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重生之神级备胎-第25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第一。曹操青年的时候说过一句话。说这个“废立之事,天下之至不祥也”。我们回顾一下我们这个节目前面讲过的一错再错,我们讲到董卓废立、袁绍另立、袁术自立,都在皇帝问题上犯了一个严重的政治错误。而且这三件事情曹操都是不以为然的。而且曹操认为随随便便换皇帝是件非常不吉利的事情。这个观点可能到他晚年他还有。第二点。就是曹操世受汉恩。他们这个家族世世代代都受到大汉王朝的恩宠的,他报恩的思想可能还是有的,至少不忍心下手。第三点。就是曹操一直信誓旦旦,说我曹某人就是想做个齐桓公、晋文公,我绝不会篡汉的。赌咒发誓那么多次,最后他不能自己打自己耳光啊,这是第三点。第四点,就是曹操盘算了一下,发现他称皇帝不合算,为什么呢?他太清楚刘备、孙权是什么人了,他非常清楚只要我曹某人一称帝,刘备、孙权马上跟进,最后篡汉的罪名我曹某人背上,他们安安全全地去当皇帝,这不能便宜这两个小子,对吧。第二点,我曹操虽然现在不是皇帝,但我代表中央啊,刘备、孙权这些人,他再怎么说他只能算是地方。如果我当了皇帝,他们也跟着当皇帝,那他们地方变中央了,我跟他们的关系就不是中央和地方的关系,是对方的关系,是国与国的关系,是对等的关系,这也不合算。

    这个就是张作耀先生总结出来的四个原因,我可以把它总结为十二个字,就是“不吉利,想报恩,难改口,不合算”。但是我私下里以为还有一个说不出口的原因,就是曹操自惭形秽,他形象不好,长得太差了,个子又矮,估计脸蛋也不怎么样。这个现在听起来很可笑,有人要攻击我说又信口开河了,其实要知道一点历史的人就知道,那个时候是确实很重形象的,如果一个人形象太差了当皇帝,下面就会议论,议论的话叫做“望之不似人君”,看上去不像,这恐怕也是个原因。

    所以建安二十四年,据三国志?武帝纪裴松之引魏略这本书的记载,说这一年孙权上了一封劝进表,劝曹操当皇帝。那么曹操把孙权的这封信拿来给左右看了一下,说了这么一句话,说这小子是放肆地把我放在炉子上烤。

    所以我认为,曹操的真实的想法,恐怕最后是采取了这样的一个态度——“听天由命”。就是说,他说如果天命在我,我就做个周文王,这句话也未必就是确确实实地暗示他的儿子代汉自立;而是说如果真的天命在我这,那你就去代,如果天命不眷顾我,你就别代,你就继续做你的魏王,做你的丞相,我们只要掌握政权就行了。

    那么这一系列的行动或者说活动当中,最重要的一件事情是“封魏公”,这是个转折点。为什么是一个转折点呢?表面上看起来,封公和封侯只是在爵位上升了一级,因为诸侯的爵位是公、侯、伯、子、男。但是你要知道汉代这个时候,公爵和侯爵它有个本质的区别,就是侯爵它最多有封邑、有封地,而公爵可以独立建国,可以建立自己的国家,他可以建宗庙和社稷。事实上曹操封了魏公以后也建了宗庙和社稷,在魏郡。社稷是什么呢?社稷就是社坛和稷坛,社坛是祭祀土地神的,稷坛是祭祀五谷神的。中国是一个农业国家,所以我们先民认为谁掌握了土地和粮食,谁就掌握了一个国家,就掌握了国家的政权,所以社稷是国家政权的象征。一个家族如果能够建立一个国家的话,那么他要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建庙、建社稷坛,叫做建庙立国;如果要消灭一个国家的话,那么打进它的首都以后一定要把它的宗庙和社稷坛给它毁了,叫做毁庙灭国。那么曹操封了魏公以后,在邺城建立他魏国的宗庙和社稷,就表明他已经建立了一个独立公国。我们现在还不能叫它独立王国,因为曹操是公爵嘛,独立公国。

