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甲午崛起-第93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半个月的时间一晃而过,很快到了英国女王维多利亚的生日。

    伸手不打笑脸人,华皇亲自到访,又是打着为英国女王维多利亚庆祝60岁大寿的旗号,英国女王和英国政府高层,也没有理由不让华皇前往皇宫。

    这却恰好落入了茹费理精心策划怂恿的暗杀计划。

【1287 英国首相迪斯雷利】() 
“陛下,英国政府只让陛下带十名护卫,而且不准带枪,我怕陛下的安全无法保证。”王占奎担心的对华皇道。

    卡特丽娜卡芙公主也担心道:“陛下,这两天我右眼皮跳的厉害,而且,根据英国统计局送来的情报,有英法民间的激进分子可能会对陛下进行刺杀计划。要不然,陛下不用亲自去祝寿了,反正英国女王也没有接见陛下的意思,就让外交人员代表陛下去算了,我们要尽快离开英国。”

    “来都已经来了,就这么走?那让国际社会怎么看华国?现在是不是安全工作有问题,就没有办法了呢?你们不会想办法增强安保措施吗?他们说不能带枪,不是还有当地的统计局?不知道安排暗中保护?”萌总裁没好气道,“有危险也必须去,这是政治,何况,我不信英国人敢让我死在英国。”

    卡特丽娜卡芙公主还想说什么,不过知道华皇已经做了决定,而华皇做决定的事情,是从来不改变的,只好对王占奎道:“多想想怎么提高保护措施,陛下一定要去了的。”

    王占奎只能低头道:“是,夫人。”

    华皇和卡特丽娜卡芙公主虽然还没有正式成婚,但是卡特丽娜卡芙公主的地位是早就确定了的,仅仅低于洁格格一个人而已,没有正式成婚,是在等曾思平年满15岁,到时候,华皇会将卡特丽娜卡芙公主和曾思平一道娶了。

    萌总裁猜的没有错,这么大的事情,英国政府当然不会一点不清楚,不过,也没有想过要对华皇施行更高级别的保护。

    虽然华皇到很多国家都受到了冷待,但是这些国家,暗中还是会提供一定保护的,说保护也好,说监视也好,一个皇帝,还是大国的皇帝到访,不可能不闻不问,更何况这次英法激进组织闹的规模比较大,英国政府就更不可能没有听到风声了。

    英国的王室也不能说是摆设,权力是有的,如果不计后果的话,女王依然可以解雇任何自己政府的大臣,指定新的大臣,以及直接发布行政命令,拥有调动军队的权力等。

    至于这种情况引起的后果,叫宪政危机。硬要这样做也可以,只是政局会发生混乱。

    女王有亲裁的权力,所以第一时间被解职的总理要联系白金汉宫,请求确认,女王方面则是表明了不干涉的立场。

    王室这种权力属于被习惯搁置的部分,女王是有很多很大的权力的,但在不引起社会动荡,政治危机的情况下,女王的权力是被牢牢限制住的。

    政治影响力方面,英国王室是毫无疑问是有的,王室有着一套自己的“对付”首相和自己的政府的手段的,至于这种非直接命令型的影响力,肯定赶不上沙皇或者德皇,奥匈帝国皇帝这些,更赶不上华皇。

    华国的君主立宪制是全世界君主权力最强大的政体。

    从法理角度来说,英国的王室有权力,而且很大。女王可以决定所有其治下首相(与政府)的任期,她可以解散议会(不光是英国的,加拿大的也行),只是她如果真的这么做了,接下来就好玩了。其次,女王有封爵的权利,英国最高位的嘉德骑士,蓟花骑士是由女王亲自指定的,政府无权过问(低等的大英帝国勋章是由政府“建议”的)。第三,女王可以授予“皇家”称号,即使是与王室无关的机构和地区。另外,女王所签署的全部文件都属于宪法级别(英国没有成文宪法,“英王制诰”就属于宪法)。

