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重生之黄袍我加身-第1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其实,他此刻心里明着呢,当他听到这两人说道“拜师”、“离京”、“回山”等字眼的时候,思绪早已展开了:这道人确实是来帮助我的,我正愁时间长了露出马脚,到时没法解释,这老道就要把我带到山中,一来可以保我周全,二来学习武艺,再回来时,只要说被道长医治好了,别人也无话可说,到那时有了一定的自保能力,就不怕小人谋害了。

    饭后,郭威和扶摇子就定在明日上午,行拜师之礼,毕竟此时郭威已是监国,所以他孙儿拜师一事,也不能太多寒碜。

    打定主意后,扶摇子领着俩孩子去了后院,继续教导武艺之事。

    郭威便命下人将郭府简单布置一番,又写了好多请柬,命人送到军中将领、朝中大臣家中,请他们明天来府中,为郭屹做个见证。

    前院中忙得不可开交,热火朝天,后院内扶摇子依然坐在那静心打坐,郭屹忍不住了,开口说道:“多谢道长救我!”

    扶摇子还没说什么,罗博却抢先说道:“公子,你本来就是装的,根本不用这牛鼻子救,为何谢他?”

    郭屹一听,忍不住拍了拍自己的脑门,“哎呀,不是你说的那样。”

    “那是什么?”罗博疑惑的问道。

    “是…,哎呀,总之和你说了,你也不明白。”

    扶摇子这时才开口说道:“郭小子,你能想通就好,要知道一切皆有因果,什么样的因,便会有什么样的果,世间万物,道法自然。”

    罗博一听,更加迷糊了,嚷道:“小的不肯说,老的还故弄玄虚,切,不说拉倒。”说完到一旁站桩了。

    郭府人在那一顿折腾,汴梁城中的百姓也听到了风声,正好大过年的,人们也闲来无事,三五人便聚在一起,谈论着。

    “喂,你们听说了吗?郭府的小公子要拜师啦”

    “师父是谁,谁呀?”

    “听说是从华山来的道士。”

    “哦,那郭府的小公子不是傻了吗?”

    “嘘,小声些,郭威现在是监国,让人听见不想活啦。”

    “傻了怎么了,当年西府赵王……李元霸,不也是一样嘛,看他后来多厉害。”

    那人一说,众人瞬间想明白过来,“你们还记得,当天郭府灭门时,夜晚的惊雷吗?”

    “是的啊,当年李元霸不是被雷劈死了吗?会不会…”

    “对啊,当年李元霸不幸身死,心中定是幽怨不满,此番必是他的灵魂借雷电降临在郭府小公子的身上。”

    ……

    第二天,大街上的人纷纷谈论着郭府的小公子,说“郭屹乃是上天星宿下凡,李元霸在世”云云,一时间郭屹之名传遍街头巷尾,老少尽知。

    郭威一早起来,也听下人说起,想了想,心里还是挺高兴地。

    不多时,众宾客纷纷应邀前来,朝中以丞相窦贞固、苏禹珪为首,军中由枢密使兼右神武统军王峻,侍卫马步军都指挥使王殷牵头,文武百官皆到郭府之中庆贺。

    在郭威心腹谋士魏仁辅的主持下,郭屹正是拜扶摇子为师,可郭屹又在众人眼前装起傻来,怎么着也不愿意跪下奉茶,不是扯扯老道的胡子,就是抓他的衣服,还哭闹着要那扶摇子的拂尘,让郭威脸上有些尴尬。