    那么这样一个建议是谁提出来的呢?是董昭提出来的。那么这是董昭的创意,还是曹操的授意呢?我们现在搞不清楚。但是可以肯定,这是曹操想做的事情。曹操在此以前已经做了充分的准备,做了三件事情:一个是扩地,就是把他的封地由十五个城变成了三十个城;第二件事情叫做并州,就是把天下的十四州并成了九州,并成了九州以后,并州、幽州、司州的四个郡归了他冀州,就是曹操把地盘扩大了;第三个就是造舆论。那么造舆论呢,那当然用不着曹操自己动手,也用不着自己动口,有的是人帮他造,比方说董昭啊。那么董昭这个人其实也是一个很有意思的人,我们注意曹操迎奉天子到许县,就是董昭的主意。董昭在三国史上只算一个次要人物,但是每次都出现在关键时刻。

    但是曹操要作秀,三让。策命来了以后曹操马上上表,说这个待遇是只有周公才能享受的啊,我曹操怎么敢当呢?不敢当,不敢当。于是,以荀攸为首的三十多个人就写信给曹操说,曹公啊,你怎么不敢当呢?敢当,敢当!您老人家的功劳比周公大多了,我们都是熟读历史的人,我们知道历史上找不到比你功劳更大的人,请你一定要当魏公。曹操说,那这样的话,那不好意思我就接受这些封地,魏公这个称号我是绝对不敢当的。那么荀攸他们又写信去说了,说曹公这样做就不好了嘛,对不对,给你加封这个公爵,这是皇上的意思嘛,也是我们文武百官的意思嘛,你这样推三推四的,那就不够意思了嘛。为了给皇上面子,也给我们一点面子,委屈您老人家,就当个魏公吧!恶心啊,真是不爽,也不像曹操的为人,但是必须这么做,因为这是规矩,这是惯例,这是必须要走的程序。如果你不让三回,马上就接过来,你看吧,马上就有人骂他厚颜无耻,你都不让一让,你就当之无愧了?

    就相当于曹操集团的诸葛亮的这样一个地位和作用的这个人,表示了反对。那么这个人是谁呢?他为什么要反对?他反对了以后的结局又是怎样的呢?请看下集——进退失据。

第三百七十九章 对决() 
在经过了四位选手的抽签之后。

    对战阵容也终于是出来了。

    第一场半决赛的对决是何翔vs林春波。

    而第二场自然就是余雁对阵苏晨了。

    这一对战的顺序出来,人们赋予了很多的猜想和推测。

    要论实力来说,第一场半决赛,两位歌手,一方面是占据了人气的高峰,而另一方面则是技巧型的。

    如果要按照实力来说,人们也许会更看好林春波。

    第二组的话,余雁和苏晨两人不论创作能力,单论歌唱技巧和唱功方面来说,显然是平分秋色,不分伯仲。

    而这天的比赛,在主持人的一番开场白,以及各嘉宾导师们,他们的祝福寄语,各种推广和宣传的攻势到位之后,比赛正式的拉开了序幕。

    易中天:

    荀彧为什么要反对?为什么会反对?为什么荀彧的反对如此的重要?我们必须先来看一看荀彧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荀彧是一个有智慧的人,曹操得到荀彧的时候说了这样一句话,说“吾之子房也”,就是曹操是把荀彧看作自己的张良的。在曹操南征北战的过程中,每到关键时刻都是荀彧帮助曹操出谋划策、克敌制胜,一直到建安十三年曹操南征刘表,使用的还是荀彧的战略部署,这是第一点。

    第二点,荀彧有理想。当年曹操为是否迎奉天子到许县而犹豫的时候,是荀彧提出了著名的三大纲领。这个我们在深谋远虑这一集已经讲过。也就是说荀彧是一个有正义感的,由政治理想的人。