    但是,在大多数问题上,英国首相的权力是否大,要看看过半数党内议员的数量而定,以及党内议员是否听话。

    还有,就是现任首相的个人威望。

    首相如果很受支持,那么内阁就基本形同虚设,都是他一句话。

    现在的英国首相是本杰明·迪斯雷利,犹太人。也是第一代比肯斯菲尔德伯爵,英国保守党领袖、三届内阁财政大臣,两度出任英国首相(1868﹑1874~1880)。

    迪斯雷利在把托利党改造为保守党的过程中起了重大作用。迪斯雷利在首相任期内,是英国殖民帝国主义的积极鼓吹者和卫道士,他任首相期间,大力推行对外侵略和殖民扩张政策。他的名字是同英国殖民帝国紧密联系在一起的。

    另外,迪斯雷利的著名,还因为他是一个小说家,社会、政治名声使他在历任英国首相中占有特殊地位。

    迪斯雷利于1804年诞生在伦敦,他的父母亲都是意大利籍的犹太人,还在十八世纪时就随家庭移居英国。父亲伊萨克·迪斯雷利是个有成就的文学家,曾到欧洲大陆旅行过,是法国著名启蒙主义思想家伏尔泰和卢梭的信仰者,又同国内启蒙派浪漫主义诗人乔治·戈登·拜伦、罗伯特·骚塞、历史小说家沃尔特·司各特等过从较密,受他们的影响,思想倾向于进步。

    伊萨克本来就不是犹太教的虔诚教徒,后来因为同犹太人马尔科斯争吵,从1817年起他就退出了犹太教的集会,让他的孩子们改宗了英国国教。

    迪斯雷利少年时代所受教育颇有些特殊,这对他以后性格和思想的形成也许不无影响。

    迪斯雷利虽然13岁就接受了英国国教洗礼,但事实上他仍是在犹太教的熏陶下成长起来的。

    迪斯雷利幼年在一些较小的私立学校受教育,上学期间用的是希伯来文(即犹太人的语文),12岁之前没有进过英国国教的教堂。13岁时,父亲又送他进入一个不信奉国教的牧师伊利科根博士办的学校读书,学到的古典知识有限。这样一种多少有些与众不同的教育,培养了迪斯雷利这个皈依基督教的犹太人独特的性格。

    迪斯雷利习惯于独自行动,内心里有着一股傲气和强烈的领袖慾望,为达到目的有时不惜冒风险。

    “冒险事业是为冒险者安排的”,这是他年轻时代的行动信条。他颇以自己的犹太人种族而骄傲,一直到老年时,他还曾对一个年轻的犹太人这样说:“你和我同属于一个种族,这个种族能够做到一切而不失败”。

    迪斯雷利15岁时辍学回家,在家自学期间,梦想将来当个伟人,能像荷马、盖乌斯·尤利乌斯·恺撒、威廉·莎士比亚或拿破仑那样举世闻名。

    迪斯雷利17岁时,父亲送他进入一个犹太人聚居的弗里德利克区律师事务所当练习生。他在这里开始了文学创作活动,并和文学界有了交往。1824年,他首次随父亲出国到德国,沿莱茵河作短暂旅行,大大开阔了他的眼界。他后来在给友人的信中,曾说:“当沿着这美妙动人的河顺流而下时,我就下决心不当律师了”。

    从德国回来后,他离开了律师事务所,决心干一番大事业。1824年,他参与了一桩美洲矿业公司的投机事业,负责编写介绍矿业公司的小册子。父亲的一位朋友出版商约翰·马雷欣赏他的才能,约他合资办一份日报,取名《代表》,他慨然应允。不料半年后公司破产,迪斯雷利负了一笔巨债,这成了他整个前半生背上的一个沉重包袱。办报也成了空谈,为此还同马雷发生了争吵。