    罗博看郭屹演的差不多了,把郭屹拉了过来,装作哄了哄的样子,这才算完成。

    郭威见罗博和郭屹关系密切,郭屹也只有罗博能照顾的好,便请扶摇子一并将两孩子收下了。

    这样,不论年龄大小,只论入门前后,郭屹为师兄,罗博为师弟,算是郭屹赚了一点便宜。

    郭威见此情景,甚是高兴,摸着络腮胡,哈哈大笑。扶摇子也摇着拂尘,微微笑着。群臣百姓一起鼓掌道贺,众人是皆大欢喜。

    郭屹和罗博心里也很高兴,一定要跟随师父学好武艺,建功立业。

    这拜师算是结束了。

    拜完师的之后,郭威认为郭屹的病情严重,不能耽搁,所以便为他们准备行李,请扶摇子带他们回山。

    扶摇子也觉得此事已经办妥,便吩咐两个徒儿,准备远行了。

    两个孩子听了很兴奋,尤其是郭屹,终于不用装疯卖傻了,终于自由了。

    夜间,郭威又将扶摇子请到屋子中,特别交代了一番,这才各自休息去了。

    又过了一天,郭威等人便在城门送别扶摇子师徒三人,虽然他认为郭屹听不懂,还是在他耳边叮嘱了一些,这才放手让他离开。

    就这样,汴梁的西门大道上,一老带着俩小,走在未融化的积雪之上,渐行渐远,远方不知有什么等待着他们,但郭屹还是忍不住大喊道:

    “乱世,老子来啦!”

    ——————————分割线——————————

    新书求支持,求推荐!!

    PS:关本书人物,还是以演义为主,希望大家不要在因为某些人物,而产生一些争论,看书本来就是图个乐子,是吧?

第十六章 郭威称帝() 
话说郭屹拜师并回山治病,就像一幕插曲一样,人们新年闲暇之余用来消遣生活的。

    历史,没有随着郭屹的到来发生什么偏转;人们,同样也没有郭屹的到来生活得以改善。

    此刻,郭屹的力量还过于弱小,不足以左右世道的改变。

    郭威因澶州兵变,被黄袍加身,暂为监国,这事在汴梁早已传开,但古代通讯实在缓慢,那奉旨继位的徐州节度使刘赟,此时还尚未知道,吩咐手下右都押牙巩廷美,教练使杨温,留守徐州。

    自己和负责传旨的冯道等人一路向西,直奔汴梁而来。一路上,队伍宏大,仪仗显赫,差不多像天子出巡一般。手下的人更是直呼刘赟“万岁”,让刘赟心里十分喜悦,坐在马车上甚是得意。

    在众人前呼后拥下,刘赟一路辗转来到了宋州(今河南商丘),适逢天色已晚,便留在府衙中住下。

    第二天清晨,刘赟正梦见他已经做了皇帝,在享受后宫生活时,被院子外的一阵喧闹声吵醒。

    随行众人也都听见了有人马的声音,不知道是什么情况,分不出是敌是友,急忙关起大门,毕竟乱世,小心驶得万年船。

    刘赟急忙起床,率众人登上高楼,靠在窗户俯视院外,只见有好多骑士,气势汹汹,咄咄逼人之态包围在州府大门口。

    为首的统兵将领不是别人,正是受命前来“护驾”的马军指挥使郭崇威,坐在马背上持鞭仰望,威风凛凛。

    刘赟一看,心里暗道,好一员威武大将,有些紧张起来,问道:“来将为谁?如何在此喧哗!”

    话音刚落,郭崇威便朗声回答道:“末将乃是殿前马军指挥使郭崇威,眼下澶州发生兵变,朝廷特意派遣末将来此,护卫陛下回京继位,不敢有别的意思!”

    刘赟一听他叫了“陛下”,正想下楼开门迎接,但被身边一人拦下,那人正是刘赟从徐州带来的心腹,徐州判官董裔,“陛下,非常之时,万不可掉以轻心啊!”

    刘赟想了想,站楼上说道:“既然如此,那爱卿可命众兵士暂且退下,爱卿独自进来入见。”

    郭崇威一听,内心迟疑了一下:难道他知道了我此行的目的,我独自上去,会不会被人拿下,那到时又该如何。

    正在犹豫之际,刘赟已经派冯道出门接他了,“郭将军,此行辛苦了,陛下并没有怀疑你,只是关键时刻,谁都要留个心眼。”冯道说着便领着郭崇威进了大门。

    两人拾阶而上,登上楼顶,拜见刘赟。

    那刘赟一看见郭崇威,连忙拉住他的手,说道:“爱卿,真乃忠臣义士,此番若护送朕平安回京,必会重重赏赐与你。”

    郭崇威连忙说道:“虽然澶州有些变动,但郭公仍是效忠汉室的,陛下尽可勿忧!”

