下了药房,这么些天下来,天魔真气造成的创伤已经开始慢慢愈合,虽然功力折损是不可避免的,但总好过一直被天魔真气折磨,痛苦难忍。
拔出天魔真气之后,宋师道并没有急于拿下飞马牧场,而是一直住在这个“安乐窝”里,和很少会客的鲁妙子交流学识,互通有无。
鲁妙子学究天人,特别是在受伤闭关的三十年里,苦心钻研真气的奥秘,探究武道根本,在武学上的建树丝毫不亚于三大宗师,他创出的武道奥义“自然之道——遁去的一”,完全不在“奕剑术”和“散手八扑”之下。当今天下,若论对武道的“博”、“杂”,怕是除了“佛”、“道”、“魔”三者同修的邪王石之轩外,再无人能与其相比。
虽然这是作为大帝转世,有无上的经验,但今世不同,他不可能只自己一个人强大,为了很久很久以后的浩劫,他必须增强众生的实力。
宋师道这几天里通过与鲁妙子论武谈艺,使的自己对于武学的理解更上一层楼,尤其是鲁妙子言谈中透露出来的“自然之道”,更是让他对于“道”的理解又上升了一次层次,已然臻至“炼气化神”的巅峰,随时都能进入“练神返虚”之境。
见识过宋师道的手段,察觉他和自己一样精通各种杂学之后,鲁妙子把宋师道当成同一层次的朋友对待,知无不言言无不尽,而且自身也从宋师道身上得到很多启发,大有茅塞顿开之感。
不过私下里,他也曾警告过宋师道:“无论何等精巧的技术,均只属于小道,若倚仗之,对修习上乘武道实是有损无益,所以我劝你不要过深研究百家杂艺,还是专心修炼上乘武道的好!”
之后,他还拿自己的经历当做前车之鉴。
“我年少时对凡事都有兴趣,任何事都可惹起好奇心,以有限的生命,去追求无限的知识。现在想想,真是后悔,假若我能专志武道,虽未必能胜过那妖妇,至少可全身而退,也不用平白被折磨了三十年之久。”
宋师道深切感受到他矛盾的心情,不过内心却没将他的劝告当回事儿。
想他是谁?一代天骄大帝,精通三千大道,怎么会因为一些杂事就影响了未来。
正常人的寿命只有数十寒暑,可说是匆匆而过,去专研那么多技艺无疑是件愚蠢的事情,可是生活在另一个世界里的宋师道却不一样,生命对他而言是一个冗长的数字,去钻研各种学问实是一件打发生命的趣事,怎能因为寿短之人的劝告而改变。
鲁妙子也察觉到了宋师道内心中的不以为然,可却也没有办法改变,只能听之任之了。
“鲁大师提出的要求我已经完成两件,最后一件,当飞马牧场出现危局的时候我只会前来,如此,叨扰了鲁大师数日,我也该告辞了。”宋师道起身提出告辞。
鲁妙子喟然一叹:“天下无不散之宴席,小友此次离开,不知何时才能再相见,还望自己珍重!”
“我省的。”
宋师道点了点头,反身去收拾自己的包裹,和来时相比,他包裹里此时多出了两样东西,一样是和氏璧,一样是一支玉箫。
这支玉箫与鲁妙子收藏在地下室里的珍品,是当世一等一的珍奇之物,据他所说,世间能与这跟玉箫相提并论的箫就只有一枚,如今在他的忘年之交手里,至于这枚,因为没有合适的使用者,便赠给了宋师道。
宋师道本身也是通晓音乐的,这箫也在其中,虽不如那石青璇一样造诣绝顶,却也十分不俗,不算配不上这跟玉箫,故而他也就收了起来,捉摸着以后仔细专研一下此道。
至于为什么不提飞马牧场?鲁妙子打算让宋师道去娶她的女儿,才让他继承飞马牧场,那一瞬间,宋师道直接拒绝,先不说本尊身边有一个两次难以忘记的女人,更不要说这一次他一半灵魂来到这个世界所遇到的石青璇,他又怎么能喜欢别人。
飞马牧场要不要已经不重要了,天下三分之一已经在他手,如果不是讨厌的作者为了增字数,他早就挥兵百万,一统整个九州,再征服七洲四洋了。
为今之计,还是早早离开,免得被逼婚。
第一百五十五章宇文反,杨广死()
“李靖,我军从开始作战到现在,损失如何?”回到大本营,宋师道就迫不及待的询问李靖说道。
李靖,有战神之称。