    投机事业受挫后,迪斯雷利继续从事创作。1826年,他的一部匿名中篇政治讽刺小说《维维安·格雷》问世。小说攻击马雷,他本人的作者身份也很快被戳穿,因而遭到马雷和文学界朋友们的冷遇。这一系列变故,对一个初出茅芦的年轻人来说简直是不堪忍受的沉重打击,他已接近精神失常。为了恢复健康,他到意大利、瑞士旅行,养病期间,又撰写了《波帕尼拉大尉旅行记》、《年青的公爵》等作品。

    1830—1831年,迪斯雷利到地中海沿岸和近东国家进行了一次长达16个月的旅行,游历了西班牙、阿尔巴尼亚、希腊、土耳其、巴勒斯坦和埃及。

    这次旅游,在迪斯雷利的生活道路上具有转折的意义,他的健康完全恢复。在国外、尤其是近东的访问,引起了他对政治、外交的浓厚兴趣,深感要在事业上有所建树,必须投身于政治斗争。

    从国外回来后,迪斯雷利决心竞选议员。1832年初,他搬入了伦敦西区(资产阶级聚居区),开始出入豪华府邸,走访政界知名人士,出版他的新作、传记体小说《康泰利尼·弗来铭》,展开了积极的竞选活动。迪斯雷利在思想上倾向于托利党,但当时正值1832年第一次议会选举改革前后,辉格党在国内政治生活中居优势。这使他左右为难。

    审时度势,迪斯雷利决心以独立的激进派面目出现。他在一次竞选演说中说:“我不管什么党不党,我是没有党的依靠,独立站在这里”。又说:“我也是保守党,保守我们制度中一切好的;我又是激烈党,革除一切坏的”。

    但是,没有明确的党派背景,毕竟得不到各方面的信任和支持,所以他最初几次在家乡附近外康布城镇的竞选活动都遭到了失败。

    1835年迪斯雷利加入了保守党,但直到1837年他第五次竞选时,才在温德汉·列维斯帮助下,二人一起作为肯特郡梅德斯通的保守党议员进入了议会。

    不久,列维斯去世。1839年,迪斯累里同列维斯的寡妻、比他大12岁的、有钱的玛利安娜·伊万斯结了婚。

    这桩婚事虽然在上流社会受到非议、讥笑,被认为男女双方在各个方面都不门当户对,但迪斯累里夫妇却非常美满地一直生活到白头偕老。

    迪斯雷利在议会里的活动是从领导青年英国开始的。1841年大选后,罗伯特·皮尔组织起他的第二届保守党内阁。迪斯雷利未能入阁,对皮尔十分不满。这个时期,他在下院领导了一个名为“青年英国”的托利党人小集团的活动。这个团体的发起人和组织者是三个年轻人,迪斯雷利是它的真正领袖。

    “青年英国”的宣传,美化中世纪封建社会,主张恢复贵族的一切特权。为了欺骗群众,他们在议会里蛊惑人心地宣称他们赞同保护童工的法案,反对压迫爱尔兰等。

    实质上“青年英国”的思想反映了土地贵族对工业资产阶级势力日益上升的不满情绪。他们既反对皮尔政府对资产阶级自由贸易派的让步,也反对真正的工人运动宪章运动。所以马克思贴切地指出,“青年英国”所主张的是“封建的社会主义”。1844—1847年问世的迪斯雷利的三部曲《康宁斯比(年轻的一代)》、《西比尔(两个国家)》和《坦克雷德(新十字军征伐)》中,就通过文学语言清楚地表达了“青年英国”这种观点。《西比尔》一书更直接写道:“我的愿望是亲眼看到能重新有自由的君王……‘青年英国’认为工业城市、矿山、……工业化给人民带来了苦恼、贫困”。

    由于没有群众基础,“青年英国”在组织上很快趋于瓦解,到四十年代后期,这股反动思潮就成了历史上的陈迹。

    谷物法的废除,促使迪斯雷利和皮尔最后决裂。

    十九世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