    刘贇稍稍放了一点心,又问了些汴梁城之事,郭崇威只说离京已久,别无消息,便下楼出去了。

    等郭崇威出去之后,那徐州判官董裔又进来,说道:“陛下,莫要被郭崇威三言两语给骗了。”

    刘赟一听,不以为然,问道:“董卿,此话如何说起?”

    董裔侧身倾耳,低声说道:“陛下休要听他的巧言令色,若他真是前来护卫的,那为何陛下让他独自上楼,还会迟疑呢?这必是郭崇威心里有鬼啊!而且路途之中早有传言,说郭威已经称帝自立了,若陛下还不做打算,怕是到了汴梁会是凶多吉少啊……”

    刘赟此时已被兴奋冲昏了头脑,这皇位从来没想过,如今却突然落在他的头上,内心怎么不欣喜若狂呢?挥手打断了董裔的话,说道:“郭威乃是先父、高祖皇帝的手下旧臣,军功显耀,深受士卒爱戴,要称帝早称帝了,何必等到这时?可见郭威还是一心向着我刘家的。”

    “陛下,防人之心不可无啊!”董裔接着说道,“陛下,要想进京也不是不行,可令护驾的徐州兵马指挥使张令超,乘着黑夜胁迫郭崇威,夺取他的部众,转道向北去太原,请老使君出兵,那时再回汴梁,才是万全之策啊!”

    时任河东节度使,驻守太原的是后汉高祖刘知远的弟弟刘崇,也正是刘赟的亲生父亲。董裔猜到郭威可能叛汉,此时只能想到他了。

    可刘赟还在犹豫不绝,董裔见此情形,无奈的退了下去。

    待董裔退下之后,刘赟收拾一番,便睡觉去了。但夜里他并没有安然入眠,思前想后,辗转难眠,发现董裔的话挺有道理,决定明天去找张令超。

    第二天一大早,刘赟就命人宣召张令超,可令超已经在郭崇威的威逼利诱下,不肯进见了,刘赟此时才明白一切都是郭威设下的局,大势已去了。

    不一会,刘赟正在不知如何是好的时候,太师冯道入门请见。

    冯道进门之后,手里捧着一本奏书,乃是郭威写给刘贇的,书里内容说道:汴梁城发生兵变,传召太师冯道先行回汴梁安抚,留下王度、赵上交随行入朝。

    刘贇听了,心里也明白是郭威欺骗旁人,说破了也没有用。

    冯道看完奏疏,便开口向刘赟辞行。刘赟眼看太师要走,这身旁连个说真心话的人都没有了,连忙拉着冯道的手,神情悲伤地说道:“我此番前来,所能依靠的只有太师您了。太师曾任三十年宰相,德高望重,乃是朝廷上的常青树。如今郭崇威已经收买了我的卫兵,我的性命也危在旦夕,希望太师能救救我啊!”

    这个时候,刘赟也不称孤、也不道寡了,能活下去就行了。

    冯道听了此话,一脸的无奈:郭威已经都掌控了汴梁,这刘赟早晚是死路一条,还能怎么办。支支吾吾地说道:“先不着急…稍安勿躁,让我…先回京,安抚兵变,再…行…禀报…”

    不待冯道说完,刘赟已经知道他也无能为力,事实已经无法改变了,挥了挥手,示意冯道别说了。

    冯道就此离去,星夜驰往汴梁。

    太师走后,刘赟彻底心灰意冷,瘫坐在椅子上,忽然听闻有太后诰命传来。

    郭崇威手捧诏书,命刘赟拜受。

    诰书大概意思是说:封刘赟为湘阴公,检校太师上柱国,授开府仪同三司,食邑三千户。

    刘赟接受诰书后,面如土灰。一旁的董裔、贾贞,想替刘赟打抱不平,大骂郭威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