当时,宋师道建立势力的时候,便无意中遇见了他,多次接触,他得到了这个人的效忠。
“死伤两万余人。”李靖面色不好看,宋师道对他寄予了厚望,他们的军队装备精良,几场战争打下来,可还是损失了两万多人,他感觉有点对不起宋师道对他的厚望。
这次损失两万人虽算不上是伤筋动骨,但宋师道心中还是有些难受,对于敌人他可以毫不手软,但对于自己人,死一个他要心痛半天。虽然早有准备,但是这个时候,也只能扼腕长叹。
“哎!追封这两万人中职位最高的赵昊为冯翊侯,右谏议大夫。荫其子入国子监,或者进入军校也可以。其余的人,同样也加以重封,追封为烈士,其子孙可进入军校,每家每户黄金万两。”宋师道想到了赵昊,这个最早跟他的骁将就死在乱军之中,他感觉到十分惋惜。
“尊上仁义。”李靖点了点头说道。
“我们所占领的重大城镇中情况如何?”宋师道又询问道。
“据消息传回来,各个关闭门窗,不敢出来,尤其是那些世家大族更是如此,昨夜倒是有不少的私兵杀出,嘿嘿,现在这些人都死了,这些世家大族害怕我们去找他们的麻烦,所以才会如此。”宋鲁不屑的说道:“师道,我们何不将这些世家大族都抄了,鲁叔听说这些人家富的流油,连夜壶都是用黄金做的。”
“胡闹。”宋师道瞪了宋鲁,说道:“将这些人都杀了,那世家大族立刻就会反了起来,现在这些世家大族可不是一家,他们是一个集团,杀了其中一人,就会让其他人有种兔死狐悲的感觉,这些人就会私下里勾连起来,勾结外敌,一起对我们,我们现在外面的强敌甚多,若是内外勾结,我们绝对不是对手。”
“分而化之是最好的策略,让这些世家互相斗争才是最佳的选择。”徐世绩也出言说道:“尊上所交给我们的东西博大宽广,但是那些东西去需要时间来积累,如今整个天下战火纷飞,我们现在最需要的是人才,但在很短的时间内,我们并不能用我们的人来代替这些人。”
宋师道点了点头,这就是宋师道的弱点所在,不是说他人才储备不够,而是他的理念和这个时代的观念不同,这就像一个唐朝的人,你跑到秦朝去实行三省六部制,那可是需要很长一段时间才能磨合的,要知道从三公九卿制到三省六部制,中间时间相差了八九百年,它带来的是21世纪的众生平等理念,放在封建时代,你给我说平等,那简直是欺占很多贵族的权利。
所以他占领北地之后,不像李渊,占领长安之后,手下就会有许多人来帮助自己,还有宗族,这些宋师道都没有,宋师道现在拥有的也只有武将众多,文臣也多是拔尖的。
虽然他有宋家,但他那便宜老爹说了,让我们给你打天下可以,但让我们给你出谋划策,那简直就是摧残我们。
……
“李渊马上就要走了,不管怎么样,我们也要送一送他这最后一程。”宋师道想到李渊,不屑的说道:“李渊这个人,也是一个伪君子,这一次恐怕是吃了大亏了。”
“相信李渊很希望尊上能送他的。”徐世绩等人出言笑道。
“既然他占领了长安这个历史古都,我们也不能落后,那南海两岛就不适合做我们的大本营了,让裴元庆他们父子两将人从南海都迁移过来吧!诸位的家眷也随行,同时也想委屈一下大家,等统一天下之后,定下都城之后,好好犒劳一下大家。”宋师道点了点头,说道:“还有一件事情就是江都杨广,我们在这边奉杨侑为天子,也是要派人去江都去一样,问一下杨广,可愿意继续享清福,如果可以的话,让他过来。”
“是。”徐世绩和李靖相互望了一眼,心中微微叹息了一阵,宋师道现在越来越像一个帝王了,宋师道真的是去迎接杨广入北地吗?显然不是,现在谁都知道,在江都,杨广根本不算什么,他整天过着醉生梦死的生活,手下的士兵都闹了好几次了。有人曾经传言宇文化及造反在即,第一个死的就是杨广,宋师道这个时候派人前往江都,不是询问杨广,而是在逼着宇文化及造反。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