    第三点,荀彧有远见。官渡之战之前,曹操为自己能不能战胜袁绍而苦恼,是荀彧提出了曹操的四大优点和袁绍的四大弱点。

    第四点,荀彧有担当。兴平元年,曹操刚刚得到兖州,代理了兖州牧,倾巢而出,率领全部的军队去征讨陶谦。这个时候曹操的两个老朋友。一个叫张邈,一个叫陈宫的,突然反叛曹操,联合吕布来打曹操。这个吕布的军队开过来以后。整个兖州这一州基本上都反了。都背叛了曹操。只剩下三座城池。而这个时候留守曹操大本营根据地的,就是荀彧和程昱,他们守在鄄城。荀彧马上意识到。这三座城池如果守不住,曹操如果在征徐州的时候又失败了,那么曹操就变成了丧家之犬,老窝都被人抄了。于是荀彧和称昱商量,请程昱出去安定了另外两座城池,自己和夏侯惇守在鄄城。这个时候来了一个叫郭贡的,率领大军来打鄄城,提出一个要求要荀彧出来跟他见一面,荀彧马上说我去见他,而夏侯惇说你去不得,你是一州之镇守,你去了以后有个三长两短怎么办呢?荀彧说没有关系的,为什么?因为郭贡和张邈平时没有来往,和吕布也没有什么关系,他突然带着军队过来说明他还没拿定主意,他是来探探虚实的,如果我们这儿虚他趁机捞一把,如果我们这儿实他可能就回去了。他说我还是去见他,于是荀彧一个人出城去见郭贡,神色自若,郭贡一看,知道鄄城拿不下,撤军。所以是荀彧和程昱在曹操刚刚可以说有一点成功的时候,帮曹操守住了他的根据地。

    那么荀彧是这样的一个人,有智慧、有理想、有远见、有担当,所以曹操对他信任有加。何况荀彧这个人出身东汉名门之后,道德品质又好,人缘也好,名气也大。那么有了这么多的条件,跟曹操又是这么铁的一个关系,因此董昭在要提出让曹操晋封魏公、建立魏国这样一个建议的时候,他首先想到的人就是荀彧。

    但是我们很清楚,封魏公、建魏国就是曹操想要的,所以董昭把这个话转达给曹操以后曹操非常生气,三国志的记载是“心不能平”,啊,黎叔很生气,后果很严重,严重到什么程度呢?就是正好这个时候曹操要征孙权,于是曹操就上表朝廷,让尚书令荀彧到谯县劳军;等到荀彧来到军中的时候曹操趁机把他扣留起来,说请你来帮我做参谋,不要回去了,实际上就是解除了他尚书令的职务;然后荀彧走到寿春的时候,一病不起;又过了没多久,神秘地去世,享年五十岁。

    荀彧的死,历史上有多种说法。荀彧的本传,三个字:“以忧薨”,薨就是去世了,也就是忧郁而死,忧郁而死,郁闷而死,这是正史上的说法。那么三国志?荀彧传裴松之注引魏氏春秋的说法,说是曹操送了一个食盒,就是装食品的盒子给荀彧,荀彧打开一看,空的,服毒自杀。而且这个事情当时就搞不清楚,不要说我们现在,我们现在也是搞不清楚。第三种说法,当时就有人从寿春逃出去,去报告孙权,说荀彧死了,孙权问文荀彧怎么死的,说是曹操要荀彧谋杀伏皇后,荀彧不干,自杀了,当时就出了第三种说法。那我们就来看看这个荀彧到底是怎么死的。

    首先一条,这个寿春逃出去的这个人说曹操要荀彧谋杀伏皇后,荀彧不肯,自杀,这肯定是谣言。为了说清楚它是谣言,我们把这个故事稍微讲一下,这个故事大概是怎么回事呢?说是建安五年,发生了董承衣带诏事件,这个大家可能还记得,就是车骑将军董承受汉献帝的衣带血诏要谋杀曹操,这个被曹操发现,把他们董承杀了。那么这个事情以后就说伏皇后就写了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